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接器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6357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接器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联接器和一种具有联接器的成像设备。本公开的具体方面涉及一种十字滑块联接器(Oldham coupling)和一种具有十字滑块联接器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成像设备的一个实例诸如激光打印机中,设置了用于移除在感光鼓的周边表面上的异物诸如剩余调色剂和纸粉的清洁辊。清洁辊被设置成使得其周边表面与感光鼓的周边表面接触。清洁辊旋转从而其与感光鼓的周边表面接触的部分沿着与感光鼓的周边表面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用于使清洁辊旋转的驱动力被从感光鼓传递。即,在感光鼓的一端处,设置了与感光鼓一体地旋转的鼓齿轮。另一方面,在清洁辊的一端处,设置了与清洁辊一体地旋转的清洁齿轮。清洁齿轮与鼓齿轮啮合。当驱动力被输入感光鼓中时,感光鼓旋转,该驱动力被从鼓齿轮传递到清洁齿轮,并且清洁辊旋转。然而,因为鼓齿轮和清洁齿轮相互啮合,所以其啮合状态可能引起鼓齿轮(感光鼓)的旋转速度的不均勻性并且可能引起带痕(由于不均勻密度而在图像中出现的条纹)。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方面涉及一种能够使联接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的部件(例如,从动部件)的旋转速度稳定的联接器。根据本公开的具体方面,该联接器可以是十字滑块联接器。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能够使感光鼓的旋转速度稳定的成像设备。此外,本公开的方面可以涉及一种联接器(例如,十字滑块联接器),该联接器可以包括驱动侧部件、从动侧部件和介于驱动侧部件和从动侧部件之间的中间部件。该中间部件可以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从驱动侧部件传递到从动侧部件。该从动侧部件可以包括具有第一接合部分的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和具有第二接合部分的第二从动侧旋转体。此外,该第二从动侧旋转体可以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绕与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公共的旋转轴线旋转。另外地,第二接合部分可以被设置在第一接合部分的就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的径向方向而言的外侧。而且,该中间部件可以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具有被构造成与第一接合部分接合的第一被接合部分,第二接头具有被构造成与第二接合部分接合的第二被接合部分。本公开的另外的方面可以涉及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可以包括感光鼓、从动部件和驱动部件,感光鼓被构造成绕旋转轴线旋转,从动部件与感光鼓接近地设置并且被构造成绕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被以旋转方式驱动。此外,该成像设备可以包括联接器,该联接器被构造成同时地且相互独立地将驱动力从驱动部件传递到感光鼓和从动部件。本公开进一步的方面可以涉及一种盒,该盒包括感光鼓、从动侧部件和从动部件, 感光鼓被构造成绕旋转轴线旋转,从动侧部件与感光鼓接近地设置并且被构造成绕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被以旋转方式驱动。该从动侧部件可以包括具有第一接合部分的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和具有第二接合部分的第二从动侧旋转体。该第二从动侧旋转体可以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绕与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公共的旋转轴线旋转。该第二接合部分可以被设置在第一接合部分的就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的径向方向而言的外侧。该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可以被构造成向感光鼓传递驱动力,并且该第二从动侧旋转体可以被构造成向从动部件传递驱动力。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截面视图;图2是从后上方观察的图1所示感光鼓盒的视图,并且还示出驱动传递部件;图3是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感光鼓盒的截面视图;图4是图2所示感光鼓、主清洁辊和副清洁辊的透视图;图5是图2所示驱动传递部件的透视图;图6是图5所示驱动传递齿轮的透视图;图7是图5所示驱动传递齿轮和第一接头的透视图;图8是从后上方观察的、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感光鼓、主清洁辊、副清洁辊、 驱动传递部件和主体驱动齿轮的视图;图9是图8所示驱动传递齿轮和主体驱动齿轮的透视图;图10是图9所示第一齿轮和主体驱动齿轮的透视图;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感光鼓、驱动传递部件、第一主体驱动齿轮和第二主体驱动齿轮的透视图;并且图12是图11所示驱动传递部件、第一主体驱动齿轮和第二主体驱动齿轮的透视图。[附图标记列表]1 彩色打印机10 主清洁辊32:凸缘35 从动侧第一凹槽36 清洁驱动齿轮39 从动侧第二凹槽72 驱动传递齿轮73:中间部件78 第一接头79 第二接头81 从动侧第一突起
