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以及图像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411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投影仪以及图像显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仪以及图像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众所周知有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且将调制后的光投射于屏幕的投影仪。并且,近年来提出了将右眼用图像以及左眼用图像投影于屏幕,且通过使用专用的眼镜而使观察者将其识别为立体图像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多眼立体显示装置具备投影仪和红外线发光机。投影仪根据输入的影像信号而向屏幕投影规定的影像。红外线发光机与投影仪连接并配置在屏幕的上方,通过发光而输出与影像信号同步的红外线信号。进而,佩戴有专用眼镜(液晶快门眼镜)的观察者因左右快门基于红外线信号进行开闭而将影像信号识别为立体图像。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6-126501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I中,虽然没有记载详细的说明,但认为投影仪与红外线发光机经由线缆等连接,存在多眼立体显示装置的设置因线缆的处理等而变得烦琐的课题。因此,考虑将红外线发光机内置于投影仪,使红外线信号在屏幕反射并到达专用的眼镜。然而,如果将红外线发光机收纳于投影仪内,则存在投影仪大型化这一课题。此外,在具备使投影透镜移动的透镜移动机构的投影仪中,由于改变投影仪相对于屏幕的相对位置而进行使用,因此,存在难以使红外线信号在屏幕稳定地反射这一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实施方式或者应用例得以实现。应用例I本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的特征在于,该投影仪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并利用投影透镜将调制后的光投射至屏幕,其中,上述投影仪具备透镜移动机构,该透镜移动机构使上述投影透镜沿着与上述投影透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移动;发送装置,该发送装置向上述屏幕输出与上述光不同的光信号;以及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与由上述透镜移动机构进行的上述投影透镜的移动联动地使上述发送装置移动。根据该结构,即便投影仪相对于屏幕的相对位置未被限定,通过利用透镜移动机构使投影透镜移动,能够向屏幕投影图像。并且,由于发送装置借助联动机构而与投影透镜的移动联动地移动,因此,即便当投影透镜移动时,也能够向屏幕输出光信号。由此,能够提供设置的自由度高、即便当投影透镜移动时也能够使光信号在屏幕反射并利用该反射后的光信号的投影仪。应用例2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优选的是利用上述透镜移动机构使所投射的图像在上述屏幕上移动,与此联动地,上述联动机构使上述发送装置移动,以使上述光信号的位置在上述屏幕上变化。根据该结构,对于该投影仪,即便当投射至屏幕上的图像移动时,也能够可靠地使光信号在屏幕反射。由此,能够提供设置的自由度高、且能够利用可靠地在屏幕反射的光信号的投影仪。应用例3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优选的是,上 述联动机构使上述发送装置移动,以使从上述发送装置输出的上述光信号射出到借助上述透镜移动机构在上述屏幕上移动的上述图像内。根据该结构,对于投影仪,即便当投射到屏幕上的图像移动时,也能够可靠地使光信号在屏幕上的图像内反射,并使该光信号到达观察所投射的图像的观察者。由此,能够提供设置的自由度高、且能够利用到达观察者的光信号的投影仪。应用例4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优选的是,透镜移动机构构成为能够沿着与上述光轴正交的面内的规定方向使上述投影透镜移动,上述联动机构与上述投影透镜的向上述规定方向的移动联动地使上述发送装置移动,以使上述光信号的输出的朝向沿上述规定的方向变化。根据该结构,与使发送装置滑动移动的结构相比较,能够以较少的空间使光信号移动。由此,能够抑制投影仪的大型化,能够形成为基于联动机构使发送装置移动的结构。应用例5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优选的是,上述透镜移动机构构成为能够沿着与上述光轴正交的面内的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使上述投影透镜移动,上述联动机构与上述投影透镜的沿着上述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移动联动地使上述发送装置移动,以使从上述发送装置输出的上述光信号的朝向变化。此处,与轴正交的面内的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例如意味着从观察图像的观察者来看,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这两个方向。通过构成为能够使投影透镜在认为使用频率多的一个方向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投影仪设置的自由度。并且,能够以比在两个方向联动的联动机构简单的构造构成。应用例6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优选的是,上述透镜移动机构构成为能够沿着与上述光轴正交的面内的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使上述投影透镜移动,上述联动机构与上述投影透镜的向上述两个方向的移动联动地使上述发送装置移动,以使上述光信号的输出的朝向在上述两个方向中的各个方向变化。根据该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投影仪设置的自由度,能够在投影仪的可移动的范围内向屏幕输出光信号。应用例7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上述投影仪构成为能够以时间分割的方式将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投影于上述屏幕,上述光信号是与上述第一图像和上述第二图像的切换同步的光信号。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屏幕使光信号反射,并使该光信号到达观察投射至屏幕的图像的观察者。由此,观察者无需进行繁杂的作业就能够容易地设置投影仪,并且,通过佩戴因接收光信号而快门进行切换的图像观察用眼镜,能够将投射至屏幕的图像识别为立体图像、或者作为两种图像进行观察。应用例8在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中,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图像是右眼用图像,上述第二图像是左眼用图像。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图像是右眼用图像,第二图像是左眼用图像,因此,对于观察投射至屏幕的图像的观察者,通过佩戴因接收光信号而快门进 行切换的图像观察用眼镜,能够将投射至屏幕的图像识别为立体图像。因此,能够提供设置的自由度高、且能够进行能够识别为立体图像的投射的投影仪。应用例9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图像显示系统的特征在于,该图像显示系统具备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投影仪;以及图像观察用眼镜,该图像观察用眼镜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接收从上述发送装置输出并被上述屏幕反射的上述光信号;以及快门,该快门与利用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光信号对应地,在光通过的开放状态和光被遮蔽的遮光状态之间切换。根据该结构,该系统的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屏幕设置投影仪,并且,通过佩戴图像观察用眼镜而观察屏幕,图像观察用眼镜能够可靠地接收到在屏幕被反射的光信号,能够将投射至屏幕的图像识别为立体图像等图像。


