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849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液晶面板,特别是有关一种能改善双闸极(dual gate)架构中充电不均的液晶面板。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面板包括复数条扫描线及复数条数据线,一显示单元例如一显示单元由一条扫描线及一条数据线控制,而双闸极液晶面板则是两个显示单元共享一条数据线,故所需的数据线数量可以减半,进而节省源极驱动集成电路所需数量,而扫描线数量则必须加倍。请参阅图1,其是绘示双间极液晶面板的显示单元示意图,显示单元P1-P12各包括一薄膜晶体管T,其中显示单元PI、P2共享资料线Sl而分别由扫描线Gl、G2控制,显示单元P3、P4共享资料线S2而分别由扫描线G1、G2控制,显示单元P5、P6共享资料线S3而分别由扫描线G1、G2控制,显示单元P7、P8共享资料线Sl而分别由扫描线G3、G4控制,显示单元P9、P10共享资料线S2而分别由扫描线G3、G4控制,显示单元P11、P12共享资料线 S3而分别由扫描线G3、G4控制。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2是绘示图1的双闸极液晶面板中驱动扫描线 G1-G4的时序图,该等扫描线G1-G4是由一组互为反相的频率讯号CK及CKB作为输入,其中频率讯号CK用于控制扫描线Gl及G3的导通及不导通,频率讯号CKB用于控制扫描线G2 及G4的导通及不导通。首先频率讯号CK导通扫描线Gl,源极驱动电路(未图标)透过数据线S1-S3将数据写入与扫描线Gl电性耦接的显示单元P1、P3、P5,接着频率讯号CKB导通导通扫描线G2, 源极驱动电路(未图标)透过数据线S1-S3将数据写入与扫描线G2电性耦接的显示单元 P2、P4、P6,然后频率讯号CK导通扫描线G3,源极驱动电路(未图标)透过数据线S1-S3将数据写入与扫描线G3电性耦接的显示单元P7、P9、P11,最后频率讯号CKB导通扫描线G4, 源极驱动电路(未图标)透过数据线S1-S3将数据写入与扫描线G4电性耦接的显示单元 P8、P10、P12。由于双闸极液晶面板的扫描线数量加倍,因此频率讯号CK及CKB的频率亦必须加倍,然而频率加倍会使得功率消耗提高,为解决功率消耗提高的问题,现有作法是将图2中使用一组互为反相的频率讯号CK及CKB改为两组互为反相而频率减半的频率讯号,藉由频率减半来降低消耗的功率,请参阅图3,其是绘示两组互为反相而频率减半的频率讯号的时序图,图中频率讯号CKl及CKBl互为反相,频率讯号CK2及CKB2互为反相。如图所示,频率讯号CK1、CK2、CKBU CKB2是分别用于导通扫描线G1-G4。以频率讯号CKl及CK2为例, 由于频率讯号CKl导通扫描线Gl与频率讯号CK2导通扫描线G2具有重迭的期间A(即频率讯号CKl及CK2同时为高准位的期间),又从图1可知,扫描线Gl、G2控制的显示单元 P1、P2是共享资料线Si,因此在扫描线G2导通的前半段(即期间A),如图中的预充电时间 (pre-charge time),经由数据线Sl写入的是扫描线Gl控制的显示单元Pl的数据,直到扫描线G2导通的后半段,如图中的实际充电时间(real charge time),经由数据线Sl写入的才是扫描线G2控制的显示单元P2的数据,简言的,各扫描线G1-G4导通的前半段为预充电时间,其是写入前一显示单元的数据,各扫描线G1-G4导通的后半段为实际充电时间,写入的才是目前显示单元的数据,也才是真正所需的数据。由于液晶不能以固定电压驱动太久,否则会造成液晶特性的劣化,导致影像质量变差,因此写入显示单元的数据其极性必须随图框的改变作变化,即目前图框中为正极性驱动的显示单元到下一图框需变成负极性驱动,再下一图框又变成正极性驱动,如此交替循环,此动作称为极性反转驱动。而双线极性反转O line inversion)驱动是指以两个显示单元如图1的显示单元P1、P2为一组,于目前图框中该两个显示单元P1、P2是具有相同极性驱动,例如正极性驱动,而其相邻的两个显示单元如图1的显示单元P3、P4及P7、P8以负极性驱动,下一图框时,显示单元PI、P2从正极性驱动变成负极性驱动,而显示单元P3、 P4及P7、P8从负极性驱动变成正极性驱动。而双闸极液晶面板使用双线极性反转驱动O line inversion)且相邻扫描线具有如图3所示重迭导通的期间A时,会导致部份显示单元其预充电时间(即前半段)所写入前一显示单元的数据与实际充电时间(即后半段)所写入目前显示单元的数据为相反极性驱动,而部份显示单元其预充电时间(即前半段)所写入前一显示单元的数据与实际充电时间(即后半段)所写入目前显示单元的数据为相同极性驱动,进而导致相反极性驱动的显示单元与相同极性驱动的显示单元两者的充电情况不同,请参阅图4A及图4B,其中图 4A是绘示预充电时间B写入前一显示单元的数据与实际充电时间C写入目前显示单元的数据为相反极性驱动的充电情况,图4B是绘示预充电时间B写入前一显示单元的数据与实际充电时间C写入目前显示单元的数据为相同极性驱动的充电情况。于图4A中,当扫描线导通讯号GS为高准位时,预充电时间B写入前一显示单元的数据SSl (负极性)与实际充电时间C写入目前显示单元的数据SS2 (正极性)为相反极性驱动,最后充电为显示单元电压 PVl0于图4B中,当扫描线导通讯号GS为高准位时,预充电时间B写入前一显示单元的数据SSl (正极性)与实际充电时间C写入目前显示单元的数据SS2(正极性)为相同极性驱动,最后充电为显示单元电压PV2。