83 从动侧第二突起84 十字滑块联接器92 第一齿轮93 第二齿轮102 主体驱动齿轮111 第一主体驱动齿轮112:第二主体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公开的具体方面,一种联接器(例如,十字滑块联接器)可以包括驱动侧部件、从动侧部件和中间部件。该从动侧部件可以具有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和第二从动侧旋转体,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具有第一接合部分,第二从动侧旋转体具有第二接合部分。此外,该中间部件可以包括具有第一被接合部分的第一接头和具有第二被接合部分的第二接头。该第一被接合部分和该第二被接合部分可以被构造成分别地与第一接合部分和第二接合部分接合。该第二从动侧旋转体可以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绕与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公共的旋转轴线旋转。因此,从驱动侧部件传递到中间部件的驱动力可以经由第一接头(例如,第一被接合部分和第一接合部分)而被传递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与之独立地,从驱动侧部件传递到中间部件的驱动力可以经由第二接头(例如,第二被接合部分和第二接合部分)而被传递到第二从动侧旋转体。因为经由其将驱动力从驱动侧部件传递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的路线不同于经由其将驱动力从驱动侧部件传递到第二从动侧旋转体的路线,所以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和第二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不相互影响。注意,如果第二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影响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并且第二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速度的不均勻性发生,则旋转速度的不均勻性从第二从动侧旋转体经由第二接头、驱动侧部件和第一接头而被传递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因此,在从第二从动侧旋转体传递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之前,旋转速度的不均勻性消失。因此,与第一从动侧旋转体联接的部件的旋转速度能够被稳定。根据本公开另外的具体方面,绕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被以旋转方式驱动的从动部件被与感光鼓接近地设置。来自驱动部件的驱动力并行地(例如,同时地并且独立地)经由十字滑块联接器而被传递到感光鼓和从动部件。因为经由其将驱动力从驱动侧部件传递到感光鼓的路线不同于经由其将驱动力从驱动侧部件传递到从动部件的路线,所以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和第二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不相互影响。因此,感光鼓的旋转速度能够被稳定。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1.彩色打印机根据本公开的方面,该成像设备可以是彩色打印机,诸如串列式彩色打印机。例如,图1示出了作为成像设备的一个实例的彩色打印机1。彩色打印机1具有主体外壳2。 在主体外壳2中,四个处理盒3被沿着预定方向平行地设置。该四个处理盒3被设置用于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并且被沿着预定方向从一侧按照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的顺序设置。在其中在主体外壳2的顶部处的顶盖4打开的状态下,每一个处理盒3均能够被附接到主体外壳2和从主体外壳2移除。 在以下说明中,在其上设置黑色处理盒3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将被称作前方, 并且顶、底、左和右方向将被定义为当彩色打印机1的每一个部分(包括处理盒幻被从前方观察时的那些方向。 每一个处理盒3均可以具有感光鼓盒5和显影盒6,感光鼓盒5能够被附接到感光鼓盒5和从感光鼓盒5移除。感光鼓盒5可以具有感光鼓7、充电器8和净化器9。充电器 8例如是具有导线和格栅的栅格式充电器。充电器8可以被设置在感光鼓7的后上方。净化器9可以被设置在感光鼓7的后方和充电器8的后下方。