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387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尤指一种次像素具有一特定极性排列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面板具有重量轻、功率消耗少以及低辐射等等的优点,因此,液晶显示面板已广泛地应用于市面上多种便携式信息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notebook) 以及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等商品。当进行液晶显示面板的 驱动时,因其中的液晶分子固定在一角度太久,会造成液晶分子产生形变惯性,使液晶显示 面板无法转换画面,因此为了避免降低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一般会使用极性反转的 驱动方式。一般极性反转的驱动方式可区分为帧反转(frame inversion)、列反转 (rowinversion)、行反转(column inversion)以及点反转(dot inversion)等方式。请参 考图1,图1为公知利用行反转的驱动方式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次像素极性排列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公知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呈矩阵方式排列的次像素12,且位于同一列的 次像素12的极性排列为正极性14与负极性16交替依序排列,而位于同一行的次像素则具 有相同的极性。此外,各行的次像素分别依序为显示红色(R)、绿色(G)与蓝色(B)的次像 素,且一红色次像素、一相邻的绿色次像素与一相邻的蓝色次像素构成一像素18。在下一显 示画面时,各次像素12的极性会转换至相反极性,亦即原本正极性会转换至负极性,而负 极性会转换至正极性,以避免液晶分子固定在同一角度太久产生形变惯性。然而,液晶显示面板在测试时关闭部分像素,使同一列的像素呈现一亮一暗交替 排列的画面,且同一行的像素亦呈现一亮一暗交替排列,而让所显示的画面呈现白色。在此 驱动方式中,位于第一列已开启的红色次像素与蓝色次像素皆具有正极性,而位于第一列 已开启的绿色次像素则具有负极性。由于次像素的极性由各次像素的像素电极的电压相较 于共通电压来做判定,因此当像素电极的电压大于共通电压时,次像素的极性为正极性,且 像素电极的电压为高电位。反之,则次像素的极性为负极性,而像素电极的电压为低电位。 因此,当具有正极性的次像素数量较具有负极性的次像素多时,即表示较多数的次像素的 像素电极具有高电位的电压。在此情况下,共通电压的大小容易受到像素电极的电压影响 而往高电位的电压偏移,使驱动红色次像素与蓝色次像素的电压差变小,而使驱动绿色次 像素的电压差增加。进一步造成红色次像素与蓝色次像素所显示出的灰阶较低,而绿色次 像素所显示出的灰阶较高,因此容易使液晶显示面板在测试时产生偏绿色的画面。为了避免液晶显示面板产生于测试时产生偏绿色的画面,利用反相器来改变次像 素的极性排列的方法被提出。请参考图2,图2为公知液晶显示面板利用反相器改变各次像 素极性的极性排列图案。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20的数据线驱动电路22包括一反相 器24、一第一驱动电路26以及一第二驱动电路28,且反相器24的一端点耦接至第一驱动 电路26,而另一端点耦接至第二驱动电路28。反相器24用于将输入至第一驱动电路26的 显示数据信号与输入至第二驱动电路28的显示数据信号进行极性反相的动作。因此,位于同一列中,第一行的红色次像素30与第七行的红色次像素30具有相反的极性。以此类推, 第二行的绿色次像素32与第八行的绿色次像素32,且第三行的蓝色次像素34与第九行的 蓝色次像素34具有相反的极性。如此一来,在所有已开启的次像素中,具有正极性的次像 素的数量与具有负极性的次像素的数量相同,使共通电压不至于产生偏移。但为了改变次像素的极性,公知液晶显示面板需将像素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连 接至一第一驱动电路,另一部分连接至一第二驱动电路,并且将一反相器耦接至第一驱动 电路与第二驱动电路,使第一驱动电路所提供的极性与第二驱动电路所提供的极性相反。 因此,在液晶显示面板内额外增加反相器会增加成本,并增加数据驱动电路的复杂度。并 且,一般用于控制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芯片具有反相器,且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外侧,所以 在液晶显示面板中置入反相器更会限制驱动芯片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次像素单元具有一特定极性排列, 以解决前述公知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多条第一栅极线、多条数据线 以及至少六个第一像素。第一栅极线包括一第一条第一栅极线与一第二条第一栅极线,且 第一条第一栅极线与第二条第一栅极线依序沿一第一方向排列。数据线包括一第一条数据 线、一第二条数据线、一第三条数据线、一第四条数据线、一第五条数据线、一第六条数据线 以及一第七条数据线,且第一条数据线、第二条数据线、第三条数据线、第四条数据线、第五 条数据线、第六条数据线以及第七条数据线依序沿一第二方向排列,而第二方向与第一方 向交错。第一像素分别由任二条相邻的第一栅极线与任二条相邻的数据线定义出,各第一 像素分别包括二个第一次像素,且第一次像素排列于一第一列,而各第一次像素包括一第 一开关元件。位于第一列第二行、第四行、第五行、第七行、第十行与第十一行的各第一开关 元件的一栅极分别耦接至第一条第一栅极线。位于第一列第一行、第三行、第六行、第八行、 第九行与第十二行的各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栅极分别耦接至第二条第一栅极线。位于第一列 第二行的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一条数据线。位于第一列第一行与第四行的各第 一开关元件的一源极分别耦接至第二条数据线。位于第一列第三行与第五行的各第一开关 元件的一源极分别耦接至第三条数据线。位于第一列第六行与第七行的各第一开关元件 的一源极分别耦接至第四条数据线。位于第一列第八行与第十行的各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源 极分别耦接至第五条数据线。位于第一列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各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源极分 别耦接至第六条数据线。位于第一列第十二行的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七条数据 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至少十二个第一次像素,连 续排列于一第一列中。