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494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镜头模组通常包括多个透镜以提高成像质量。现有的一种镜头模组包括一个镜筒及自物侧至像侧依次组装在镜筒内的一个第一透镜、一个遮光片、一个第二透镜及一个成像元件。第一透镜的外径对应镜筒的内径且包括一个第一光学部及一个围绕第一光学部的第一非光学部。第二透镜的外径对应于镜筒的内径且包括一个第二光学部及一个围绕第二光学部的第二非光学部。第一非光学部与第二非光学部相互卡合在一起。遮光片设置在第一非光学部与第二非光学部之间,然而,由于第一非光学部与第二非光学部互相卡合,遮光片无法完全遮挡由第一非光学部进入第二非光学部的光线,这些光线经多次反射最终投射至成像元件,从而在成像的图像中产生严重的反射光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减少图像中反射光纹的镜头模组。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一镜筒及自物侧至像侧依次组装在所述镜筒内的一个第一透镜、一个第一遮光片及一个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包括一个第一光学部及一个围绕所述第一光学部的第一非光学部,所述第一非光学部包括一个靠近物侧的第一组装面及一个与所述第一组装面相背的第二组装面。所述第二透镜包括一个第二光学部及一个围绕所述第二光学部的第二非光学部,所述第二非光学部包括一个靠近物侧的第三组装面。所述第一组装面、第二组装面及第三组装面垂直于所述镜头模组的光轴。所述第一遮光片为圆环状且隔设于所述第二组装面及所述第三组装面之间,所述第一非光学部沿光轴方向在所述第一遮光片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遮光片。如此,即使入射光角度较大,所述第一遮光片也能完全遮挡投射至所述第一非光学部的光线,减少成像的图像中的反射光纹。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镜头模组的部分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一镜筒及自物侧至像侧依次组装在所述镜筒内的一个第一透镜、一个第一遮光片及一个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包括一个第一光学部及一个第一围绕所述第一光学部的第一非光学部,所述第一非光学部包括一个靠近物侧的第一组装面及一个与所述第一组装面相背的第二组装面;所述第二透镜包括一个第二光学部及一个第二围绕所述第二光学部的第二非光学部,所述第二非光学部包括一个靠近物侧的第三组面;所述第一组装面、第二组装面垂直于所述镜头模组的光轴;所述第一遮光片为圆环状且隔设于所述第二组装面及所述第三组装面之间,所述第一非光学部沿光轴方向在所述第一遮光片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一遮光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外径对应于所述镜筒的内径,所述第一遮光片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一个第二遮光片及一个第三透镜;所述第二非光学部还包括一个与所述第三组装面相背的第四组装面;所述第三透镜包括一个第三光学部及一个围绕所述第三光学部的第三非光学部;所述第三非光学部包括一个靠近物侧的第五组装面及一个与所述第五组装面相背的第六组装面;所述第二遮光片隔设于所述第四组装面及所述第五组装面之间,所述第二非光学部沿光轴方向在所述第二遮光片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二遮光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外径对应于所述镜筒的内径,所述第二遮光片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外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模组还包括一个圆环状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为黑色橡胶制成并抵靠于所述第六组装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由塑料制成且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非球面透镜。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光学部还包括一个连接第四组装面与所述第二光学部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为一圆锥面且与所述第四组装面相交形成夹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大于或等于15度且小于或等于45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由塑料制成并且为具有正光焦度的非球面透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由玻璃制成并且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非球面透镜。
全文摘要
一种镜头模组,包括一镜筒及自物侧至像侧依次组装在镜筒内的一第一透镜、一第一遮光片及一第二透镜。该第一透镜包括一第一光学部及一围绕该第一光学部的第一非光学部,该第一非光学部包括一靠近物侧的第一组装面及一与该第一组装面相背的第二组装面。该第二透镜包括一第二光学部及一围绕该第二光学部的第二非光学部,该第二非光学部包括一靠近物侧的第三组面。该第一遮光片隔设于该第二组装面及该第三组装面之间且该第一非光学部沿光轴方向在该第一遮光片上的正投影完全落入该第一遮光片。如此,投射至该第一非光学部的光线被该第一遮光片完全挡住,不会投射至该第二非光学部并在第二非光学部产生多次反射,从而减少成像的图像中的反射光纹。
文档编号G02B7/02GK102998764SQ201110273319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5日
发明者林宗瑜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