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055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focal plane shutter)。
背景技术
在数码相机用的焦面快门中存在如下的焦面快门,其具有前叶片和后叶片两种快门叶片。而且,通常,这种焦面快门与使用胶卷的相机用的焦面快门相同,前叶片和后叶片与前叶片用驱动构件和后叶片用驱动构件连接,在作为拍摄待机状态的设置状态下,前叶片覆盖曝光开口,后叶片从曝光开口退避开,在拍摄时,上述两个驱动构件由于前叶片用驱动弹簧和后叶片用驱动弹簧的作用力而向相同的方向依次转动,从而前叶片使曝光开口打开,后叶片随后封闭曝光开口,由此使摄像装置的摄像面曝光。因此,具有这样结构的焦面快门的数码相机具有光学取景器。
另外,这样的结构的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如果后叶片完全封闭曝光开口,则摄像信息从摄像装置经由信息处理电路存储至存储装置中,然后立即进行设置动作,该设置动作是从初始位置转动的设置构件使上述两个驱动构件克服各个驱动弹簧的作用力反转至设置位置。而且,作为直到进行下一次拍摄为止将上述两个驱动构件保持在设置状态的结构,公知有被称为卡止式和被称为直接式(direct type)的结构。
即,卡止式是指,直到拍摄时使前叶片以及后叶片进行曝光动作为止,通过卡止构件来卡止两个驱动构件。因此,设置构件能够构成为,如果通过设置动作,两个驱动构件能够在设置位置被各个卡止构件卡止,则该设置构件能够立即向初始位置复位,而且,还能够构成为,在释放相机的快门时,在前叶片的打开动作之前,该设置构件向初始位置复位。而且,前叶片和后叶片的曝光动作是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的,即,通过各个电磁铁而能够依次进行动作的两个解除单元解除各个卡止构件对各个驱动构件的卡止,来进行前叶片和后叶片的曝光动作。
另一方面,直接式是指,两个驱动构件分别具有铁片构件,设置构件通过设置动作,直到上述铁片构件与未励磁的各个电磁铁接触为止,使两个驱动构件克服各个驱动弹簧的作用力而转动。因此,设置构件不立即向初始位置复位,而此后也保持该状态,在释放相机的快门时,如果各个电磁铁被励磁而通过磁吸引力吸附保持这些铁片构件,则该设置构件向初始位置复位。而且,前叶片和后叶片的曝光动作是通过此后各个电磁铁依次消磁而解除各铁片构件的吸附保持力来进行的。
本发明涉及其中的卡止式的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在JP特开2001-305605中记载了这样的卡止式的相机用焦面快门,其能够用于数码相机,还能够用于使用胶卷的相机。
然而,对于具有这样的卡止式的焦面快门的数码相机,最近,在具有光学式取景器 (以下,称为光学取景器)的情况下,也需要能够利用液晶或EL(光致发光)等的显示装置所形成的电子式取景监视器(以下,称为监视器)进行拍摄。而且,此时,优选使拍摄用的摄像元件与监视器用的摄像元件兼用。最近,与卡止式还是直接式无关,相对于将利用光学取景器进行的拍摄称为通常拍摄(光学取景拍摄)等而言,将利用这样的监视器进行的拍摄称为实时取景拍摄等。
另外,在具有两种快门叶片的焦面快门中,对于利用使拍摄用的摄像元件兼用的监视器进行的拍摄,公知有多个拍摄模式。作为其代表的拍摄模式为,在设置状态下,成为前叶片和后叶片双方从曝光开口退避开的状态,然后,如果拍摄时按压快门释放按钮,则在其初始阶段,使前叶片在覆盖曝光开口的状态下动作,在接下来的阶段,使前叶片和后叶片双方依次进行曝光动作。而且,能够进行这样的动作的卡止式的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记载在 JP 特开 2001-215555 中。
另外,除了这样的有代表性的拍摄模式之外,作为拍摄者操作相机所具有的选择单元而能够从上述的代表的拍摄模式的拍摄或利用光学取景器进行的拍摄模式进行切换的拍摄模式,包括首先成为前叶片和后叶片双方从曝光开口退避开的状态,然后,如果拍摄时按压快门释放按钮,则不使前叶片动作,而通过电子控制电路控制摄像元件来开始进行拍摄,然后通过后叶片封闭曝光开口来结束拍摄的模式,还包括不使前叶片和后叶片双方动作,拍摄的开始和结束都由电子控制电路来控制的模式。而且,还能够在成为前叶片和后叶片双方从曝光开口退避开的状态后,通过操作上述的选择单元或按压第二快门释放按钮,从而在按压快门释放按钮的期间,通过电子控制电路反复进行规定的动作来拍摄动画。
如上所述,如果数码相机具有JP特开2001-305605中记载的卡止式的焦面快门, 则能够利用光学取景器进行拍摄,但是,不能够使拍摄用的摄像元件兼用作监视器用的摄像元件来利用监视器进行拍摄。另外,如果数码相机具有JP特开2001-215555记载的卡止式的焦面快门,则能够利用使拍摄用的摄像元件兼用作监视器用的摄像元件的监视器进行拍摄,但是,为了还能够利用光学取景器进行拍摄,需要具有半透半反镜等,由于这些原因, 存在相机的性能和成本不令人满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两种快门叶片的卡止式的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其能够在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而且能够在拍摄者在拍摄前预先进行操作而在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其中该监视器是将拍摄用的摄像元件兼用作监视器用的摄像元件。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是一种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在两个叶片室中分别单独配置前叶片和后叶片,上述两个叶片室是通过中间板将快门底板与辅助底板之间隔开而构成的,其特征在于,具有前叶片用卡止构件,其直到前叶片用驱动构件通过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作用力而转动并使前叶片开始进行曝光动作时为止,对该前叶片用驱动构件进行卡止;后叶片用卡止构件,其直到后叶片用驱动构件通过后叶片用驱动弹簧的作用力而转动并使后叶片开始进行曝光动作时为止,对该后叶片用驱动构件进行卡止;前叶片用卡止解除单元,其在设置状态下与前叶片用电磁铁的铁芯构件接触,在该电磁铁的线圈通电时,被该铁芯构件吸附保持,而在之后切断通电时,通过前叶片用解除弹簧的作用力从该铁芯构件离开,并解除上述前叶片用卡止构件对上述前叶片用驱动构件的卡止;后叶片用卡止解除单元,其在设置状态下与后叶片用电磁铁的铁芯构件接触,在该电磁铁的线圈通电时,被该铁芯构件吸附保持,在切断对上述前叶片用电磁铁的线圈的通电之后切断该通电时,通过后叶片用解除弹簧的作用力从该铁芯构件离开,并解除上述后叶片用卡止构件对上述后叶片用驱动构件的卡止;保持单元,其在设置状态下克服上述两个解除弹簧的作用力而按压上述两个卡止解除单元与上述两个铁芯构件接触,如果在拍摄时上述两个电磁铁的线圈通电,则解除对上述两个卡止解除单元的按压力,使保持单元在上述两个卡止解除单元的动作轨迹外动作;抑制构件,其与上述保持单元的往复动作连动而往复转动,在设置状态下,在上述后叶片用卡止解除单元的动作轨迹内动作,此后,上述保持单元在上述两个卡止解除单元的轨迹外动作时,在没有对上述后叶片用电磁铁的线圈通电时,在解除上述后叶片用卡止构件对上述后叶片用驱动构件的卡止之前,能够抑制从上述后叶片用电磁铁的铁芯构件将要进行离开动作的上述后叶片用卡止解除单元。
此时,优选在上述保持单元上设置卡合部,在上述抑制构件上也设置卡合部,在上述抑制构件的转动轴上卷绕弹簧,在该弹簧的两个臂部之间存在上述抑制构件的卡合部, 该弹簧具有在两个臂部的前端夹持上述保持单元的卡合部的作用力,上述保持单元在向设置位置动作时,通过上述保持单元的卡合部按压上述弹簧的一个臂部,来使上述抑制构件的卡合部按压另一个臂部,使上述抑制构件在上述后叶片用卡止解除单元的动作轨迹内动作,在进行离开设置位置的动作时,通过上述保持单元的卡合部按压上述弹簧的另一个臂部,来使上述卡合部按压一个臂部,使上述抑制构件在上述后叶片用卡止解除单元的动作轨迹外动作。
另外,上述后叶片用驱动构件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同一轴上的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和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该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与后叶片连接,在设置动作时,通过设置弹簧的作用力追随该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进行转动,该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在使后叶片开始进行曝光动作之前,与上述后叶片用卡止构件卡止,在解除了该卡止时,克服该设置弹簧的作用力并通过上述后叶片用驱动弹簧的作用力一边按压该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一边转动,从而,作为整个快门,能够使前叶片以及后叶片的动作方向的尺寸变小。
另外,上述后叶片包括与上述快门底板枢轴连接的两个臂和沿着长度方向依次枢轴支撑在这些臂上的多个大致长条状的叶片,在设置状态下,这些叶片从曝光开口退避开而成为重叠状态,上述中间板的在设置状态时与上述多个叶片重叠的区域的外形边缘形成向曝光开口侧凸出的圆弧状,并且上述中间板形成为在上述多个叶片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使上述中间板与上述多个叶片的重叠宽度变小,从而,与中间板的接触面积变小,能够顺利地开始后叶片的曝光动作。
另外,上述保持单元具有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能够从常态在规定的转动角度内转动,在设置动作时,通过两个按压部克服上述两个解除弹簧的作用力而按压上述两个卡止解除单元,使上述两个卡止解除单元与上述两个铁芯构件接触;在设置状态下,上述保持单元被快门释放构件卡止,在解除上述快门释放构件的卡止时,上述保持单元通过弹簧的作用力进行动作,从而能够通过上述两个解除弹簧的作用力使上述两个卡止解除单元动作,在通过该弹簧的作用力而进行的动作停止时,上述按压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按压部能够与安装在和上述快门底板一体的构件上的缓冲构件抵接,从而,由于能够尽早得到上述保持单元的静止状态,所以能够缩短从按压相机的快门释放按钮至前叶片开始曝光动作为止的时间。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具有两种快门叶片的卡止式的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中,抑制构件与保持单元的往复动作连动而往复转动,在设置结束状态下,使抑制构件在后叶片用卡止解除单元的动作轨迹内动作,因此,拍摄者在拍摄前能够选择是在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和还是在利用将拍摄用的摄像元件兼用作监视器用的摄像元件的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


图1是表示曝光动作刚结束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对于快门叶片的控制机构主要仅表示配置在快门底板附近的开闭驱动机构的构成构件。
图2是仅表示图1中的大约左半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如图2那样表示与图1以及图2相同的状态的俯视图,主要表示与图2所示的开闭驱动机构相比更远离快门底板并与开闭驱动机构重叠配置的卡止解除机构的构成构件。