在显示面板的一第一扫描时序内,位于第一列第二行、第三行、第五 行、第八行、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各第一次像素分别具有一第一极性,且位于第一列第一 行、第四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各第一次像素分别具有一第二极性,而第 一极性与第二极性相反。本发明提供上述的电连接方式,使开关元件耦接至相对应的第一栅极线与数据 线,进而具有上述极性排列的像素单元,让显示面板在进行上述测试图案的测试时,可具有极性平衡,而不至于产生绿化或色偏的显示画面,进而造成测试失败。以下为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供参考与辅助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图1为公知利用行反转的驱动方式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次像素极性排列示意 图;图2为公知液晶显示面板利用反相器改变各次像素极性的极性排列图案;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次像素单元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重复第一次像素单元在不同列上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于测试时的极性排列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次像素单元与第二次像素单元示意 图;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进行测试时的极性排列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次像素单元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重复第一次像素单元于不同列上的示意 图;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进行测试时的极性排列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次像素单元与第二次像素单元示意 图;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进行测试时的极性排列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 液晶显示面板 12 次像素14 正极性16 负极性18 像素20 液晶显示面板22 数据驱动电路 24 反相器26 第一驱动电路 28 第二驱动电路30 红色次像素 32 绿色次像素34 蓝色次像素100 显示面板102 栅极驱动电路104 数据线驱动电路106 栅极线106a 第一条第一栅极线106b 第二条第一栅极线 106c 第一条第二栅极线106d 第二条第二栅极线 108 数据线108a 第一条数据线108b 第二条数据线108c 第三条数据线108d 第四条数据线108e 第五条数据线108f 第六条数据线108g 第七条数据线108h 第八条数据线108 第九条数据线108 j 第十条数据线
108k第十一条数据线1081第十二条数据线110像素IlOa 第一像素IlOb第二像素112次像素112a第一次像素112b第二次像素114次像素单元114a 第一次像素单元114b第二次像素单元116第一方向118第二方向120第一栅极线组122第一开关元件124第一像素电极126第二栅极线组128第二开关元件130第二像素电极150显示面板200显示面板250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数个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所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包括一栅极线驱动电路102、至少一数据线驱动电路104、多条栅极线106、 多条数据线108以及多个第一像素110,其中各栅极线106耦接至栅极线驱动电路102,且 各数据线108耦接至数据线驱动电路104,但不限于此。较佳地,奇数条栅极线106可耦接 至一栅极线驱动电路,而偶数条栅极线106耦接至另一栅极线驱动电路,但不限于此。在其 它实施例中,奇数条栅极线106与偶数条栅极线106可耦接至同一栅极线驱动电路。并且, 本实施例的数据线驱动电路104并未具有一反相器(inverter),而不需对所提供的显示数 据信号进行反相处理,且本发明亦不限于仅具有一数据线驱动电路,亦可包括多个数据线 驱动电路。另外,二栅极线106构成一栅极线组,且各栅极线组与任二条相邻的数据线108 定义出各像素110。本实施例的各像素110以分别包括二次像素112,且每十二行一列的次 像素112作为一个次像素单元114为范例,但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各像素以分别包 括一、二、三、四、五、六次像素等等,且每十二行一列的次像素作为一个次像素单元。或者, 各像素亦可包括至少三个次像素,且每十二行一列的次像素作为一个次像素单元。当显示面板100开始显示画面时,在显示面板100的一第一扫描时序内,本实施例 的位于第一列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第一开关元件122会 被栅极线驱动电路102开启,并从数据线驱动电路104接收一第一极性的显示数据信号, 使位于第一列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第一次像素112a具有 第一极性,而位于第一列第一行、第四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第一开关元 件122亦同时被栅极线驱动电路102开启,并从数据线驱动电路104接收一第二极性的显 示数据信号,使位于第一列第一行、第四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第一次像 素112a具有第二极性,其中第一极性与第二极性相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性为正极 性(+),且第二极性为负极性(_),但不限于此,反之亦可。因此,本实施例第一次像素单元 114a的极性排列由左至右依序为“-++-+--+-+-+”。为了清楚绘示出次像素单元内的次像素的连接状况,请参考图4,且一并参考图3,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次像素单元示意图。