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进行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相位控制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87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够进行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相位控制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设备,尤其涉及由彩色图像形成设备进行的诸如感光鼓等的图像承载构件的转动相位控制。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图像形成设备(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等)正在经历从单色设备(单色图像形成设备)向彩色设备(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转变。作为彩色图像形成设备,通常已知所谓的单鼓型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和所谓的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在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在作为图像承载构件配置在预定方向上的各个关联感光鼓上形成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将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顺次转印到作为图像承载构件之一的中间转印构件(中间转印带)上,从而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然后, 将中间转印带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例如,记录薄片)上,从而形成彩色图像。在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各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都用作图像承载构件。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在大小和成本降低方面比单鼓型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差。 然而,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设备能够以颜色为单位进行图像形成操作,因此适于高速进行图像形成操作。由于该原因,在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从图像形成的速度的观点来看,能够提供与单色设备基本相同的图像形成速度的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引起了更多关注。另外,由于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具有以叠加关系将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各感光鼓转印至中间转印带上的结构,因而有时在彩色调色剂图像之间出现位置的不一致。结果,在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发生颜色偏移,这个使得图像质量劣化。特别地, 由于作为转动构件的各感光鼓的轴的偏摆、感光鼓的不规则转动、或中间转印带的转动速度的不规则,因而很可能出现周期性的颜色偏移。为了防止上述周期性的颜色偏移的发生,实际上独立地控制各颜色的感光鼓的转动相位。然而,由于感光鼓之一和中间转印带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相互接触,因而担心在接触状态下执行转动相位控制可能会导致由于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的刮擦。如果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刮擦,则图像质量不可避免地劣化。为了防止由于摩擦而引起的这种刮擦,已经提出了以下串联型图像形成设备在该串联型图像形成设备中,当进行各感光鼓的转动相位的调整时,至少使中间转印带与进行调整的感光鼓相互分离(参见日本特开2007-47311)。此外,已经提出了以下另一种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在该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为了即使在感光鼓之一和中间转印带相互接触的状态下也防止发生刮擦,通过使感光鼓以各个转动速度进行转动来校正感光鼓之间的转动相位差(以下也简称为“相位差”),其中使各个转动速度不同,以至于各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的寿命没有由于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转动速度的差所引起的摩擦而显著缩短(参见日本特开2001-134039)。在日本特开2007-47311所公开的方法中,通过在使得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相互分离的状态下进行感光鼓的转动相位控制,可以防止由于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转动速度的差所导致的摩擦而引起的刮擦。然而,需要时间使中间转印带与感光鼓分离以及使中间转印带与感光鼓接触,由此,导致以下不便在图像被转印至记录介质并输出之前需要很长时间。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01-134039所公开的方法中,需要在不增大各感光鼓的转动速度的情况下校正相位差,以防止由于摩擦而引起的刮擦。