图4A、图4B是表示图3所示的后叶片用解除构件的图,图4A是如图3那样表示的俯视图,图4B是从图4A的右侧观察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开闭驱动机构的过设置(overset)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开闭驱动机构的设置结束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卡止解除机构的设置结束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3所示的卡止解除机构在相机的快门释放刚结束后发生的现象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紧接着图8所示的状态之后的卡止解除机构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在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下拍摄静止图像时的主要的构成构件的动作关系的时序图。
图11是表示在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时的卡止解除机构的拍摄待机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在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时的开闭驱动机构的拍摄待机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在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拍摄静止图像时的主要的构成构件的动作关系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图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此外,本发明的卡止式的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能够以通过前叶片开始使曝光开口打开来开始拍摄曝光,通过后叶片封闭曝光开口来结束拍摄曝光的方式在各种动作状态下进行拍摄,作为实施例的动作说明以下述方式进行说明, 即,通常在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而仅在拍摄前操作相机具有的选择装置时,能够在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在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的情况下,选择性地进行静止图像的拍摄和动画拍摄。 实施例
首先,主要利用图1 图4B说明本实施例的结构。此外,图1是表示曝光动作刚结束后的状态的俯视图,还以虚线表示配置在快门底板的背面侧的快门叶片等的结构。但是,对于配置在快门底板的表面侧(跟前侧)的主要由开闭驱动机构和卡止解除机构构成的快门叶片的控制机构,仅示出配置在快门底板附近的开闭驱动机构的构成构件。另外,图 2是仅放大表示图1中的大约左半部分的俯视图。
另外,图3是如图2所示的开闭驱动机构那样,表示曝光动作刚结束后的状态下的与图2所示的开闭驱动机构重叠且配置为与开闭驱动机构相比更远离快门底板的卡止解除机构的构成构件。因此,在图3中也表示图2所示的一部分的结构。而且,图4A、图4B是图3所示的后叶片用解除构件的单件图,图4A是表示与图3相同的姿势的俯视图,图4B是从图4A的右侧观察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在图1中,快门底板1在其大致中央部形成开口部la。在快门底板1的背面侧,隔开规定的间隔,依次安装中间板2和辅助底板3,在快门底板1和中间板2之间构成后述的前叶片用的叶片室,在中间板2与辅助底板3之间构成后述的后叶片用的叶片室。另外,在中间板2上,在与开口部Ia重叠的部位,也形成具有独特的形状的开口部2a,在辅助底板3 上,在与开口部Ia重叠的部位,也形成略大于开口部Ia的长方形的开口部3a。通常,横向长的长方形的曝光开口(作为快门使被拍摄体光通过的开口)仅由这些开口部la、2a、3a 中的1个开口形成或由两个以上的开口合成而成,而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仅由开口部Ia 形成。
另外,本实施例的中间板2通过形成在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这3处的安装孔而安装在快门底板1上。而且,位于开口部加的左侧的外形形成边的形状如公知那样形成为复杂的形状,以避开后述的两个驱动销的动作轨迹。另外,该中间板2的位于开口部加的上方的外形形成边2b的形状形成为朝向开口部加侧即本实施例中的开口部Ia的曝光开口侧凸出的圆弧状,其理由在后述的动作说明中说明。另外,辅助底板3的外形形状与快门底板1大致形同,但局部略小于快门底板1,除了与中间板2相同的3处,还通过未图示的左上角的1处,将辅助底板3安装在快门底板1上。此外,在图2中,省略了图1所示的辅助底板3的外形形状的图示。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快门底板1上,在开口部Ia的左侧的区域,形成圆弧状的两个长孔lb、lc,在它们的下端部如公知那样,安装有平面形状为大致C字状的橡胶制的缓冲构件4、5。另外,在快门底板1上,在开口部Ia的左侧的区域,竖立设置3个柱Id、IeUf0 通过在其中的柱If的形成在其前端上的螺纹孔中螺合图3所示的螺钉6,由此安装上底板 7。另外,在柱ld、le的长度方向的途中安装上底板7,除此之外,如图3所示,与竖立设置在上底板7上的柱7a以及轴7b 一起,通过在它们的前端形成的螺纹孔中螺合未图示的螺钉, 来安装护板8 (以双点划线表示外形)。
接着,主要利用图2说明在快门底板1与上底板7之间配置的构成构件,而在此之前,说明为了安装这些构成构件而在快门底板1上竖立设置的轴构件。在快门底板1上朝向上底板7竖立设置有6个轴lg、lh、Ii、1 j、lk、lm。其中的轴lg、Ih贯通快门底板1在背面侧也竖立设置轴部,其与竖立设置在快门底板1的背面侧的轴Irulp —起安装后述的前叶片的两个臂和后叶片的两个臂,并分别使这些臂能够转动。另外,使轴lk、lm的形成在前端的小径部与形成在上底板7上的孔嵌合,而发挥通过环状的阶梯端面来支撑上底板7的作用。
首先,在快门底板1的上述的柱Id上安装环状的缓冲构件9。另外,在上述的轴 Ig上,在竖立设置在上底板7侧的轴部上,安装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并使其能够转动,通过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对该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施力以使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另外,该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具有被卡止部10a,在该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上底板7侧的面上安装辊10b,并使其可转动,在该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快门底板1侧具有驱动销 IOc0而且,该驱动销IOc贯通快门底板1的长孔lb,根部能够与上述的缓冲构件4抵接,前端部在叶片室内与前叶片连接。后面描述该前叶片的结构。
在快门底板1的上述的轴Ih上,在竖立设置在上底板7侧的轴部上,安装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和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并使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位于快门底板1侧,而且使它们分别能够转动。而且,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设置有在上底板7侧形成为圆柱形的卡合部11a,在快门底板1侧具有驱动销lib。而且,该驱动销lib贯通快门底板1的长孔lc,根部能够与上述的缓冲构件5抵接,前端部在叶片室内与后叶片连接。 后面描述该后叶片的结构。
另外,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具有被卡止部1 和使上述的卡合部Ila插入的窗部12b,在该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的上底板7侧安装辊12c,并使其可转动。而且, 该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被未图示的后叶片用驱动弹簧施力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该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与上述的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之间,钩挂未图示的设置弹簧,该设置弹簧施力从而使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但是,在这种结构中可以如公知那样,将该设置弹簧分为两个,一个弹簧施力而使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另一个弹簧施力而使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快门底板1的上述的轴Ii上安装设置构件13并使其可转动,通过未图示的弹簧施力而使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且,该设置构件13在快门底板1侧的面上设置辊13a 和辊13b,并使它们能够转动,其中,该辊13a能够与上述的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辊IOb 接触,该辊1 能够与上述的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的辊12c接触。
在快门底板1的上述的轴Ij上安装设置操作构件14,并使其可转动。该设置操作构件14安装被相机主体侧的构件操作的辊14a,并使其可转动,并且在设置操作构件14的快门底板1侧的面上竖立设置轴14b。而且,该设置操作构件14经由连接构件15与上述的设置构件13连接。即,在连接构件15的一端形成有孔,在该孔中嵌合设置操作构件14的上述的轴14b,并使其可转动。另外,在连接构件15的另一端的上底板7侧设置有销15a, 与该销15a同心,在快门底板1侧竖立设置轴。而且,该轴与形成在设置构件13上的孔嵌合,并使该轴可转动。
因此,在图1中,伴随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使设置构件13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设置操作构件14经由连接构件15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以缓冲构件9为挡块,使设置操作构件14成为停止的状态。此外,该设置操作构件14在进行设置动作时,在通过相机主体侧的构件按压辊14a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经由连接构件15,使设置构件1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是,也可以不具有这样的设置操作构件14,而在进行设置动作时,直接通过相机主体侧的构件使设置构件1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如后述的说明可知,需要设置在连接构件15上的上述的销1 设置在设置构件13上。
