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93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相机的镜头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镜头,其感光组件能于镜头向相机机身内部收缩时藉由退避机构而退避离开镜片的光轴,使得镜头收缩后的厚度更小。
背景技术
现今相机的镜头通常具有可伸縮的设计,以于拍照时将设有镜片群的镜筒伸出相机的机身,并于不拍照时将镜筒收缩于机身内。镜头在收缩时,镜片群及镜筒内部份光学组件沿镜片群的光轴朝向机身内的感光组件(例如电荷耦合装置,Charge Coupled Device,简称CCD)直线移动,镜头完全收缩后,镜片群、这些光学组件及该感光组件相迭,因此相机的机身厚度至少需大于前述相迭的组件的总厚度,造成相机难以更加薄型化。市面上有些镜片可退避的镜头,例如中国台湾第1341926号发明专利案所提供者,其中一镜片群在镜头收缩后退避至感光组件的ー侧,使得该镜头收缩后的总厚度较小,如此ー来,设有该镜头的相机的机身厚度亦可较小。然而,该镜片群在镜头收缩过程中需轴向及径向移动,使得该镜头的结构较为复杂而不易制造及组装,因此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干,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镜头无法兼顾薄型化和结构简单的缺陷,提供ー种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可减小相机的厚度,且结构简单而容易制造及组装。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ー种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包含有基座、感光组件、镜筒及镜片,该镜筒能自与该基座距离较大的第一位置移动至与该基座距离较小的第二位置,同时带动该镜片沿该镜片的光轴朝向该基座移动;该镜头的特征在于更包含有退避机构,该感光组件藉由该退避机构而能于作用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地设于该基座上;当该感光组件位于该作用位置时,该镜筒位于该第一位置,该镜片的光轴与该感光组件相交;当该感光组件位于该退避位置时,该镜筒位于该第二位置,该镜片的光轴不与该感光组件相交。该镜头以其基座设于相机的机身内,当该镜头收缩时,该镜筒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同时该感光组件移动至该退避位置,藉此,该镜片可在镜头收缩时被带动至该感光组件的作用位置,或甚至越过该作用位置而更靠近该基座,如此ー来,该镜头收缩后的厚度较习用者小,因此设置该镜头的相机厚度也可较小。而且,该镜片及该感光组件仅分别沿単一方向直线往复移动,使得该镜头的结构较为简单,因而容易制造及组装。有关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发明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了解,这些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发明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的立体组合图,显示该镜头的感光组件位于作用位置的状态;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沿剖线3-3的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的立体组合图,显示该镜头的感光组件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图5沿剖线6-6的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的剖视示意图,显示该镜头启动的状态;以及图8为本发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的剖视示意图,显示该镜头关闭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藉由所列举的实施例配合随附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其中: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的立体组合图,显示该镜头的感光组件位于作用位置的状态;图2为图1的顶视图;图3为图2沿剖线3-3的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的立体组合图,显示该镜头的感光组件位于退避位置的状态;图5为图4的顶视图;图6为图5沿剖线6-6的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的剖视示意图,显示该镜头启动的状态;以及图8为本发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的剖视示意图,显示该镜头关闭的状态。请先參阅图1至图3,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10包含有基座20、感光组件30、镜筒40、镜片50,以及退避机构60。该基座20用以设于相机的机身(图中未示)内,该感光组件30藉由该退避机构60而设于该基座20。该镜片50设于该镜筒40内,该镜筒40在相机启动该镜头10时位于与该基座20距离较大的第一位置Pl (如图1至图3所示),该镜筒40在相机关闭该镜头10时自该第一位置Pl移动至与该基座20距离较小的第二位置P2 (如图4至图6所示),同时带动该镜片50沿该镜片50的光轴52朝向该基座20移动。该镜筒40内可能设有更多镜片、固定镜片的机构,以及其它光学组件,此部份以及该镜筒40的设置及移动方式均属现有技木,容申请人在此不详加赘述,并容申请人于附图中移除这些部分的结构,以便说明下述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感光组件30藉由该退避机构60而能于作用位置P3与退避位置P4之间往复移动地设于该基座20上。如图1至图3所示,当该感光组件30位于该作用位置P3吋,该镜筒40位于该第一位置Pl,且该镜片50的光轴52与该感光组件30相交。如图4至图6所示,当该感光组件30位于该退避位置P4吋,该镜筒40位于该第二位置P2,且该镜片50的光轴52不与该感光组件30相交。在本实施例中,该退避机构60包含有凸块61、第一心轴62、第一转动件63、第二心轴64、第二转动件65、两个导杆66、座体67,以及两个弹性件68。该凸块61固设于该镜筒40的内壁面,该凸块61亦可与该镜筒40—体成形。该第一心轴62固设于该基座20并垂直该光轴52,该第一转动件63能转动地设于该第一心轴62。该第二心轴64固设于该基座20并平行该光轴52,该第二转动件65能转动地设于该第二心轴64。该两个导杆66固设于该基座20并垂直该光轴52,该座体67能沿该两个导杆66移动地设于该两个导杆66,该感光组件30固设于该座体67。