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向反光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2605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逆向反光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光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逆向反光膜。
背景技术
自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反光材料以来,逆向反光材料已被广泛应用在军事、交 通标志、安全标志、服装、显示、广告等场合。因为所使用的反射单元不同,从而产生了利用 玻璃作为反射单元的微珠型和利用直角三棱镜作为反射单元的微棱镜型等多种类型的反 光材料。由于各种逆向反光材料有不同的特点,加上生产技术、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其应用 场合也有所不同。目前在市场应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各类微珠型和微棱镜型结构的逆向反 光材料产品。光学中的逆向反光性通常是指反射光向着光源方向反射的性能。一般将具有逆 向反光性能的材料制成的具有逆向反光性能的反光膜均称为逆向反光膜。从结构上分析, 逆向反光材料是由具有逆向反光性能的逆向反射单元,如玻璃微珠、直角三棱镜、六角棱镜 等,按一定的方法拼排列而成的,所以也具有逆向反光性能。但由于反射单元拼镶排列方法 的不同,就会造成由拼镶而成的反光膜的反射率、响应角度等光学性能的不同,一般来说, 反射单元排列越紧密,其相对最高逆向反射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而响应角度除了主要与 反射单元的光学特性有关,也与其排列有一定的关系;与玻璃微珠不同,直角三棱镜反射单 元具有逆向反光性能各向异性的特点,所以直角三棱镜反光膜能否达到逆向反光性能各向 同性与其在制作时反射单元的排列有着密切的关系。直角三棱镜作为反射单元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被使用。用作逆向反射单元的 直角三棱镜是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反射面组成,目前使用在反光膜上的直角三棱镜大小一般 在0. Imm左右,所以也称之为微棱镜。就由其制作反光膜而言,反射单元的排列可分为紧密 拼镶式排列和随机拼镶式排列两种。紧密拼镶式排列方法在空间上利用最高,有较高的逆 向反射率,但由于是规则排列,无法弥补逆向反光性质各向异性问题,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 逆向反射角向不均勻的问题;而随机拼镶式排列方式虽然通过随机分布微棱镜单元来消除 各向异性,增大响应角度,但无法紧密排列而要牺牲一定的空间,从而降低了整体逆向反射 率。目前市场上的微棱镜反光膜大多采用紧密拼镶式排列反射单元,因此存在着逆向光学 性质角向异性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逆向反光膜,该 逆向反光膜具有总体逆反射率高、逆向反射光场角向分布好等特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逆向反光膜,包括基层,在基 层上设有垫层,所述的垫层与基层之间通过胶粘层相粘接,在垫层上表面设有微棱镜层,在 微棱镜层外还设有能将微棱镜层固定在垫层上的透明树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棱镜 层由若干个相同的微棱单元组合构成,所述的微棱单元组合由若干个取向不同的微棱单元
3组按一定的规则紧密排列而构成,所述的微棱单元组由相同取向的直角三棱镜构成。外界的光线首先照射在透明树胶层上,由于该层是透明的,因此,光线能穿过该透 明树胶层,再照射到微棱镜层上,在微棱镜层的作用下,使光线逆反,由透明树胶层射出,从 而实现光线逆向的功能。取向是指直角三棱镜底边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夹角的不同也就 是取向的不同,而本逆向反光膜的微棱镜层是由不同取向的微棱单元组构成的,因此,该逆 向反光膜具有更好的逆向反射光场角向分布,总体逆反射率有显著提高,响应角度也得到 明显地改善。在上述的逆向反光膜中,所述的微棱单元组的数量为九个。九个微棱单元组规则 排列形成“三列三行”的结构,从而形成微棱单元组合,不断的重复该微棱单元组合就可以 形成上述的微棱镜层。在上述的逆向反光膜中,所述的每两个微棱单元组之间的取向相差20°。在上述的逆向反光膜中,所述的九个微棱单元组均是呈矩形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逆向反光膜具有更好的逆向反射光场角向分布,总体逆反射 率有显著提高,响应角度也得到明显地改善。

图1是本逆向反光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微棱单元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2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层;2、垫层;3、胶粘层;4、微棱镜层;5、微棱单元组合;511、0°取向的 微棱单元组;512、2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3、4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4、60°取向的 微棱单元组;515、8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6、10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7、120°取向 的微棱单元组;518、14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9、16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11、直角三 棱镜;6、透明树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逆向反光膜,包括基层1,在基层1上设有垫层2,所述的垫层2与 基层1之间通过胶粘层3相粘接,在垫层2上表面设有微棱镜层4,在微棱镜层4外还设有 能将微棱镜层4固定在垫层2上的透明树胶层6。