在快门底板1的上述的轴Ik上安装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并使其可转动,通过未图示的弹簧施力使该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该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具有向快门底板1侧弯曲的卡止部16a,该卡止部16a与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被卡止部IOa 卡止而阻止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该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在向上底板7侧弯曲的弯曲部的上端具有更向上底板7侧突出的被压动部16b,该被压动部16b 插入上底板7的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孔7c (参照图幻,而配置在上底板7与护板8之间。
在快门底板1的上述的轴Im上安装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并使其可转动,通过未图示的弹簧施力使该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该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具有向快门底板1侧弯曲的卡止部17a和向上底板7侧弯曲的被压动部17b。而且,卡止部 17a与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的被卡止部1 卡止,用于阻止后叶片用驱动构件1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如图3所示,在上底板7和护板8的侧方,被压动部17b的前端位于上底板7与护板8之间。
如图3所示,在上底板7上朝向护板8竖立设置有轴7d,与该轴7d同心,朝向快门底板1侧竖立设置有轴7e,在该轴7e上安装辅助设置构件18,并使其可转动。而且,在该辅助设置构件18上不钩挂弹簧。另外,该辅助设置构件18具有压动部18a、圆弧状的长孔 18b、大的退出孔18c,在长孔18中插入有上述的连接构件15的销15a。因此,该辅助设置构件18在设置构件1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在设置构件13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退出孔18c形成为如下的形状,S卩,使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的被压动部16b贯通,并能够使该被压动部16b插入上底板7的孔7c,并且在动作上不与被压动部16b干扰。此外,在图3中图示了连接构件15的销15a,但是在动作说明中使用的图7 图9以及图12中省略了其图示。
接着,主要利用图3,说明在上底板7和护板8之间配置的构成构件,但在此之前, 说明上底板7的整体的形状和为了安装这些构成构件而朝向护板8侧在上底板7上竖立设置的轴构件等。首先,如图3中实线所示,上底板7整体呈上下方向长的形状,但是,右半分形成为同一平面区域,而左半分形成为从右半分的区域向左方伸出三个伸出区域。
而且,中间的伸出区域形成为与右半分的区域成为同一平面,而上下两个伸出区域通过弯曲部7f、7g Jh而带有阶梯差,并形成为相比中间的伸出区域向护板8侧高出的形状。另外,在两个弯曲部7gJh之间形成有特殊形状的细长的窗部7i。而且,在这样的上底板7的右上方部形成弯曲部7j,在右下方部形成被抵接部作,弯曲部7j向快门底板1侧弯曲,发挥在上述的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的挡块的作用。
在这样的形状的上底板7上除了已经说明的轴7b、7d以外还朝向护板8竖立设置三个轴7m、7n、7r。而且,使在其中的轴7d、7r的前端形成的小径部与形成在护板8上的孔嵌合,通过环状的阶梯端面支撑护板8。另外,在上底板7的上述的中间的伸出区域,朝向护板8侧竖立设置两个定位销7p、7q。
接着,说明安装在这样的上底板7上的构成构件。首先,前叶片用电磁铁19和后叶片用电磁铁20在设置在铁芯构件19a、20a上的孔与上述的定位销7p、7q嵌合之后,通过螺钉21、22安装在上底板7上。这些电磁铁19、20具有上述的铁芯构件19a、20a,其形成为U字形,将各自的两个脚部的前端作为磁极部;绕线管19c、20c,其卷绕有线圈19b、20b, 并安装在铁芯构件19a、20a的一个脚部上。因此,铁芯构件19a、20a的脚部不与上底板7 的表面接触,而悬浮在上底板7的表面之上。
在上底板7的上述的轴7r上安装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并使其可转动,通过未图示的前叶片用解除弹簧施力使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该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除了具有对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的被压动部16b进行按压的压动部 23a之外,如公知那样在形成在前端上的弯曲部上安装有铁片构件M。而且,在该铁片构件 24上设置被压动部Ma,并使该被压动部Ma向该弯曲部的右侧突出。
在上底板7的上述的轴7b上安装有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并使其可转动,通过未图示的后叶片用解除弹簧施力使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该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除了具有对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的被压动部17b进行按压的压动部2 之外,在形成在前端的弯曲部上还安装有铁片构件26。而且,在该铁片构件沈上设置有被压动部26a,并使该被压动部^a向该弯曲部的右侧突出。另外,在图3中难以明示, 而如图4A、图4B的单件图所示,该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在安装有铁片构件沈的弯曲部,朝向上底板7形成有被抑制部25b。
在上底板7的上述的轴7d上安装有保持构件27和保持辅助构件观,并使它们可转动。而且,保持构件27配置在上述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的上底板7侧。另外,保持构件27被未图示的第一弹簧施力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在保持构件27和保持辅助构件观之间钩挂未图示的第二弹簧来进行施力,使保持构件27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使保持辅助构件观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在图2中,保持构件27与保持辅助构件观之间的相对关系处于通过上述的第二弹簧的作用力而能够向相互不同的方向转动的极限状态,而且处于两者通过上述的第一弹簧的作用力一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然后停止的状态。
因此,在图2的状态中,在使保持辅助构件观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克服上述的第一弹簧的作用力,保持构件27也一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在丧失使保持辅助构件观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时,利用上述的第一弹簧的作用力使两者一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但是,保持构件27与保持辅助构件观一起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变为阻止保持构件27的转动的情况下,一边使上述的第二弹簧张紧,一边仅使保持辅助构件观继续向逆时针方向稍微转动。此外,将两者之间构成为这样的方式是公知的,其具体的结构的一个例子例如记载在JP特开2007-34042号公报中。
在保持构件27的前端竖立设置轴27a,在该轴27a上安装公知的按压构件四。该按压构件四具有在图3的上下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两个按压部^a J9b,通过这些按压部按压上述的铁片构件对、26的被压动部Ma J6a,而能够使铁片构件MJ6按压铁芯构件 19a、20a。而且,为了可靠地使两个铁片构件MJ6按压铁芯构件19a、20a,该按压构件四为公知的结构并安装为相对于轴27a仅能够转动规定的角度。而且,为了与后述的抑制构件31连动,在该保持构件27的前端的上底板7侧竖立设置卡合销27b。另一方面,保持辅助构件观的前端通过窗部7i配置在上底板7的背面侧,向快门底板1侧弯曲的被压动部 28a能够被辅助设置构件18的压动部18a按压。
在上底板7的上述的轴7m上安装快门释放构件30,并使其可转动,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而使快门释放构件30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该快门释放构件30在一个臂部的前端具有卡止部30a,在另一个臂部的前端具有被压动部30b和抵接部30c,并且该快门释放构件30配置在相比上述保持辅助构件28更靠上底板7侧。而且,卡止部30a通过窗部7i, 在上底板7的背面侧与保持辅助构件观的被压动部28a卡止,而能够阻止保持辅助构件观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被压动部30b是被未图示的相机主体侧的构件按压的部位,抵接部30c是在快门释放构件30因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与形成在上底板7上的上述的被抵接部作抵接的部位。
在上底板7的上述的轴7η上安装抑制构件31,并使其可转动。而且,该抑制构件 31具有抑制部31a、形成在该抑制部31a的两侧的止回部31b、31c、向护板8侧弯曲而形成的卡合部31d。如上所述,使该抑制构件31与保持构件27的动作连动而转动,由于存在连接弹簧32而能够实现上述的动作。即,连接弹簧32卷绕在轴7m上,通过其作用力,两端的两个长的臂部32a、32b夹持保持构件27的卡合销27b和上述的卡合部31d。
在上底板7与护板8之间配置另一个构件。即,在护板8中,在图3的中央右端, 朝向上底板7侧,形成上下方向细长的弯曲部8a,在该弯曲部8a的左侧通过粘接剂安装呈细长的立方体状的橡胶制的缓冲构件33。而且,在图3中示出了该缓冲构件33与保持构件 27、抑制构件31部分重叠的状况,实际上,由于在靠近护板8侧的位置,在弯曲部8a上安装缓冲构件33,所以缓冲构件33配置为不影响保持构件27和抑制构件31的动作,而能够仅与安装在保持构件27上的按压构件四的按压部^a、29b抵接。
接着,除了已经说明的中间板2和辅助底板3以外,利用图1以及图2说明配置在快门底板1的背面侧的构成构件。首先,配置在快门底板1与中间板2之间的前叶片具有一端与竖立设置在快门底板1上的两个轴lg、ln枢轴连接的两个臂33、34、朝向该两个臂 33,34的自由端依次被枢轴支撑的4个叶片35、36、37、38,4个叶片35、36、37、38中的枢轴支撑在最前端的叶片38为狭缝形成叶片。而且,在臂33的公知的孔中嵌合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驱动销10c,并且在枢轴连接部的相对于轴Ig的附近,形成两个遮光部33a、33b。 另外,臂33,34与叶片35、36、37、38之间的重叠关系为臂33,34最靠近快门底板1侧,叶片 35最靠近中间板2侧。
另外,配置在中间板2与辅助底板3之间的后叶片具有一端与竖立设置在快门底板1上的两个轴lh、lp枢轴连接的两个臂39、40、朝向该两个臂39、40的自由端依次被枢轴支撑的4个叶片41、42、43、44,4个叶片41、42、43、44中的枢轴支撑在最前端的叶片44为狭缝形成叶片。而且,在臂39的公知的孔中嵌合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的驱动销11b, 并且在枢轴连接部的相对于轴Ih的附近,形成两个遮光部39a、39b。另外,臂39、40与叶片41、42、43、44之间的重叠关系为臂39、40最靠近辅助底板3侧,叶片41最靠近中间板2 侧。