比较两图可知,图4A最后充电完成的显示单元电压PVl 低于图4B最后充电完成的显示单元电压PV2,代表预充电时间B与实际充电时间C为相反极性驱动时最终的充电电压低于预充电时间B与实际充电时间C为相同极性驱动时的充电电压。请参阅图5A,其是绘示双闸极液晶面板使用双线极性反转O line inversion)驱动时显示单元极性示意图。图中”+ ”表示以正极性驱动,”_”号表示以负极性驱动,由于使用双线极性反转O line inversion)驱动,所以每两个显示单元为一组而具有相同极性。 该图是将图1以四条扫描线表现的液晶面板延伸成以八条扫描线G1-G8来表现,所以与图 1相同标号的组件不多加赘述,奇数扫描线Gl、G3、G5、G7控制数据线Si、S2、S3左侧显示单元,偶数条扫描线G2、G4、G6、G8控制数据线Sl、S2、S3右侧显示单元,所以扫描线G1-G8 依序导通时,显示单元的驱动顺序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的Z型。图中标示”反”是表示预充电时间写入前一显示单元的数据与实际充电时间写入目前显示单元的数据为相反极性驱动,标示”同”是表示预充电时间写入前一显示单元的数据与实际充电时间写入目前显示单元的数据为相同极性驱动。以显示单元P2为例,前一显
5示单元Pl为正极性驱动,而显示单元P2也为正极性驱动,因此显示单元P2标示”同”,表示预充电时间与实际充电时间为相同极性驱动;又,以显示单元P7为例,前一显示单元P2为正极性驱动,而显示单元P7为负极性驱动,因此显示单元P7标示”反”,表示预充电时间与实际充电时间为相反极性驱动。从图中归纳可知,资料线S1、S2、S3左侧的显示单元都为相反极性驱动(即充电电压较低),右侧的显示单元都为相同极性驱动(即充电电压较高), 导致显示影像时呈现条纹亮暗的现象。为改善条纹亮暗的现象,是将图5A部分扫描线控制的显示单元作改变,图5B中, 扫描线G1、G2控制的显示单元与图5A相同,扫描线G3控制的显示单元与扫描线G4控制的显示单元与图5A相反,扫描线G5、G6控制的显示单元与图5A相同,扫描线G7控制的显示单元与扫描线G8控制的显示单元与图5A相反,因此扫描线G1-G8依序导通时,驱动顺序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的弓型。从图中可知,相反极性的显示单元与相同极性的显示单元不再呈现条纹状分布,而是呈现棋盘格状交错分布,藉此降低人眼目视条纹感,然而其本质上并未解决显示单元充电状况不同的问题,一旦处于较为严苛的条件如低温或高频时,视觉上仍会有棋盘格状的感觉。因此需要对上述双闸极液晶面板显示单元充电不均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充电不均的液晶面板。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特点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是利用双线极性反转以line inversion)驱动,该液晶面板包括一基板、复数条扫描线、复数条资料线以及复数个双间极显示单元。该等扫描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包括至少一奇数扫描线及至少一偶数扫描线。该等资料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与该等扫描线交错排列。各双闸极显示单元包括一第一显示单元以及一第二显示单元。该第一显示单元包括一第一薄膜晶体管电性耦接于该奇数扫描线及该等数据线的其中一条之间。该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一第一通道宽长比。该第二显示单元包括一第二薄膜晶体管电性耦接于该偶数扫描线及该条数据线之间。该第二薄膜晶体管具有一第二通道宽长比。该第一显示单元及该第二显示单元分别位于该条数据线的两侧。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一通道宽长比大于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二通道宽 "^匕匕。根据本发明的一另一特点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是利用单双线极性反转(1+2 line inversion)驱动,该液晶面板包括一基板、复数条扫描线、复数条资料线以及复数个双闸极显示单元。该等扫描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包括至少一奇数扫描线及至少一偶数扫描线。该等资料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与该等扫描线交错排列。各双闸极显示单元包括一第一显示单元以及一第二显示单元。该第一显示单元包括一第一薄膜晶体管电性耦接于该奇数扫描线及该等数据线的其中一条之间。该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一第一通道宽长比。该第二显示单元包括一第二薄膜晶体管电性耦接于该偶数扫描线及该条数据线之间。该第二薄膜晶体管具有一第二通道宽长比。该第一显示单元及该第二显示单元分别位于该条数据线的两侧。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二通道宽长比大于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一通道宽长比。
