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90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外壳15、图像形成处理单元10、激光扫描仪14、 显影辊12、定影单元7 ;堆栈在托盘3上的多个薄片P被供给辊4和传送辊5输送到图像形 成处理单元10。图像形成处理单元10是用于通过电子照相系统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 具体地,充电辊11对感光鼓13充电;激光扫描仪14将带有图像信息的激光照射到带电的 感光鼓13上,使感光鼓13表面形成潜影图像;显影辊12将碳粉转移到感光鼓13上,使感 光鼓13表面上的潜影图像显影形成碳粉图像;转印辊6将感光鼓13上的碳粉图像转印到 薄片P上。转印后薄片P被输送到定影单元7。已定影图像的薄片P被排出装置8排出至 排出盘9上。如图2所示,传统的充电辊导电机构包括输入导电片105和中间导电片104。所述 充电辊13通过输入导电片105将获得的电源传递给中间导电片104、导电弹簧103和导电 轴承102最终传递给充电辊(未示出)。所述输入导电片105上设有接触脚105a和接触面 105b,接触面105b安装于端盖(未示出)上,并露出于端盖表面与电源接触。所述中间导 电片安装于废粉仓上,X为中间导电片上垂直于充电辊轴线方向的导电平面,接触脚105a 与导电平面X接触,将电源传递到中间导电片104上。由于所述输入导电片105上的接触脚105a与中间导电片104通过平面接触传递 电源,对输入导电片105和中间导电片104的精度要求高,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导电片 表面形成氧化膜,可能出现输入导电片105与中间导电片104之间的压力强度不够引起接 触不良,最终导致成像设备主体无法感应到图像形成单元。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以解决现有处理盒因其中输入导电片与中间导电片 之间的压力强度不够引起接触不良而导致成像设备主体无法感应到图像形成单元的技术 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处理盒,包括粉仓、废粉仓、端盖、充电辊和充电辊导电机构,所述充电辊导电 机构包括输入导电片、中间导电片,所述输入导电片设置于端盖上,所述中间导电片设置于 废粉仓上,所述输入导电片上设有输出部和输入部,所述中间导电片与所述输入导电片的 输出部电连接,所述中间导电片与所述充电辊电连接,所述中间导电片上设有与所述中间 导电片面呈一定夹角的接触脚,所述输入导电片上的输出部为与输入部成一定夹角的平面 板,所述中间导电片面的接触脚与所述输出部相互抵接。所述中间导电片的接触脚与所述输出部均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接触脚为一接触平面。[0010] 所述输入导电片与中间导电片上都设置有定位孔。 所述充电辊导电机构还包括导电弹簧和导电轴承,所述中间导电片通过导电弹簧 和导电轴承与充电辊电连接。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中间导电片上设有与中间导电片面呈一定夹角的 接触脚,输入导电片上的输出部为与输入部成一定夹角的倾斜平面板,中间导电片面的接 触脚与输出部相互抵接。中间导电片与输入导电片上的输出部均呈一定角度相互抵接,相 对于一个面具有一定的角度,另一个面为平面的压接具有更强的抵接力,保证中间导电片 面的接触脚与输出部接触可靠,解决了现有处理盒因其中输入导电片与中间导电片之间的 压力强度不够引起接触不良而导致成像设备主体无法感应到图像形成单元的技术问题。且 安装操作简捷方便,也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对输入导电片和中间导电片的加工精度要求。

图1是现有图像形成装置简略剖视图。图2是现有处理盒装置中的导电机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设有导电触点的端盖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输入导电片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输入导电片与端盖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间导电片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间导电片与粉仓配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输入导电片与中间导电片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提供一种处理盒,处理盒上设有充电辊导电机构,充电辊导电机构包括输 入导电片26、中间导电片23、导电弹簧24和导电轴承25,输入导电片26与中间导电片26 通过压力接触保证导电的稳定性。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 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 明。如图3所示,处理盒装置20由处理盒主体(未示出)和端盖构成。处理盒主体由 粉仓和废粉仓构成。其中在处理盒装置主体的导电端安装有端盖22,端盖上设有导电窗口 223。输入导电片26与端盖22配合,并部分露出于端盖22远离处理盒装置主体的表面,形 成导电触点。电源通过端盖22上的导电窗口 223与露于端盖22表面上的输入导电片26 接触,并将电源传递到输入导电片26上。如图4所示,输入导电片26为具有弹性且呈弯折板条状,其上有多个平面,其中两 个平面上分别设有定位孔261和262,输入部263为平行于设有定位孔平面的平面,输出部 264为与输入部263成一定夹角的倾斜平面板。如图5所示,端盖22上有定位凸起221、222和导电窗口 223。其中定位孔261和 262分别与端盖上的定位凸起221和222配合,限制输入导电片26在端盖半径平面上移动, 输入部263与端盖上的导电窗口 223配合并露出于端盖远离处理盒装置主体的表面,形成 导电触点。装配完成后,输入导电片26上分别设有定位孔的平面与端盖接触,限制输入导