最后,在快门底板1的背面侧,在轴lg、lh的附近部,安装结构相同的两个光电传感器45、46。这些光电传感器45、46通常被称为光电断续器,发光部和受光部相向配置,从发光部射出的光被受光部接受,在受光部接受光时,输出H(High:高)信号,在没有接受光时,输出L(Low 低)信号。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臂33的遮光部33a、33b能够遮断光电传感器45的光路,上述的臂39的遮光部39a、39b能够遮断光电传感器46的光路。
接着,说明本实施例的动作,但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动作说明是对如下的装置进行说明,即,通常利用光学取景器进行静止图像的拍摄,但是,在拍摄者在拍摄前进行选择操作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监视器进行拍摄,而且,在利用监视器进行拍摄时,能够选择静止图像的拍摄和动画拍摄。因此,组装有本实施例的焦面快门的数码相机具有在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时的选择开关、静止画面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动画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因此,首先,利用上述的图1 图3以及图5 图10说明拍摄者在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的情况。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图1 图3表示曝光动作刚结束后的状态。此时,图1以及图 2所示的设置构件13被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施力而将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但是,与该设置构件13连动的设置操作构件14与缓冲构件9接触,而维持设置构件13的停止状态。以下,对于设置构件13,将该停止位置称为初始位置。另外,此时,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和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使它们的驱动销IOcUlb与缓冲构件4、5抵接,而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停止,由此,前叶片的4个叶片35 38成为相互的重叠量最大的重叠状态,而容纳在开口部Ia的下方区域,后叶片的4个叶片41 44成为相互的重叠量最小的展开状态,而封闭开口部la。
另外,此时,保持构件27和保持辅助构件观被未图示的上述的第一弹簧施力而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是,如图3所示,由于保持辅助构件观的被压动部28a与辅助设置构件18的压动部18a接触,而阻止该转动。另外,此时,抑制构件31由于保持构件27的卡合销27b按压连接弹簧32的臂部32b,结果是卡合部31d被连接弹簧32的另一个臂部3 按压,从而在向逆时针方向的最大转动位置上成为停止状态。
而且,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通过未图示的前叶片用解除弹簧的作用力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使铁片构件M与前叶片用电磁铁19的铁芯构件19a分离,压动部23a在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的被压动部16b按压在上底板7的孔7c的边上的状态下停止。另外,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通过未图示的后叶片用解除弹簧的作用力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使铁片构件26与后叶片用电磁铁20的铁芯构件20a分离,压动部2 按压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的被压动部17b,在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按压在上底板7的弯曲部7j上的状态下停止。
在前叶片和后叶片的曝光动作结束而成为这样的状态时,摄像信息从摄像元件经由信息处理电路进行传送,在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后,立即进行设置动作。在本实施例中,该设置动作是通过未图示的相机主体侧的构件按压设置操作构件14的辊1 而使设置操作构件1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来进行的。在设置操作构件14在图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与其连动,设置构件13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一方面,设置构件13的两个辊13a、13b设置开闭驱动机构,另一方面,连接构件15的销1 在图3中使辅助设置构件18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设置卡止解除机构。而且,这些设置动作同时进行,但是为了便于说明,从开闭驱动机构的设置动作进行说明。
因此,首先,在图2中,在设置构件13开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最初,辊13a按压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辊10b,使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克服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作用力,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容纳在开口部Ia的下方位置的前叶片的4个叶片35 38,其相邻的叶片彼此的重叠量变小,并且使狭缝形成叶片38最先向上方动作。而且,在前叶片的狭缝形成叶片38和后叶片的狭缝形成叶片44的重叠到达规定量时,设置构件13的另一个辊13b开始按压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的辊12c,由此,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 12克服未图示的后叶片用驱动弹簧的作用力,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另外,如上所述,未图示的设置弹簧钩挂在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与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之间进行施力,以使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使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在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如上所述通过设置构件13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前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的卡合部Ila追随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的窗部12b的边,而使前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也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从那时起,后叶片的4个叶片41 44的相邻的叶片彼此的重叠量变小,并且向上方动作。而且,此后,前叶片和后叶片一边恰当地保持狭缝形成叶片彼此的重叠量一边继续进行动作。
这样进行设置动作,在成为前叶片的4个叶片35 38变为展开状态而覆盖开口部la,后叶片的4个叶片41 44变为重叠状态而容纳在开口部Ia的上方位置的阶段时, 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的驱动销lib与形成在快门底板1上的圆弧状的长孔Ic的上端抵接而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停止。
而且,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和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此后还稍微向逆时针方向继续转动,因此,前叶片的4个叶片35 38继续向上方动作,但是,由于后叶片的4个叶片41 44停止不变,从而钩挂在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与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 之间的未图示的设置弹簧张紧。即,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能够进行这样的动作,即使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进一步转动,后叶片的4个叶片41 44也不伴随于此进一步向上方动作。因此,后叶片的容纳区域的空间,换而言之,开口部Ia的上端缘至快门底板1的上端缘之间的距离短,因此,稍微能够有利地设置光学取景器等未图示的相机主体侧的构成构件。 因此,在不需要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使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和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 12成为一个构件。
如上所述,在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的转动停止之后,如果前叶片用驱动构件 10和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继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被卡止部IOa按压在该阶段中已经位于被卡止部IOa的动作轨迹内(其理由是根据后述的卡止解除机构的设置动作说明能够理解)的卡止部16a,使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开始稍微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在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继续转动而解除它们的接触时,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成为卡止部16a能够与被卡止部IOa卡止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被卡止部IOa按压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的卡止部16a的阶段中,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的被卡止部1 按压已经位于该被卡止部12a的动作轨迹内(根据后述的卡止解除机构的设置动作说明能够理解)的卡止部17a,使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开始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在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继续转动而解除它们的接触时,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然后成为卡止部17a能够与被卡止部1 卡止的状态。而且,在变为该阶段时,因相机主体侧的构件而引起的设置操作构件14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停止。此时的状态为图5所示的过设置状态。