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 100仅绘示出一次像素单元114,亦即仅绘示出两条栅极线106、七条数据线108以及十二个 次像素112,但实际上显示面板100的栅极线106、数据线108与次像素112的个数并不以此 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栅极线106包括至少一第一条第一栅极线106a与至少一第二条第一 栅极线106b,且第一条第一栅极线106a与第二条第一栅极线106b依序沿一第一方向116 排列。数据线108包括一第一条数据线108a、一第二条数据线108b、一第三条数据线108c、 一第四条数据线108d、一第五条数据线108e、一第六条数据线108f以及一第七条数据线 108g,且第一条数据线1 08a、第二条数据线108b、第三条数据线108c、第四条数据线108d、 第五条数据线108e、第六条数据线108f以及第七条数据线108g依序沿一第二方向118排 列,而第二方向118与第一方向116互相交错。此外,二相邻的第一条第一栅极线106a与 第二条第一栅极线106b构成一第一栅极线组120,且第一栅极线组120与第一条至第七条 数据线108a、108b、108c、108d、108e、108f、108g定义出六个第一像素110a。两两相邻的第 一次像素112a定义为一第一像素110a,因此构成一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且共有十二个 第一次像素112a,而十二个第一次像素112a连续排列于一第一列中。并且,各第一次像素 112a包括一第一开关元件122以及一第一像素电极124,而各第一开关元件122的一漏极 分别耦接至各第一像素电极124。在本实施例中,下述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内的各第一次像素112a的连接方式仅 为使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具有“-++-+--+-+-+”的极性排列方式的一种实施态样,本发明 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态样中,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内的各第一次像素112a的连接 方式可根据各第一像素IlOa所包括的第一次像素112a的数量,例如各第一像素IlOa包括 三个第一次像素112a,或各第一次像素112a的排列形状,例如呈三角形排列,做相对应的 调整,而以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具有“-++-+--+-+-+”的极性排列为主。在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中,位于第一列第二行、第四行、第五行、第七行、第十行 与第十一行的第一开关元件122的栅极分别耦接至第一条第一栅极线106a ;位于第一列第 一行、第三行、第六行、第八行、第九行与第十二行的第一开关元件122的栅极分别耦接至 第二条第一栅极线106b ;位于第一列第二行的第一开关元件122的源极耦接至第一条数据 线108a ;位于第一列第一行与第四行的第一开关元件122的源极分别耦接至第二条数据 线108b ;位于第一列第三行与第五行的第一开关元件122的源极分别耦接至第三条数据 线108c ;位于第一列第六行与第七行的第一开关元件122的源极分别耦接至第四条数据 线108d ;位于第一列第八行与第十行的第一开关元件122的源极分别耦接至第五条数据线 108e ;位于第一列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第一开关元件122的源极分别耦接至第六条数据线 108f ;位于第一列第十二行的第一开关元件122的源极耦接至第七条数据线108g。在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扫描时序内,本实施例的栅极线驱动电路102会提供一第 一扫描信号至第一条第一栅极线106a与第二条第一栅极线106b,以开启各第一开关元件 122,并且数据线驱动电路104会提供具有第一极性的显示数据信号至第一条数据线108a、 第三条数据线108c、第五条数据线108e以及第七条数据线108g,而提供具有第二极性的显 示数据信号至第二条数据线108b、第四条数据线108d以及第六条数据线108f。亦即,本实 施例的显示面板100采用行反转的驱动方式,在奇数条数据线108提供第一极性的显示数 据信号,而在偶数条数据线108提供第二极性的显示数据信号。因此,在第一扫描时序内,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由左至右的极性排列可为“-++-+-+-+-+”。并且,根据上述的驱动方式,位于不同行的第一次像素112a可共用同一条数据线108,因此本实施例显示面板采用 半源极驱动(half sourcedriver, HSD)架构的驱动方式。本发明并不限仅具有一第一次像素单元具有上述的极性排列,而本发明可将第一 次像素单元重复延伸于第一列上,或者将第一次像素单元重复于不同列上。请参考图5,且 一并参考图3,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重复第一次像素单元于不同列上的示 意图。如图5所示,栅极线106另包括至少一第一条第二栅极线106c与至少一第二条第二 栅极线106d,依序沿第一方向116排列,且二相邻的第一条第二栅极线106c与第二条第二 栅极线106d构成一第二栅极线组126,而各第一栅极线组120与各第二栅极线组126依序 沿着第一方向116交替排列。第一条第二栅极线106c与第二条第二栅极线106d与第一条 至第七条数据线108a、108b、108c、108d、108e、108f、108g定义出六个第二像素110b,而第 二像素IlOb与第一像素IlOa分别位于不同列中。两两相邻的第二次像素112b定义为一 第二像素110b,因此构成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共有十二个第二次像素112b,且十二个第 二次像素112b连续排列于一相邻第一列的第二列。各第二次像素112b包括一第二开关元 件128以及一第二像素电极130,且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一漏极分别耦接至各第二像素电 极 130。本实施例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与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于不同的扫描时序内被 驱动。在显示面板100的一第二扫描时序内,位于第二列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 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各第二开关元件128会被开启,并接收一第三极性的显示数据信号, 使位于第二列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各第二次像素112b具 有第三极性,而位于第二列第一行、第四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各第二开 关元件128亦同时被开启,并接收一第四极性的显示数据信号,使位于第二列第一行、第四 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各第二次像素112b具有第四极性,其中,第三极 性相反于第四极性,第三极性相同于第二极性,且第四极性相同于第一极性。