由于该原因,当感光鼓之间的相位差大时,需要很多时间来控制各个感光鼓的转动相位。通过以上可以理解,上述方法均难以实现防止刮擦(即,图像质量劣化)并减少此时的转动相位控制所需的时间这两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防止图像质量劣化并减少转动相位控制所需的时间的图像形成设备。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承载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颜色与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不同的调色剂图像;转印构件,其中将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以叠加关系转印到所述转印构件上;接触部件,用于使所述转印构件与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相位差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转动相位差;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基于所述相位差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所述转动相位差,进行相位控制,以使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的相位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相位具有预定关系,其中,在所述转动相位差处于预定范围之外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在解除所述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相位控制,以及在所述转动相位差处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在所述接触部件保持所述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相位控制。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第二图像承载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颜色与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不同的调色剂图像;转印构件,其中将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以叠加关系转印到所述转印构件上;接触部件,用于使所述转印构件与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相位差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转动相位差;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基于所述相位差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所述转动相位差,进行相位控制,以使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的相位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相位具有预定关系;以及选择部件,用于选择用于在解除所述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相位控制的第一模式和用于在所述接触部件保持所述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相位控制的第二模式的其中一个模式,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选择部件选择出的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的其中一个模式来进行所述相位控制。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图像质量劣化并减少转动相位控制所需的时间。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3A和;3B是示出图1中出现的K感光鼓和与K感光鼓相关的组件的图,其中图 3A示出从其侧面观看的K感光鼓,以及图;3B示出从其内侧观看的K感光鼓。图4A和4B是用于说明图1中出现的各感光鼓的转动相位的同步的图,其中图4A 示出图1中出现的两个鼓驱动马达的相位相互偏移90度的状态,以及图4B示出两个鼓驱动马达的相位相互一致的状态。图5是示出收敛时间和加速比相对于在图1中出现的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保持相互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相位控制时所呈现的相位差的关系的图。图6A和6B是用于说明进行Y、M和C感光鼓的鼓驱动马达和K感光鼓的鼓驱动马达的相位控制时的操作定时的图,其中图6A示出如下情况下的操作定时,其中在该情况下,在开始相位控制之前,Y、M和C感光鼓的鼓驱动马达的相位超前于K感光鼓的鼓驱动马达的相位,因此在进行分离控制之后进行相位控制;以及图6B示出如下情况下的操作定时,其中在该情况下,在开始相位控制之前,K感光鼓的驱动马达的相位超前于Y、M和C感光鼓的鼓驱动马达的相位,因此在不进行分离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相位控制。图7是如下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其中该控制处理是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进行图像形成操作之后的后处理期间所进行的,并且针对感光鼓相位控制以及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的接触/分离控制。