在成为这样的过设置状态时,未图示的相机主体侧的构件从设置操作构件14的辊14分离。因此,设置构件13能够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经由连接构件15,一边使设置操作构件14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一边向初始位置复位。
另一方面,通过该转动,解除设置构件13的辊13a、1 对两个驱动构件10、12的辊10b、12c的按压力,因此,驱动构件10、12通过未图示的驱动弹簧的作用力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是,在都稍微转动时,它们的被卡止部IOaUh被上述的各卡止构件16、17的卡止部16a、17a卡止,而停止。另外,在该稍微的转动中,前叶片的4个叶片35 38稍微向下方动作,但是,不致使开口部Ia的一部分打开。而且,此后,在设置构件13在初始位置停止时,设置动作结束,而图6表示该设置结束状态,即在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时的拍摄待机状态。
接着,说明在设置动作时设置构件13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连接构件15的销1 设置卡止解除机构的情况。在设置构件13在图2中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图3所示的辅助设置构件18的长孔18b的宽度方向上的边被连接构件15 的销1 按压而使辅助设置构件18向逆时针方向转动,通过该压动部18a按压保持辅助构件观的被压动部^a,来克服未图示的上述的第一弹簧的作用力,使保持构件27和保持辅助构件观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由此,安装在保持构件27的前端的按压构件四的两个按压部^a、29b按压铁片构件M、26的被压动部Ma J6a,克服各个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使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使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另外,伴随该转动,解除两个卡止解除构件23、25的压动部23a、2fe对上述的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和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的被压动部16b、17b的按压力,因此这些卡止构件16、17通过各个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转动。结果,如上述的开闭驱动机构的动作说明那样,它们的卡止部 16a、17a位于形成在两个驱动构件10、12上的被卡止部10a、12a的动作轨迹内。而且,这样的卡止构件16、17的转动最终由于被压动部16b、17b与上底板7的边抵接而停止。
另外,在保持构件27如上所述从图3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设置在其前端的卡合销27b按压连接弹簧32的臂部32a,因此,连接弹簧32的另一个臂部32b按压抑制构件31的卡合部31d,由此,使抑制构件3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通过上述那样的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和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的转动,在各个铁片构件MJ6马上就要与前叶片用电磁铁19和后叶片用电磁铁20的各自的铁芯构件19a、20a接触之前,抑制构件31的止回部31b与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的被抑制部2 接触。因此,此后,连接弹簧32的臂部3 从抑制构件31的卡合部31d分离,连接弹簧32张紧。
此后,铁片构件M、26与前叶片用电磁铁19和后叶片用电磁铁20的各自的铁芯构件19a、20a接触。因此,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和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的转动停止,保持构件27也不能够进一步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但是,此后,保持辅助构件观的被压动部28a也被辅助设置构件18的压动部18a按压,因此,保持辅助构件28在一边使钩挂在其与保持构件27之间的未图示的上述的第二弹簧张紧一边稍微转动的情况下停止。
另一方面,在上述那样铁片构件MJ6与铁芯构件19a、20a接触之后,允许快门释放杆(release lever) 30的被保持辅助构件28的被压动部28a阻止的转动,快门释放杆30 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然后,该抵接部30c与上底板7的被抵接部作抵接而停止。由此,快门释放构件30的卡止部30a进入保持辅助构件观的被压动部的动作轨迹内,而成为能够阻止保持辅助构件观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状态。辅助设置构件18的转动停止而卡止解除机构成为这样的状态的时候是在上述的开闭驱动机构的设置动作中说明的过设置状态的时候。
如上所述,在快门释放构件13从这样的过设置状态向初始位置复位时,辅助设置构件18也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保持辅助构件28也通过钩挂在其与保持构件27之间的未图示的上述的第二弹簧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是在稍微进行了该转动时,保持辅助构件观的被压动部^a与快门释放构件30的卡止部30a卡止而停止。
而且,此时的保持辅助构件观的转动在钩挂在其与保持构件27之间的未图示的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作用的范围内,因此,保持构件27不转动,按压构件四的按压部^a
仍然使铁片构件对、26与铁芯构件19a、20a接触,另外,抑制构件31的止回部31b也与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的被抑制部2 接触。这样的状态为图7所示的卡止解除机构的设置结束状态,即利用光学取景器进行拍摄时的拍摄待机状态。
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具有本实施例的焦面快门的数码相机具有在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时的选择开关、静止画面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动画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而且,动画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在通过操作选择开关而没有选择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时被锁定,变得不能够按压。因此,在上述那样进行设置动作而变为图6以及图7 所示的设置结束状态即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时的拍摄待机状态时,不能够按压动画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另外,光电传感器45、46从相机的电源接通开始而被通电,因此, 在设置结束状态下,通过臂33、39的遮光部33a、39a切断光路,并输入L(低)信号。
在这样的状态下,在拍摄者一边通过光学取景器观察被拍摄体一边按压静止图像用的快门释放按钮时,首先,一方面,使可动镜跳起,从拍摄光路退开,另一方面,使前叶片用电磁铁19的线圈19b和后叶片用电磁铁20的线圈20b通电。因此,到那时,仅与铁芯构件19a、20a接触的铁片构件M、26由于电磁力而吸附在铁芯构件19a、20a上。因此,接着, 未图示的相机主体侧的构件按压快门释放构件30的被压动部30b,从而,快门释放构件30 向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而解除卡止部30a对保持辅助构件观的卡止。
解除了对被压动部^a的卡止的保持辅助构件28在通过未图示的上述的第二弹簧的作用力极其微小地转动后,通过未图示的上述的第一弹簧的作用力而与保持构件27 一起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然后,该被压动部^a与辅助设置构件18的压动部18a抵接而停止,但是,在该过程中,与保持构件27连动,进行如下的动作。在保持构件27开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按压构件四的按压部四&、2%从铁芯构件M、26的被压动部Ma、26a分离, 但是,如上所述,铁芯构件对、26已经被铁芯构件19a、20a吸附,因此,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和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并不由于各个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转动,暂时维持图7所示的状态。
另外,由于该保持构件27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将一个臂部3 钩挂在保持构件27的卡合销27b上的连接弹簧32解除张紧状态,此后,卡合销27b开始按压连接弹簧32 的另外的臂部32b,因此,上述的臂部3 按压抑制构件31的卡合部31d,使抑制构件3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抑制构件31的抑制部31a脱离至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的被抑制部25b的动作轨迹之外。
而且,如上所述,保持构件27的这样的转动由于保持辅助构件观的被压动部28a 与辅助设置构件18的压动部18a抵接而停止,但是,那时,安装在保持构件27上的按压构件四以轴27a为中心严重倾斜而进行振动。但是,在本实施例得情况下,由于在护板8的弯曲部8a安装了橡胶制的缓冲构件33,所以在按压构件四倾斜时,按压部^a、29b都与缓冲构件33抵接,而在早期控制按压构件四的振动。图8表示由于这样的倾斜而按压构件 29的按压部^b与缓冲构件33抵接的状态。另外,图9示出了此后按压构件四成为理想
16的姿势而静止的状态。
