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94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静电印刷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该装置的
处理盒。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一种基于静电印刷技术的图像 形成装置,该种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激光图像形成装置、LED图像形成装置、复印机、传真机 中的任意一种。基于静电印刷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完成这样一个工作过程充电组件给感光元件 表面充上均勻预定电荷;带有预定电荷的感光元件表面接受暴光处理后形成静电潜像;显 影组件将显影剂送上感光元件,使感光元件表面的静电潜像获得显影;经转印作用后,静电 潜像上的显影剂被转移到图像记录介质如纸张上;清洁组件清洁感光元件表面上的未完全 转印的显影剂,以让感光元件进入下一次充电,即下一个循环过程。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到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作为一个盒单元,集成有下列 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感光元件如有机光导鼓,及对感光元件作用的一系列组件如充电组 件、清洁组件、显影组件等。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处理盒包括两个主框架第一主框架上设置有充电辊、清洁刮 刀及感光元件,第二主框架上容纳有显影剂、磁辊及起调节磁辊上显影剂厚度的调节刮刀; 充电辊作为充电组件,清洁刮刀作为清洁组件,磁辊、调节刮刀等作为显影组件。设置有上 述元件的第一主框架与第二主框架装配在一起,形成处理盒。这种处理盒由终端用户安装 或拆卸于图像形成装置而不需专业的维修人员,因此对终端用户来说方便维护。一般地,处理盒的感光元件上设置有动力受口,该动力受口与图像形成装置内的 驱动机构啮合,以带动感光元件作旋转运动。然而感光元件需要随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于 图像形成装置,因此要求处理盒取出图像形成装置时,动力受口与驱动机构脱离啮合,以保 证处理盒被顺利地从图像形成装置取出;在处理盒安装进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打印作业时, 要求动力受口与驱动机构实现啮合,保证感光元件顺利旋转。中国专利号为2009201四沈0. 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弹性压力装置的处理盒,由 于感光鼓上设有弹性压力装置,该弹性压力装置促使动力接受件稳定地接受驱动力的驱动 且使该动力接受件在该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方向上具有活动间隙,这样既保证动力接受件在 感光鼓旋转轴线的方向上有一定活动间隙,动力接受件抵向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端,实现 碳粉盒在垂直于感光鼓轴线方向的安装,又使得动力接受件与感光鼓间同轴转动的传递更 加可靠,结构也比较简单;另外,由于动力接受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感光鼓一端,这样便于维 护感光鼓,而且,针对不同图像形成装置使用不同的动力接受件,然而感光鼓主体相同,这 样只要更换动力接受件而不需要更换感光鼓,从而减少的制造和使用成本。但由于弹性压 力装置使动力接受件即动力受口在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开始啮合至脱离时始终处 于受压状态,因此,而图像形成装置的内的空间有限,不可能在开始啮合和啮合脱离时使动力接受件和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件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动力接受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的驱动件在开始啮合和啮合脱离时必然会受到折角的摩擦损伤,进而影响两者的啮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以解决现有处理盒动力受口和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 在开始啮合和啮合脱离时会受到折角时的摩擦损伤而影响两者的啮合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处理盒,包括处理盒壳体、安装在处理盒壳体内部的感光元件、与感光元件连 接并为感光元件提供动力的动力受口和使所述动力受口可沿感光元件轴线方向伸缩的伸 缩机构,控制所述伸缩机构伸缩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和设置在所述处理盒壳体上动力受口所处一侧 的按压杆,所述按压杆与所述伸缩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按压杆连接,另一端与处 理盒壳体连接。