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像用光学透镜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928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取像用光学透镜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取像用光学透镜组;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来,随着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小型化摄像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像镜头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 CMOSSensor)两种。且由于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小型化摄像镜头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传统搭载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摄像镜头,多采用三片式透镜结构为主, 透镜系统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如美国专利第7,145,736号所示。由于工艺技术的进步与电子产品往轻薄化发展的趋势下,感光元件像素尺寸不断地缩小,使得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更加提高,习知的三片式透镜组将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像镜头模块。美国专利第7,365,920号揭露了一种四片式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是以二片玻璃球面镜互相粘合而成为双合透镜(Doublet),用以消除色差。但此方法有其缺点,其一,过多的玻璃球面镜配置使得系统自由度不足,导致系统的总长度不易缩短;其二,玻璃镜片粘合的工艺不易,容易形成制造上的困难。有鉴于此,急需一种适用于轻薄、便携式电子产品上,成像品质佳、拥有较高的解像力且不至于使镜头体积过大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像用光学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凸面,且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凹面;且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该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另设置有一光圈,该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一透镜之间;该取像用光学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四片;该取像用光学透镜组中所有具屈折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为Σ CT,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 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整体取像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满足下列关系式0.80
权利要求
1.一种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用光学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凸面,且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凹面;且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其中,所述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另设置有一光圈,所述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所述第一透镜之间;所述取像用光学透镜组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四片;所述取像用光学透镜组中所有具屈折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为Σ CT,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整体取像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满足下列关系式YCT 0.80 < ^~<0.98; Td0. 15 < (R1+R2)/(R1-R2) < 1. 0 ; 0.4 < 鬆)+ 隱)<!.7^0. 0 < T12/t < 0. 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设置有至少一反曲点,且所述第四透镜的材质为塑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凹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另设置有一电子感光元件于成像面以供被摄物成像,其中所述光圈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 90 < SL/TTL < 1. 2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像用光学透镜组中所有具屈折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的总和为Σ CT,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满足下列关系式YCT 0.86 < ^~<0.94。 Td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满足下列关系式0. 3 < (R1+R2)/(R1-R2) < 0. 5。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2. 0 < (R3+R4)/(R3-R4) < -1.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Π,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1. 2 < fl/f2 < -0. 8。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满足下列关系式0. 15 < f2/f4 < 0. 45。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为 Ni,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为N2,满足下列关系式N1-N2 < 0. 12。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的有效半径为Y11,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有效半径为料2,满足下列关系式0. 4 < Y11/Y42 < 0. 7。
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 VI,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满足下列关系式30 < V1-V2 < 45。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3,满足下列关系式0. 85 < R2/R3 < 1. 45。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整体取像用光学透镜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 满足下列关系式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而所述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 hgH,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mgH < 2. 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像用光学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像侧表面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凸面,且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像侧表面为凹面;且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其中,该取像用光学透镜组另设置有一光圈,该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该第一透镜之间。通过上述的镜组配置方式,可有效缩小镜头体积、降低系统敏感度,更能获得较高的解像力。
文档编号G02B13/00GK102478703SQ20101059933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9日
发明者蔡宗翰, 黄歆璇 申请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