图I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内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透镜、透镜移动机构、发送装置以及联动机构的立体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机构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以及联动机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侧支承部附近的联动机构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准状态下的投影透镜、第一移动部、联动机构以及发送装置的图。图9是从上方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透镜、第一移动部、联动机构以及发送装置时的图。图10是从+X方向观察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透镜、第一移动部、联动机构以及发送装置时的图。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观察用眼镜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屏幕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前部壳体、发送装置以及联动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以及图像显示系统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并放大投射于屏幕。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构成为,能够以时间分割的方式将作为第一图像的右眼用图像、以及作为第二图像的左眼用图像投影于屏幕,且向屏 幕输出与该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切换同步的光信号。进而,观察投射于屏幕的图像的观察者佩戴有专用的图像观察用眼镜,由此,图像观察用眼镜由从屏幕反射的光信号控制,能够将所投射的图像识别为立体图像。图像显示系统构成为具备该投影仪以及图像观察用眼镜。投影仪的主要结构图I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I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投影仪I内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如图I、图2所示,投影仪I具备构成外装的外装框体2、控制部(省略图示)、具有光源装置31的光学单元3、电源装置4、发送装置5以及联动机构6等。另外,虽然省略了具体图示,但在外装框体2内配置有用于对投影仪I的内部进行冷却的风扇、用于对空气进行引导的管道等。并且,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光束从光源装置31射出的方向记作+X方向,将从投影仪I投射的光所射出的方向记作+Y方向(前方向),将图I中的上方向记作+Z方向(上方向)。外装框体2由合成树脂制造,如图I所示,具备上部壳体21、下部壳体22以及前部壳体23等,上述各壳体利用螺钉等进行固定。如图I所示,上部壳体21构成外装框体2的上部。在上部壳体21的上表面、在后方配置有用于进行投影仪I的各种指示的操作面板20,在操作面板20的前方设置有供装配于后述的投影透镜36的变焦杆361以及对焦杆362露出的开口部。并且,在上部壳体21的上表面、在变焦杆361的后方设置有供后述的透镜移动机构7的第一调节盘(dial) 771、第二调节盘781露出的开口部。下部壳体22构成外装框体2的下部。在下部壳体22的下方,突出设置有当投影仪I被设置在桌上等时与设置面抵接的脚部(省略图示)。前部壳体23构成外装框体2的前部。如图I所示,在前部壳体23的中央部形成有从前方观察时呈圆形的开口部(投射用开口部231),所投射的光通过该投射用开口部231。在前部壳体23上、在投射用开口部231的+X侧,设置有用于引入外部的空气的进气口 232,在进气口 232的内侧,配置有未图示的进气用的管道。并且,在前部壳体232上、在投射用开口部231的-X侧,设置有供外装框体2内的热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口 233,在排气口 233的内侧,配置有未图示的排气用的管道。并且,在前部壳体23上、在投射用开口部231和进气口 232之间,形成有俯视呈矩形的开口部,该开口部由滤光器24封闭。进而,在滤光器24的后方配置有输出光信号的发送装置5。滤光器24采用使从发送装置5输出的光信号透射、且抑制与光信号的波长区域不同的波长区域的可见光透射的聚碳酸酯树脂,构成为使得不易从投影仪I的外部看到发送装置5。另外,对于滤光器24,只要是使从发送装置5输出的光信号透射的材料即可,并不限定于聚碳酸酯树脂,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控制部具备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 (Read Only Memory)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等,作为计算机而发挥功能,对投影仪I的动作进行控制。光学单元3在控制部的控制下,对从光 源311射出的光束进行光学处理并进行投射。如图2所示,光学单元3具备光源装置31、积分照明光学系统32、颜色分离光学系统33、中继光学系统34、光电装置35、将上述部件31 35配置在光路上的规定位置的光学部件用框体37、投影透镜36以及透镜移动机构7。如图2所示,光学单元3形成为俯视观察呈近似L字状,在一方的端部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配置有光源装置31,在另一方的端部配置有投影透镜36。光源装置31具备由超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构成的放电型光源311、反射体312以及作为光透射部件的平行化透镜313等。光源装置31构成为,利用反射体312反射从光源311射出的光束,然后利用平行化透镜313使射出方向一致,并向积分照明光学系统32射出。积分照明光学系统32具备第一透镜阵列321、第二透镜阵列322、偏振光变换元件323以及重叠透镜324。第一透镜阵列321是将从光源装置31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的光学元件,具备在相对于从光源装置31射出的光束的光轴C大致正交的面内呈矩阵状排列的多个小透镜。第二透镜阵列322具有与第一透镜阵列321基本相同的结构,与重叠透镜324 —起使从第一透镜阵列321射出的部分光束在后述的液晶光阀351的表面重叠。偏振光变换元件323具有将从第二透镜阵列322射出的随机光整合为可在液晶光阀351利用的大致一种偏振光的功能。颜色分离光学系统33具备两个分色镜331、332、以及反射镜333,具有将从积分照明光学系统32射出的光束分离成红色光(以下称为“R光”)、绿色光(以下称为“G光”)、蓝色光(以下称为“B光”)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的功能。