所述按压杆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按压杆带开口的一端设置有推出面和缩进面, 所述推出面和缩进面在感光鼓的轴线方向上有高度差,所述动力受口上设置有支撑台,所 述支撑台可被所述推出面或缩进面支撑。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电磁阀、为电磁阀提供电能的电源和将所述电源转换成电磁阀 所需电能的电路,所述电磁阀固定在所述处理盒壳体上,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与所述电磁阀 共同作用的A芯和轴,所述A芯与轴形成为一体,所述动力受口设置在所述轴的一端,所述 A芯的一端与感光元件连接并为之传递动力。所述电磁阀为单线圈电磁阀。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伸缩机构连接、另一端接收拉力的拉线,所述拉线 设置在处理盒壳体上。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双线圈电磁阀、为电磁阀提供电能的电源和将所述电源转换成 电磁阀所需电能的电路,所述电磁阀上设置有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磁石,所述电磁阀固定 在所述处理盒壳体上,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电磁阀共同作用的A芯和轴,所述A芯与 轴形成为一体,所述动力受口设置在所述轴的一端,所述A芯的一端与感光元件连接并为 之传递动力。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处理盒壳体相对不滑动,所述伸缩机构一端与感光元件连 接,另一端与所述动力受口连接。所述感光元件与动力受口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机构一端与处理盒壳体连接,另一 端与感光元件或动力受口连接。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感光元件上的导槽和设置在动力受口上的导柱,所述导 柱可沿所述导槽滑动。所述伸缩机构上还设置有传递部,所述感光元件上还设置有受力柱,所述动力受 口与感光元件通过所述传递部与受力柱的啮合传递动力。所述受力柱设置有多个,所述传递部设置在所述受力柱间的钢片之间。所述感光元件或动力受口被支撑在处理盒壳体上,所述感光元件和动力受口可沿 所述处理盒壳体滑动。
所述处理盒壳体上还设置有轴销和支架,所述感光元件的两端分别被处理盒壳体 上的轴销和支架支撑,所述感光元件可相对所述轴销和支架滑动。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动力受口与感光 元件之间。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动力受口与处理 盒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一种拉簧。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增加了控制伸缩机构伸缩的控制机构。因此,在 动力受口和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在开始啮合和啮合脱离时只需要通过控制机构控制 伸缩机构的伸缩进而控制动力受口的伸缩,从而使动力受口和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在 开始啮合和啮合脱离时能保持在直线上进行,不会受到折角时的摩擦损伤而影响两者的啮 合,解决了现有处理盒动力受口和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在开始啮合和啮合脱离时会受 到折角时的摩擦损伤而影响两者的啮合的技术问题。另外,控制机构还分别采用了机械式 控制和电磁阀式控制,不但可根据需要选用安全可靠的机械式控制,也可根据自动控制的 需要选用电磁阀式控制。最后,还同时提供了多种可靠的伸缩机构,使伸缩机构的可靠性大 为提高。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处理盒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处理盒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例中感光元件与处理盒动力受口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例中受力柱间没有钢片时,处理盒动力受口与图像形成装置 驱动头啮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极限位置一的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例中受力柱间没有钢片时,处理盒动力受口与图像形成装置 驱动头啮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极限位置二的立体图;图6、图7为图1所示处理盒动力受口与按压杆之间的作用示意图,其中图6所示 状态为动力受口缩进状态,图7所示状态为动力受口伸出状态;图8为图1所示处理盒在按压杆被按压、动力受口处于伸出状态下,A-A截面的剖 