根据本发明的一又一特点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是利用N线极性反转(N line inversion)驱动,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该液晶面板包括一基板、复数条扫描线、 复数条资料线以及复数个双闸极显示单元。该等扫描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包括至少一奇数扫描线及至少一偶数扫描线。该等资料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与该等扫描线交错排列。各双闸极显示单元包括两显示单元。该两显示单元的其中一者包括一薄膜晶体管电性耦接于该奇数扫描线及该等数据线的其中一条之间。该两显示单元的另一者包括另一薄膜晶体管电性耦接于该偶数扫描线及该条数据线之间。该两显示单元分别位于该条数据线的两侧,与第mN+1条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该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长比大于与其它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该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长比,其中m为0、1、2……等的自然数。本发明的液晶面板对显示单元的薄膜晶体管设计不同的通道宽长比,藉此能使各显示单元的充电情况趋于一致。


图1是绘示双闸极液晶面板的显示单元示意图2是绘示图1的双闸极液晶面板中驱动扫描线G1-G4的时序图; 图3是绘示两组互为反相而频率减半的频率讯号的时序图4A是绘示预充电时间写入前一显示单元的数据与实际充电时间写入目前显示单元的数据为相反极性驱动的充电情况;
图4B是绘示预充电时间写入前一显示单元的数据与实际充电时间写入目前显示单元的数据为相同极性驱动的充电情况;
图5A是绘示双间极液晶面板使用双线极性反转驱动时显示单元极性示意图; 图5B是绘示双间极液晶面板使用双线极性反转驱动时显示单元另一种极性示意图; 图6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 图7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 图8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 图9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 图10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IlA是绘示前一显示单元与目前显示单元为相反极性驱动时,信道长度L与信道宽度W的电路布局示意图IlB是绘示前一显示单元与目前显示单元为相同极性驱动时,信道长度L’与信道宽度W’的电路布局示意图12A是绘示前一显示单元与目前显示单元为相反极性驱动时,信道长度L与信道宽度W的电路布局示意图;以及
图12B是绘示前一显示单元与目前显示单元为相同极性驱动时,信道长度L’与信道宽度W’的电路布局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A期间B预充电时间
C实际充电时间
CLd\ CLd'汲极的接触长度
CLs\ CLs'源极的接触长度
CWd、CWd ’汲极的接触宽度
CWs、CWs ’源极的接触宽度 CK、CKB、CK1、CKB1、CK2、CKB2 频率讯号
G1-G4、G1,-G8,扫描线
GS扫描线导通讯号
L、L’通道长度
P1-P12显示单元
PVU PV2显示单元电压
S1-S3、S1,-S3,资料线
551前一显示单元的数据
552目前显示单元的数据 T薄膜晶体管
W、W’通道宽度
10基板
60、80、90双闸极显示单元
62,82第一薄膜晶体管
64,84第二薄膜晶体管
92,94薄膜晶体管
600,800第一显示单元
602,802第二显示单元
900,902显示单元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6,其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该液晶面板是利用双线极性反转O line inversion)驱动,其包括一基板10、复数条扫描线(以Gl’-G8’ 表示)、复数条资料线(以Si’ -S3’表示)以及复数个双闸极显示单元60。该等扫描线 Gl,-G8,及该等资料线Si,-S3,是设置于该基板10上且彼此交错排列。各双间极显示单元60包括一第一显示单元600以及一第二显示单元602。要说明的是,该第一显示单元600及该第二显示单元602可以为显示黑白的一个画素或是显示彩色的一个子画素,如红色、绿色或蓝色子画素。由于本发明的液晶面板为双闸极架构,所以该第一显示单元600及该第二显示单元602是共享同一条资料线Si’而由不同扫描线控制,更明确而言,该第一显示单元600及该第二显示单元602是分别设置于该资料线Si,的两侧。该第一显示单元600包括一第一薄膜晶体管62电性耦接于该资料线Si,及该第一扫描线G1’之间,该第二显示单元602包括一第二薄膜晶体管64电性耦接于该资料线Si’