图8是如下的作为图7的控制处理的变形例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其中该控制处理是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开始图像形成操作之前的前处理期间所进行的,并且针对感光鼓相位控制以及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的接触/分离控制。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在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为所谓的串联型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并具有黄色 (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⑷图像形成部109A 109D。图像形成部109A 109D 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04的转动(输送)方向上。图像形成部109A 109D包括各自用作图像承载构件的各感光鼓IOla 101d。 在图1的例子中,利用鼓驱动马达111转动驱动感光鼓IOla 101c,另外利用鼓驱动马达 102d转动驱动感光鼓101d。此外,图像形成部109A 109D包括各自的激光扫描器IOOa IOOd和各自的显影装置109a 109d。尽管未示出,但各图像形成部109A 109D还设置有静电充电器和清
、〉士嬰坐 7口研寸。各显影装置109a 109c包括由显影驱动马达110驱动的显影辊(未示出)。显影装置109d包括由鼓驱动马达102d驱动的显影辊(未示出)。鼓驱动马达102d也驱动用于驱动中间转印带104的驱动辊105(以下也称为“中间转印带辊105”)。
将一次转印辊118a 118d隔着中间转印带104设置在与各感光鼓IOla IOld 相对的位置处。如下所述,通过鼓驱动马达102d和分离螺线管120(见图2~)将一次转印辊 118a 118d驱动至各感光鼓IOla IOld隔着中间转印带104接触或分离的位置。注意,当与感光鼓IOla IOld分离时,一次转印辊118a 118d位于各自由虚线表示的各位置处。因此,还使得中间转印带104不与感光鼓IOla IOld接触(即,分离状态)。将相位检测传感器103a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09A中,用于检测感光鼓IOla的转动相位。如前所述由鼓驱动马达111转动驱动的感光鼓IOla IOlc总是以相同相位转动。 将相位检测传感器103d设置在图像形成部109D中,用于检测感光鼓IOld的转动相位。中间转印带104在二次转印位置围绕二次转印辊106卷绕,并且定影装置107设置在二次转印位置在记录介质(以下称为“记录薄片”或简称为“薄片”)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位置处。通过定影驱动马达108转动驱动定影装置107中包括的定影辊107a。当将打印指示给至彩色图像形成设备时,将Y、M、C和K图像信号传送至各激光扫描器IOOa 100d。当关注于图像形成部109A时,如图1所示,逆时针转动感光鼓101a。当静电充电器对感光鼓IOla的表面均勻充电时,激光扫描器IOOa根据Y图像信号向感光鼓IOla照射激光,从而在感光鼓IOla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09a将感光鼓IOla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Y调色剂图像。然后,一次转印辊118a将Y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从图1观看顺时针转动的中间转印带(转印构件)104上 (一次转印)。同样地,将M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IOlb上,并且一次转印辊118b将M调色剂图像以叠加在Y调色剂图像上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4上。然后,在一次转印辊118c 将形成在感光鼓IOlc上的C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4之后,一次转印辊118d将形成在感光鼓IOld上的K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4上。因此,在中间转印带104 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图像)。注意,在相关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之后,相关清洁器去除各感光鼓IOla IOld 上残留的残留调色剂。如实线箭头所示,将薄片以与中间转印带104的输送速度同步的速度从薄片盒 (未示出)输送至二次转印位置。在二次转印位置,二次转印辊106将彩色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104转印到薄片上(二次转印)。注意,在二次转印之后由带清洁器(未示出) 去除中间转印带上残留的残留调色剂。在二次转印之后,将薄片输送至定影装置107,并由定影辊107a对薄片进行加热。 因此,将薄片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图像)定影在薄片上。然后,将薄片排出至排出托盘(未示出)。图2是图1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2所示的控制系统包括打印机控制器201和马达控制器204。相位检测传感器 103a和103d以及鼓驱动马达111和102d连接至马达控制器204。另一方面,定影装置107、(在图2中通常用附图标记100表示的)激光扫描器 IOOa 100d、分离螺线管120、定影驱动马达108和显影驱动马达110连接至打印机控制器 201。此外,传感器203、高压电源209、通信控制器207、马达205、操作部206和电源202连接至打印机控制器201。通信控制器207经由网络等连接至外部主计算机208。打印机控制器201经由通信控制器207与主计算机208进行通信,并从主计算机208接收打印数据。电源202将电力供给至图像形成设备的电子电气组件。