视图;图9为图1所示处理盒在按压杆不被按压、动力受口处于缩进状态下,A-A截面的 剖视图;图10为图1所示处理盒的动力受口的立体图;图11为图1所示处理盒的动力受口装上抵押扣后的立体图;图12为图1所示处理盒感光元件未安装动力受口时的立体图;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按压杆驱动感光元件与动力受口伸缩的状态;图1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感光元件拉簧端的局部放大图;图1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在通电状态时动力受口与驱动机构联接的示意图;图1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在断电状态时动力受口与驱动机构不接触的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工作电路示意图1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另一种工作电路示意图;图19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在通电状态时动力受口与驱动机构联接的示意图;图20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在断电状态时动力受口与驱动机构不接触的示意图;图21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工作电路示意图;图22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动力受口的立体图。图M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感光元件动力传递机构的分解视图。图25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感光元件动力传递机构中端盖的立体图。图沈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感光元件动力传递机构的剖视图。图27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感光元件动力传递机构中定位圈与导套的分解视图。图观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感光元件动力传递机构动力受口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 头啮合前粉盒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四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感光元件动力传递机构动力受口与图像形成装置驱动 头啮合后粉盒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0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感光元件动力传递机构感光元件轮毂的立体图。图31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中感光元件动力传递机构动力受口位于感光元件轮毂 中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图1为本发明一较优实施例所采用处理盒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处理盒的分 解示意图。如图2所示,处理盒壳体10上动力受口 12所处的一侧设置有按压杆13和第一 弹簧18,按压杆13与第一弹簧18组成控制机构;其中按压杆13设置于处理盒壳体10上 的导向槽19中,并可在导向槽19上沿X方向前后滑动,第一弹簧18抵靠于按压杆13的抵 靠面13a与导向槽19的抵靠面19a之间,并为按压杆13提供弹性回复力。因此当处理盒 被定位于图像形成装置时,按压杆13在第一弹簧18的作用下,按压杆13的抵靠面13a有 远离抵靠面19A的趋势;按压杆13的一端接收来自外界的施力F克服第一弹簧18的弹力, 按压杆13沿X箭头所指方向运动;当力F撤消,在第一弹簧18的弹力回复力作用下,按压 杆13沿X箭头所指方向的反方向作复位运动。图6、图7为动力受口与按压杆之间的作用示意图,其中图6所示状态为动力受口 缩进状态,图7所示状态为动力受口伸出状态。如图6、图7所示,按压杆13上设置有推出 面13a及缩进面13b,推出面13a与缩进面1 分别在平行于按压杆13长度方向即X方向 上及平行于动力受口轴线方向即Y方向上错开设置,推出面13a与缩进面1 在Y方向上 形成有高度差。在平行于X方向的方向上推出面13a位于上游,在平行于Y方向的方向上, 缩进面1 位于上游。推出面13a与缩进面1 通过倾斜面13c过渡连接。如图6所示, 在按压杆13未被按压时,缩进面1 在动力受口轴向上支撑动力受口 12的支撑台12a,动 力受口处于缩进状态;如图7所示,当按压杆13被力F按压时,按压杆13沿X方向运动,在 运动过程中,通过倾斜面13c的作用,动力受口的支撑台12a由受缩进面1 支撑的状态过 渡到受推出面13a所支撑,在过渡过程中,动力受口 12沿Y方向伸出,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20啮合。