中继光学系统34具备入射侧透镜341、中继透镜343以及反射镜342、344,具有将由颜色分离光学系统33分离后的R光引导至R光用液晶光阀351R的功能。另外,光学单元3形成为中继光学系统34引导R光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引导B光的结构。光电装置35具备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光阀351、以及作为颜色合成光学装置的正交二向棱镜352,根据右眼用图像信息以及左眼用图像信息对由颜色分离光学系统33分离后的各色光进行调制,并对调制后的各色光进行合成。针对三种颜色的色光中的每一种都配置有液晶光阀351 (将R光用液晶光阀设置为351R,将G光用液晶光阀设置为351G,将B光用液晶光阀设置为351B),液晶光阀分别具有透射型液晶板、以及配置于该液晶板的两个面的入射侧偏振光板、射出侧偏振光板。液晶光阀351具有由未图示的微小像素呈矩阵状排列而形成的矩形状的像素区域,各个像素设定为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光透射率,在像素区域内形成显示图像。进而,由颜色分离光学系统33分离后的各色光在由液晶光阀351调制之后射出至正交二向棱镜352。
正交二向棱镜352由四个直角棱镜贴合而成,且当俯视观察时呈近似正方形状,在直角棱镜彼此贴合的界面,形成有两个电介质多层膜。在正交二向棱镜352中,电介质多层膜反射由液晶光阀35IR、35IB调制后的色光,并使由液晶光阀35IG调制后的色光透射,从而对各色光进行合成。进而,由正交二向棱镜352合成的光具有光轴35C,并向投影透镜36射出。投影透镜36构成为具有沿着光轴36C配置的 多个透镜(省略图示)、变焦杆361、对焦杆362 (均参照图I)以及凸缘部(省略图示),该投影透镜36安装于透镜移动机构7。投影透镜36将由液晶光阀351调制、并由正交二向棱镜352合成后的光放大投射到屏幕上。结果,左眼用图像和右眼用图像以帧为单位交替地投影到屏幕。进而,对于投影透镜36,通过变焦杆361旋转,有助于变焦调整的透镜移动而对变焦倍率(zoom)进行调整,通过对焦杆362旋转,有助于对焦调整的透镜移动而对焦距(focus)进行调整。透镜移动机构7对投影透镜36进行支承,使得投影透镜36能够沿规定的方向移动,且该透镜移动机构7安装于光学部件用框体37。具体地说,透镜移动机构7构成为,以光轴35C与光轴36C大体一致的状态作为基准状态,能够使投影透镜36在与光轴36C正交的面内沿着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X方向以及土Z方向)移动。透镜移动机构7的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对于电源装置4,虽然省略了详细说明,但该电源装置4具备电源模块以及对光源装置31进行驱动的光源驱动模块(均省略图示),该电源装置4对控制部、光源311等电子部件供给电力。发送装置5配置于前部壳体23的内侧,如上所述,在该发送装置5的前方配置有滤光器24 (参照图I)。发送装置5具有多个发光部52 (参照图3),基于控制部的指示,向屏幕输出与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切换同步的光信号。如图2所示,联动机构6连结透镜移动机构7和发送装置5,且构成为与透镜移动机构7联动地使发送装置5移动。S卩,当透镜移动机构7被驱动时,投射于屏幕的图像移动,同时从发送装置5输出的光信号也移动。另外,发送装置5以及联动机构6的情况之后进行详细说明。透镜移动机构的结构在此,对透镜移动机构7进行说明。图3是投影透镜36、透镜移动机构7、发送装置5以及联动机构6的立体图,(a)是从斜前方观察的图,(b)是从斜后方观察的图。图4是透镜移动机构7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透镜移动机构7具备固定板71、第一移动部72、第二移动部73、辅助板74、支承板75、上部罩76、第一驱动部77以及第二驱动部78。如图4所示,固定板71、第一移动部72、第二移动部73以及辅助板74从后方朝向前方依次配置,在各个部件设置有供投影透镜36插通的开口部。固定板71固定于光学部件用框体37,是对透镜移动机构7整体进行支承的部件。第一移动部72是供投影透镜36安装的部件,该第一移动部72构成为相对于固定板71能够与投影透镜36 —起沿着X方向以及上下方向(Z方向)移动。如图4所示,第一移动部72具有供投影透镜36的透镜保持部721、以及从透镜保持部721的+X侧向+X方向突出的突出部722。在透镜保持部721设置有多个螺纹孔,投影透镜36的凸缘部由螺钉固定于该透镜保持部721的+Y侧,从而投影透镜36被安装于第一移动部72。突出部722朝+X方向延伸,具有沿着Z方向并列设置的两个圆柱部、以及以架设在两个圆柱部的末端的方式形成的俯视呈长圆 状的连接部。突出部722的连接部是供联动机构6的后述的移动侧支承部63 (参照图3)安装的部位,在+X侧的面设置有多个螺纹孔722a。第二移动部73形成为具有未图示的卡合部,对第一移动部72的上下方向(Z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且构成为能够与第一移动部72 —起沿X方向移动。辅助板74与固定板71夹装第一移动部72以及第二移动部73。辅助板74形成为具有未图示的卡合部,且对第二移动部73的X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如图4所示,支承板75配置于固定板71以及辅助板74的+X侧。在支承板75设置有开口部751,第一移动部72的突出部722从该开口部751突出。如图4所示,上部罩76配置于固定板71以及辅助板74的上侧,并对第一驱动部77以及第二驱动部78进行支承。在上部罩76设置有供第一调节盘771、第二调节盘781的各自的一部分露出的开口部761、762。第一驱动部77具备第一调节盘771、以及由未图示的多个齿轮构成的轮系部。第一调节盘771形成为呈近似圆柱形状,如图4所示,该第一调节盘771配置成其上侧从上部罩76露出,且能够以沿着X方向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进而,当第一调节盘771旋转时,第一调节盘771的旋转由第一驱动部77的轮系部传递到第一移动部72从而第一移动部72移动。具体地说,从+X方向观察,当第一调节盘771向顺时针方向(图4中的ICW方向)旋转时,第一移动部72向上方(+Z方向)移动,当第一调节盘771向逆时针方向(图4中的ICCW方向)旋转时,第一移动部72向下方(-Z方向)移动。并且,第一移动部72的突出部722在开口部751内上下移动。进而,固定于第一移动部72的投影透镜36与第一移动部72 —起移动。第二驱动部78具备第二调节盘781、以及由未图示的多个齿轮构成的轮系部。第二调节盘781与第一调节盘771相同,形成为呈近似圆柱形状,如图4所示,第二调节盘781配置成其上侧从上部罩76露出,且能够以沿着Y方向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进而,当第二调节盘781旋转时,第二调节盘781的旋转由第二驱动部78的轮系部传递到第二移动部73从而第二移动部73移动。具体地说,从+Y方向观察,当第二调节盘781向顺时针方向(图4中的2CW方向)旋转时,第二移动部73向+X方向移动,当第二调节盘781向逆时针方向(图4中的2CCW方向)旋转时,第二移动部73向-X方向移动。并且,以第一移动部72的突出部722从开口部751内突出的突出长度变化的方式移动。进而,与第二移动部73卡合的第一移动部72与第二移动部73 —起移动。即,固定于第一移动部72的投影透镜36也与第二移动部73 —起移动。发送装置的结构接下来,对发送装置5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发送装置5由联动机构6支承,且配置于投影透镜36的+X侧。发送装置5具备电路基板51以及多个发光部52。
