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材料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625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记录材料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材料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绕铰链轴旋转开闭盖且打开和关闭盖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提出这样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开闭盖的重心布置成比该盖的旋转中心进一步向上,并且提供了至少约束开闭盖的打开操作的阻尼器单元和支承弹簧(例如,参见JP-A-11-84982 (专利文献I))。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改善在打开和关闭盖构件时的操作性,其中盖构件设置成能相对于记录材料处理设备的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并且覆盖设备主体的预定部位。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材料处理设备,该记录材料处理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该设备主体包括相对于记录材料执行预定处理的处理单元;盖构件,该盖构件设置成成相对于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并且设置成打开至预定部位,且覆盖设备主体上的预定部位;阻力施加部,该阻力施加部设置在设备主体侧中并用于向由使用者打开和关闭的盖构件施加阻力;和阻力接收构件,该阻力接收构件设置在盖构件侧,当阻力施加部挤压且盖构件打开和关闭时接收来自阻力施加部的所述阻力,并且当在盖构件关闭的状态下与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分、和/或在盖构件打开至预定部位时与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分被阻力施加部挤压时,该阻力接收构件弹性变形。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记录材料处理设备中,与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分弹性变形,并且在与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分中形成倾斜面。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的记录材料处理设备中,与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分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与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分在被阻力施加部挤压时弹性变形,并且在将第一末端作为自由端并将第二末端作为固定端的情况下弯曲,并且与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分在将第一末端作为自由端并将第二末端作为固定端的情况下弯曲,而且在与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分中形成倾斜面。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记录材料处理设备中,阻力接收构件的第一末端侧安装在盖构件上,并且阻力接收构件从盖构件朝向设备主体侧设置,并包括位于第一末端的相对侧的第二末端和连接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的侧部,并且阻力接收构件的侧部包括凹口。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记录材料处理设备中,阻力接收构件形成为板状,并且阻力接收构件的第一侧面被阻力施加部挤压。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材料处理设备,该记录材料处理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该设备主体包括相对于记录材料执行预定处理的处理单元;盖构件,该盖构件设置成能相对于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且覆盖设备主体上的预定部位;阻力施加部,该阻力施加部设置在设备主体侧并用于向由使用者打开和关闭的盖构件施加阻力;和阻力接收构件,该阻力接收构件包括安装在盖构件上的第一末端,从盖构件朝向设备主体侧设置,包括与第一末端相对的第二末端,当阻力施加部挤压且盖构件打开和关闭时接收来自阻力施加部的阻力,并且包括弯曲件,在盖构件关闭的状态下,当在与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位中被阻力施加部挤压时,该弯曲件弯曲,其中,在定位在第一末端侧处的一端和定位在第二末端侧中的另一端之中,在将一端作为自由端的情况下弯曲件弯曲。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六方面的记录材料处理设备中,弯曲件弯曲,并且阻力接收构件的与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位包括倾斜面。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第六方面或第七方面的记录材料处理设备中,阻力接收构件设有通孔。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记录材料处理设备,该记录材料处理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该设备主体包括相对于记录材料执行预定处理的处理单元;盖构件,该盖构件设置成能相对于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设置成打开至预定部位且覆盖设备主体上的预定部位;阻力施加部,该阻力施加部设置在设备主体侧并用于向由使用者打开和关闭的盖构件施加阻力;和阻力接收构件,该阻力接收构件包括安装在盖构件上的第一末端,从盖构件朝向设备主体侧设置,包括与第一末端相对的第二末端,当阻力施加部挤压且盖构件打开和关闭时接收来自阻力施加部的阻力,并且包括弯曲件,当盖构件打开至预定部位时,当在与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位中被阻力施加部挤压时,该弯曲件弯曲,其中,在定位在第一末端侧处的一端和定位在第二末端侧中的另一端之中,将另一端作为自由端的情况下弯曲件弯曲。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当设置成能相对于记录材料处理设备的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且覆盖设备主体上的预定部位的盖构件打开或关闭时,能够改善操作性。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接触阻力施加部时移动的阻力接收构件的移动能够是平滑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倾斜面能够形成为简单构造。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能够难以产生阻力接收构件从盖构件的移除。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能够难以产生阻力接收构件的变形。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当设置成能相对于记录材料处理设备的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且覆盖设备主体上的预定部位的盖构件打开时,能够改善操作性。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接触阻力施加部时移动的阻力接收构件的移动能够是平滑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能够难以产生阻力接收构件从盖构件的移除。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当设置成能相对于记录材料处理设备的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且覆盖设备主体上的预定部位的盖构件关闭时,能够改善操作性。