4电片26在充电辊轴线方向的移动。如图6所示,中间导电片23具有弹性且呈不规则的弯折板条状,其上设有定位孔 231、232,导电脚233、接触脚234和支撑脚235。定位孔231、232设置于平面B上,接触脚 234为与平面B成一定夹角的倾斜平面板。支撑脚235为与接触脚234成一定夹角的倾斜 平面板。如图7所示,处理盒上的废粉仓21上设有定位凸起211和212,中间导电片23上 的定位孔231和232分别于废粉仓上的定位凸起211和212配合,平面B与废粉仓垂直于 充电辊轴线方向的端面接触,限制中间导电片23在垂直于充电辊轴线方向的移动。导电脚 233与导电弹簧24接触,从而保证中间导电片获得的电源顺利传递到导电弹簧上,进而通 过导电轴承25将电源传递到导电辊(未示出)。处理盒装置安装过程中先把粉仓部分与端盖22配合,之后将已装配好的粉仓端 盖配合部分与废粉仓部分配合。如图8所示,装有中间导电片的废粉仓部分沿着M方向向 已装配好的粉仓端盖部分滑行,并与已装配好的粉仓端盖部分配合。随着废粉仓部分向粉 仓端盖部分滑行,中间导电片上的接触脚234逐渐向端盖22上的输入导电片26上的输出 部264移动,并与输出部264发生接触使输入导电片上的输出部264逐渐发生弹性变形。当 处理盒装配完成后,中间导电片上的接触脚234与输入导电片上的输出部264大致平行,且 在中间导电片23上的接触脚234所在平面压力接触。其中中间导电片23上的支撑脚235 与废粉仓端面压力接触,防止中间导电片23上的接触脚234明显变形,保证接触脚234与 输入导电片26上的输出部264压力接触强度,确保输入导电片26顺利将电源传递到中间 导电片23,从而通过导电弹簧、导电轴承,进而传递给充电辊27,最终实现在感光鼓上形成 潜影图像。输入导电片26上的输出部与中间导电片23上的接触脚在中间导电片接触脚234 所在平面压力接触实现输入导电片26与中间导电片23的良好接触,使电源顺利的通过输 入导电片26传递到中间导电片23,进而通过导电弹簧24和导电轴承25,将电源传递给充 电辊,保证导电的稳定性。且安装操作简捷方便,同时输入导电片26与中间导电片23均具 有弹性且压力接触,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对输入导电片26和中间导电片23的加工精度要求。
权利要求一种处理盒,包括粉仓、废粉仓、端盖、充电辊和充电辊导电机构,所述充电辊导电机构包括输入导电片、中间导电片,所述输入导电片设置于端盖上,所述中间导电片设置于废粉仓上,所述输入导电片上设有输出部和输入部,所述中间导电片与所述输入导电片的输出部电连接,所述中间导电片与所述充电辊电连接,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导电片上设有与所述中间导电片面呈一定夹角的接触脚,所述输入导电片上的输出部为与输入部成一定夹角的平面板,所述中间导电片的接触脚与所述输出部相互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中间导电片的接触脚与所述输出部均 具有一定的弹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接触脚为一接触平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输入导电片与中间导电片上都设置有 定位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充电辊导电机构还包括导电弹簧和导 电轴承,所述中间导电片通过导电弹簧和导电轴承与充电辊电连接。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处理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处理盒,包括粉仓、废粉仓、端盖、充电辊和充电辊导电机构,充电辊导电机构包括输入导电片、中间导电片,输入导电片设置于端盖上,中间导电片设置于废粉仓上,输入导电片上设有输出部和输入部,中间导电片与输入导电片的输出部电连接,中间导电片与充电辊电连接,中间导电片上设有与中间导电片面呈一定夹角的接触脚,输入导电片上的输出部为与输入部成一定夹角的倾斜平面板,中间导电片面的接触脚与输出部相互抵接。中间导电片与输入导电片上的输出部均呈一定角度相互抵接,相对于一个面具有一定的角度,另一个面为平面的压接具有更强的抵接力,保证中间导电片面的接触脚与输出部接触可靠。
文档编号G03G21/18GK201749305SQ20102026367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14日
发明者曹玉兵 申请人: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