这样,在成为图9所示的状态时,接着,断开对前叶片用电磁铁19的线圈19b的通电。因此,丧失对铁片构件对的吸附力,从而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该过程中,压动部23a按压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的被压动部16b。因此,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到那时,解除被卡止部16a对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卡止。而且,此后的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的转动由于其压动部23a将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的被压动部16b按压在形成于上底板7上的孔7c的边上而停止。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保持构件27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停止时,按压构件四严重倾斜而振动,因此,为了在早期使其静止而具有缓冲构件33。但是,在不具有缓冲构件33的情况下,即使在保持构件27的转动停止之后,按压构件四也不能早期静止, 此后,断开对前叶片用电磁铁19的线圈19b的通电,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还没有解除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对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卡止之前,铁片构件 24的被压动部2 与时不时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按压构件四的按压部29a抵接,由此,解除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对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卡止的时机晚于规定的时机。
另外,此时,在铁片构件M的被按压部2 与按压构件四的按压部29a抵接时, 按压构件四的倾斜方式并不是一直相同,因此,解除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卡止的时机的错开方式也由于各个拍摄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解除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卡止的时机不恒定,在对同一状态的被拍摄体进行多次拍摄时,不能够得到总是相同的曝光状态的照片, 而产生所谓的不能得到照片的情况。
另外,为了在不像本实施例那样设置缓冲构件33的情况下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使在快门释放构件30解除保持辅助构件观的卡止之后至切断对前叶片用电磁铁19的线圈19b的通电为止的时间延长即可,但是,如果这样,则从按压静止图像用的快门释放按钮之后至实际上前叶片开始进行曝光动作为止的时间变长,很有可能由于被拍摄体移动而错过按动快门的机会。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缓冲构件33,来不使这些情况产生。
这样,在图6的状态中,在解除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的卡止部16a与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被卡止部IOa之间的卡止时,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通过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作用力快速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前叶片的4个叶片35 38的相邻的叶片彼此的重叠变大并且向开口部Ia的下方动作,利用狭缝形成叶片38的上端缘使开口部Ia打开。而且,如公知那样,在被拍摄体昏暗或使用闪光灯进行拍摄时,前叶片的4个叶片35 38使开口部Ia完全打开,然后,使两个后叶片用驱动构件11、1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是, 在此针对前叶片如上述那样开始曝光动作之后被拍摄体变明亮而且不使用闪光灯进行拍摄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断开对前叶片用电磁铁19的线圈19b的通电经过规定时间之后,断开对后叶片用电磁铁20的线圈20b的通电。因此,失去对铁片构件沈的吸附力,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但是,在该过程中,压动部2 持续按压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的被压动部17b。由此,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克服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到那时,解除卡止部17a对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的卡止。而且,此后的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的转动由于其压动部2 将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按压在形成于上底板7上的弯曲部7j上而停止。
这样,在解除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进行的卡止时,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通过未图示的后叶片用驱动弹簧的作用力从图6的状态迅速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是,在其初始阶段,由于窗部12b的边按压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的卡合部11a,所以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也开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此后,两个驱动构件11、12 —体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在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开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后叶片的4个叶片 41 44 一边使其相邻的叶片彼此的重叠变小一边向开口部Ia内动作,从而利用狭缝形成叶片44的下端缘从上方关闭开口部la。因此,此后,通过形成在前叶片的狭缝形成叶片38 和后叶片的狭缝形成叶片44之间的狭缝,从上方向下方对摄像元件的摄像面进行曝光。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中间板2的形状与以往不同。即,如已经说明那样,本实施例的中间板2的在使后叶片的4个叶片41 44成为重叠状态下对其容纳的一侧的外形形成边形成为向曝光开口即开口部Ia侧凸出的圆弧状。因此,在图6所示的设置结束状态中,后叶片的4个叶片41 44在这些叶片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与中间板2的重叠宽度变小。在此说明为什么使本实施例的中间板2成为这样的形状。
如公知那样,如本实施例,在快门底板1和中间板2之间配置前叶片,在中间板2 和辅助底板3之间配置后叶片,在这种情况下,在快门底板1和中间板2之间,在前叶片的 4个叶片35 38成为重叠状态之处需要最大的间隔,在中间板2和辅助底板3之间,后叶片的4个叶片41 44成为重叠状态之处也需要最大的间隔。即,在本实施例中,快门底板 1和中间板2之间的叶片室在开口部Ia的下方需要最大的间隔,中间板2和辅助底板3之间的叶片室在开口部Ia的上方也需要最大的间隔。
但是,最近,伴随着相机的小型化,需要快门底板1和辅助底板3之间的间隔尽可能的变小,因此,在变为重叠状态时,前叶片的4个叶片35 38被快门底板1和中间板2 紧紧地夹持,后叶片的4个叶片41 44被中间板2和辅助底板3紧紧地夹持。因此,不管是前叶片的4个叶片35 38还是后叶片的4个叶片41 44在从重叠状态向展开状态动作时,都需要克服比以往更大的摩擦力来开始动作。
在这样的状况下,在本实施例中,在进行设置动作时,前叶片的4个叶片35 38 从重叠状态向展开状态进行动作。因此,即使前叶片的动作开始的时机多少不稳定,也不产生特别大的问题。但是,在进行曝光动作时,后叶片的4个叶片41 44从重叠状态向展开状态进行动作。因此,其动作开始的时机即使稍微地不稳定也成为大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从整体结构上有效地减小处于重叠状态的后叶片的叶片41与中间板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中间板2的外形形成边成为上述那样的圆弧状。艮口, 对于中间板2的上方两端的位置,为了便于安装在快门底板1上以及不使其安装部干扰叶片的动作,而如以往那样设计中间板2的上方两端的位置,对于在此基础上使上端缘成为圆弧状是为了在叶片41开始进行动作时顺利地进行动作而难以产生丝毫倾斜。此外,对于外形形成边的形状,只要使处于重叠状态的后叶片的叶片41与中间板2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即使不是本实施例那样的圆弧状,也能够得到与其相当的效果。
在此,返回前叶片和后叶片的曝光动作的说明。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前叶片和后叶片形成规定的间隔的狭缝,来对摄像元件的摄像面进行曝光,但是,如公知那样,要求其曝光量在摄像面的哪个区域都相同。但是,在制作快门单元时,即使按照规定的规格进行制
18作,在组装至相机主体中时,或在相机卖出后,摄像面的曝光量的分布不恒定,而产生曝光不均。因此,对于具有本实施例的焦面快门的数码相机,即使产生这样的情况,也能够自动地将其修正。
因此,为了能够进行这样的修正,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快门底板1上安装两个光电传感器45、46,在前叶片的臂33上形成遮光部33a、33b,在后叶片的臂39上形成遮光部39a、39b,在由前叶片和后叶片形成的狭缝位于开口部Ia的上方区域时、位于中间的区域时和位于下方区域时这3处,检测狭缝宽度。
而且,对于各区域中的狭缝宽度的检测,在上方区域时,检测臂33的遮光部33a从光电传感器45的光路退避开之后直到臂39的遮光部39a从光电传感器46的光路退避开为止的时间,在中间区域时,检测臂33的遮光部3 切断光电传感器45的光路之后直到臂 39的遮光部39b切断光电传感器46的光路为止的时间,在下方区域时,检测臂33的遮光部3 从光电传感器45的光路退避开之后直到臂39的遮光部39b从光电传感器46的光路退避开为止的时间。
此外,利用这样的狭缝宽度的检测结果而进行的修正,可以将相机侧的控制电路切断对后叶片用电磁铁20的线圈20b的通电的时机进行电性微调整,而使下一次的拍摄以适当曝光进行,但是,可以将检测时拍摄的图像信息从存储装置输送至相机主体侧的图像处理电路而进行修正,然后,将该修正后的图像信息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这样,前叶片的4个叶片35 38和后叶片的4个叶片41 44在它们的狭缝形成叶片38、44之间形成狭缝并向下方移动,但是,前叶片的曝光动作由于4个叶片35 38 成为重叠状态而刚从开口 Ia向其下方位置退避开之后,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驱动销IOc 与缓冲构件4抵接而停止,后叶片的曝光动作由于4个叶片41 44成为展开状态而刚完全封闭开口 Ia之后,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11的驱动销lib与缓冲构件5抵接而停止。其状态为图1以及图2所示的状态。而且,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在该状态下,在摄像信息存储在存储装置中之后,立即进行设置动作,但是,与此同时,相机主体侧具有的可动镜也向拍摄光路内复位。