8及该第二扫描线G2’之间。简单的说,与奇数扫描线G1’、G3’、G5’、G7’电性耦接的是第一显示单元600,与偶数扫描线G2’、G4’、G6’、G8,电性耦接的是第二显示单元602。本实施例中是利用双线极性反转O line inversion)驱动,所以每两个显示单元即该第一显示单元600与该第二显示单元602为一组在同一图框中具有相同极性驱动,如图中所标示同时为”+”或同时为”_”,又该实施例的驱动顺序如图5A的Z型,因此位于数据线Si’、S2’、S3’左侧的第一显示单元600其预充电时间与实际充电时间为不同极性驱动 (即充电电压较低),而位于数据线Si’、S2’、S3’右侧的第二显示单元602其预充电时间与实际充电时间为相同极性驱动(即充电电压较高),其相同或相反极性驱动的分布如图5A 所示,为解决充电不均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相反极性驱动的第一显示单元600其第一薄膜晶体管62的第一通道宽长比大于相同极性驱动的第二显示单元602其第二薄膜晶体管64 的第二通道宽长比,如图6中分别标示”大”、”小”,藉此使第一显示单元600及第二显示单元602两者最后的充电电压趋于一致,从根本解决充电不均的问题。请参阅图7,其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扫描线Gl’、G2’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分别控制数据线Si’、S2’、S3’左侧、右侧的显示单元,而扫描线G3’、G4’则与第一实施例相反,本实施例的扫描线G3’、G4’分别控制数据线Si’、S2’、 S3’右侧、左侧的显示单元,而本实施例的扫描线G5’、G6’与第一实施例同样分别控制数据线Si’、S2’、S3’左侧、右侧的显示单元,而本实施例的扫描线G7’、G8’则又与第一实施例相反,本实施例的扫描线G7’、G8’分别控制数据线Si’、S2’、S3’右侧、左侧的显示单元,因此其驱动顺序如图5B的弓型,因此第一显示单元600及第二显示单元602为相同或相反极性驱动的的分布也如图5B所示,本发明设计相反极性驱动的第一显示单元600其第一薄膜晶体管62的第一通道宽长比大于相同极性驱动的第二显示单元602其第二薄膜晶体管64 的第二通道宽长比,如图中分别标示”大”、”小”,藉此使第一显示单元600及第二显示单元 602两者最后的充电电压趋于一致,从根本解决充电不均的问题。要说明的是,虽然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的驱动顺序不同,只要是利用双线极性反转(2 line inversion)驱动,奇数扫描线Gl,、G3,、G5,、G7,控制的第一显示单元600 都为相反极性驱动,偶数扫描线G2’、G4’、G6’、G8’控制的第二显示单元602都为相同极性驱动,因此与奇数扫描线Gl’、G3’、G5’、G7’电性耦接的第一薄膜晶体管62的第一通道宽长比需大于与偶数扫描线62’、64’、66’、68’电性耦接的第二薄膜晶体管64的第二通道宽 "^匕匕。请参阅图8,其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的驱动顺序与图6的第一实施例同样为Z型,差异在于第三实施例是利用单双线极性反转 (1+2 line inversion)驱动,即第一个显示单元采用正极性(或负极性)驱动,的后以两个显示单元为一组具有相同极性驱动且与第一个显示单元为相反极性驱动,以图中为例,各双闸极显示单元80包括一第一显示单元800以及一第二显示单元802,与前两个实施例相同,奇数扫描线Gl,、G3,、G5,、G7,控制的是第一显示单元800,偶数扫描线G2,、G4,、G6,、 G8’控制的是第二显示单元802,由于利用单双线极性反转(1+2 line inversion)驱动,以数据线Si’来说,假设扫描线G1’控制的第一显示单元800单独为正极性驱动时,的后以两个显示单元为一组即扫描线G2’控制的第二显示单元802与扫描线G3’控制的第一显示单元800为负极性驱动,再的后的两个显示单元即扫描线G4’控制的第二显示单元802与扫描线G5’控制的第一显示单元800为正极性驱动,依此循环。以数据线S2’来说,由于资料线Si,的第一个显示单元为正极性驱动,因此数据线 S2’的第一个显示单元为负极性驱动,的后以两个显示单元为一组为正极性驱动、负极性驱动如此循环,而数据线S3’的第一个显示单元又必须与数据线S2’的第一个显示单元为相反极性驱动,因此数据线S3’的第一个显示单元为正极性驱动,的后以两个显示单元为一组利用负极性驱动、正极性驱动如此循环。以数据线Si,与扫描线G3’控制的第一显示单元800来说,其利用负极性驱动,而前一显示单元即数据线Si,与扫描线G2’控制的第二显示单元802也为负极性驱动,因此根据本发明,资料线Si,与扫描线G3’控制的第一显示单元800为相同极性驱动,其第一薄膜晶体管82的第一通道宽长比需设计成较小值,而以数据线Si,与扫描线G4’控制的第二显示单元802来说,其利用正极性驱动,而前一显示单元即数据线Si,与扫描线G3’控制的第一显示单元800为负极性驱动,因此数据线Si,与扫描线G4’控制的第二显示单元802 为相反极性驱动,根据本发明,其第二薄膜晶体管84的第二通道宽长比需设计较大值,使得数据线Si’与扫描线G3’控制的第一显示单元800与数据线Si,与扫描线G4’控制的第二显示单元802具有相同的充电情况。