净化器9可以具有主清洁辊10、副清洁辊11和接触部件12,主清洁辊10被构造成接触感光鼓7的表面并且从该表面移除异物、副清洁辊11被构造成接触主清洁辊10的表面并且从该表面移除被从感光鼓7的表面转移到主清洁辊10的表面的异物,接触部件12被构造成接触副清洁辊11 的表面并且刮除被从主清洁辊10的表面转移到副清洁辊11的表面的异物。可以绕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主清洁辊10和副清洁辊 11。主清洁辊10可以从后方与感光鼓7形成接触。副清洁辊11可以从后上方与主清洁辊 10形成接触。接触部件12可以从上方与副清洁辊11形成接触。显影盒6具有显影辊13。在其中显影盒6被附接到感光鼓盒5的状态下,显影辊 13可以从前上方与感光鼓7的表面形成接触。在主体外壳2中,每一个感光鼓7均设置有 LED单元14。LED单元14的顶端面对与LED单元14对应的感光鼓7的周边表面。感光鼓7的表面通过从充电器8放电而被均勻地充电,并且然后被在LED单元14 中设置的LED选择性地曝光。通过该曝光,电荷被选择性地从感光鼓7的表面移除,并且在感光鼓7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当静电潜像面对显影辊13时,调色剂被从显影辊13供应到静电潜像。因此,在感光鼓7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在主体外壳2的底部中,设置有在其中装载纸张P的纸盒15。在纸盒15中装载的纸张P被各种辊输送到输送带16上。输送带16被设置成从下方面对该四个感光鼓7。在使得输送带16的上部处于其间地面对感光鼓7的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处设置转印辊17。 随着输送带16的旋转,被输送到输送带16上的纸张P顺序地通过在输送带16和感光鼓7 之间的间隙。在每一个感光鼓7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在它面对纸张P时被转印到纸张P。在沿着输送带16的纸张P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上设置定影装置18。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于此的纸张P被输送到定影装置18。在定影装置18中,通过加热和挤压,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纸张P。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于此的纸张P被各种辊排出到在主体外壳2的顶部上的纸张排出托盘19上。2.感光鼓盒(1)框架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感光鼓盒5具有框架2。如在图2中所示,框架21具有沿着左右方向间隔开并且彼此面对的一对侧板22和23。如在图1和2中所示,框架21具有被设置在该一对侧板22和23的前边缘之间并且朝前向上倾斜的底板M。如在图1中所示,框架21具有盖板25,盖板25被设置在侧板22和23的下端的后边缘之间,与底板M 间隔开,并且朝前向上倾斜。在图2中,示出了从其移除了盖板25的感光鼓盒5。
在底板M和盖板25之间的空间中,容纳感光鼓7、充电器8、主清洁辊10、副清洁辊11和接触部件12。感光鼓7、主清洁辊10和副清洁辊11被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在该一对侧板22和23之间。充电器8和接触部件12被盖板25保持。显影盒6被附接在底板M 的不面对盖板25的一部分上。(2)感光鼓如在图3中所示,感光鼓7具有柱形鼓主体31和被固定到鼓主体31的左端的凸缘32。凸缘32可以是第一从动侧旋转体或者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的至少一部分的一个实例和从动侧部件或者从动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一个实例。鼓主体31可以由导电材料诸如铝制成。在鼓主体31的表面上,可以形成例如由聚碳酸酯制成的、具有正静电性质的光敏层。凸缘32可以由树脂制成。凸缘32可以一体地具有固定部分33和基本柱形凸部部分34,固定部分33通过压配合而被固定到鼓主体31的左端的内侧,凸部部分34从固定部分33的外端表面的中央部向左延伸。如在图4中看到的,在凸部部分34的外端表面(顶端表面)中,可以形成沿其直径笔直地延伸的从动侧第一凹槽35。在凸部部分34上,清洁驱动齿轮36被以可旋转方式配合。清洁驱动齿轮36可以是第二从动侧旋转体或者第二从动侧旋转体的至少一部分的一个实例和从动侧部件或者从动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一个实例。清洁驱动齿轮36可以由树脂制成。清洁驱动齿轮 36可以一体地具有环板形齿轮部分37和柱形部分38,环板形齿轮部分37具有在其外周边表面上形成的齿轮齿(未示出),柱形部分38从在齿轮部分37的中央部分中形成的圆形孔的周边向左延伸。柱形部分38的外端表面(顶端表面)可以与凸缘32的凸部部分34的外端表面共面。在柱形部分38的外端表面中,可以形成沿其直径笔直地延伸的从动侧第二凹槽39。从动侧第二凹槽39可以具有与凸部部分34的外端表面中的从动侧第一凹槽35 相同的宽度。如看到的那样,根据本公开的方面,从动侧第二凹槽39可以被设置在从动侧第一凹槽35的就凸缘32的径向方向而言的外侧。在柱形部分38上,可以配合鼓轴承40。鼓轴承40可以由树脂制成。鼓轴承40可以一体地具有环板形轴承主体部分41和柱形插入部分42,柱形插入部分42从轴承主体部分41的中央部分中的圆形孔的周边向左延伸。在框架21的左侧板22中,可以形成具有与鼓轴承40的插入部分42的外径基本相等的内径的圆形保持孔43。在侧板22上,可以一体地形成从保持孔43的周边向左延伸的柱形保护部分44。