如图3所示,电路基板51形成为俯视呈矩形状。图5是示出发送装置5以及联动机构6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电路基板51在中央部形成有供螺钉插通的圆孔511,在圆孔511的附近设置有多个定位用孔512。多个发光部52安装于电路基板51的 前侧(+Y侧)的面(安装面),以便向前方(+Y方向)输出光信号。并且,多个发光部52呈环状配置于圆孔511的外侧。本实施方式的发光部52采用输出红外光的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另外,发光部52并不限定于输出红外光的LED,也可以是输出其他波长区域的光信号的光学元件。发送装置5的电路基板51经由未图示的线缆与控制部连接,多个发光部52基于控制部的指示输出光信号。发送装置5由联动机构6的后述的发送装置保持部65 (参照图5)保持,且构成为在基准状态下安装面与光轴36C大致正交。进而,发送装置5和与透镜移动机构7联动地移动的发送装置保持部65 —起移动。联动机构的结构联动机构6连结透镜移动机构7的第一移动部72和发送装置5。进而,联动机构6构成为与第一移动部72的移动联动地使发送装置5移动,具体地说,改变发送装置5相对于光轴36C的倾斜角。如图3所示,联动机构6在投影透镜36以及透镜移动机构7的+X侧配置于发送装置5的后方。图6是联动机构6的分解立体图,且是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图。如图6所不,联动机构6具备连结杆61、杆支承部62、移动侧支承部63、发送装置引导部64(参照图5)以及发送装置保持部65。连结杆61由金属板材加工而成,如图3所示,从透镜移动机构7的侧方延伸至发送装置5的后方。具体地说,如图6所示,连结杆61具有位于透镜移动机构7 (参照图3)的侧方的俯视呈矩形状的移动侧连结部611、从移动侧连结部611的端部起依次形成的臂部612、基部613以及发送侧连结部614。另外,连结杆61并不限定于由金属形成,也可以由合成树脂等形成。如图6所示,在移动侧连结部611利用铆接等设置有向+X方向突出的圆柱状的连结销IP。臂部612经由相对于移动侧连结部611向-X侧弯曲的弯曲部615而与移动侧连结部611连接。臂部612形成为从该弯曲部615的端部向前侧斜上方延伸之后向前方延伸。基部613经由相对于臂部612向+X侧弯曲的弯曲部616与臂部612连接。基部613以从该弯曲部616的端部向下方延伸之后向前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为俯视呈L字状。另夕卜,在臂部612的下方以及臂部612的+X侧的空间配置有未图示的管道等部件。并且,如图5、图6所示,在基部613利用铆接等设置有向+X方向突出的圆柱状的引导销2P、以及向-X方向突出的支点销3P。引导销2P与支点销3P以中心轴同轴的方式形成,如图5所示,支点销3P形成为具有末端侧的直径比基端侧的直径小的锥度。如图6所示,发送侧连结部614形成为从基部613的端部向+X方向弯曲,且利用铆接等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作用销4P。如图5、图6所示,作用销4P具有直径不同的两个圆柱状的部位连接而成的形状,以直径较大一侧的作用部4Pa位于前方的方式安装于发送侧连结部614。并且,对作用销4P的周缘部进行倒圆角加工,以将其周缘部形成曲面。杆支承部62构成为对连结杆61的 基部613进行支承。如图5、图6所示,杆支承部62具备基体部621以及基体辅助部622。基体部621具有沿着X-Y平面形成的底座部6211、以及从底座部6211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6212。在底座部6211形成有圆孔,通过将螺钉插通于该圆孔,底座部621被安装于固定在下部壳体22的部件(省略图示)。如图6所示,延伸部6212具有对基体部613的-X侧的面进行引导的引导面62A、以及位于引导面62A的下方的保持部6213。如图5所示,引导面62A形成为向+X侧凸出的近似球面状。进而,在该引导面62A的中央部,设置有沿X方向贯通、且对支点销3P进行支承的支承孔62H。在保持部6213形成有螺纹孔6213a、以及向+X方向突出的圆柱状的突起6213b。如图6所示,基体辅助部622形成为与延伸部6212的引导面62A以及保持部6213对置的形状。具体地说,基体辅助部622具有对基部613的+X侧的面进行引导的引导面62B(参照图5)、以及位于引导面62B的下方、且与保持部6213对置的安装部6221。如图5所示,引导面62B形成为向-X侧凸出的近似球面状。进而,在该引导面62B的中央部,设置有沿X方向贯通、且对引导销2P进行支承的长圆孔62T。长圆孔62T形成为Y方向的内径比Z方向的内径大。S卩,引导销2P由长圆孔62T支承而能够沿Y方向滑动。在安装部6221、在与保持部6213的螺纹孔6213a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圆孔6221a,在与突起6213b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孔6221b。基体辅助部622通过螺钉被固定于基体部621而与基体部621 —起对基部613进行支承。具体地说,杆支承部62利用支承孔62H对支点销3P进行支承、利用长圆孔62T对引导销2P进行支承,并利用引导面62A、62B对基部613的两个面进行支承。进而,连结杆61由杆支承部62支承,使得该连结杆61能够以支点销3P的中心轴作为中心在Y-Z平面内旋转,并且能够以支点销3P与支承孔62H抵接的部位作为支点而改变相对于Y-Z平面的倾斜角。如图3所示,移动侧支承部63固定于透镜移动机构I的突出部722,并对连结杆61的移动侧连结部611进行支承。如图6所示,移动侧支承部63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部631、以及从安装部631的+X侧的面向+X方向以及+Y方向突出的突起部632。在安装部631的上下端部附近设置有圆孔,通过将螺钉插通于该圆孔,移动侧支承部63被固定于突出部722。图7是示出移动侧支承部63附近的联动机构6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在突起部632的向+Y方向突出的部位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贯通的引导槽63G。引导槽63G的对置的内表面(引导面63A)分别以近似球面状的方式形成凸面。进而,在该引导面63A的中央部形成有沿X方向贯通、且对连结销IP进行支承的长圆孔63T。长圆孔63T形成为Y方向的内径比Z方向的内径大。即,连结销IP由长圆孔63T支承,使得该连结销IP能够沿Y方向滑动。如图7所示,移动侧连结部611插入引导槽63G、且连结销IP插入长圆孔63T,由此,移动侧支承部63对移动侧连结部611进行支承。具体地说,移动侧支承部63利用长圆孔63T对连结销IP进行支承,利用对置的两个引导面63A对移动侧连结部611的两个面进行支承。进而,当第一移动部72沿上下方向 移动时,移动侧支承部63使连结杆61在Y-Z平面内旋转,当第一移动部72沿着X方向移动时,移动侧支承部63改变连结杆61相对于Y-Z平面的倾斜角。如图3、图5所示,发送装置引导部64配置在发送装置5与连结杆61之间,对发送装置保持部65进行支承,使得发送装置保持部65能够旋转。发送装置引导部64由金属板形成,如图5所示,以沿着X-Z平面的方式配置。发送装置引导部64具有前表面呈凹状的近似球面、后表面呈凸状的近似球面的引导部64G,在引导部64G的中央部,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贯通的孔641。发送装置引导部64经由未图示的部件固定于下部壳体22。发送装置保持部65保持发送装置5,且由发送装置引导部64支承而能够旋转。如图5所示,发送装置保持部65具备基板保持部651以及旋转引导部652。基板保持部651具有半球状部6511,该半球状部6511的外形呈将球状以大致对开的方式切断的形状;以及筒状部6512,该筒状部6512从半球状部6511的球面侧的中央部突出、且形成为筒状。半球状部6511的球面侧形成为能够在引导部64G的凹面顺畅地旋转的形状,在与球面侧相反一侧,设置有螺纹孔6511a以及多个突起部6511b。螺纹孔6511a形成在与发送装置5的电路基板51的圆孔511对应的位置,多个突起部6511b形成为插通于电路基板51的多个定位用孔512。如图5所示,筒状部6512设置有朝后方开口的圆柱状的凹部6512a,作用销4P的作用部4Pa插入于该凹部6512a。