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焦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2608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暗焦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聚焦技术领域,设计了一种聚焦成暗点的装置--暗焦镜。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平行光线通过会聚透镜后,在透镜焦点处形成一个亮点。但至今未 见有关平行光线通过会聚透镜形成暗点的报道。
发明内容为了实现平行光会聚成暗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平行光线通过会聚透镜后 形成暗点的装置——暗焦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暗焦镜,主要由均勻单色光源、平行光管、透明介质A、透 明介质B、包括镀介质膜、镜套、会聚透镜和观察屏组成。均勻单色光源、平行光管、 镜套和观察屏依次排列安装在底座上,透明介质A和透明介质B的折射率相同而厚度不 同,两者紧贴并列,安装在镜套内,透明介质A的一侧垫一快5毫米厚弹性好的橡胶垫, 透明介质B的一侧有调节螺钉压紧,调节螺钉安装在镜套上,会聚透镜由O型橡胶圈和 压环定位于镜套内,压环和镜套由螺纹连接。均勻单色光经平行光管后成为平行光,这 种单色平行光的一半通过透明介质A,另一半通过透明介质B后,经会聚透镜聚焦到观 察屏上,观察屏位于透镜焦点处。5毫米厚弹性好的橡胶垫和调节螺钉可以调节两透明介 质A、B的缝隙对准会聚透镜中心,以便使经过两透明介质A、B的光量相等。设透明 介质A和B的折射率为n,其厚度差为e,单色平行光的波长为b,则分别经过透明介质 A和B并通过会聚透镜后到达焦点处的光程差为aa = (n-l)e根据波动原理当a= (n-l)e= (2k+l)lV2时,焦点处应为暗点。对于不同的 波长b和折射率n,透明介质A和B的厚度差e相应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好处是可以使学生不仅仅从会聚透镜聚焦成亮点去理解会聚透镜 不会产生附加光程差的理论,还可以从相反角度去理解。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暗焦镜光学原理示意图。图2是第一个暗焦镜实施例装置示意图。图3是第二个暗焦镜实施例2装置示意图。图中,1、单色平行光线,2、透明介质A相对B的突出部分,3、透明介质A, 4、透明介质B,5、会聚透镜,6、会聚光线,7、焦点,8、观察屏,9、单色光源, 10、平行光管,11、底座,12、镜套,13、调节螺钉,14、橡胶垫,15、O型橡胶圈,16、压环调节口,17、压环,18、透明介质B的镀膜,19、透明介质A的镀膜,20、透 明介质A镀膜相对B的突出部分。
具体实施方案在图2中,单色光源(9)、平行光管(10)、镜套(12)、观察屏(8)依次安装在 底座(11)上,透明介质A(3)和透明介质B(4)紧贴并列安装在镜套(12)内,透明介质 A(3)的侧面垫有一层5毫米厚的弹性很好的橡胶垫(14),透明介质B(4)的侧面有调节 螺钉(13)压紧,调节螺钉(13)安装在镜套(12)上,会聚透镜(5)由O型橡胶圈(15)和 压环(17)定位于镜套(12)内,压环(17)和镜套(12)由螺纹连接,压环调节口(16)朝 外。在图3中,透明介质A、B折射率和厚度均相同,但镀有的相同折射率透明介质 膜的厚度不同。
权利要求1. 一种暗焦镜,主要由均勻单色光源、平行光管、镜套、透明介质A、透明介质B、 包括镀介质膜、会聚透镜和观察屏组成,其主要特征是单色光源、平行光管、镜套和观 察屏依次排列安装在底座上,透明介质A和透明介质B紧贴并列安装在镜套内,橡胶垫 和调节螺钉可以压紧两透明介质,并调节其中缝相对于会聚透镜中心的位置,会聚透镜 由O型橡胶圈和压环定位于镜套内,压环和镜套由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暗焦镜,主要由均匀单色光源、平行光管、镜套、透明介质A、透明介质B、包括镀介质膜、会聚透镜和观察屏组成,单色光源、平行光管、镜套和观察屏依次排列安装在底座上,透明介质A和透明介质B紧贴并列安装在镜套内,橡胶垫和调节螺钉可以压紧两透明介质,并调节其中缝相对于会聚透镜中心的位置,会聚透镜由O型橡胶圈和压环定位于镜套内,压环和镜套由螺纹连接。均匀单色光经平行光管后成为平行光,一半通过透明介质A,另一半通过透明介质B后,经会聚透镜聚焦到观察屏上。因透明介质或膜的厚度不同而导致光程不同,当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会聚焦点就是暗点。
文档编号G02B7/02GK201796179SQ201020517000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6日
发明者任敏, 孙卉, 张俊, 朱俊, 杨璐, 汪仕元, 王冬明, 白洋, 邓平浪 申请人:四川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