鼓轴承40的插入部分42可以被从右侧插入保持孔43中。鼓轴承40可以被固定到侧板22。鼓主体31的右端可以被右侧板23以可旋转方式保持,并且感光鼓7可以由此在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之间绕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被以可旋转方式设置。凸缘32 的从动侧第一凹槽35和清洁驱动齿轮36的从动侧第二凹槽39可以在保护部分44的内侧中的左侧上被暴露。(3)主清洁辊如在图4中所示,作为从动部件的一个实例的主清洁辊10可以具有柱形辊主体 51和辊轴52,辊轴52沿着辊主体51的中央轴线延伸并且从辊主体51的两个端表面突出。 辊主体51可以由海绵材料制成。例如,主清洁辊10不限于具有由海绵材料制成的辊主体51的海绵辊,并且可以是具有在其周边表面上植入大量刷拭硬毛的辊主体51的所谓的刷拭辊。与从辊主体51间隔开的主清洁齿轮53可以被附接到辊轴52的左端。主清洁齿轮53可以是一体地具有输入齿轮部分M和输出齿轮部分55的双联齿轮。输入齿轮部分 M可以具有柱形形状。在输入齿轮部分M的周边表面上,可以形成与清洁驱动齿轮36啮合的齿轮齿(未示出)。输入齿轮部分M的齿轮齿可以被构造成与清洁驱动齿轮36的齿轮齿啮合。输出齿轮部分阳可以被设置在输入齿轮部分M的左侧上并且具有扁平的柱形形状,其直径(齿轮直径)大于输入齿轮部分M的直径。可以在输出齿轮部分55的周边表面上形成齿轮齿(未示出)。辊轴52可以被以不可旋转方式插入输入齿轮部分M和输出齿轮部分阳的中空部中,并且主清洁齿轮53由此被构造成随着辊轴52旋转。(4)副清洁辊副清洁辊11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如在图4中所示,它可以一体地具有柱形辊主体部分56和辊轴部分57,辊轴部分57沿着辊主体部分56的中央轴线延伸并且从辊主体部分56的两个端表面突出。与辊主体部分56间隔开的副清洁齿轮58可以被附接到辊轴部分57的左端。畐Ij 清洁齿轮58可以具有扁平柱形部分,在扁平柱形部分的周边表面上可以形成齿轮齿(未示出)。辊轴部分57被以不可旋转方式插入柱形部分的中空部中,并且副清洁齿轮58由此被构造成随着辊轴部分57旋转。副清洁齿轮53的齿轮齿可以被构造成与主清洁齿轮53的输出齿轮部分55啮合。(5)轴联接部件如在图4中所示,主清洁辊10的辊轴52和副清洁辊11的辊轴部分57可以在其两端处被轴联接部件61联接。轴联接部件61每一个均可以一体地具有柱形第一插入部分 62、柱形第二插入部分63和联接部分64,辊轴52可以被以可旋转方式插入柱形第一插入部分62中、辊轴部分57可以被以可旋转方式插入柱形第二插入部分63中,联接部分64将第一插入部分62和第二插入部分63联接到一起。左轴联接部件61可以被设置在(1)主清洁辊10的辊主体51和副清洁辊11的辊主体部分56和( 主清洁齿轮53和副清洁齿轮 58之间。卷簧65的一端可以被连接到第一插入部分62。卷簧65的另一端可以如在图2中所示被连接到感光鼓盒5的框架21。卷簧65可以在压缩状态下介于框架21和第一插入部分62之间。为此,卷簧65朝向感光鼓7推压第一插入部分62,并且由此主清洁辊10与感光鼓7的表面弹性地接触。3.驱动传递部件在主体外壳2中(见图1),如在图2中所示,可以设置有驱动传递部件71,驱动传递部件71被构造成向凸缘32和清洁驱动齿轮36传递用于使感光鼓7、主清洁辊10和副清洁辊11旋转的驱动力。如在图3和图5中所示,驱动传递部件71可以具有作为驱动侧部件的一个实例的驱动传递齿轮72。此外,驱动传递部件71可以具有中间部件73,中间部件73介于驱动传递齿轮72与凸缘32和清洁驱动齿轮36之间,并且被构造成将驱动传递齿轮72与凸缘32 和清洁驱动齿轮36联接到一起。
如在图3和图6中所示,驱动传递齿轮72 —体地具有柱形齿轮部分74、基本柱形联接部分75和连接部分76,基本柱形联接部分75与齿轮部分74具有公共的中央轴线,连接部分76被连接到齿轮部分74的内周边表面和联接部分75的外周边表面。在齿轮部分 74的外周边表面上,可以形成齿轮齿(未示出)。联接部分75的右端可以在齿轮部分74的右端表面的右侧上突出。如在图6中所示,在联接部分75的右端表面中,可以形成在其中心交叉的十字形的驱动侧凹槽77。连接部分76可以从齿轮部分74的内周边表面的整个圆周沿着齿轮部分74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被向右弯曲,被沿着径向方向向内弯曲,并且被连接到联接部分75的外周边表面的沿着左右方向的中间部分。如在图5中所示,中间部件73可以具有带较小直径的环板形第一接头78和带较大直径的环板形第二接头79。如在图7中所示,在第一接头78的左端表面上,在绕第一接头78的中央轴线隔开 180度的两个位置处,每一个均具有半球形顶端的柱形驱动侧第一突起80可以形成为向左突出。此外,在第一接头78的右端表面上,在绕第一接头78的中央轴线隔开180度并且从驱动侧第一突起80绕第一接头78的中央轴线以90度偏移的两个位置处,每一个均具有半球形顶端的柱形从动侧第一突起81可以形成为向右突出。如在图5中所示,第二接头79可以包围第一接头78。在第二接头79的左端表面上,在绕第二接头79的中央轴线隔开180度的两个位置处,每一个均具有半球形顶端的柱形驱动侧第二突起82可以形成为向左突出。此外,在第二接头79的右端表面上,在绕第二接头79的中央轴线隔开180度并且从驱动侧第二突起82绕第二接头79的中央轴线以90 度偏移的两个位置处,每一个均具有半球形顶端的柱形从动侧第二突起83可以形成为向左突出。如在图5中所示,中间部件73可以被联接到驱动传递齿轮72的联接部分75。如在图7中所示,第一接头78的驱动侧第一突起80可以被构造成与驱动传递齿轮72的驱动侧凹槽77接合,并且如在图5中所示,第二接头79的驱动侧第二突起82可以被构造成在相对于驱动侧第一突起80沿着径向方向的外侧上与驱动侧凹槽77接合。