当力F撤销时,按压杆13又回复到如图6所示状态。下面描述撤消力F,动力受口 12如何缩回,以保证动力受口 12与图像形成装置上 的驱动机构20脱离啮合,让处理盒顺利拆离图像形成装置。参见图8、图9、图10和图11。图8为图1所示处理盒在按压杆13被按压、动力受 口 12处于伸出状态下,处理盒的A-A截面剖视图;图9为图1所示处理盒在按压杆13不被 按压、动力受口 12处于缩进状态下,处理盒的A-A截面剖视图;图10为处理盒的动力受口 的立体图;图11为处理盒的动力受口装上抵押扣120后的立体图。如图8、图9所示,感光 元件11可旋转地支撑于处理盒的主壳体上,其中感光元件11 一端的轮毂Ila由轴销14支 撑,另一端轮毂Ila由支架17支撑,在轴销14和支架17的支撑作用下,感光元件11在处 理盒中只能绕自身轴线作旋转运动,感光元件11不可沿感光元件轴线方向移动。如图8、图9所示,动力受口 12与感光元件的轮毂Ila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6,即 第二弹簧16设置于轮毂Ila与动力受口 12上的抵押扣120之间,第二弹簧16为动力受口 12提供弹性回复力,使动力受口 12有沿Y方向的反向运动的趋势。在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 成装置上后,按压杆13被力F按压,动力受口 12受推出面13a的支撑,动力受口 12处于伸 出状态,第二弹簧16被压缩于轮毂Ila与抵押扣120的端面间。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拆 卸下来时,力F撤消,按压杆13在第一弹簧18的作用下沿X箭头所指方向的反方向作复位 运动,推出面13a与支撑台1 逐渐脱离接触,动力受口 12受第二弹簧16的弹力作用沿箭 头Y所指方向的反方向作缩进运动,直至支撑台1 与缩进面1 接触(见图9),受缩进面 13b的支撑;此时动力受口 12处于缩进状态,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驱动机构20脱离啮合。下面描述动力受口 12与感光元件11之间的连接关系与动力传递工作过程如图 10、11、图12和图13所示,动力受口 12上设置有传递部12b、导柱一 12c、导柱二 12d,传递 部12b设置在导柱二 12d上;感光元件11的轮毂Ila上设置有受力槽lib、导槽一 11c、导 槽二 lid、钢片lie、以及多个受力柱Ilf ;导槽二 Ild设置在受力柱Ilf的侧壁上;传递部 12b安装在受力槽lib上,并可与受力柱Ilf啮合,动力受口 12与感光元件11通过该传递 部lib与受力柱Ilf传递动力;当动力受口 12旋转时,传递部12b与受力柱Ilf的受力抵 接,动力受口 12通过传递部12b把动力送到感光元件11,驱动感光元件11作旋转运动。如图8、10、12所示,导柱一 12c安装在导槽一 Ilc上、导柱二 12d安装在导槽二 Ild上,导柱一 12c、导柱二 12d可在导槽一 11c、导槽二 Ild沿感光元件11的轴线方向滑动 (即Y方向);导柱一 12c、导柱二 12d、导槽一 11c、导槽二 lid、传递部12b与受力柱llf、第二弹 簧16共同组成伸缩机构。如图4、5所示为感光元件11上没有钢片lie时,动力受口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驱 动机构20啮合时,出现死角的两种情况;如图4、5所示,当动力受口 12与驱动机构20啮合 出现死角时,因动力受口 12在感光元件11上均无法沿图示方向转动而造成动力受口 12无 法与驱动机构20正常啮合;这两种情况均会造成动力受口无法正常工作。如图3所示,当动力受口 12安装到感光元件11上时,传递部12b设置在受力柱Ilf 间的钢片lib之间。在动力受口 12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驱动机构20啮合时,传递部12b 始终处于钢片lib之间,以保证动力受口 12与驱动机构20啮合时不会出现死角的现象。本实施例还可以是,弹簧16的一端与动力受口接触,另一端与处理盒壳体10接触,动力受口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驱动机构脱离。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只有动力受口 12可以被按压杆13驱动沿其轴向伸缩与图像形 成装置上的驱动机构20啮合和脱离,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伸缩机构也可以采取动力 受口 12与感光元件11形成为一体,动力受口 12同感光元件11 一同伸缩的方式,由按压杆 13控制动力受口 12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驱动机构20啮合和脱离;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 在此不再做详细的描述(如控制机构)。伸缩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如下所述如图9所示,处理盒壳体10上设置有轴销14和支架17 ;感光元件11的一端轮毂 Ila由轴销14支撑,另一端轮毂Ila有支架17支撑,感光元件11可同动力受口 12 —起沿 感光元件轴线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伸缩机构包括轴销14、支架17和感光元件 11两端的轮毂11a。