传感器203各自检测图像形成设备的相关组件的状况(状态)。马达205各自用作图像形成设备的需要进行驱动的相关组件的驱动源。操作部206具有用于将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状况通知给用户并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的触摸面板显示器。马达控制器204例如包括DSP、ASIC或CPU。马达控制器204根据从打印机控制器201给出的控制信号,进行鼓驱动马达111和102d的开始和停止控制。此外,马达控制器204在从打印机控制器201给出的速度命令信号和来自速度检测器(未示出)的检测输出之间进行比较。然后,马达控制器204基于比较的结果,经由相关驱动器(未示出)来控制鼓驱动马达111和102d各自的速度。此外,当需要控制感光鼓的相位时,马达控制器204基于从各相位检测传感器 103a和103d输出的相位检测信号来控制鼓驱动马达111和102d的速度。图3A和;3B是示出图1中出现的K感光鼓IOld和相关组件的图。图3A示出从其侧面观看的K感光鼓101d,以及图;3B示出从其内侧观看的K感光鼓101d。注意,与Y感光鼓101a、M感光鼓IOlb和C感光鼓IOlc各自相关的组件与图3A和中的组件相同,因此将通过关注于K感光鼓IOld来给出以下说明。参考图3A和3B,K感光鼓IOld具有由转动支撑构件1012可转动支撑的转动轴 1011。将驱动齿轮114固定在转动轴1011上。驱动齿轮114连接至鼓驱动马达102d的转动轴1022,并且转动轴1022可由转动支撑构件1021转动支撑。利用这种配置,鼓驱动马达 102d使驱动齿轮114转动,从而驱动感光鼓IOld使其转动。驱动齿轮114形成有挡光构件(flag member) 113。挡光构件113根据驱动齿轮 114的转动、即感光鼓IOld的转动,在圆形轨迹上移动。将相位检测传感器103d设置在该轨迹上。当感光鼓IOld进行一次转动时,挡光构件113穿过相位检测传感器103d—次,以遮挡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均未示出)的相位检测传感器103d的光路。简言之,每当感光鼓IOld进行一次转动,相位检测传感器103d就输出相位检测信号。注意,挡光构件113可以形成在感光鼓IOld的转动轴1011上,从而遮挡相位检测传感器103d的光路。可选地,可以形成宽度相互不同的多个挡光构件113。在这种情况下, 每当感光鼓IOld进行一次转动,就多次输出脉宽相互不同的相位检测信号。图4A和4B是用于说明图1中出现的各感光鼓IOla IOld的转动相位的同步的图。图4A示出图1中出现的鼓驱动马达111和102d的相位相互偏移90度的状态,以及图 4B示出鼓驱动马达111和102d的相位相互一致的状态。参考图4A和4B,当组装图像形成设备时,将感光鼓101 a 101 c组装成同相位,从而抵消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引起的驱动齿轮的偏心成分。然后,单个鼓驱动马达111驱动感光鼓IOla 101c,从而使感光鼓IOla IOlc同相位地转动。因此,可以使感光鼓IOla IOlc同相位地转动。然而,由于由不同于鼓驱动马达 111的鼓驱动马达102d驱动感光鼓101d,因而如图4A所示,感光鼓IOld在相位上相对于感光鼓IOla IOlc可能显著偏移。由于该原因,如前所述,马达控制器204基于从各相位检测传感器103a和103d输出的相位检测信号来控制各鼓驱动马达111和102d的转动。如图4B所示,这使得消除了感光鼓IOla IOld之间的转动相位偏移。图5是示出收敛时间和加速比相对于在图1中出现的感光鼓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保持相互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相位控制时所呈现的相位差(转动相位差)的关系的图。从图5可以理解,随着感光鼓IOla IOlc和感光鼓IOld之间的相位差越大,则需要越长的时间(收敛时间)使相位差收敛。注意,由于检测相位差所需的时间(检测时间)被设置为1000ms,因而当相位差为0度时,收敛时间为1000ms。因此,如果减少检测时间,则可以使收敛时间更短。关于鼓驱动马达111和102d的加速,在预定加速比时加速饱和,因此,当相位差超过士 150度时,加速比几乎不变。在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可以确认出如果加速度比不高于5%并且收敛时间不长于2000ms (检测时间=1000ms),则即使在感光鼓IOla IOld与中间转印带104接触的状态下(即,在接触状态下)进行相位控制,也不会出现图像质量劣化。与加速比5%和收敛时间2000ms相对应的相位差为士25度。因此,在相位差士25度的范围内不进行感光鼓 IOla 101d、即一次转印辊118a 118d的分离控制。然而,图像质量的劣化随着图像形成设备的性能而变化,因此,需要在考虑各图像形成设备的性能的情况下确定适于进行分离控制的相位差范围。图6A和6B是用于说明进行鼓驱动马达111和102d的相位控制时的操作定时的图。图6A示出如下情况下的操作定时,其中在该情况下,在开始相位控制之前,鼓驱动马达 111的相位超前于鼓驱动马达102d的相位,因此在进行分离控制之后进行相位控制。图6B 示出如下情况下的操作定时,其中在该情况下,在开始相位控制之前,鼓驱动马达102d的相位超前于鼓驱动马达111的相位,因此在不进行分离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相位控制。注意, 在图6A和6B这两种情况下,相位差落入士25度的范围内。参考图2和6A,马达控制器204使用相位检测传感器103a和103d来检测感光鼓 IOla和感光鼓IOld之间的转动相位差作为所检测到的转动相位差,其中所述感光鼓IOla 代表感光鼓IOla IOlc并与感光鼓IOlb和IOlc同相位。在检测到转动相位差之后,马达控制器204判断是否需要将中间转印带104与感光鼓IOla IOld分离。在这种情况下, 当转动相位差超过预定相位差阈值(例如,士25度)时,马达控制器204判断为需要将中间转印带104与感光鼓IOla IOld分离。如果需要将中间转印带104与感光鼓IOla IOld分离,则马达控制器204将该事实通知给打印机控制器201。响应于此,打印机控制器201进行一次转印辊118a 118d的分离控制(即,将一次转印辊118a 118d移动至由图1中的各虚线所表示的分离位置)。