接着,说明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的动作,在该动作说明中,除了引用上述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的一部分之外,还使用新的图11 图13。如已经说明的那样,本实施例的设置结束状态为图6以及图7所示的状态。另外,此时,相机主体侧的可动镜存在于拍摄光路内,使被拍摄体光向取景器光学系统反射。因此,在该状态下,能够利用光学取景器观察被拍摄体图像。在这样的状态下,在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时,拍摄者按压相机具有的选择开关,使其打开(ON)。这样,通过其信号,变得能够按压静止画面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还能够按压到此时为止被锁定的动画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并且可动镜从拍摄光路退避开。
另一方面,在选择开关变为打开(ON)时,相机主体侧的构件使处于图7的状态中的快门释放构件30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如已经说明的那样,保持构件27与保持辅助构件观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两个电磁铁19、20的线圈19b、20b没有通电。因此,在保持构件27开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被按压构件四按压而使铁片构件M、26与铁芯构件19a、20a接触的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和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通过各个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开始转动。
此时,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追随按压构件四向顺时针方向继续转动,能够通过压动部23a按压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的被压动部16b,但是,对于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 25,在保持构件27的转动使抑制构件31的抑制部31a从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的被抑制部25b的动作轨迹退避开之前,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的被抑制部2 与抑制部31a 抵接而被抑制,通过压动部2 不能按压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的被压动部17b。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抑制构件31的抑制部31a的由被抑制部2 抵接的面形成为圆弧面。因此,由于被抑制部25b的抵接,抑制构件31能够向任一方向转动,但是,那时,止回部31b、31c阻止那样的转动。
这样,即使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被抑制之后,保持构件27也使卡合销27b按压连接弹簧32的臂部31b,一边使连接弹簧32张紧一边持续转动到最后。而且,在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的压动部23a按压被压动部16b,使前叶片用卡止构件16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解除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的卡止时,如已经说明的那样,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通过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迅速转动,在前叶片的4个叶片35 38使开口部Ia整个打开之后,驱动销IOc与缓冲构件4抵接,从而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停止。图11以及图12表示此时的状态,该状态是利用电子取景器的拍摄模式时的待机状态, 并且是能够通过监视器观察被拍摄体像的状态。
接着,说明在这样的状态下拍摄静止图像的情况,此时,与上述的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的情况相同,按压静止画面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由此,两个电磁铁19、20的线圈19b、20b通电,但是,此后,由于已经使选择开关打开(ON),所以通过其信号进行与上述的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时不同的动作。
如上所述,在两个电磁铁19、20的线圈19b、20b通电时,相机主体侧的构件按压图 12所示的辊14a,使快门释放操作构件1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与已经说明的设置动作相同,设置构件1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图11所示的辅助设置构件18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但是,在图12的状态下,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变为已经被后叶片用卡止构件17 卡止的状态,因此,设置构件13通过辊13a仅使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克服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作用力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在前叶片的4个叶片35 38封闭开口部 Ia时,设置构件13通过其辊1 按压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的辊12c,此后,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和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转动至图5所示的状态。
另一方面,辅助设置构件18通过其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使保持构件27和保持辅助构件观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按压构件四一边改变相对于保持构件27的姿势,一边使处于图11的状态的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和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克服各自的弹簧的作用力进行转动,从而使安装在它们上的铁片构件M、26与铁芯构件19a、20a接触。而且,在成为这样的状态时,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和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也变为图5所示的状态,因此,相机主体侧的构件从设置操作构件14的辊1 离开,设置构件13向初始位置复位。由此,开闭驱动机构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卡止解除机构成为图7所示的状态。
在这样成为图6以及图7所示的状态时,与已经说明的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相同,立即,通过前叶片和后叶片进行曝光动作,然后在变为图2以及图3的状态而拍摄结束。而且,在摄像信息存储在存储装置中时,与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相同,立即进行设置动作,并且可动镜返回拍摄光路内。因此,在利用该监视器的模式下进行拍摄后的设
20置结束状态与图6以及图7所示的在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模式下进行拍摄后的设置结束状态完全相同。因此,接着,为了在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再次,按压选择开关使其打开(ON)。
接着,说明打开(ON)选择开关后进行动画拍摄的情况。对于本实施例的动作说明,仅在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时能够进行动画拍摄。因此,如上所述,在按压相机具有的选择开关使其打开(ON)时,通过其信号变得能够按压到此为止被锁定的动画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并且可动镜从拍摄光路退避开。而且,本实施例的开闭驱动机构与卡止解除机构如已经说明的那样成为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拍摄待机状态。在此,如果按压静止画面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则如上所述进行静止图像的拍摄,而在进行动画拍摄时,按压动画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
在按压动画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时,如上述的两个模式下的静止图像的拍摄的情况那样,不对两个电磁铁19、20的线圈19b、20b通电,立即进行动画拍摄,在按压快门释放按钮的期间继续进行拍摄,此后,在放开快门释放按钮时,拍摄结束。而且,在拍摄结束时,通过其信号立即开始进行设置动作,但是那时的设置动作与上述的利用电子取景器的拍摄模式下的静止图像的拍摄中的实际进行曝光动作之前的动作相似,仅不对线圈1%、 20b通电。