如图13-图14所示,感光元件的一端有一个顶板21和一个拉簧22,另一端的动力 受口 12被固定在感光元件轮毂Ila上,顶板21固定在处理盒壳体10上;拉簧22的一端固 定在顶板21上,另一端固定在感光元件11上。当按压杆13沿X方向运动,动力受口 12沿 Y方向运动时,动力受口 12连同感光元件11 一同Y方向伸出,并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驱动 机构20啮合,此时位于感光元件11另一端的拉簧22处于拉伸状态,当按压杆13沿X方向 反向回复时,动力受口 12连同感光元件11 一起在拉簧22的作用力下沿Y方向反向运动, 动力受口 12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驱动机构20脱离。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二相同的伸缩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在此不再做重复 的描述。本实施例中,动力受口的收缩不仅仅可以采用机械按压方式来实现,还可以通过 机电方式来控制动力受口的收缩,控制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单线圈电磁阀4d控制连接件14d从动侧的动力受口 5d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6d的连接与脱离。连接件14d的轴8d —端设置有动力受 口 5d,另一端穿过电磁阀4d的中空筒,并可相对电磁阀左右移动;电磁阀4d固定处理盒壳 体19d上,不随轴8d的滑动而移动;金属A芯17d的一端与轴8d形成为一体,另一端可沿 着感光元件16d的齿轮端设置的槽内来回滑动,金属A芯的结构形状不必拘泥于一种,可为 圆盘状、十字状、球状……,只要保证金属A芯能在感光鼓齿轮端相应于A芯的形状设置的 槽内滑动即可;金属A芯17d可为感光元件16d传递动力,并同感光元件16d —起转动。第 二弹性元件18d设置于电磁阀4d与A芯17d之间,为A芯提供弹性回复力,用于在电磁阀 断电后将A芯复位;电磁阀4d通过接线7d与外界电源连接。本实施例采用机电结合的方式控制动力受口 5d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6d的 连接与脱离。如图17所示为控制电路示意图,当接通电磁阀线圈电路时,由于电磁感应,通 电线圈将产生磁场,对金属A芯17d产生磁力,该磁力克服第二弹性元件18d的弹力,吸引 A芯17d靠近电磁阀,A芯17d同轴8d —起向左移动,以此促使轴8d推出固定在连接件从 动侧的动力受口 5d使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6d连接,从而实现旋转力的传递。当 断开电磁阀电路时,线圈不通电将不会产生磁场,相应的对金属A芯17d也就没有磁力吸引作用,如图16所示,由于第二弹性元件18d的弹力作用推动金属A芯17d向远离电磁阀的 方向滑动,同时通过联接件14d的轴8d拉着动力受口 5d向电磁阀方向滑动,使动力受口 5d 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6d脱离。这样,通过控制电磁阀的电路通断,很好的实现了动 力受口 5d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6d的连接与脱离。本实施例中电磁阀的工作电源接自图像形成装置,由于电磁阀工作电压及工作电 流均较小,因此电路中需增加一个降压增流的变压器,如图17所示,Vcc为所接图像形成装 置电源,Rl为保护电阻,R2为电磁阀线圈的阻抗,L1、L2分别为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线圈, 通过开关Sl控制电路的接通与断开。本实施例还可以是电磁阀通直流电,如图18所示,电路中需增加一个滤掉交流电 的电感元件L3。本实施例电路中的开关Sl可以设置在初级线圈电路中,也可以设置在次级线圈 电路中,只要能达到控制电路的接通与断开的目的即可。实施例四上述实施例三是利用单线圈电磁阀控制动力收口的伸缩,本发明也可以用双线圈 电磁阀原理也达到同样的效果,下述是控制机构的另一种实施例详述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双线圈电磁阀15d控制联接件14d从动侧的动力受口 5d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驱动机构6d的连接与脱离。与实施例三中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详 细描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中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电磁阀为双线圈构成,并分别 采用了第一线圈9d和第二线圈10d,在两线圈之间设置有一块磁石lld,磁石Ild固定在电 磁阀上,并不与这两个线圈接触;本实施例的电磁阀15d与金属A芯之间不设置弹性元件。 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9d和第二线圈IOd不同时工作,可以通过电路控制在任何时刻两个 线圈中只有一个工作或两个都不工作,但不会出现两个线圈同时工作的现象,且本实施例 中的线圈都是瞬时通电,通电时间为3秒或者时间更短。