当分离控制完成时,打印机控制器201将相位控制开始信号输出至马达控制器 204。响应于该相位控制开始信号,马达控制器204对鼓驱动马达111或102d进行加速或减速,以使得感光鼓IOla IOlc和感光鼓IOld之间的转动相位差等于0度。在图6A所示的例子中,感光鼓IOld的转动慢于感光鼓IOla IOlc的转动,以使得当输出相位控制开始信号时,马达控制器204使鼓驱动马达102d加速或者使鼓驱动马达 111减速,从而使鼓驱动马达111和102d之间的转动相位差等于0度。然后,当感光鼓IOld 的转动相位和代表感光鼓IOla IOlc并与感光鼓IOlb和IOlc同相位的感光鼓IOla的转动相位根据从各相位检测传感器103a和103d输出的相位检测信号而变得相等时,马达控制器204将相位控制结束信号输出至打印机控制器201。相位控制结束信号使得打印机控制器201进入下一处理。例如,打印机控制器201 将一次转印辊118a 118d分别从分离位置移动至由图1中的实线表示的接触位置,从而使得感光鼓IOla IOld与中间转印带104接触。接着,将参考图2和6B给出说明。马达控制器204使用相位检测传感器103a和 103d来检测感光鼓IOla和感光鼓IOld之间的转动相位差,其中所述感光鼓IOla代表感光鼓IOla IOlc并与感光鼓IOlb和IOlc同相位。在检测到转动相位差之后,如前所述,马达控制器204判断是否需要将中间转印带104与感光鼓IOla IOld分离。如果需要将中间转印带104与感光鼓IOla IOld分离,则马达控制器204将该事实通知给打印机控制器201。在图6B所示的例子中,打印机控制器201在没有进行上述分离控制的情况下将相位控制开始信号输出至马达控制器204。响应于该相位控制开始信号,马达控制器204使鼓驱动马达111或102d加速或减速,以使得感光鼓IOld和代表感光鼓IOla IOlc并与感光鼓IOlb和IOlc同相位的感光鼓IOla之间的转动相位差等于0 度。在图6B的例子中,各感光鼓IOla IOlc的转动慢于感光鼓IOld的转动,以使得当输出相位控制开始信号时,马达控制器204使鼓驱动马达102d减速或使鼓驱动马达111 加速,从而使鼓驱动马达111和102d之间的转动相位差等于0度。然后,当基于从各相位检测传感器103a和103d输出的相位检测信号判断为感光鼓IOld的转动相位和代表感光鼓IOla IOlc并与感光鼓IOlb和IOlc同相位的感光鼓IOla的转动相位彼此相等时,马达控制器204将相位控制结束信号输出至打印机控制器201。这使得打印机控制器201进入下一处理。接着,将说明在图像形成设备进行图像形成操作之后的后处理期间所进行的、感光鼓IOla IOld的相位控制以及感光鼓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的接触/分离控制。图7是在由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进行图像形成操作之后的后处理期间所进行的、针对感光鼓IOla IOld的相位控制以及感光鼓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的接触/分离控制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参考图1、2和7,打印机控制器201监视是否从主计算机208或者从操作部206接收到打印请求(步骤S1001)。如果没有接收到打印请求(步骤S1001中为“否”),则打印机控制器201保持待机。另一方面,如果接收到打印请求(步骤S1001中为“是”),则打印机控制器201基于打印请求进行图像形成操作(打印)所需的前处理,然后开始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操作(步骤S1002)。在第一页的打印完成之后,打印机控制器201判断是否存在要打印的下一页(步骤S1003)。如果存在要打印的下一页(步骤S1003中为“是”),则打印机控制器201使处
9理返回至步骤S1002并继续处理。如果不存在要打印的下一页(步骤S1003中为“否”),则打印机控制器201进行诸如去除感光鼓IOla IOld上的残留电荷和清洁图像形成设备内部等的后处理(步骤 S1004)。在该后处理期间,打印机控制器201进行鼓驱动马达111和102d的相位控制。首先,打印机控制器201将相位控制开始命令给至马达控制器204。响应于此,如前所述,马达控制器204检测感光鼓IOla IOld之间的转动的相位差(转动相位差)(步骤S10(^)。然后,马达控制器204在所检测到的相位差和相位差阈值(例如,士25度)之间进行比较(步骤S1006)。如果转动相位差不大于相位差阈值(步骤S1006中为“否”),则马达控制器204 向打印机控制器201通知不需要分离控制。根据该通知,如前所述,打印机控制器201不进行感光鼓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的分离控制(即,打印机控制器201维持接触状态)。结果,如前所述,在感光鼓IOla IOld与中间转印带104接触的状态下,马达控制器204使各感光鼓IOla IOld的转动相位相互匹配(步骤S1007)。然后,在转动相位调整(相位匹配)完成(步骤S1008)并且包括去除感光鼓IOla IOld上的残留电荷和清洁图像形成设备内部的后处理完成(步骤S1009)之后,打印机控制器201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所检测到的转动相位差大于相位差阈值(步骤S1006中为“是”), 则马达控制器204判断为需要感光鼓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之间的分离。S卩,当转动相位差大于相位差阈值时,强烈地担心在感光鼓IOla IOld与中间转印带104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转动相位控制导致了由于感光鼓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感光鼓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的刮擦。因此,在进行转动相位控制的情况下,马达控制器204向打印机控制器201通知需要分离控制。结果,打印机控制器201进行用于在感光鼓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之间进行分离的分离控制(步骤S1010)。之后,如前所述,将相位控制开始信号从打印机控制器 201传送至马达控制器204。