并且,筒状部6512形成为具有靠半球状部6511侧的直径比末端侧的直径小的阶梯差。对于电路基板51,通过突起部6511b插通于定位用孔512而该电路基板51被定位,通过螺钉SC插通于圆孔511而该电路基板51被固定于半球状部6511。进而,如图5所示,安装有电路基板51的基板保持部651配置成半球状部6511的球面侧与引导部64G的凹面对置,筒状部6512插通于孔641。旋转引导部652与半球状部6511 —起夹持引导部64G,以使得发送装置保持部65相对于引导部64G能够旋转。如图5所示,旋转引导部652具有与引导部64G的凸面对置的凹状的近似球面(凹部652A),在该凹部652A的中央部设置有插通孔652H。旋转引导部652卡止于插通在插通孔652H中的筒状部6512的阶梯差部而被固定,发送装置保持部65由引导部64G支承,使得该发送装置保持部65能够旋转。联动机构的动作在此,对联动机构6的动作进行说明。如上所述,联动机构6与透镜移动机构7的第一移动部72联动地改变发送装置5的倾斜角。图8是示出基准状态下的投影透镜36、第一移动部72、联动机构6以及发送装置5的图,(a)是从上方观察时的图,(b)是从+X方向观察时的图。如图8所示,在基准状态下,连结杆61形成如下状态臂部612沿着Y-Z平面,L字状的基部613沿着上下方向(Z方向)以及前后方向(Y方向)。在该基准状态下,从投影透镜36投射的光以光轴36C为中心射出。进 而,发送装置5配置成电路基板51的安装面与投影透镜36的光轴36C大致正交,从发光部52输出的光信号5S朝向沿着光轴36C的方向射出。首先,对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沿X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联动机构6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从上方观察投影透镜36、第一移动部72、联动机构6以及发送装置5的图,
(a)是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X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图,(b)是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X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图。如上所述,当透镜移动机构7的第二调节盘781向顺时针方向(图4中的2CW方向)旋转时,投影透镜36向+X方向移动。进而,当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X方向,SP向接近发送装置5的方向移动时,如图9(a)所示,从投影透镜36投射的光相对于光轴36C向+X侧倾斜地射出。当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X方向移动时,如图9(a)所示,固定于第一移动部72的移动侧支承部63也向+X方向移动。当移动侧支承部63向+X方向移动时,由移动侧支承部63支承的移动侧连结部611向+X方向移动,由此,连结杆61以由杆支承部62支承的基部613为支点,从上方观察时向顺时针方向(图9(a)中的3CW方向)旋转。当连结杆61向3CW方向旋转时,如图9(a)所示,作用销4P相对于基准状态向-X方向移动。并且,对于连结杆61,由于基部613形成于比移动侧连结部611靠近发送侧连结部614的位置,因此,作用销4P的基于连结杆61的旋转的移动量比移动侧连结部611的基于连结杆61的旋转的移动量小。进而,当作用销4P向-X方向移动时,在凹部6512a(参照图5)插入有作用部4Pa的发送装置保持部65被发送装置引导部64的引导部64G引导,从上方观察向逆时针方向(图9(a)中的4CCW方向),即向与连结杆6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进而,由发送装置保持部65保持的发送装置5与发送装置保持部65 —起向4CCW方向旋转。S卩,发送装置5以使得-X侧比+X侧位于前方的方式旋转,从而该发送装置5相对于光轴36C的倾斜角变更。进而,从发光部52输出的光信号5S以相对于光轴36C向+X侧倾斜的方式,即以向与从投影透镜36射出的光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方式输出。S卩,改变发送装置5的倾斜角,以使得光信号5S向与投影透镜36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并且,对于发送装置5,投影透镜36移动的量越大,则发送装置5相对于光轴36C的倾斜角越大,光信号5S追随于移动的图像而移动。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当透镜移动机构7的第二调节盘781向逆时针方向(图4中的2CCW方向)旋转时,投影透镜36向-X方向移动。进而,当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X方向,即向远离发送装置5的方向移动时,如图9(b)所示,从投影透镜36投射的光相对于光轴36C向-X侧倾斜地射出。
当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X方向移动时,联动机构6向与投影透镜36向+X方向移动的情况相反的方向动作。S卩,当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X方向移动时,如图9(b)所示,连结杆61以基部613为支点,从上方观察时向逆时针方向(3CCW方向)旋转。进而,由发送装置保持部65保持的发送装置5被引导部64G引导,从上方观察时向顺时针方向(图9(b)中的4CW方向)旋转。即,发送装置5以使得+X侧比-X侧位于前 方的方式旋转,从而该发送装置5相对于光轴36C的倾斜角变更。进而,从发光部52输出的光信号5S以相对于光轴36C向-X侧倾斜的方式,即以向与从投影透镜36射出的光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方式输出。即,在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X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与投影透镜36向+X方向移动的情况相同,光信号5S也追随于移动的图像而移动。接下来,对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沿上下方向(Z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的联动机构6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0是从+X方向观察投影透镜36、第一移动部72、联动机构6以及发送装置5时的图,(a)是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上方(+Z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图,