如图21所示,电路中采用单刀双掷开关控制第一线圈9d和第二线圈IOd的通断, 当第一线圈9接通时,由于电磁感应,通电线圈将产生磁场,对金属A芯17d产生磁力,吸引 A芯17d靠近电磁阀,以此促使轴8d推出固定在联接件从动侧的动力受口 5d使其与图像形 成装置的驱动机构6d连接,由于本实施例的线圈是瞬时通电,因此当线圈通电完毕后,第 一线圈9d对金属A芯2的吸引力将消失,为保证动力受口 5d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 6d能继续紧密连接,设置在电磁阀上的磁石Ild吸引联接件的轴8d使其被固定在保持动力 受口 5d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6d连接的位置;当第二线圈IOd接通时,同样由于电磁 感应,通电线圈将产生磁场,但由于第一线圈9d和第二线圈IOd共用电源的正极,两线圈产 生的磁场方向相反,因此,第二线圈IOd产生的磁场对金属A芯17d的磁性力将导致联接件 做复位运动,如图20所示,即金属A芯17向远离电磁阀的方向滑动,而驱动头向靠近电磁 阀的方向滑动,磁石Ild再次将轴8d吸住使其保持在动力受口 5d与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 机构6d脱离的位置。这样,通过控制电磁阀的电路通断就很好的实现了动力受口 5d与图 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6d的连接与脱离。本实施例中电磁阀的工作电源来自处理盒上增加的干电池,如图21所示,E为干 电池电池组,单刀双掷开关S2控制第一线圈9d和第二线圈IOd分别接通,R3和R4分别为 第一线圈9d和第二线圈IOd的阻抗。
本实施例还可以是第二线圈IOd接通吸引A芯17d向电磁阀方向靠近,第一线圈 9d接通产生斥力推动金属A芯17d向远离电磁阀方向滑动,也就是说只要保证任何时刻第 一线圈9d和第二线圈IOd只有一个工作或都不工作即可。实施例五本实施例所采用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因此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部分 (如伸缩机构),在此不再做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采用的控制机构如下所述如图22所示为本实施例采用的处理盒剖视图。本实施例中,拉线15穿过处理盒壳 体10上的轴销14,并与动力受口 12连接,拉线15可在感光元件11内沿轴线方向滑动;动 力受口 12安装在感光元件11的轮毂Ila上(连接方式和动力传递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 动力受口 12上设置有抵押扣120a,第二弹簧16a的一端与轮毂Ila接触,另一端与抵押扣 120a接触,所述第二弹簧16a为压簧。由图22可知,当处理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上时,拉线15在垂直于感光元件轴线 方向上受到拉力Fl作用,由于拉线本身的特性,在感光元件11内部,拉线15承受的拉力Fl 转变为沿轴线方向的拉力F2,此时,拉力F2使动力受口 12向左移动,第二弹簧16a处于压 缩状态;当拉力Fl撤去时,第二弹簧16a回复,使动力受口 12向右移动,此时动力受口 12 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驱动机构啮合;当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装置脱离时,拉线15再次承受拉 力Fl作用,动力受口 12向左移动,并与驱动机构脱离。本实施例中的拉力Fl可以是从外界传递过来,例如处理盒的手把拉线15—端与 手把连接,另一端与动力受口 12连接,当处理盒手把被拉伸时,拉线15随手把一起被拉伸, 拉线15此时接受来自手把的拉力F1,动力受口向左移动;当处理盒手把不被拉伸时,拉线 15不再承受拉力Fl,第二弹簧16a使动力受口 12向右移动。本实施例的拉线15还可以设置在处理盒壳体10上,该壳体10支撑感光元件11。本发明中,采用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如弹性橡胶,弹性钢片等)代替弹簧,也能 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这些弹性材料和弹簧统称为弹性元件。因此实施例一中的第一、第二 弹簧也可称为第一、第二弹性元件,实施例三、四、五中的第二弹簧也可称为第二弹性元件。以上实施例中处理盒内容纳有显影剂,处理盒中还设置实现感光元件显影的显影 组件、清洁组件、充电组件等。在此不作具体描述。实施例六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结构部分,在此不再做详细描述;如图24-27所示,感光元件动力传递机构包括驱动机构A2(同中国专利申请 CN2010101313861中描述的打印机驱动头)、动力受口 Al、第二弹簧A3、抵押扣A4、导套 A5、定位圈A6、感光元件轮毂A7、按压杆A9、第一弹簧AlO和轮毂All (同中国专利申请 CN2010101313861中描述的端盖)。