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等离子体输出偏振态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2789663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表面等离子体输出偏振态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表面等离子体学、偏振光学领域,尤其是纳米量级光电子回路器件技 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各种信息业务的需求增长,整个通信网络迫切需要高速率和大容量技术 的支撑。在以后高达数百(Λ/s乃至Tb/s的传输速度情况下,电子回路遇到了重大的瓶颈, 除了集成工艺和高速电子信号处理的局限性外,速率越高,串扰越严重,而且功耗越大。对 此,集成光子学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处理速度和能耗的挑战,符合国家目前提倡的节能与 环保创新战略。但是由于目前的网络光电并存,两者的融合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表面等 离子体激元(SPPs)的诞生可为电路与光路架设一座有效的桥梁,解决了电子/光子元器件 与回路尺寸差异的问题,将两者集成在一个纳米尺度的回路上。基于SPI^s的微纳集成光子回路将成为实现全光网络的关键技术,那么光的偏振 态特性显得尤为重要。偏振是光波最基本的特性,在目前的光纤通信系统中是最重要的性 能指标之一,因此必须解决光信号传输与处理上的偏振问题。在SPI^s光子回路中。等离子 体纳米器件集成在激光器出射端面,进而产生SPI^s在端面传输,通过对端面纳米结构的设 计,可以产生所需的偏振态光。从应用层面上讲,回路除了用于高速互联与通信外,还可以 用于微波光子、生物分析检测和精密控制等,在军事、交通、医疗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实用 价值在通信系统中两束正交的电磁波能使信号的传输率翻倍;利用对左旋和右旋圆偏振 光吸收率的差别可检测具有对映异构体特性的化学分子或生物大分子等等。对于基于SPI^s的偏振控制的研究,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基于金属光栅结构,利用 光栅的透射或者反射来实现输出偏振态的控制。但以上两种方案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利用 光栅的反射来实现输出偏振态控制的方案的反射光谱宽度有一定的限制;而利用透射实现 输出偏振态控制的方案的透射率比较小。本发明给出了一种高透射率的等离子体输出偏振 态的控制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陈述的已有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等离子体输出偏振态的控 制方案,在保证对输出偏振态控制的基础上增强透射光强,并且通过封装加工后可以通过 旋转件来实现传统偏振光学中双折射晶体的作用。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手段来实现。表面等离子体输出偏振态的控制方法,表面等离子体的金属结构采用周期性矩形 光栅结构,使入射光的偏振态分解为垂直两个方向上偏振分量;通过两个方向非对称的矩 形结构设计实现对两个偏振态的控制,以实现在输入态为线偏振态时输出态为圆偏振。本发明表面等离子的金属结构是采用一种新型的周期性矩形结构。对二维的周期 光栅结构,表面等离子体的激发和入射光的偏振态和光栅结构有关系。通过双折射振动理论,投射光的偏振方向如果平行于金属的方向,这时的就相当于入射到平面金属中,大部分 的能量将会反射;如果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光栅结构垂直,入射光的强度和远远大于反射 的强度,大部分就会透过金属结构。矩形结构设计通过变换光栅的周期、占空比和槽深来控 制单方向的偏振态,实现对投射光输出偏振态控制。这里提出的周期性矩形结构相当于垂直两个方向上的光栅结构。对于入射光的偏 振态也可分解为垂直两个方向上偏振分量,与矩形的两个方向相对应。两个方向上非对称 结构设计实现两个偏振态的不同的调制,由于结构不同,两个方向上的偏振态会产生不同 的透射率和相位变化,在输出端可以控制输出偏振态合成输出。经过上述的新型结构,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将二维光栅扩展到三维的矩形 结构,实现对偏振态两个分量的控制输出,增加了透射光强;而且该结构有类似经典偏振光 学中双折射晶体同样的原理,通过加工封装后,通过旋转封装后器件来实现输入偏振态在 两个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最终实现对输出偏振态的控制。


如下
图1.本发明方案的结构框图。图2. (a)结构的俯视图;(b)旋转结构控制框图。图3.在入射波长为550nm,周期为120nm时,二维周期光栅结构的透射率随结构 占空比变化的规律图。图4.在入射波长为550nm,周期为120nm时,三维周期光栅结构下,确定χ方向上 的占空比为60%,透射率随y方向上占空比变化的规律图。图5.在周期为120nm时,χ方向上的占空比为60%,y方向的占空比为90%。周期 性矩形结构的透射率光谱。图6.在周期为120nm时,χ方向上的占空比为60%,y方向的占空比为90%,控制 输出偏振态为圆偏振光。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发明方案由一个周期型的矩形结构构成,单个周期内的矩形的结 构可以随着设计的需求而更改,而且也可通过对结构的旋转控制输出偏振态。对于单个方向的光栅结构,透射光可以看作表面等离子体的后向信号和洛仑兹振 荡的相干叠加。对于透射光的偏振态,采用Jones矩阵可以表示为
(Τ(Φ) 0、
U rj(1)
其中
Bs¥
Τ(φ) = Α+--(2)
ω- ¢2 +iy
J和5分别表示后向信号和振荡信号的幅值f表示该两个信号光的相位差,螂为振 荡信号频率,7为阻尼常数。对于本方案提出的矩形结构,入射线偏振光到达金属结构后,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幅度比
权利要求
1.一种表面等离子体输出偏振态的控制方法,表面等离子体的金属结构采用周期性矩 形光栅结构,使入射光的偏振态分解为垂直两个方向上偏振分量;通过两个方向非对称的 矩形光栅结构设计实现对两个偏振态的控制,以实现在输入态为线偏振态时输出态为圆偏 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表面等离子体输出偏振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 形结构设计采用变换光栅的周期、占空比和槽深来控制单方向的偏振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表面等离子体输出偏振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 构经加工封装,通过旋转封装后器件来实现输入偏振态在两个方向上的分量大小,最终实 现对输出偏振态的控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等离子体输出偏振态的控制方法。通过设计一种新型的周期矩形结构对输入偏振态两个分量实现不同控制,对两个方向不同的光栅结构设计控制输出偏振态。而且本发明通过封装加工后,在输入偏振态任意的情况下通过对器件的旋转来实现输出偏振态的控制。可以在输入任意线偏振时,实现输出态为圆偏振。在纳米量级光子回路中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文档编号G02B5/18GK102103268SQ20111003150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9日
发明者商科峰, 李慧, 温坤华, 潘炜, 罗斌, 郭振, 闫连山, 陈娟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