请参阅图9,其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也利用单双线极性反转(1+2 line inversion)驱动,扫描线Gl’、G2’与图8同样分别控制数据线S1’、S2’、S3’左侧、右侧的显示单元,而扫描线G3’、G4’则与第三实施例相反,本实施例的扫描线G3’、G4’分别控制数据线Si’、S2’、S3’右侧、左侧的显示单元,本实施例的扫描线G5’、G6’与第三实施例同样分别控制数据线Si’、S2’、S3’左侧、右侧的显示单元,而扫描线G7’、G8’则又与第三实施例相反,本实施例的扫描线G7’、G8’分别控制数据线Si’、 S2’、S3’右侧、左侧的显示单元,因此其驱动顺序呈现如图5B的弓型。于本实施例中,奇数扫描线61’、63’、65’、67’控制的第一显示单元800与前一显示单元(即对应的前一条扫描线的第二显示单元80 都是相同极性驱动,因此其第一薄膜晶体管82的第一通道宽长比需设计较小值,而偶数扫描线G2’、G4’、G6’、G8’控制的第二显示单元802与前一显示单元(即对应的前一条扫描线的第一显示单元800)都是相反极性驱动,因此其第二薄膜晶体管84的第二通道宽长比需设计较大值。要说明的是,虽然第三实施例及第四实施例的驱动顺序不同,只要利用单双线极性反转(1+2 line inversion)驱动,奇数扫描线Gl’、G3’、G5’、G7’控制的第一显示单元 600都为相同极性驱动,偶数扫描线G2’、G4’、G6’、G8’控制的第二显示单元602都为相反极性驱动,因此与偶数扫描线G2’、G4’、G6’、G8’电性耦接的第二薄膜晶体管84的第二通道宽长比需大于与奇数扫描线61’、63’、65’、67’电性耦接的第一薄膜晶体管82的第一通道宽长比。请参阅图10,其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面板的示意图。以下将说明 N线极性反转(N line inversion)驱动中信道宽长比的设计规则,其中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本实施例是以N=4为例,以图中为例,各双闸极显示单元90包括两显示单元900、 902,所谓四线极性反转驱动是指以四个显示单元为一组具有相同极性驱动,以数据线Si, 来说,扫描线Gl,、G3,控制的显示单元900与扫描线G2,、G4,控制的显示单元902为同一组而利用正极性驱动,的后的四个显示单元即扫描线G5’、G7’控制的显示单元900与扫描线G6’、G8’控制的显示单元902为同一组而利用负极性驱动。数据线S2’、S3’与数据线 Si,相同,此不再赘述。根据图中”+ ”、”_”对各显示单元900、显示单元902可以归纳出下列结果扫描线 Gl’、G5’控制的显示单元900为相反极性驱动,因此其第一薄膜晶体管92的通道宽长比需设计成较大值,扫描线G3’、G7’控制的显示单元900与扫描线G2’、G4’、G6’、G8,控制的显示单元902为相同极性驱动,因此扫描线G3’、G7’控制的显示单元900其薄膜晶体管92 的信道宽长比、扫描线G2’、G4’、G6’、G8’控制的显示单元902其薄膜晶体管94的通道宽长比需设计成较小值。由第五实施例可归纳出,当为N线极性反转(N line inversion)驱动,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与第mN+1条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长比需大于与其它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长比,其中m为0、1、2……等的自然数。根据实验得到,上述实施例中相反极性驱动者其信道宽长比大于相同极性驱动者其信道宽长比以大于20%至50%为较佳。为设计不同的通道宽长比,第一种方法是使信道长度相同而调整信道宽度的作法,请参阅图IlA及图11B,图IlA是绘示前一显示单元与目前显示单元为相反极性驱动时, 信道长度L与信道宽度W的电路布局示意图,图IlB是绘示前一显示单元与目前显示单元为相同极性驱动时,信道长度L’与信道宽度W’的电路布局示意图。由于图IlA的相反极性驱动的信道宽长比W/L需大于图IlB的相同极性驱动的信道宽长比W’ /L’,在通道长度 L、L’相同的情况下,图IlA的通道宽度W(包括所有虚线部分)需大于图IlB的通道宽度 r(包括所有虚线部分)。于一较佳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考虑闸极与汲极之间的电容,因为闸极与汲极之间的寄生电容不同会导致回踢电压(kickback voltage,又称为feed through voltage) 不同,回踢电压是指扫描线从导通到不导通的瞬间造成显示单元电压的下降,各显示单元的回踢电压不同会产生闪烁(flicker)现象。因此需使图IlA中汲极的接触长度 CLd(contact length)与图IlB中汲极的接触长度CL1/相同,以及使图IlA中汲极的接触宽度CWd(contact width)与图IlB中汲极的接触宽度CWD’相同,藉由调整图IlA源极的接触长度CLs (contact length)大于图IlB源极的接触长度CLS,(contact length),来达到调整通道宽度W、W’的目的。