第一接头78的从动侧第一突起81和第二接头79的从动侧第二突起83可以是对准的。4.驱动传递部件到感光鼓盒的联接/从感光鼓盒的分离如在图3中所示,驱动传递部件71可以被设置在与在主体外壳2中安装的感光鼓盒5的保护部分44面对的位置处,并且被设置成能够在较右侧上的推进位置和在较左侧上的缩退位置之间沿着左右方向推进和缩退。在其中驱动传递部件71推进到推进位置的状态下,驱动传递齿轮72的联接部分 75的顶端(右端)和中间部件73可以位于保护部分44的内部。作为第一接头78的第一被接合部分和第一突起的一个实例的从动侧第一突起81和作为第二接头79的第二被接合部分和第二突起的一个实例的从动侧第二突起83可以分别地与作为凸缘32的第一接合部分和第一凹槽的一个实例的从动侧第一凹槽35和作为清洁驱动齿轮36的第二接合部分和第二凹槽的一个实例的从动侧第二凹槽39接合。因此,凸缘32、清洁驱动齿轮36、驱动传递齿轮72和中间部件73形成十字滑块联接器。驱动传递齿轮72可以被中间部件73的第一接头78联接到凸缘32,并且可以被中间部件73的第二接头79联接到清洁驱动齿轮36。
此外,在其中驱动传递部件71缩退到缩退位置的状态下,中间部件73可以位于保护部分44的外部,并且第一接头78的从动侧第一突起81和第二接头79的从动侧第二突起83可以分别地被从凸缘32的从动侧第一凹槽35和清洁驱动齿轮36的从动侧第二凹槽 39分离。5.驱动传递驱动传递齿轮72的齿轮齿被构造成与被设置在主体外壳2中的主体驱动齿轮 (未示出)啮合。被设置在主体外壳2中的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被输入主体驱动齿轮中。当驱动力被从马达输入主体驱动齿轮中并且主体驱动齿轮旋转时,驱动力被从主体驱动齿轮传递到驱动传递齿轮72。在其中驱动传递齿轮72被中间部件73联接到凸缘32和清洁驱动齿轮36的状态下,被传递到驱动传递齿轮72的驱动力被从驱动传递齿轮72传递到中间部件73,并且经由第一接头78而被传递到凸缘32。因此,感光鼓7与凸缘32 —起地旋转。与之并行地(例如,同时地并且独立地),从驱动传递齿轮72传递到中间部件73 的驱动力经由第二接头79而被传递到清洁驱动齿轮36。因此,清洁驱动齿轮36旋转,驱动力被从清洁驱动齿轮36传递到主清洁齿轮53,并且主清洁辊10与主清洁齿轮53 —起旋转。驱动力被从主清洁齿轮53传递到副清洁齿轮58,并且副清洁辊11与副清洁齿轮58 一起地旋转。6.操作效果如上所述,凸缘32、清洁驱动齿轮36、驱动传递齿轮72和中间部件73可以形成联接器(例如,十字滑块联接器)84。凸缘32具有从动侧第一凹槽35。清洁驱动齿轮36具有从动侧第二凹槽39。中间部件73具有第一接头78和第二接头79,第一接头78具有从动侧第一突起81,第二接头79具有从动侧第二突起83。从动侧第一突起81和从动侧第二突起83分别地与从动侧第一凹槽35和从动侧第二凹槽39接合。清洁驱动齿轮36被构造成绕与凸缘32公共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凸缘32 旋转。为此,从驱动传递齿轮72传递到中间部件73的驱动力经由第一接头78(从动侧第一突起81和从动侧第一凹槽35)而被传递到凸缘32。与之并行地(例如,同时地并且独立地),从驱动传递齿轮72传递到中间部件73的驱动力经由第二接头79 (从动侧第二突起 83和从动侧第二凹槽39)而被传递到清洁驱动齿轮36。因为经由其将驱动力从驱动传递齿轮72传递到凸缘32的路线不同于经由其将驱动力从驱动传递齿轮72传递到清洁驱动齿轮36的路线,所以凸缘32的旋转和清洁驱动齿轮36的旋转并不相互影响。如果清洁驱动齿轮36的旋转影响凸缘32的旋转,并且清洁驱动齿轮36的旋转速度的不均勻性发生,则旋转速度的不均勻性被从清洁驱动齿轮36经由第二接头79、驱动传递齿轮72和第一接头78传递到凸缘32。为此,在被从清洁驱动齿轮 36传递到凸缘32之前,旋转速度的不均勻性消失。因此,与凸缘32联接的感光鼓7的旋转速度能够被稳定。〈第二实施例〉替代图6所示驱动传递齿轮72地,可以使用图8和图9所示驱动传递齿轮91。驱动传递齿轮91具有作为第一驱动侧旋转体的一个实例的第一齿轮92和作为第二驱动侧旋转体的一个实例的第二齿轮93,第二齿轮93被构造成绕与第一齿轮92公共的旋转轴线相对于第一齿轮92旋转。注意,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第一驱动侧旋转体可以独立于第二驱动侧旋转体。如在图10中所示,第一齿轮92可以一体地具有柱形齿轮部分94、基本柱形联接部分95和连接部分96,联接部分95具有与齿轮部分94公共的中央轴线,连接部分96被连接到齿轮部分94的内周边表面和联接部分95的外周边表面。在齿轮部分94的外周边表面上,形成齿轮齿(未示出)。联接部分95的右端在齿轮部分74的右端表面的右侧上突出。在联接部分75的右端表面中形成在其中心交叉的、十字形的第一驱动侧凹槽97。连接部分96从齿轮部分94的内周边表面的整个圆周沿着齿轮部分94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并且被连接到联接部分95的外周边表面。如在图9中所示,第二齿轮93可以一体地具有柱形齿轮部分98、联接部分99和连接部分100,柱形齿轮部分98具有与第一齿轮92的齿轮部分94相同的直径,联接部分99 被形成为基本柱形形状、具有与齿轮部分98公共的中央轴线并且配合在第一齿轮92的联接部分95上,连接部分100被连接到齿轮部分98的内周边表面和联接部分95的外周边表面。在齿轮部分98的外周边表面上形成齿轮齿(未示出)。联接部分99的右端表面与第一齿轮92的联接部分95的右端表面共面。在联接部分99的右端表面中形成在其中心处交叉的、十字形的第二驱动侧凹槽101。连接部分100可以从齿轮部分98的内周边表面的整个圆周沿着齿轮部分98的径向方向向内延伸,被向右弯曲,被沿着径向方向向内弯曲,并且被连接到联接部分99的外周边表面。