S卩,在放开快门释放按钮时,通过其信号,相机主体侧的构件使快门释放操作构件 14在图12中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经由连接构件15,使设置构件1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在图11中,辅助设置构件18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另一方面,在图12中,设置构件 13通过辊13a仅使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克服未图示的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作用力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且,在前叶片的4个叶片35 38封闭开口部Ia时,设置构件13通过辊 13b使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此后,使前叶片用驱动构件10和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转动至图5所示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图11中,在辅助设置构件18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保持构件27和保持辅助构件观也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按压构件四一边改变相对于保持构件27的姿势,一边使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3和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25转动,使安装在它们上的铁片构件M、26与铁芯构件19a、20a接触。而且,在成为这样的状态时,前叶片用驱动构件 10和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12也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因此,相机主体侧的构件从设置操作构件14的辊1 离开,设置构件13向初始位置复位。由此,开闭驱动机构变为图6所示的状态,卡止解除机构变为图7所示的状态。而且,与这样的动作同时可动镜返回拍摄光路内。
这样进行的设置结束状态与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下的设置结束状态完全相同。因此,在此状态下,动画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被锁定。因此,在想要再次进行动画拍摄时,再次,按压选择开关使其打开(ON),对动画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的锁定进行解除, 然后利用监视器进行拍摄。
此外,在说明本实施例的动作时,其前提为在相机主体上具有选择开关、静止画面拍摄用快门释放按钮、动画拍摄用快门释放按钮,而且,在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之后,成为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下的拍摄待机状态,但是,本发明的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不限于进行这样的动作。例如,能够仅进行静止画面拍摄,而不进行动画拍摄。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动作说明中,在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进行拍摄时,每次必须按压选择开关,但是可以具有能够选择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和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的切换选择装置(开关),在通过该切换选择装置选择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时,仅通过按压静止画面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就能够多次连续地进行利用监视器的拍摄。
下面说明这样的情况的一个例子。首先,通过切换选择装置从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向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进行切换的动作与实施例的动作说明中的按压选择开关时的动作相同。而且,在该状态下,若按压静止画面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则开始静止图像的拍摄,若按压动画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则开始动画拍摄。
首先,在按压静止画面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时,与实施例中上述的动作相同,进行曝光动作,此后,在变为图6以及图7所示的状态(实施例的动作说明中的设置状态)时, 接着使快门释放构件30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而成为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拍摄待机状态。 由此,仅按压静止画面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就能够进行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下的下一次的拍摄。另外,在按压动画拍摄用的快门释放按钮时,与实施例中的动作相同,进行动画拍摄,此后,在成为图6以及图7所示的状态时,如果接着使快门释放构件30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成为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利用电子取景器的拍摄模式的拍摄待机状态。
而且,在通过切换选择装置从利用监视器的拍摄模式切换至利用光学取景器的拍摄模式时,可以与动画拍摄结束后的实施例中的动作相同,从图11以及图12的状态变为图 6以及图7所示的状态。
权利要求
1.一种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在两个叶片室中分别单独配置前叶片和后叶片,上述两个叶片室是通过中间板将快门底板与辅助底板之间隔开而构成的,其特征在于,具有前叶片用卡止构件,其直到前叶片用驱动构件通过前叶片用驱动弹簧的作用力而转动并使前叶片开始进行曝光动作时为止,对该前叶片用驱动构件进行卡止;后叶片用卡止构件,其直到后叶片用驱动构件通过后叶片用驱动弹簧的作用力而转动并使后叶片开始进行曝光动作时为止,对该后叶片用驱动构件进行卡止;前叶片用卡止解除单元,其在设置状态下与前叶片用电磁铁的铁芯构件接触,在该电磁铁的线圈通电时,被该铁芯构件吸附保持,而在之后切断通电时,通过前叶片用解除弹簧的作用力从该铁芯构件离开,并解除上述前叶片用卡止构件对上述前叶片用驱动构件的卡止;后叶片用卡止解除单元,其在设置状态下与后叶片用电磁铁的铁芯构件接触,在该电磁铁的线圈通电时,被该铁芯构件吸附保持,在切断对上述前叶片用电磁铁的线圈的通电之后切断该通电时,通过后叶片用解除弹簧的作用力从该铁芯构件离开,并解除上述后叶片用卡止构件对上述后叶片用驱动构件的卡止;保持单元,其在设置状态下克服上述两个解除弹簧的作用力而按压上述两个卡止解除单元与上述两个铁芯构件接触,如果在拍摄时上述两个电磁铁的线圈通电,则解除对上述两个卡止解除单元的按压力,使保持单元在上述两个卡止解除单元的动作轨迹外动作;抑制构件,其与上述保持单元的往复动作连动而往复转动,在设置状态下,在上述后叶片用卡止解除单元的动作轨迹内动作,此后,上述保持单元在上述两个卡止解除单元的轨迹外动作时,在没有对上述后叶片用电磁铁的线圈通电时,在解除上述后叶片用卡止构件对上述后叶片用驱动构件的卡止之前,能够抑制从上述后叶片用电磁铁的铁芯构件将要进行离开动作的上述后叶片用卡止解除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保持单元上设置卡合部,在上述抑制构件上也设置卡合部,在上述抑制构件的转动轴上卷绕弹簧,在该弹簧的两个臂部之间存在上述抑制构件的卡合部,该弹簧具有在两个臂部的前端夹持上述保持单元的卡合部的作用力,上述保持单元在向设置位置动作时,通过上述保持单元的卡合部按压上述弹簧的一个臂部,来使上述抑制构件的卡合部按压另一个臂部,使上述抑制构件在上述后叶片用卡止解除单元的动作轨迹内动作,在进行离开设置位置的动作时,通过上述保持单元的卡合部按压上述弹簧的另一个臂部,来使上述卡合部按压一个臂部,使上述抑制构件在上述后叶片用卡止解除单元的动作轨迹外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其特征在于,上述后叶片用驱动构件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同一轴上的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和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该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与后叶片连接,在设置动作时,通过设置弹簧的作用力追随该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进行转动,该后叶片用第二驱动构件在使后叶片开始进行曝光动作之前,与上述后叶片用卡止构件卡止,在解除了该卡止时,克服该设置弹簧的作用力并通过上述后叶片用驱动弹簧的作用力一边按压该后叶片用第一驱动构件一边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其特征在于,上述后叶片包括与上述快门底板枢轴连接的两个臂和沿着长度方向依次枢轴支撑在这些臂上的多个大致长条状的叶片,在设置状态下,这些叶片从曝光开口退避开而成为重叠状态,上述中间板的在设置状态时与上述多个叶片重叠的区域的外形边缘形成向曝光开口侧凸出的圆弧状,并且上述中间板形成为在上述多个叶片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使上述中间板与上述多个叶片的重叠宽度变小。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单元具有按压构件,该按压构件能够从常态在规定的转动角度内转动,在设置动作时,通过两个按压部克服上述两个解除弹簧的作用力而按压上述两个卡止解除单元,使上述两个卡止解除单元与上述两个铁芯构件接触;在设置状态下,上述保持单元被快门释放构件卡止,在解除上述快门释放构件的卡止时,上述保持单元通过弹簧的作用力进行动作,从而能够通过上述两个解除弹簧的作用力使上述两个卡止解除单元动作,在通过该弹簧的作用力而进行的动作停止时,上述按压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按压部能够与安装在和上述快门底板一体的构件上的缓冲构件抵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保持构件在设置时通过轴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安装在前端的按压构件的按压部按压铁片构件的被压动部而使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和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转动,从而使铁片构件与电磁铁的铁芯构件接触,另一方面,卡合销按压连接弹簧的臂部使抑制构件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使抑制构件的抑制部处于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的被抑制部的动作轨迹内。在电磁铁的线圈非通电时,如果保持构件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前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按压前叶片用卡止构件能够进行前叶片的打开动作,后叶片用卡止解除构件被抑制构件抑制而不按压后叶片用卡止构件。因此,曝光开口整个打开,能够通过电子取景器进行观察。
文档编号G03B9/18GK102193273SQ20111006234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1日
发明者阿井翼, 河上健太, 井上信义 申请人: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