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9360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阵列板(sheet)。尤其涉及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在透镜阵列之间形成有用于调节光透射的滤光器,以改善立体影像的清晰度。
背景技术
透镜阵列板应用于各种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应用有液晶显示器用透镜阵列板、立体影像显示器用透镜阵列、面光源装置用透镜阵列板、背光源部件用透镜阵列板、立体印刷用透镜阵列板等。

图1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印刷用透镜阵列板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立体印刷用透镜阵列板10,包括透镜阵列层13,具有曲率半径的半球形或四角锥形或六角锥形凸透镜12以阵列形式排列;焦点距离层14,形成于所述透镜阵列层13下端并根据透镜的曲率半径调整适当的焦点距离;立体层11,形成于所述焦点距离层14下端并形成立体图像。图2为说明立体印刷用透镜阵列板中透镜的节距(pitch)、曲率半径及透镜阵列板厚度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透镜的节距15、曲率半径42及透镜阵列板厚度之间关系中,由透镜的曲率半径42大小决定视角43,并根据此视角43决定呈现立体的焦点距离14。因此,若透镜介质的折射率越低且各透镜的曲率半径42越大,则用于呈现立体的焦点距离层14越厚。由此,透镜阵列板的总厚度19也随之变厚。与此相反,透镜介质的折射率越高且各透镜的曲率半径42越小,则用于呈现立体的焦点距离层14越薄。由此,透镜阵列板的总厚度19也随之变薄。虽然透镜阵列板的厚度越薄,则会增加透镜度,从而更可取;但是若要在较薄的透镜阵列板中正确形成立体图像,则不得不需减少透镜的曲率半径42。下述数学式1至4表示了透镜的节距15、曲率半径42及透镜阵列板总厚度之间的关系。数学式1
权利要求
1.一种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包括透镜阵列层,由凸透镜及光透射调节滤光器构成重复阵列;焦点距离层,形成于所述透镜阵列层下部;及立体层,形成于所述焦点距离层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透射调节滤光器具有比所述凸透镜小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体层通过印刷形成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体层在挤压成型所述透镜阵列层及所述焦点距离层时,同时形成压纹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印刷形成的图案的节距小于所述凸透镜的节距。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纹图案的节距小于所述凸透镜的节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透射调节滤光器具有椭圆球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透镜具有椭圆球面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阵列层上部涂布粘合表面涂布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阵列层上部涂布粘合表面涂布剂以使其变得平坦。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透镜阵列层上部具备油墨吸收用涂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一个截面具有非球面、三角形或多边形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焦点距离层由第一焦点距离层及形成于所述第一焦点距离层下部的第二焦点距离层重叠而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阵列层的凸透镜由第一凸透镜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凸透镜下部的第二凸透镜重叠而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阵列层的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由第一光透射调节滤光器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光透射调节滤光器下部的第二光透射调节滤光器重叠而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凸透镜的折射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透射调节滤光器沿平面上的垂直或水平方向的一个方向,不构成节距而以连续的形状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透镜阵列板(sheet)。尤其涉及形成有光透射调节滤光器的透镜阵列板,在透镜阵列之间形成有用于调节光透射的滤光器,以改善立体影像的清晰度。本发明通过光透射调节滤光器层和多层结构的复合层压树脂,具有比现有技术的产品更薄的厚度,且无论从任何位置、任何方向观察,都具有视觉上更稳定、更明显的立体感,另外,在后续工艺方面具有更好的印刷特性、尺寸稳定性、切割性、粘合强度及成形性等。
文档编号G02B3/00GK102466889SQ201010604548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7日
发明者李柱贤 申请人:李柱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