中间部件73的第一接头78的驱动侧第一突起80可以被构造成与第一齿轮92的第一驱动侧凹槽97接合。中间部件73的第二接头79的驱动侧第二突起82可以被构造成与第二齿轮93的第二驱动侧凹槽101接合。第一齿轮92的齿轮齿和第二齿轮93的齿轮齿与作为驱动部件的一个实例的主体驱动齿轮102啮合,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所述驱动部件。当驱动力被从马达输入主体驱动齿轮102中并且主体驱动齿轮102旋转时,驱动力被从主体驱动齿轮102传递到第一齿轮92和第二齿轮93。被传递到第一齿轮92的驱动力经由第一接头78、从动侧第一突起81和从动侧第一凹槽35而被传递到凸缘32。与之并行地,被传递到第二齿轮93 的驱动力经由第二接头79、从动侧第二突起83和从动侧第二凹槽39而被传递到清洁驱动齿轮36。因为驱动传递齿轮91具有第一齿轮92和第二齿轮93,所以如果清洁驱动齿轮36 的旋转影响凸缘32的旋转,并且清洁驱动齿轮36的旋转速度的不均勻性发生,则旋转速度的不均勻性被从清洁驱动齿轮36经由第二接头79、驱动传递齿轮92、主体驱动齿轮102、 驱动传递齿轮91和第一接头78传递到凸缘32。为此,在其中替代图6所示驱动传递齿轮 72地使用驱动传递齿轮91的构造中,旋转速度的不均勻性经由其被传递到凸缘32的路线是长的。结果,与凸缘32联接的感光鼓7的旋转速度能够进一步被稳定。〈第三实施例〉在图11和图12所示构造中,驱动传递齿轮91的第一齿轮92的齿轮齿122(作为第一齿轮部分的一个实例)和第二齿轮93的齿轮齿123 (作为第二齿轮部分的一个实例)分别地与作为第一驱动齿轮的一个实例的第一主体驱动齿轮111和作为第二驱动齿轮的一个实例的第二主体驱动齿轮112啮合。第二主体驱动齿轮112与第一主体驱动齿轮111啮合。在主体外壳2中安装的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被输入第一主体驱动齿轮111中。 该驱动力然后被从第一主体驱动齿轮111传递到第一齿轮92,并且被从第一齿轮92经由第一接头78、从动侧第一突起81和从动侧第一凹槽35传递到凸缘32。另一方面,输入第一主体驱动齿轮111中的驱动力被从第一主体驱动齿轮111传递到第二主体驱动齿轮112,并且被从第一主体驱动齿轮112传递到第二齿轮93。因此,第二齿轮93沿着与第一齿轮91 相反的方向旋转。被传递到第二齿轮93的驱动力经由第二接头79、从动侧第二突起83和从动侧第二凹槽39而被传递到清洁驱动齿轮36。在该构造中,主清洁辊10沿着与感光鼓7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抵靠旋转),使得在与感光鼓7接触的部分中,主清洁辊10的表面沿着与感光鼓7的表面相反的方向移动。为此,摩擦力被从主清洁辊10施加到感光鼓7的表面,并且该摩擦力抵抗感光鼓7 的旋转。因此,感光鼓7在其中弱制动力总是被施加于此的状态(其中松动制动总是被置于其上的状态)中旋转。结果,感光鼓7的旋转速度能够进一步被稳定。另外,为了稳定旋转速度而另外地设置制动部件、推压部件等等是不必要的,并且因此能够防止成本增加。〈变型〉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第一凹槽的一个实例的从动侧第一凹槽35和作为第二凹槽的一个实例的从动侧第二凹槽39分别地形成在凸缘32和清洁驱动齿轮36中,并且作为第一突起的一个实例的从动侧第一突起81和作为第二突起的一个实例的从动侧第二突起 83分别地形成在第一接头78和第二接头79上。然而,这些凹槽-突起关系可以反过来。 艮口,第一凹槽可以形成在凸缘32中,并且第一突起可以形成在第一接头78上。第二凹槽可以形成在清洁驱动齿轮36中,并且第二突起可以形成在第二接头79上。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在上述实施例中作出各种设计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联接器,包括 驱动侧部件;从动侧部件;和中间部件,所述中间部件介于所述驱动侧部件和所述从动侧部件之间,并且所述中间部件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从所述驱动侧部件传递到所述从动侧部件, 其中所述从动侧部件具有第一从动侧旋转体,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具有第一接合部分;和第二从动侧旋转体,所述第二从动侧旋转体具有第二接合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从动侧旋转体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绕与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公共的旋转轴线旋转,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的就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的径向方向而言的外侧,并且其中所述中间部件具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具有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分接合的第一被接合部分;禾口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具有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分接合的第二被接合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联接器,其中所述驱动侧部件具有第一驱动侧旋转体,所述第一驱动侧旋转体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接头联接;和第二驱动侧旋转体,所述第二驱动侧旋转体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接头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联接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侧旋转体独立于所述第二驱动侧旋转体。