动力受口 Al、导套A5、定位圈A6以及感光元件轮毂A7 之间依次连接;动力受口 Al与驱动机构A2啮合,从驱动机构A2上接收旋转动力,动力受口 Al上还设置有动力传递部Ala,该动力传递部Ala与感光元件轮毂A7啮合,将来自驱动机 构A2上的旋转动力传递给感光元件轮毂A7,为感光元件轮毂A7提供旋转动力;动力受口 Al上还设置有圆盘凸台Alb,导套A5上设置有动力受口支撑台A5b,圆盘凸台Alb设置在 动力受口支撑台A^3上并可相对动力受口支撑台A5b自由旋转,因此动力受口 Al相对导套A5自由旋转;导套A5上设置有凸台A5c和轴向限位接口 A5e,定位圈A6上设置有导套支撑 台A6c,凸台A5c设置在导套支撑台A6c上,由图27可知,导套支撑台A6c在感光元件轴向 上形成有高度差;轮毂All上设置有卡块Alle,卡块Alle设置在轴向限位接口 Ak中,卡 块Alle用于限制导套A5的旋转运动;导套支撑台A6c相对凸台A5c移动时,使导套A5沿 感光元件轴向方向移动,从而使动力受口 Al沿感光元件轴向移动;定位圈A6上设置有凸台 A6b,感光元件轮毂A7上设置有第二弹簧A3限位槽A7c和定位圈限位槽A7b,凸台A6b设 置在定位圈限位槽A7b中并使凸台A6b在定位圈限位槽A7b上自由旋转,因此感光元件A8 相对定位圈A6可自由旋转;驱动机构A2与动力受口 Al啮合传递动力,抵押扣A4设置在动 力受口 Al的一端,第二弹簧A3设置在抵押扣A4和第二弹簧A3限位槽A7c之间,第一弹簧 AlO 一端设置在按压杆A9上,另一端设置在粉盒A12上,按压杆A9与定位圈A6相连接,感 光元件A8与感光元件轮毂A7粘接在一起,导套A5和动力受口 Al 一起与定位圈A6轴向滑 动连接。伸缩机构包括动力传递部Ala、抵押扣A4和第二弹簧A3 ;控制机构包括圆盘凸台 Alb、导套A5、定位圈A6、按压杆A9、第一弹簧AlO和轮毂All ;以下就详细描述一下本实施例中整个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传递过程,如图24- 所示,粉盒A12在装机过程中,动力受口 Al与驱动机构A2处于分离状态,在粉盒A12安装 到位时,动力受口 Al与驱动机构A2仍然保持一定的距离。粉盒A12在装机以后,在关闭机 盖过程中,图像形成装置(同中国专利申请CN2010101313861中描述的打印机)上的机盖 推压按压杆A9,使得按压杆A9推动与之连接的定位圈A6沿感光元件径向顺时针旋转,由于 轮毂All上卡块Alle与导套轴向限位接口 Ak的连接避免了导套的旋转运动,所以定位圈 A6可以通过斜面A6a与导套斜面Afe之间的轴向推力推动导套A5做沿感光元件轴线方向 的推出运动,使设置在导套A5上的动力受口 Al伸出并与驱动机构A2啮合,从而由驱动机 构A2带动动力受口 Al驱动感光鼓A8沿其轴向旋转,此时第二弹簧A3和第一弹簧AlO都 处于压缩状态,在此状态下动力受口 Al相比关闭图像形成装置机盖前的状态轴向伸出的 行程为3. 8mm 4. 8mm。打印完成后,在打开图像形成装置机盖的过程中,图像形成装置上 的机盖作用在按压杆A9上的压力撤销,具有复位功能的按压杆A9在第一弹簧AlO的作用 力的作用下回缩,从而带动定位圈A6沿其径向逆时针旋转,定位圈斜面A6a与导套斜面A5a 之间的轴向推力撤销,此时被压缩的第二弹簧A3回复弹性,从而带动动力受口 Al回缩与驱 动机构A2脱离啮合,完成打印。如图30-3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轮毂A7内设置有斜面定位槽A7a,动力 受口 Al在轴向伸出与驱动机构A2啮合前,动力受口 Al的动力传递部Ala位于斜面定位槽 A7a中间,这样可以使动力受口 Al轴向伸出与驱动机构A2进行一边啮合一边找正(找正既 是动力受口 Al绕其轴向些许旋转),避免了动力受口 Al与驱动机构A2啮合时顶死的现象 发生。
权利要求
1.一种处理盒,包括处理盒壳体、安装在处理盒壳体内部的感光元件、与感光元件连接 并为感光元件提供动力的动力受口和使所述动力受口可沿感光元件轴线方向伸缩的伸缩 机构,其特征是还包括控制所述伸缩机构伸缩的控制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和设置在 所述处理盒壳体上动力受口所处一侧的按压杆,所述按压杆与所述伸缩机构连接,所述第 一弹簧一端与按压杆连接,另一端与处理盒壳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按压杆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按压杆 带开口的一端设置有推出面和缩进面,所述推出面和缩进面在感光鼓的轴线方向上有高度 差,所述动力受口上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可被所述推出面或缩进面支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电磁阀、为电磁阀提供电 能的电源和将所述电源转换成电磁阀所需电能的电路,所述电磁阀固定在所述处理盒壳体 上,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与所述电磁阀共同作用的A芯和轴,所述A芯与轴形成为一体,所述 动力受口设置在所述轴的一端,所述A芯的一端与感光元件连接并为之传递动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电磁阀为单线圈电磁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伸缩机构连 接、另一端接收拉力的拉线,所述拉线设置在处理盒壳体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双线圈电磁阀、为电磁阀 提供电能的电源和将所述电源转换成电磁阀所需电能的电路,所述电磁阀上设置有第一线 圈、第二线圈、磁石,所述电磁阀固定在所述处理盒壳体上,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电 磁阀共同作用的A芯和轴,所述A芯与轴形成为一体,所述动力受口设置在所述轴的一端, 所述A芯的一端与感光元件连接并为之传递动力。