然后,如前所述,在感光鼓IOla IOld与中间转印带104分离的状态下,马达控制器204使各感光鼓IOla IOld的转动相位相互匹配(步骤S1011)。在转动相位调整(相位匹配)完成(步骤S10U)之后,马达控制器204向打印机控制器201通知相位控制已完成。根据该通知,打印机控制器201使感光鼓IOla IOld 与中间转印带104接触(步骤S1013),然后进入步骤S1009。接着,将说明在图像形成设备开始图像形成操作之前所进行的前处理期间进行的、感光鼓IOla IOld的相位控制以及感光鼓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的接触/ 分离控制的变形例。图8是如下的作为图7的控制处理的变形例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其中该控制处理是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开始图像形成操作之前的前处理期间所进行的,并且针对感光鼓IOla IOld的相位控制以及感光鼓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的接触/分离控制。参考图1、2和8,打印机控制器201监视是否从主计算机208或者从操作部206接收到打印请求(步骤S2001)。如果没有接收到打印请求(步骤S2001中为“否”),则打印机控制器201保持待机。另一方面,如果接收到打印请求(步骤S2001中为“是”),则打印机控制器201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所需的包括高压电源启动处理和启动处理的前处理(步骤S20(^),其中该启动处理用于启动包括驱动马达102d、110和111的驱动源。在该前处理中,打印机控制器 201进行鼓驱动马达111和102d的相位控制。首先,打印机控制器201向马达控制器204发出相位控制开始命令。响应于此,马达控制器204检测感光鼓IOld和代表感光鼓IOla IOlc的感光鼓IOla之间的转动相位差(步骤S20(X3)。然后,马达控制器204在所检测到的相位差和相位差阈值之间进行比较 (步骤 S2004)。如果转动相位差不大于相位差阈值(步骤S2004为“否”),则马达控制器204向打印机控制器201通知不需要分离控制。根据该通知,打印机控制器201不进行感光鼓 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的分离控制,并且马达控制器204在感光鼓IOla IOld 与中间转印带104相互接触的状态下使各感光鼓IOla IOld的转动相位相互匹配(步骤 S2005)。然后,在转动相位调整完成(步骤S2006)之后,即在接收到相位控制完成的通知之后,打印机控制器201在完成启动处理时结束前处理(步骤S2007)。然后,打印机控制器 201基于打印请求开始图像形成操作(步骤S2008)。在第一页的打印完成之后,打印机控制器201判断是否存在要打印的下一页(步骤S2009)。如果存在要打印的下一页(步骤S2009中为“是”),则打印机控制器201使处理返回至步骤S2008并继续处理。如果不存在要打印的下一页(步骤S2009中为“否”), 则打印机控制器201结束本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所检测到的转动相位差大于相位差阈值(步骤S2004中为“是”), 则马达控制器204判断为需要感光鼓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之间的分离。然后, 马达控制器204向打印机控制器201通知需要分离控制。根据该通知,打印机控制器201进行用于在感光鼓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 之间进行分离的分离控制(步骤S2010)。之后,将相位控制开始信号从打印机控制器201 传送至马达控制器204。然后,在感光鼓IOla IOld与中间转印带104分离的状态下,马达控制器204使各感光鼓IOla IOld的转动相位相互匹配(步骤S2011)。在转动相位调整完成(步骤S 2012)之后,马达控制器204向打印机控制器201 通知相位控制已完成。根据该通知,打印机控制器201使感光鼓IOla IOld与中间转印带104接触(步骤S20i;3),然后进入步骤S2007。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进行感光鼓IOla IOld的转动相位控制时,根据转动相位差的大小判断是否使感光鼓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相互分离。因此,可以防止图像质量的劣化并减少转动相位控制所需的时间。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变形例,在开始图像形成操作之前的前处理期间进行转动相位控制,因此,当感光鼓IOla IOld之间的转动相位偏移(即转动相位差)小时,可以减少完成第一页的打印所需的时间段并在几乎不导致图像质量劣化的情况下进行图像形成操作。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根据感光鼓IOla IOld之间的转动相位差使中间转印带104 与感光鼓IOla IOld接触或分离的状态下,进行各感光鼓IOla IOld的转动相位的匹配控制。然而,如果感光鼓IOla IOld和中间转印带104的寿命优先,则马达控制器204 可以在打印机控制器201使中间转印带104与感光鼓IOla IOld分离的状态下进行转动相位控制。此外,如果图像输出速度优先,则马达控制器204可以在打印机控制器201使中间转印带104保持与感光鼓IOla IOld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转动相位控制。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对寿命优先的第一模式和图像输出速度优先的第二模式进行设置,以使得可以例如经由操作部206选择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一。通过以上说明显而易见,图2中出现的分离螺线管120用作接触单元,并且相位检测传感器103a和103d以及马达控制器204用作相位差检测单元。此外,马达控制器204 和打印机控制器201用作控制单元。操作部206用作选择单元。