微棱镜层4由若干个相同的微棱单元组合5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是由五十个相同 的微棱单元组合5构成一个微棱镜层4。微棱单元组合5由九个取向不同的微棱单元组按 一定的规则紧密排列而构成,这个九个微棱单元组分别为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1、20° 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2、4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3、6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4、80°取向 的微棱单元组515、10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6、12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7、140°取向 的微棱单元组518、16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9,为了使加工更加的方便,将这九个微棱单 元组全部设计成矩形,然后将这九个矩形的微棱单元组规则的排列形成“三列三行”的结
4构,从而形成一个微棱单元组合5,如图2所示。不断的重复该微棱单元组合5就可以形成 微棱镜层4。在本实施例中,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1是由若干个取向均为0°的直角三棱镜 5111按图3的结构形式紧密拼镶排列而成的,2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2是由若干个取向 均为20°的直角三棱镜5111按图4的结构形式紧密拼镶排列而成的,40°取向的微棱单元 组513 16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9,也均是由类似的直角三棱镜5111紧密拼镶排列而 成的。在本实施例中,取向是指直角三棱镜5111底边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夹角的不同 也就是取向的不同。外界的光线首先照射在透明树胶层6上,由于该层是透明的,因此,光线能穿过该 透明树胶层6,再照射到微棱镜层4上,在微棱镜层4的作用下,使光线逆反,由透明树胶层 6射出,从而实现光线逆向的功能。而本逆向反光膜的微棱镜层4是由不同取向的微棱单元 组构成的,因此,该逆向反光膜具有更好的逆向反射光场角向分布,总体逆反射率有显著提 高,响应角度也得到明显地改善。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 1、基层;2、垫层;3、胶粘层;4、微棱镜层;5、微棱单元组 合;511、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2、2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3、40°取向的微棱单元 组;514、6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5、8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6、100°取向的微棱单元 组;517、12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8、140°取向的微棱单元组;519、160°取向的微棱单 元组;5111、直角三棱镜;6、透明树胶层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 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 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一种逆向反光膜,包括基层(1),在基层(1)上设有垫层(2),所述的垫层(2)与基层(1)之间通过胶粘层(3)相粘接,在垫层(2)上表面设有微棱镜层(4),在微棱镜层(4)外还设有能将微棱镜层(4)固定在垫层(2)上的透明树胶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棱镜层(4)由若干个相同的微棱单元组合构成,所述的微棱单元组合由若干个取向不同的微棱单元组按一定的规则紧密排列而构成,所述的微棱单元组由相同取向的直角三棱镜(5111)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向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棱单元组的数量为九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向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两个微棱单元组之间 的取向相差2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向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九个微棱单元组均是呈 矩形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逆向反光膜,属于反光材料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逆向反光膜存在逆反射率低、逆向反射光场角向分布差等技术问题。本逆向反光膜,包括基层,在基层上设有垫层,所述的垫层与基层之间通过胶粘层相粘接,在垫层上表面设有微棱镜层,在微棱镜层外还设有能将微棱镜层固定在垫层上的透明树胶层,所述的微棱镜层由若干个相同的微棱单元组合构成,所述的微棱单元组合由若干个取向不同的微棱单元组按一定的规则紧密排列而构成,所述的微棱单元组由相同取向的直角三棱镜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逆向反射光场角向分布好,总体逆反射率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G02B5/122GK201765342SQ20102051652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日
发明者方再杰, 池坚刚 申请人:浙江方远夜视丽反光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