(b)是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下方(-Z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图。如上所述,当第一调节盘771向顺时针方向(图4中的ICW方向)旋转时,投影透镜36向上方移动。进而,当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上方移动时,如图10(a)所示,从投影透镜36投射的光相对于光轴36C向上方倾斜地射出。当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上方移动时,如图10(a)所示,固定于第一移动部72的移动侧支承部63也向上方移动。当移动侧支承部63向上方移动时,由移动侧支承部63支承的移动侧连结部611向上方移动,由此,连结杆61以基部613为支点,从+X方向观察向逆时针方向(图10(a)中的5CCW方向)旋转。当连结杆61向5CCW方向旋转时,如图10(a)所示,作用销4P相对于基准状态向下方移动。当作用销4P向下方移动时,在凹部6512a(参照图5)插入有作用部4Pa的发送装置保持部65被引导部64G引导,从+X方向观察向顺时针方向(图10(a)中的6CW方向),即向与连结杆6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进而,由发送装置保持部65保持的发送装置5与发送装置保持部65 —起向6CW方向移动。即,发送装置5以使得下侧比上侧位于前方的方式旋转,从而发送装置5相对于光轴36C的倾斜角变更。进而,从发光部52输出的光信号5S以相对于光轴36C向上侧倾斜的方式,即向与从投影透镜36射出的光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方式输出。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当第一调节盘771向逆时针方向(图4中的ICCW方向)旋转时,投影透镜36向下方移动。进而,当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下方移动时,如图10(b)所不,从投影透镜36投射的光相对于光轴36C向下方倾斜地射出。当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下方移动时,联动机构6向与投影透镜36向上方移动的情况相反的方向动作。S卩,当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下方移动时,如图10(b)所示,连结杆61以基部613为支点,从+X方向观察向顺时针方向(5CW方向)旋转。进而,由发送装置保持部65保持的发送装置5被引导部64G引导,从+X方向观察向逆时针方向(图10(b)中的6CCW方向)旋转。即,发送装置5以使得上侧比下侧位于前方的方式旋转,从而发送装置5相对于光轴36C的倾斜角变更。进而,从发光部52输出的光信号5S以相对于光轴36C向下侧倾斜的方式,即向与从投影透镜36射出的光的倾斜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方式输出。即,在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与投影透镜36沿X方向移动的情况相同,光信号5S也追随于移动的图像而移动。如此,联动机构6与透镜移动机构7联动地 改变发送装置5相对于光轴36C的倾斜角,以使得从发送装置5输出的光信号5S向与投影透镜36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即,联动机构6与投影透镜36的规定方向的移动联动地使发送装置5移动,以使得光信号5S的输出的方向朝该规定方向变化。图像显示系统的主要结构如上所述,图像显示系统构成为具备投影仪I以及图像观察用眼镜。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观察用眼镜10的外观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图像观察用眼镜10具备对于佩戴该眼镜的观察者来说位于右眼的前方的右眼用快门(液晶快门11R);位于左眼的前方的左眼用快门(液晶快门11L);接收光信号5S的接收部12 ;以及对液晶快门IlRUlL进行驱动的驱动部(省略图示)。液晶快门IlRUlL分别具有在液晶板的表背两侧粘贴有偏振光板的结构。液晶快门IlR借助驱动部的驱动在使射入右眼的光透射(通过)的开放状态和遮蔽该射入右眼的光的遮光状态之间切换。同样地,液晶快门IlL借助驱动部的驱动在使射入左眼的光透射(通过)的开放状态和遮蔽射入左眼的光的遮光状态之间切换。进而,对于图像观察用眼镜10,驱动部与光信号5S相应地进行驱动,由此,左右的液晶快门IlRUlL交替地在开放状态和遮光状态之间切换。光信号的光路在此,对从发送装置5输出的光信号5S的光路进行说明。从发送装置5输出的光信号5S在如上所述那样透过滤光器24 (参照图I)射出到投影仪I的外部之后,在屏幕被反射,并被观察所投射的图像的观察者所佩戴的图像观察用眼镜10接收。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系统100以及屏幕SC的示意图。具体地说,图12(a)是投影仪I与屏幕SC正对设置的情况的图,图12(b)是屏幕SC设置在相对于与投影仪I正对的位置位于上方的位置的情况的图。在投影仪I与屏幕SC正对设置的情况下,通过将投影透镜36设置在基准状态,所投射的光以光轴36C为中心射出,如图12(a)所示,图像被投影于该屏幕SC。在该基准状态下,如上所述,从发送装置5输出的光信号5S向沿着光轴36C的方向射出,因此,光信号5S到达投射于屏幕SC的图像的区域内。另外,由于光信号5S是红外光,因此,即使该光信号5S到达图像的区域内也不会使图像的质量劣化。到达屏幕SC后的光信号5S在屏幕SC扩散反射。进而,在屏幕SC扩散反射后的光信号5S的一部分朝向观察投射于屏幕SC的图像的观察者。即,在屏幕SC扩散反射的光信号5S的一部分射入观察者所佩戴的图像观察用眼镜10的接收部12 (参照图11)。左右的液晶快门IlRUlL根据利用接收部12接收到的光信号5S在开放状态和遮光状态之间切换。进而,佩戴有图像观察用眼镜10的观察者仅利用左眼观察投射于屏幕SC的左眼用图像,仅利用右眼观察右眼用图像,从而将图像识别为立体图像。接下来,当屏幕SC设置在相对于与投影仪I面对的位置位于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上方移动,由此,投射的光相对于光轴36C向上方倾斜,如图12(b)所示,图像投射至该屏幕SC。在该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向上方移动的 情况下,如上所述,发送装置5向上方倾斜(参照图9(b)),从发送装置5输出的光信号5S到达投射于屏幕SC的图像的区域内。进而,到达屏幕SC后的光信号5S被扩散反射,其中的一部分射入观察者所佩戴的图像观察用眼镜10的接收部12 (参照图11)。另外,如果是不具有联动机构6的投影仪,则从发送装置5输出的光信号5S从屏幕SC脱离,不会到达图像观察用眼镜10的接收部12。虽然省略了详细说明,但在投影透镜36相对于基准状态向下方、±X方向移动时,如果以图像被投影于屏幕SC的方式设置投影仪I的话,则从发送装置5输出的光信号5S也到达屏幕SC并被反射。并且,投影透镜36构成为如果在该投影透镜36从基准状态移动后的位置对焦距进行调整,则所投射的光相对于光轴36C的倾斜角改变,但联动机构6在该变焦调整范围内改变发送装置5的倾斜角,以使得光信号5S到达所投射的图像内。如此,在改变投影仪I相对于屏幕SC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只要以图像被投影于屏幕SC的方式设定投影透镜36的位置,就能够使光信号5S在屏幕SC被反射,并到达观察者所佩戴的图像观察用眼镜10。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I以及图像显示系统100,能够获得以下效果。(I)投影仪I具备向屏幕SC输出与右眼用图像以及左眼用图像的切换同步的光信号5S的发送装置5。由此,能够利用屏幕SC反射光信号5S,并使该光信号5S到达观察投射于屏幕SC的图像的观察者。由此,观察者以使得图像被投射于屏幕SC的方式设置投影仪1,并佩戴图像观察用眼镜10,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投射于屏幕SC的图像识别为立体图像。并且,由于设置有多个发光部52,因此,能够提高被屏幕SC反射的光信号5S的强度,能够使上述光信号5S到达位于更广的范围内的观察者。因此,观察者能够更可靠地将投射于屏幕SC的图像识别为立体图像。(2)由于投影仪I具备透镜移动机构7以及联动机构6,因此,即使在该投影仪I相对于屏幕SC的相对位置变更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图像的投影,并且也能够可靠地使从发送装置5输出的光信号5S在该屏幕SC反射。因此,能够提供设置方面的自由度高、且进行可观察到立体图像的光的投射的投影仪I。(3)联动机构6构成为,与透镜移动机构7联动地改变发送装置5相对于光轴36C的倾斜角。即,联动机构6构成为,与透镜移动机构7联动地改变从发送装置5输出的光信号5S的方向。