该两个弹性件68分别为拉伸弹簧,且连接于该基座20与该座体67之间。 值得ー提的是,前述该第一心轴62及该两个导杆66垂直该光轴52,并非意指该第一心轴62及该两个导杆66都与该光轴52相交,而指该第一心轴62及该两个导杆66位移后可与该光轴52相交并具有呈90度的夹角。该第一转动件63具有呈伞齿轮状的第一斜齿部632,以及呈三角柱状的第一连接部634。该第一连接部634具有朝向该凸块61的抵接面636,当该镜筒40位于该第一位置Pl时,该抵接面636自该第一心轴62向外并朝远离该基座20的方向倾斜。该第二转动件65具有呈伞齿轮状并与该第一斜齿部632啮合的第二斜齿部652,以及呈长板状的第二连接部654。该第二连接部654具有长槽孔656,该座体67具有朝向该基座20凸伸的连结部672 (如图3所示)穿设于该长槽孔656。当该镜筒40自该第一位置Pl移动至该第二位置P2吋,该凸块61朝该基座20的方向推抵该第一转动件63的第一连接部634,使得该第一转动件63绕该第一心轴62转动,同时带动该第二转动件65绕该第二心轴64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连接部654的转动带动该座体67沿该ニ导杆66移动,使得该感光组件30自该作用位置P3移动至该退避位置P4。当该镜筒40自该第二位置P2移动至该第一位置Pl而不再朝该基座20的方向推抵该第一连接部634吋,该ニ弹性件68提供一弾性恢复カ使该座体67带动该感光组件30回复到该作用位置P3。值得ー提的是,该退避机构60使该感光组件30回复到该作用位置P3的动作并不限以该ニ弹性件68来达成,只要可使该座体67、该第一转动件63或该第二转动件65朝反方向移动或转动即可,例如可于该第一转动件63或该第二转动件65设置扭力弹簧。在前述该镜头10收缩吋,由于该感光组件30移动至该退避位置P4,该镜片50能移动至该感光组件30的作用位置P3,甚至越过该作用位置P3而更靠近该基座20 (如图6所示)。如此ー来,该镜筒40在镜头10收缩时可更深入相机的机身,使得该镜头10收缩后的厚度较小,因此设置该镜头10的相机可更加薄型化。而且,该镜片50及该感光组件30都仅分别沿単一方向直线往复移动,使得该镜头10的结构较为简单,因而容易制造及组装。请參阅图7及图8,本发明提供第二较佳实施例,以更完整地说明藉由该退避机构60而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的结构。
在本发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镜头70中,基座71上设置可受马达(图中未示)驱转的回转筒74,该回转筒74可带动两个镜筒75、76靠近或远离该基座71,且该两个镜筒75、76分别设置镜片群77、78。该退避机构60的凸块61 —体连接于该镜筒76的底端,该镜筒76在相机关闭该镜头70时自如图7所示的第一位置Pl移动至如图8所示的第二位置P2,同时该感光组件30受该退避机构60作用而离开作用位置P3。如此ー来,该镜片群78中的镜片782即可移动至该感光组件30的作用位置P3,以减小该镜头70收缩后的厚度。最后,必须再次说明,本发明于前掲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构成组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范围,其它等效组件的替代或变化,亦应为本案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基座、感光组件、镜筒及镜片,该镜筒能自与该基座距离较大的第一位置移动至与该基座距离较小的第二位置,同时带动该镜片沿该镜片的光轴朝向该基座移动;该镜头更包含有: 退避机构,该感光组件藉由该退避机构而能于作用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地设于该基座上;当该感光组件位于该作用位置时,该镜筒位于该第一位置,该镜片的光轴与该感光组件相交;当该感光组件位于该退避位置时,该镜筒位于该第二位置,该镜片的光轴不与该感光组件相交。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退避机构受自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的该镜筒带动而使该感光组件自该作用位置移动至该退避位置。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其特征在干,该退避机构包含有设于该镜筒的凸块、与该凸块抵接并能受该凸块带动而绕垂直该光轴的第一心轴转动的第一转动件、与该第一转动件连结并能受该第一转动件带动而绕平行该光轴的第二心轴转动的第二转动件、设于该基座并垂直该光轴的导杆,以及与该第二转动件连结并能沿该导杆移动地设于该导杆的座体,该感光组件设于该座体。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其特征在干,该退避机构的第一转动件包含有第一斜齿部,以及与该凸块抵接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二转动件包含有与该第一斜齿部啮合的第二斜齿部,以及与该座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退避机构的第一转动件的第一连接部具有与该凸块抵接的抵接面,该抵接面在该镜筒位于第一位置时自该第一心轴向外并朝向远离该基座的方向倾斜。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退避机构的第ニ转动件的第二连接部具有长槽孔,该座体具有设于该长槽孔内的连结部。
7.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其特征在干,该退避机构更包含有连接于该基座及该座体之间的弹性件,用以提供弾性恢复カ使该感光组件回复至该作用位置。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其特征在干,当该镜筒位于该第二位置而使该感光组件位于该退避位置时,该镜片比该感光组件更靠近该基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感光组件退避功能的镜头,包含有基座、感光组件、镜筒、镜片,以及退避机构,该感光组件藉由该退避机构而能于作用位置与退避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地设于该基座上,当该感光组件位于该作用位置时,该镜筒位于与该基座距离较大的第一位置,该镜片的光轴与该感光组件相交,当该镜筒移动至与该基座距离较小的第二位置时,该感光组件移动至该退避位置,该镜片的光轴不与该感光组件相交;藉此,该镜头收缩后的厚度较现有技术小,因此设置该镜头的相机厚度也可较小,而且,该镜头的结构较为简单,因而容易制造及组装。
文档编号G03B17/12GK103091941SQ201110331160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7日
发明者黄敦揆, 陈楷坤 申请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