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与所述伸缩机构连接的 导套、支撑所述导套的定位圈、限制所述导套旋转的卡块、与所述定位圈连接的按压杆和第 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一端与按压杆连接,另一端与处理盒壳体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感光元件端部设置有感光元件轮毂,所 述定位圈可在感光元件轮毂上自由旋转;所述定位圈上设置有在感光元件轴向上形成有高 度差的导套支撑台,所述导套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在所述导套支撑台上移动;所述凸台 上设置有动力受口支撑台,动力受口上设置有圆盘凸台,圆盘凸台在动力受口支撑台上自 由旋转;卡块设置在轮毂上,卡块与导套上的轴向限位接口啮合,限制导套的旋转运动;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处理盒壳体相 对不滑动,所述伸缩机构一端与感光元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动力受口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感光元件与动力受口固定连 接,所述伸缩机构一端与处理盒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感光元件或动力受口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感光元件上的 导槽和设置在动力受口上的导柱,所述导柱可沿所述导槽滑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机构上还设置有传递部,所述感 光元件上还设置有受力柱,所述动力受口与感光元件通过所述传递部与受力柱的啮合传递 动力。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受力柱设置有多个,所述传递部设置在所述受力柱间的钢片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感光元件或动力受口被支撑在处理 盒壳体上,所述感光元件和动力受口可沿所述处理盒壳体滑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处理盒壳体上还设置有轴销和支架, 所述感光元件的两端分别被处理盒壳体上的轴销和支架支撑,所述感光元件可相对所述轴 销和支架滑动。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 二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动力受口与感光元件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 二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动力受口与处理盒壳体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伸缩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 第二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感光元件与处理盒壳体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一种拉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包括处理盒壳体、安装在处理盒壳体内部的感光元件、与感光元件连接并为感光元件提供动力的动力受口、使所述动力受口可沿感光元件轴线方向伸缩的伸缩机构和控制伸缩机构伸缩的控制机构。由于增加了控制伸缩机构伸缩的控制机构。因此,在动力受口和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在开始啮合和啮合脱离时只需要通过控制机构控制伸缩机构的伸缩进而控制动力受口的伸缩,从而使动力受口和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在开始啮合和啮合脱离时能保持在直线上进行,不会受到折角时的摩擦损伤而影响两者的啮合,解决了现有处理盒动力受口和图像形成装置的驱动机构在开始啮合和啮合脱离时会受到折角时的摩擦损伤而影响两者的啮合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G03G21/18GK102141766SQ201010585490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8日
发明者丁戈明, 刘小兵, 曹建新, 李志勇, 李永红, 李雄, 谷卫东 申请人: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