因此,第二列 的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的极性排列相同于第一列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的极性排列。此 夕卜,需注意的是,不同列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与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亦可选择性地于同 一扫描时序内驱动,此时,上述不同列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与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的极 性排列仍需要符合上述的规范。在本实施例中,下述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内的各第二次像素112b的连接方式仅 为使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具有“-++-+--+-+-+”的极性排列方式的一种实施态样,本发明 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内的各第二次像素112b的连接方 式可根据各第二像素IlOb所包括的第二次像素112b的数量或各第二次像素112b的排列 形状做相对应的调整,而以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具有“-++-+--+-+-+”的极性排列为主。在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中,位于第二列第二行、第四行、第五行、第七行、第十行 与第十一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栅极耦接至第一条第二栅极线106c ;位于第二列第一 行、第三行、第六行、第八行、第九行与第十二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栅极耦接至第二 条第二栅极线106d ;位于第二列第二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源极耦接至第一条数据线 108a ;位于第二列第一行与第四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源极耦接至第二条数据线108b ; 位于第二列第三行与第五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源极耦接至第三条数据线108c ;位于第二列第六行与第七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源极耦接至第四条数据线108d ;位于第二列第八行与第十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源极耦接至第五条数据线108e ;位于第二列第九行 与第十一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源极耦接至第六条数据线108f ;位于第二列第十二行 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源极耦接至第七条数据线108g。因此,在显示面板100的第二扫描 时序内,本实施例的栅极线驱动电路102会提供一第二扫描信号至第一条第二栅极线106c 与第二条第二栅极线106d,以开启各第二开关元件128,同时数据线驱动电路104提供第 一条数据线108a、第三条数据线108c、第五条数据线108e以及第七条数据线108g具有第 三极性的显示数据信号,而提供第二条数据线108b、第四条数据线108d以及第六条数据线 108f具有第四极性的显示数据信号。因此,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由左至右的极性排列亦为此外,位于第一行、第四行、第七行与第十行的各第一次像素112a与各第二次像 素112b显示出一第一颜色,位于第二行、第五行、第八行与第十一行的各第一次像素112a 与各第二次像素112b显示出一第二颜色,且位于第三行、第六行、第九行与第十二行的各 第一次像素112a与第二次像素112b显示出一第三颜色。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一颜色为红 色,第二颜色为绿色,且第三颜色为蓝色,使第一颜色、第二颜色与第三颜色可合成为白色。 换句话说,本实施例位于同一行的次像素112具有相同的颜色,并且由左至右的各行所显 示的颜色排列依序为红色、绿色与蓝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第一颜色、第二颜色与第三 颜色可互相掉换,或者亦可分别为黄色、洋红色(magenta)与青色(cyan)。为了清楚说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于进行测试时可具有极性平衡,请参考图6,图 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于测试时的极性排列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显示面板 100在进行测试时,在第一扫描时序内,数据线驱动电路104仍提供具有第一极性的显示数 据信号至第一条数据线108a、第三条数据线108c、第五条数据线108e以及第七条数据线 108g,而提供具有第二极性的显示数据信号至第二条数据线108b、第四条数据线108d以及 第六条数据线108f。但位于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第七行、第八行以及第九行的第一次 像素112a为关闭,而无显示颜色,且位于第四行、第五行、第六行、第十行、第十一行以及第 十二行的第一次像素112a为开启,以显示出相对应的颜色。因此,位于第四行、第六行以及 第十一行的第一次像素112a具有第一极性,且位于第五行、第十行、以及第十二行的第一 次像素112a具有第二极性。于第二扫描时序内,数据线驱动电路104提供具有第三极性的 显示数据信号至第一条数据线108a、第三条数据线108c、第五条数据线108e以及第七条数 据线108g,而提供具有第四极性的显示数据信号至第二条数据线108b、第四条数据线108d 以及第六条数据线108f。并且,位于第四行、第五行、第六行、第十行、第十一行以及第十二 行的第二次像素112b为关闭,而位于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第七行、第八行以及第九行 的第二次像素112b为开启。