第二种设计不同的通道宽长比是使信道宽度相同而调整信道长度的作法,请参阅图12A及图12B,图12A是绘示前一显示单元与目前显示单元为相反极性驱动时,信道长度 L与信道宽度W的电路布局示意图,图12B是绘示前一显示单元与目前显示单元为相同极性驱动时,信道长度L’与信道宽度W’的电路布局示意图。由于图12A的相反极性驱动的信道宽长比W/L需大于图12B的相同极性驱动的信道宽长比W’ /L’,在通道宽度W、W’相同的情况下,图12A的通道宽度L需小于图12B的通道宽度L’。如上所述,于一较佳实施例中,需考虑回踢电压的影响,因此仍需使图12A中汲极的接触长度CLd与图12B中汲极的接触长度CLD’相同,以及使图12A中汲极的接触宽度CWd 与图12B中汲极的接触宽度CWD’相同,藉由调整图12A源极的接触宽度CWs(C0ntaCt width) 大于第13B图源极的接触宽度CWs’,来达到调整通道长度L、L’的目的。本发明的液晶面板是解决双闸极架构充电情况不同的问题,根据不同形式的极性转换驱动,包括双线极性反转O line inversion)驱动、单双线极性反转(1+2 line inversion)驱动及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的N线极性反转(N line inversion)驱动,设计相反极性驱动的显示单元其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长比大于相反极性驱动的显示单元其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长比,使两者的充电情况趋于一致。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用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面板,是利用双线极性反转O line inversion)驱动,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包括一基板;复数条扫描线,设置于该基板上,该等扫描线包括至少一奇数扫描线及至少一偶数扫描线;复数条资料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与该等扫描线交错排列;以及复数个双间极显示单元,各双间极显示单元包括一第一显示单元,包括一第一薄膜晶体管电性耦接于该奇数扫描线及该等数据线的其中一条之间,该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一第一通道宽长比;以及一第二显示单元,包括一第二薄膜晶体管电性耦接于该偶数扫描线及该条数据线之间,该第二薄膜晶体管具有一第二通道宽长比,其中该第一显示单元及该第二显示单元分别位于该条数据线的两侧,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一通道宽长比大于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二通道宽长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一通道宽长比大于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二通道宽长比20%至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通道长度等于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通道长度,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度大于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度等于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度,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通道长度小于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通道长度。
5.一种液晶面板,是利用单双线极性反转(1+2 line inversion)驱动,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包括一基板;复数条扫描线,设置于该基板上,该等扫描线包括至少一奇数扫描线及至少一偶数扫描线;复数条资料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与该等扫描线交错排列;以及复数个双间极显示单元,各双间极显示单元包括一第一显示单元,包括一第一薄膜晶体管电性耦接于该奇数扫描线及该等数据线的其中一条之间,该第一薄膜晶体管具有一第一通道宽长比;以及一第二显示单元,包括一第二薄膜晶体管电性耦接于该偶数扫描线及该条数据线之间,该第二薄膜晶体管具有一第二通道宽长比,其中该第一显示单元及该第二显示单元分别位于该条数据线的两侧,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二通道宽长比大于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一通道宽长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二通道宽长比大于