由此,与使发送装置5滑动移动的结构相比较,能够以较少的空间使光信号5S大幅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投影仪I的大型化,并且在投影透镜36进行移动的范围内,能够可靠地使光信号5S在屏幕SC反射。(4)透镜移动机构7构成为能够使投影透镜36沿上下方向(Z方向)以及X方向这两个方向移动,联动机构6能够在上述两个方向与透镜移动机构7联动地使发送装置5移动。由此,能够提供设置方面的自由度更高、且进行可观察到立体图像的光的投射的投影仪I。(5)联动机构6与透镜移动机构7联动 地使发送装置5移动,以使光信号5S射出至所投射的图像内。由此,对于投影仪1,即便当投射到屏幕SC上的图像移动时,也能够使光信号5S在屏幕SC上的图像内被反射,并能够使所投射的图像可靠地到达进行观察的观察者。(6)由于图像显示系统100具备投影仪I以及图像观察用眼镜10,因此,对于观察者来说,设置方面的自由度高,且能够容易地观察到立体图像。第二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影仪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投影仪I相同的构造以及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或者简化其详细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发送装置5以及联动机构6的结构不同的发送装置8以及联动机构9。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具备对发送装置8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123。进而,本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9构成为与透镜移动机构7的第一移动部72的沿上下方向的移动联动地使发送装置8移动(改变倾斜角),相对于第一移动部72的沿X方向的移动不使发送装置8移动。图13是示出支承部件123、发送装置8以及联动机构9的立体图,(a)是从斜前方观察时的图,(b)是从斜后方观察时的图。在支承部件123形成有供从投影透镜36射出的光通过的投射用开口部124,在投射用开口部124的+X侧,设置有发送装置支承部125,该发送装置支承部125对发送装置8进行支承,使得该发送装置8能够旋转。如图13所示,发送装置支承部125设置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俯视呈矩形状的孔,形成为框状。在发送装置支承部125的+X侧以及-X侧的壁部,形成有沿X方向贯通的轴承。如图13所示,发送装置8具备电路基板81、多个发光部52以及基板保持部82。如图13(a)所示,电路基板81形成为俯视呈矩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多个发光部52安装在电路基板81的前侧(+Y侧)的面,以便向前方(+Y方向)输出光信号5S。并且,从前方观察,多个发光部52纵横排列配置。基板保持部82由合成树脂形成,形成为从后方保持电路基板81。基板保持部82具有框部821、一对销引导部822以及一对轴部823 ( —方的轴部823省略图示)。框部821形成为覆盖与电路基板81的与安装面相反一侧的面,电路基板81定位于该框部821并通过螺钉固定于该框部821。一对销引导部822形成为,从框部821的后侧中央部突出,且在上下方向间隔规定的距离。上述一对销引导部822的相互对置的两个面(引导面822A)形成为平坦的面。一对轴部823分别从框部821的+X侧以及-X侧突出,且形成为以沿着X方向的旋转轴作为中心的圆柱状。发送装置8的一对轴部823插入于发送装置支承部125的轴承,从而该发送装置8由支承部件123支承,使得该发送装置8能够旋转。
联动机构9具有删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6的发送装置引导部64以及发送装置保持部65 (参照图5)的结构。联动机构9除了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6共用的杆支承部62以及移动侧支承部63(参照图6)之外,还具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杆61的形状不同的连结杆91。如图13所示,连结杆91具有删除了第一实施 方式的连结杆61的发射侧连结部614(参照图6)的形状。具体地说,连结杆91具有位于透镜移动机构7(参照图3)的侧方的移动侧连结部911、从移动侧连结部911的端部经由弯曲部依次形成的臂部912以及基部913。进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杆61相同,在连结杆91的移动侧连结部911设置有连结销1P,在基部913设置有引导销2P。并且,在基部913的前侧端部附近,设置有向+X方向突出的圆柱状的作用销5P。如图13(b)所示,作用销5P在轴部823的后方插入于基板保持部82的一对销引导部822之间。在此,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对联动机构9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投影透镜36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连结杆9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杆61同样,从+X方向观察时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进而,作用销5P基于连结杆91的旋转而上下移动。当插入于销引导部822的作用销5P上下移动时,基板保持部82以轴部823为中心旋转。进而,由基板保持部82保持的发送装置8与基板保持部82 —起向与连结杆9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发送装置8相对于光轴36C的倾斜角变化。另一方面,在投影透镜36沿X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连结杆9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结杆61同样,从上方观察时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进而,作用销5P基于连结杆91的旋转而向+X方向、-X方向移动。由于作用销5P在X方向不与基板保持部82卡合,因此,该作用销5P在基板保持部82的引导面822A沿X方向滑动。进而,由基板保持部82保持的发送装置8不移动(旋转),该发送装置8相对于光轴36C的倾斜角不会变更。如此,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9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以及X方向这两个方向中的上下方向,与透镜移动机构7联动地使发送装置8移动(改变倾斜角)。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投影仪,除了能够得到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I) (3)、(5)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效果。联动机构9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以及X方向这两个方向中的上下方向上,与透镜移动机构7联动地使发送装置8移动。由此,能够以比在两个方向联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6简单的构造构成联动机构9,能够与被认为使用频率高的上下方向的投影透镜36的移动联动地可靠地使光信号5S在屏幕SC反射,并到达观察者所佩戴的图像观察用眼镜10。变形例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进行变更。