因此,位于第二行、第三行与第八行的第二次像素112b具有第 三极性,且位于第一行、第七行与第九行的第二次像素112b具有第四极性。由此可知,具有 第一极性的第一次像素112a的数量亦与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一次像素112a的数量相同,且 具有第三极性的第二次像素112b的数量亦与具有第四极性的第二次像素112b的数量相 同,故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于进行测试时可具有极性平衡,而可避免绿化或色偏的情况发 生。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通过使第一像素排列单元的第一次像素具有上述的极性排列组合,让显示面板于进行测试时,仍可具有极性平衡,而不致于产生绿化或色偏的显示画面,进而造成测试失败。并且,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次像素单元中的各第一开关元件的 电连接方式,以连接至相对应的第一栅极线与数据线,并使显示面板的数据线驱动电路并 不需具有反相器,而仅利用公知的行反转驱动方式,即可具有极性平衡的功效。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继续揭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 或变化形,但为了简化说明并突显各实施例或变化形之间的差异,下文中使用相同标号标 注相同元件,并不再对重复部分作赘述。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相较于 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50位于第二列的各第二次像素112b与位于同一行的第 一次像素112a具有相反的极性,亦即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与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具有相 反的极性排列。而本实施例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次像素单元具有 相同的极性排列。在显示面板150的第一扫描时序内,位于第一列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 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各第一次像素112a具有第一极性,且位于第一列第一行、第四行、第 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各第一次像素112a具有第二极性,而于显示面板100 的一第二扫描时序内,位于第二列第一行、第四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 各第二次像素112b具有第三极性,且位于第二列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第十行 与第十二行的各第二次像素112b具有第四极性。其中,第三极性相反于第四极性,且第 三极性相同于第一极性,而第四极性相同于第二极性。因此,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由左 至右的极性排列为“-++-+-+-+-+”,而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由左至右的极性排列亦为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位于相邻列的第一次像素112a与第二次像素 112b具有相反的极性,更可产生点反转的效果。为了清楚绘示出次像素单元内的次像素的连接状况,请参考图7。下述第二次 像素单元114b内的各第二次像素112b的连接方式仅为使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具有 “+-+-++-+-+-”的极性排列方式的一种实施态样,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态样 中,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内的各第二次像素112b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各第二像素IlOb所 包括的第二次像素112b的数量或各第二次像素112b的排列形状做相对应的调整,而以第 二次像素单元114b具有“+--+-++-+-+-”的极性排列为主。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列第 一行、第三行、第六行、第八行、第九行与第十二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栅极耦接至第一 条第二栅极线106c ;位于第二列第二行、第四行、第五行、第七行、第十行与第十一行的第 二开关元件128的栅极耦接至第二条第二栅极线106d ;位于第二列第一行的第二开关元件 128的源极耦接至第一条数据线108a ;位于第二列第二行与第三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 源极耦接至第二条数据线108b ;位于第二列第四行与第六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源极耦 接至第三条数据线108c ;位于第二列第五行与第八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源极耦接至第 四条数据线108d ;位于第二列第七行与第九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源极耦接至第五条数 据线108e ;位于第二列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源极耦接至第六条数据线 108f ;位于第二列第十一行的第二开关元件128的源极耦接至第七条数据线108g。当采用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行反转的驱动方式时,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由左至右的极性排列为 “-++-+-+-+-+”,而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由左至右的极性排列为“+-+-++-+-+-”。因此,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50更可仅采用行反转的驱动方式,来达到像素结构的极性排列具有点反转的功效。为了清楚说明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进行测试时可具有极性平衡,请参考图8,图 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进行测试时的极性排列示意图。