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联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分是绕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形成且朝向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分突出的一对第一突起,其中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分是被构造成与所述一对第一突起接合的第一凹槽, 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分是绕所述第二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形成且朝向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分突出的一对第二突起,其中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分是被构造成与所述一对第二突起接合的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联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分是绕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形成且朝向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分突出的一对第一突起,其中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分是被构造成与所述一对第一突起接合的第一凹槽, 其中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分是绕所述第二接头的旋转轴线形成且朝向所述第二接合部分突出的一对第二突起,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分是被构造成与所述一对第二突起接合的第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联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分是绕所述第一接头的旋转轴线形成且朝向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突出的一对第一突起,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分是被构造成与所述一对第一突起接合的第一凹槽, 其中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分是绕所述第二接头的旋转轴线形成且朝向所述第二接合部分突出的一对第二突起,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分是被构造成与所述一对第二突起接合的第二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的联接器,其中所述第一被接合部分是绕所述第一接头的旋转轴线形成且朝向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突出的一对第一突起,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分是被构造成与所述一对第一突起接合的第一凹槽, 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分是绕所述第二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线形成且朝向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分突出的一对第二突起,其中所述第二被接合部分是被构造成与所述一对第二突起接合的第二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联接器,其中所述联接器被构造成十字滑块联接器。