也可以以投影透镜36仅能够沿着一个方向(例如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构成透镜移动机构,并构成与透镜移动机构联动地使发送装置移动的联动机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联动机构6、9构成为以使发送装置5、8相对于光轴36C的倾斜角变化的方式使发送装置5、8移动,但也可以构成为发送装置5、8滑动移动。上述实施方式的透镜移动机构7构成为手动式,但也可以构成为具备马达等的电动式。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9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以及X方向这两个方向中的上下方向,与透镜移动机构7联动地使发送装置8移动,但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两个方向中的X方向,与透镜移动机构7联动地使发送装置8移动。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I构成为能够以时 间分割的方式将作为第一图像的右眼用图像、以及作为第二图像的左眼用图像投影于屏幕SC,但并不限定于右眼用图像、左眼用图像,也可以构成为以时间分割的方式将所显示的内容等不同的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投影于屏幕SC。进而,上述实施方式的图像观察用眼镜10构成为左右的液晶快门IlRUlL交替地在开放状态和遮光状态之间切换,但也可以构成为左右的液晶快门IlRUlL—致地成为开放状态以及遮光状态。进而,图像显示系统100也可以构成为具备该投影仪I、和与光信号对应而切换至开放状态的时刻不同的多个图像观察用眼镜10。由此,能够使佩戴有切换至开放状态的时刻各不相同的图像观察用眼镜10的多个观察者将投射于屏幕SC的图像分别作为第一图像、第二图像进行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联动机构6构成为以使得从发送装置5输出的光信号5S到达投射至屏幕SC的图像内的方式使发送装置5移动,但是,只要构成为光信号5S能够到达屏幕SC上即可,也可以在所投射的图像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图像观察用眼镜10所具备的左右快门构成为使用液晶板,但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由基于其他方式的快门构成。上述实施方式的投影仪I使用透射型的液晶光阀351作为光调制装置,但也可以使用反射型液晶光阀。光源311不限定于放电型的灯,也可以由其他方式的灯、发光二极管等固体光源构成。附图标记说明I...投影仪;2...外装框体;5、8...发送装置;5S...光信号;6、9...联动机构;
7...透镜移动机构;10...图像观察用眼镜;11L、11R...液晶快门;12...接收部;24...滤光器;31...光源装置;36...投影透镜;36C...光轴;52...发光部;61、91...连结杆;
100...图像显示系统;311...光源;SC...屏幕
权利要求
1.一种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该投影仪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并利用投影透镜将调制后的光投射至屏幕, 所述投影仪具备 透镜移动机构,该透镜移动机构使所述投影透镜沿着与所述投影透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移动; 发送装置,该发送装置向所述屏幕输出与所述光不同的光信号;以及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与由所述透镜移动机构进行的所述投影透镜的移动联动地使所述发送装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透镜移动机构使所投射的图像在所述屏幕上移动,与此联动地,所述联动机构使所述发送装置移动,以使所述光信号的位置在所述屏幕上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动机构使所述发送装置移动,以使从所述发送装置输出的所述光信号射出到借助所述透镜移动机构在所述屏幕上移动的所述图像内。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移动机构构成为能够沿着与所述光轴正交的面内的规定方向使所述投影透镜移动, 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投影透镜的向所述规定方向的移动联动地使所述发送装置移动,以使所述光信号的输出的朝向沿所述规定方向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移动机构构成为能够沿着与所述光轴正交的面内的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使所述投影透镜移动, 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投影透镜的沿着所述两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移动联动地使所述发送装置移动,以使从所述发送装置输出的所述光信号的朝向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移动机构构成为能够沿着与所述光轴正交的面内的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使所述投影透镜移动, 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投影透镜的向所述两个方向的移动联动地使所述发送装置移动,以使所述光信号的输出的朝向在所述两个方向中的各个方向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影仪构成为能够以时间分割的方式将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投影于所述屏幕, 所述光信号是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切换同步的光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图像是右眼用图像,所述第二图像是左眼用图像。
9.一种图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图像显示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仪;以及图像观察用眼镜,该图像观察用眼镜具有接收部,该接收部接收从所述发送装置输出并被所述屏幕反射的 所述光信号;以及快门,该快门与利用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光信号对应地,在光通过的开放状态和光被遮蔽的遮光状态之间切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仪,该投影仪在设置方面的自由度高、且进行可观察到立体图像或两种图像的光的投射。投影仪根据图像信息对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进行调制,并以时间分割的方式将右眼用图像以及左眼用图像投影于屏幕。投影仪具备投影透镜(36),其投射调制后的光;透镜移动机构(7),其使投影透镜(36)沿着与光轴(36C)正交的方向移动;发送装置(5),其向屏幕输出与右眼用图像和左眼用图像的切换同步的光信号;以及联动机构(6),其与透镜移动机构(7)联动地使发送装置(5)移动。
文档编号G03B35/00GK102681307SQ201210053908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0日
发明者桥本义则, 渡边利光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