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 150利用行反转的驱动方式来进行测试。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的极性排 列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的测试图案与第一实施例的 测试图案相同,所以在此不再赘述。在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中,位于第四行、第五行、第六 行、第十行、第十一行以及第十二行的第二次像素112b为关闭,而位于第一行、第二行、第 三行、第七行、第八行以及第九行的第二次像素112b为开启。因此,位于第一行、第七行以 及第九行的第二次像素112b具有第三极性,且位于第二行、第三行、以及第八行的第二次 像素112b具有第四极性。由此可知,有一半已开启的第二次像素112b具有第三极性,且另 一半已开启的第二次像素112b具有第四极性,故第二像素单元114b亦可于进行测试时具 有极性平衡,而可避免绿化或色偏的情况发生。请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次像素单元示意图。如图 9所示,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00的第一栅极线组120与任二条相邻的 数据线108仅定义出一第一次像素112a,且每个第一次像素定义为一第一像素110a,因此 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共有十二个第一像素110a。数据线108另包括第八条数据线108h、 第九条数据线108i、第十条数据线108j、第十一条数据线108k以及第十二条数据线1081, 且本实施例的第一次像素112a极性排列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的极性 排列相同,即为“-++-+-+-+-+”。为了清楚绘示出次像素单元内的次像素的连接状况,请继续参考图9。下述第一 次像素单元114a内的各第一次像素112a的连接方式仅为使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具有 “-++-+-+-+-+”的极性排列方式的一种实施态样,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态样 中,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内的各第一次像素112a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各第一像素IlOa所包 括的第一次像素112a的数量,例如各第一像素IlOa包括三个第一次像素112a,或各第一 次像素112a的排列形状,例如呈三角形排列,做相对应的调整,而以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 具有“_++_+一+_+_+”的极性排列为主。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各第一次像素112a的第一开 关元件122的源极分别耦接至其左侧的数据线108,亦即第一行的第一开关元件122的源极 耦接至第一条数据线108a,并且以此类推。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采用行反转的驱动方 式,但提供至数据线108的极性排列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数据线驱动电路104 将具有第一极性的显示数据信号传送至第二条数据线108b、第三条数据线108c、第五条数 据线108e、第八条数据线108h、第十条数据线108j以及第十二条数据线1081,使位于第二 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第十行以及第十二行的第一次像素112a具有第一极性,而将 具有第二极性的显示数据信号传送至第一条数据线108a、第四条数据线108d、第六条数据 线108f、第七条数据线108g、第九条数据线108i以及第十一条数据线108k,使位于第一行、 第四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以及第十一行的第一次像素112a具有第一极性,其中第一 极性与第二极性相反。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的极性排列系与第一实施例 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的极性排列相同,即为“-++-+-+-+-+”。此外,本实施例亦可重复第一次像素单元于同一列或不同列。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重复第一次像素单元于不同列上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 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与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具有相同的电连接方式与极性排列。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进行测试时的极性排列示意 图。如图11所示,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与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与第一 实施例的第一像素单元具有相同的极性排列,因此于测试时,位于第五行、第十行、以及第 十二行的第一次像素112a具有第一极性,且位于第四行、第六行以及第十一行的第一次像 素112a具有第二极性。并且,位于第二行、第三行以及第八行的第二次像素112b具有第三 极性,且位于第一行、第七行、以及第九行的第二次像素112b具有第四极性。所以,本实施 例有一半已开启的第一次像素112a与第二次像素112b具有相同极性,且另一半已开启的 第一次像素112a与第二次像素112b具有相同极性,故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进行测试时 亦可具有极性平衡,而可避免绿化或色偏的情况发生。此外,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第一次像素单元与 第二次像素单元示意图。如图12所示,相较于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50位于 第二列的第二次像素112b与同一行的第一次像素112a具有相反的极性。