9.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感光鼓,所述感光鼓被构造成绕旋转轴线旋转;从动部件,所述从动部件与所述感光鼓接近地设置,并且所述从动部件被构造成绕与所述感光鼓的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被以旋转方式驱动; 驱动部件;和联接器,所述联接器被构造成同时地且相互独立地将驱动力从所述驱动部件传递到所述感光鼓和所述从动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联接器包括 驱动侧部件;从动侧部件;和中间部件,所述中间部件介于所述驱动侧部件和所述从动侧部件之间,并且所述中间部件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从所述驱动侧部件传递到所述从动侧部件, 其中所述从动侧部件具有第一从动侧旋转体,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具有第一接合部分;和第二从动侧旋转体,所述第二从动侧旋转体具有 第二接合部分;和齿轮部分,所述齿轮部分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部件, 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的就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的径向方向而言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被构造成绕与所述感光鼓公共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感光鼓一起旋转,其中所述第二从动侧旋转体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绕与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公共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其中所述中间部件具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具有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分接合的第一被接合部分;禾口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具有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分接合的第二被接合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驱动侧部件具有第一驱动侧旋转体,所述第一驱动侧旋转体具有第一齿轮部分,所述第一齿轮部分被构造成从所述驱动部件接收驱动力,并且所述第一齿轮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接头联接;和第二驱动侧旋转体,所述第二驱动侧旋转体具有第二齿轮部分,所述第二齿轮部分被构造成从所述驱动部件接收驱动力,并且所述第二齿轮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接头联接;并且其中所述驱动部件具有第一驱动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齿轮部分啮合;和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部分啮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联接器被构造成十字滑块联接器。
13.一种盒,包括感光鼓,所述感光鼓被构造成绕旋转轴线旋转; 从动侧部件;和从动部件,所述从动部件与所述感光鼓接近地设置,并且所述从动部件被构造成绕与所述感光鼓的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被以旋转方式驱动; 其中所述从动侧部件具有第一从动侧旋转体,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具有第一接合部分;和第二从动侧旋转体,所述第二从动侧旋转体具有第二接合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从动侧旋转体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绕与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公共的旋转轴线旋转,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的就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的径向方向而言的外侧,并且其中所述第一从动侧旋转体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感光鼓,并且所述第二从动侧旋转体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部件。
全文摘要
联接器和成像设备。联接器可以包括驱动侧部件、从动侧部件和介于驱动侧部件和从动侧部件之间的中间部件。中间部件可以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从驱动侧部件传递到从动侧部件。从动侧部件可以包括具有第一接合部分的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和具有第二接合部分的第二从动侧旋转体。此外,第二从动侧旋转体可以被构造成相对于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绕与第一从动侧旋转体公共的旋转轴线旋转。另外地,该第二接合部分可以被设置在第一接合部分的就第一从动侧旋转体的径向方向而言的外侧。成像设备包括该联接器。
文档编号G03G21/00GK102467057SQ2011103585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2日
发明者神村直哉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