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该第一通道宽长比20%至5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通道长度等于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通道长度,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度大于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度等于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度,该第二薄膜晶体管的通道长度小于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通道长度。
9.一种液晶面板,是利用N线极性反转(N line inversion)驱动,N为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其特征在于,该液晶面板包括一基板;复数条扫描线,设置于该基板上,该等扫描线包括至少一奇数扫描线及至少一偶数扫描线;复数条资料线,设置于该基板上且与该等扫描线交错排列;以及复数个双间极显示单元,各双间极显示单元包括两显示单元,该两显示单元的其中一者包括一薄膜晶体管电性耦接于该奇数扫描线及该等数据线的其中一条之间,该两显示单元的另一者包括另一薄膜晶体管电性耦接于该偶数扫描线及该条数据线之间,其中该两显示单元分别位于该条数据线的两侧,与第mN+1条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该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长比大于与其它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该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长比,其中m 为0、1、2……等的自然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与该第mN+1条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该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长比大于与其它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该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长比 20% 至 50%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与该第mN+1条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该薄膜晶体管的通道长度等于与其它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该薄膜晶体管的通道长度,与该mN+1条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该薄膜晶体管的信道宽度大于与其它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该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与该第mN+1条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该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度等于与其它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该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度,与该第mN+1条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该薄膜晶体管的信道长度小于与其它扫描线电性耦接的该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宽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晶面板,其包括一基板、复数条扫描线、复数条资料线以及复数个双闸极显示单元。该等扫描线包括至少一奇数扫描线及至少一偶数扫描线。各双闸极显示单元包括两显示单元。该两显示单元电性耦接至相同资料线且分别电性耦接至该奇数扫描线及该偶数扫描线。本发明的液晶面板根据不同极性转换形式,设计显示单元的薄膜晶体管具有不同的通道宽长比,以使显示单元的充电情况趋于一致。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2269905SQ20111021592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30日
发明者蔡明翰 申请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