因此,位于第二 列第一行、第四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各第二次像素112b分别具有第三 极性,且位于第二列的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各第二次像素 112b分别具有第四极性,其中第三极性相反于第四极性,第三极性相同于第一极性,且第四 极性相同于第二极性,亦即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由左至右的极性排列为“-++-+-+-+-+”, 而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由左至右的极性排列为“+-+-++-+-+-”。本实施例可采用点反转 的驱动方式,使第一列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与第二列的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具有相反 的极性排列,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进行测试时的极性排列示意 图。如图13所示,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与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分别与第 二实施例的第一次像素单元114a与第二次像素单元114b具有相同的极性排列,因此于测 试时,亦会有一半已开启的第一次像素112a与第二次像素112b具有相同极性,且另一半已 开启的第一次像素112a与第二次像素112b具有相同极性,故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250在 进行测试时亦可具有极性平衡。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具有上述极性排列的像素单元,并重复像素单元以构成阵 列像素,让显示面板在进行上述测试图案的测试时,可具有极性平衡,而不致于产生绿化或 色偏的显示画面,进而造成测试失败。并且,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数据线驱动电路并 不需具有反相器,而可仅采用公知的行反转驱动方式,可具有极性平衡的功效。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 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第一栅极线,包括一第一条第一栅极线与一第二条第一栅极线,且该第一条第一栅极线与该第二条第一栅极线依序沿一第一方向排列;多条数据线,包括一第一条数据线、一第二条数据线、一第三条数据线、一第四条数据线、一第五条数据线、一第六条数据线以及一第七条数据线,且该第一条数据线、该第二条数据线、该第三条数据线、该第四条数据线、该第五条数据线、该第六条数据线以及该第七条数据线依序沿一第二方向排列,而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交错;以及至少六个第一像素,分别由任二条相邻的这些第一栅极线与任二条相邻的这些数据线定义出,各该第一像素分别包括二个第一次像素,且这些第一次像素排列于一第一列,而各该第一次像素包括一第一开关元件;其中,位于该第一列第二行、第四行、第五行、第七行、第十行与第十一行的各该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栅极分别耦接至第一条第一栅极线;位于该第一列第一行、第三行、第六行、第八行、第九行与第十二行的各该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栅极分别耦接至第二条第一栅极线;位于该第一列第二行的该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一条数据线;位于该第一列第一行与第四行的各该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源极分别耦接至第二条数据线;位于该第一列第三行与第五行的各该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源极分别耦接至第三条数据线;位于该第一列第六行与第七行的各该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源极分别耦接至第四条数据线;位于该第一列第八行与第十行的各该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源极分别耦接至第五条数据线;位于该第一列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各该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源极分别耦接至第六条数据线;位于该第一列第十二行的该第一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七条数据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该显示面板的一第一扫描时序内, 位于该第一列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各该第一次像素具有 一第一极性,且位于第一列第一行、第四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各该第一 次像素具有一第二极性,而该第一极性与该第二极性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括多条第二栅极线,包括一第一条第二栅极线与一第二条第二栅极线,依序沿该第一方 向排列;以及至少六个第二像素,各该第二像素分别由任二条相邻的这些第二栅极线与任二条相邻 的这些数据线定义出,各该第二像素分别包括二个第二次像素,且这些第二次像素排列于 一相邻该第一列的第二列,而各该第二次像素包括一第二开关元件;其中位于该第二列第二行、第四行、第五行、第七行、第十行与第十一行的各该第二开 关元件的一栅极耦接至第一条第二栅极线;位于该第二列第一行、第三行、第六行、第八行、第九行与第十二行的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栅极耦接至第二条第二栅极线;位于该第二列第二行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一条数据线; 位于该第二列第一行与第四行的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二条数据线; 位于该第二列第三行与第五行的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三条数据线; 位于该第二列第六行与第七行的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四条数据线; 位于该第二列第八行与第十行的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五条数据线; 位于该第二列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六条数据线. 