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CPU或MPU等的装置)和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各方面,其中,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器装置上的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进行上述方法的各步骤。由于该目的,例如经由网络或者通过用作存储器装置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该程序。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本申请要求于2010年7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172199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第二图像承载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颜色与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不同的调色剂图像;转印构件,其中将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以叠加关系转印到所述转印构件上;接触部件,用于使所述转印构件与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相位差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转动相位差;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基于所述相位差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所述转动相位差,进行相位控制,以使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的相位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相位具有预定关系,其中,在所述转动相位差处于预定范围之外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在解除所述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相位控制,以及在所述转动相位差处于所述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件在所述接触部件保持所述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相位控制。
2.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第二图像承载构件,其中在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颜色与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不同的调色剂图像;转印构件,其中将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以叠加关系转印到所述转印构件上;接触部件,用于使所述转印构件与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接触;相位差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转动相位差;以及控制部件,用于基于所述相位差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所述转动相位差,进行相位控制,以使所述第一图像承载构件的相位和所述第二图像承载构件的相位具有预定关系;以及选择部件,用于选择用于在解除所述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相位控制的第一模式和用于在所述接触部件保持所述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相位控制的第二模式的其中一个模式, 其中,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选择部件选择出的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的其中一个模式来进行所述相位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之后所进行的后处理期间,所述控制部件进行所述相位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图像形成之前所进行的前处理期间,所述控制部件进行所述相位控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能够防止图像质量劣化并减少转动相位控制所需的时间。在多个感光鼓上分别形成颜色不同的调色剂图像。将调色剂图像以叠加关系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马达控制器基于使用相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的转动相位差,进行相位控制,以使各感光鼓的相位具有预定关系。当转动相位差处于预定范围之外时,马达控制器在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相互分离的情况下进行相位控制,而当转动相位差处于预定范围内时,马达控制器在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相互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相位控制。
文档编号G03G15/01GK102346397SQ201110218410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30日
发明者山本祐一, 鍜治一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