位于该第二列第十二行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七条数据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该显示面板的一第一扫描时序内, 位于该第一列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各该第一次像素具有 一第一极性,且位于该第一列第一行、第四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各该第 一次像素具有一第二极性,而在该显示面板的一第二扫描时序内,位于该第二列第一行、第 四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各该第二次像素具有一第三极性,且位于该第 二列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各该第二次像素一具有一第四 极性,其中,该第三极性相反于该第四极性,该第三极性相同于该第二极性,且该第四极性 相同于该第一极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括多条第二栅极线,包括一第一条第二栅极线与一第二条第二栅极线,依序沿该第一方 向排列;以及至少六个第二像素,各该第二像素分别由任二条相邻的这些第二栅极线与任二条相邻 的这些数据线定义出,各该第二像素分别包括二个第二次像素,且这些第二次像素排列于 一相邻该第一列的第二列,而各该第二次像素包括一第二开关元件;其中位于该第二列第一行、第三行、第六行、第八行、第九行与第十二行的各该第二开 关元件的一栅极耦接至第一条第二栅极线;位于该第二列第二行、第四行、第五行、第七行、第十行与第十一行的各该第二开关元 件的一栅极耦接至第二条第二栅极线;位于该第二列第一行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一条数据线; 位于该第二列第二行与第三行的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二条数据线; 位于该第二列第四行与第六行的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三条数据线; 位于该第二列第五行与第八行的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四条数据线; 位于该第二列第七行与第九行的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五条数据线; 位于该第二列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六条数据线. ,位于该第二列第十一行的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源极耦接至第七条数据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该显示面板的一第一扫描时序内, 位于该第一列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各该第一次像素具有 一第一极性,且位于该第一列第一行、第四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各该第 一次像素具有一第二极性,而在该显示面板的一第二扫描时序内,位于该第二列第一行、第四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各该第二次像素具有一第三极性,且位于该第 二列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各该第二次像素具有一第四极 性,其中,该第三极性相反于该第四极性,该第三极性相同于该第一极性,且该第四极性相 同于该第二极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数据线驱动 电路,且该数据线驱动电路耦接至这些数据线,而该数据线驱动电路未具有一反相器。
8.—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十二个第一次像素,连续排列于一第一列中,其中在该显示面板的一第一扫描时 序内,位于该第一列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各该第一次像素 分别具有一第一极性,且位于该第一列第一行、第四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 的各该第一次像素分别具有一第二极性,而该第一极性与该第二极性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含至少十二个第二次像素,连 续排列于一第二列中,其中该第二列的该十二个第二次像素极性排列相同于该第一列的该 十二个第一次像素极性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另包括至少十二个第二次像素,连 续排列于一第二列中,其中在该显示面板的一第二扫描时序内,位于第二列第一行、第四 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11行的各该第二次像素分别具有一第三极性,且位于该第 二列的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各该第二次像素分别具有一 第四极性,其中,该第三极性相反于该第四极性,该第三极性相同于该第一极性,且该第四 极性相同于该第二极性。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十二个第一次像素中两两相邻的 第一次像素定义为一第一像素,共有六个第一像素。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十二个第一次像素定义为一 第一像素,共有十二个第一像素。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数据线驱动 电路,且该数据线驱动电路耦接至这些第一次像素,而该数据线驱动电路未具有一反相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至少十二个次像素,连续排列于一列中。在显示面板的一扫描时序内,位于第二行、第三行、第五行、第八行、第十行与第十二行的各次像素分别具有一第一极性,且位于第一行、第四行、第六行、第七行、第九行与第十一行的各次像素分别具有一第二极性,而第一极性与第二极性相反。借此,在进行测试时,显示面板可具有极性平衡,而避免产生绿化或色偏的显示画面。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1819366SQ20101015189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9日
发明者奚鹏博, 徐理智, 萧嘉强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