将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视图;图2是当从图1的箭头II的方向观察设备主体时的视图;图3A和3B是用于示出第一约束构件的视图4是放大在图2所示的设备主体中用附图标记4A显示的部分的视图;图5是示出在盖构件打开的状态下第一约束构件等的状态的视图;图6是示出第一约束构件的另一个构造实例的视图;图7是示出在盖构件关闭的状态下第一约束构件等的状态的视图;图8是在弹性件被突出部挤压的情况中的剖视图;图9是沿图7的箭头IX-1X剖取的剖视图;图10是放大安装在盖构件上的第一约束构件的一部分的视图;图11是放大安装有第一约束构件的盖构件的一部分的视图;图12是示出在第一约束构件安装在盖构件上之后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0的视图。设备主体20设置在作为记录材料处理设备的实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0中,并且该主体在内部包括图像形成部(未示出),该图像形成部在作为记录材料的实例的纸上执行图像形成。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0中,扫描装置30设置在设备主体20的上部上,并且在扫描装置30的上部上设置文档供给装置40,文档供给装置40相对于扫描装置30供给文档。这里,在设备主体20中,当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前侧观察时,第一侧壁201设置在右侧。当从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前侧观察时,第二侧壁202设置在左侧。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设备主体20中,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前侧形成开口,该开口允许进入设备主体20的内部。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了覆盖和关闭开口的盖构件23。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侧壁(未示出)在设备主体20中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后侧。盖构件23设置用以移动(盖构件23设置成相对于设备主体20打开和关闭),并且通过将盖构件23拉向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前侧来暴露形成在设备主体20上的开口。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设备主体20的内部设有支撑板24,支撑板24支撑设置在设备主体20的内部中的构件。这里,支撑板24布置在与第二侧壁202相对的状态下。例如,图像形成部(未示出)是设置在设备主体20的内部中的处理单元的实例,并且该图像形成部可包括:感光鼓;充电器,该充电器为感光鼓充电;激光曝光单兀,该激光曝光单元将激光照射在感光鼓上并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通过使用色调剂显影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和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感光鼓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在纸上。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由电子照相系统形成图像的情况。然而,图像可由喷墨打印系统等形成。图2是当从图1的箭头II的方向观察设备主体20时的视图。图2示出图1所示的支撑板24被移除的状态。虽然在上文中省略了描述,但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了约束盖构件23的移动的第一约束构件31和第二约束构件32。这里,第一约束构件31和第二约束构件32均安装在盖构件23上,并且从盖构件23朝向设备主体20设置。第一约束构件31和第二约束构件32均包括安装在盖构件23上的一端和设备主体20侧的另一端。第一约束构件31和第二约束构件32均形成为平板形状。
这里,如上所述,盖构件23设置成朝向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前侧移动。然而,如果不存在任何限制,则盖构件23会被过度地打开。由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约束构件31和第二约束构件32来约束盖构件23的移动,并且使由使用者打开的盖构件23停止在预定位置处。如图2所示,第一约束构件31在盖构件23的宽度方向上安装在一端上,并且如图2所示,第二约束构件32在盖构件23的宽度方向上安装在另一端上。另外,第一约束构件31设置在第二侧壁202侧,并且第二约束构件32设置在第一侧壁201 (参见图1)侧。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了第一接触构件41和第二接触构件42,第一接触构件41接触第一约束构件31的一个侧面并约束第一约束构件31的移动,第二接触构件42接触第二约束构件32的一个侧面并约束第二约束构件32的移动。第一接触构件41安装在第二侧壁202内侧的表面上,并且第二接触构件42安装在第一侧壁201内侧的表面上。虽然在上文中省略了描述,但如图2所示,在设备主体20的前侧,在设有第二侧壁202的一侧提供第五侧壁205,在第五侧壁205中形成通孔205A。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安装在盖构件23上的第一约束构件31穿过形成于第五侧壁205中的通孔205A。如图1所示,在设备主体20的前侧,在设有第一侧壁201的一侧提供了第六侧壁206,并且安装在盖构件23上的第二约束构件32穿过形成于第六侧壁206中的通孔206A。图3A和3B是用于示出第一约束构件31的视图。图3A是第一约束构件31的立体图,图3B是当从前面观察第一约束构件31时的视图。如图3B所示,第一约束构件31形成为在具有宽度L的情况下绘出弧线。为了进一步解释,如图3A和3B所示,第一约束构件31包括主体部311和弹性件312 (下面将描述细节)等,主体部311形成为平板形状,形成为具有预定厚度,并且形成为C形,弹性件312充当弯曲件。这里,如图3B所示,主体311包括第一侧边51和第二侧边52,第一侧边51形成为绘出弧线并具有第一曲率,第二侧边52形成为平行于第一侧边51并具有大于第一曲率的第二曲率。此外,在主体部311中设有第三侧边53,第三侧边53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纵向上布置在一端55中,并且将第一侧边51和第二侧边52彼此连接。在主体部311中设有第四侧边54,第四侧边54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纵向上布置在另一端56中,并且将第一侧边51和第二侧边52彼此连接。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3A和3B所示,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另一端56中形成凹部57,当从前面观察时,凹部57具有矩形形状。此外,从凹部57朝向第四侧边54侧形成突出部58,并且突出部58从设有第二侧边52的一侧朝向设有第一侧边51的一侧形成,并且从主体部311的表面突出。在凹部57中,在第三侧边53侧形成倾斜面59,倾斜面形成为连接凹部57的底面和主体部311的表面,并且倾斜面的高度从设有第四侧边54的一侧朝向设有第三侧边53的一侧逐渐增加。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3A和3B所示,在第三侧边53中设有相对于盖构件23 (参见图2)安装的安装部60。如图3A和3B所示,在主体部311中的一端55侧(第三侧边53侧)设有狭缝70,狭缝70设置成穿透主体部311并形成为U形。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狭缝70在主体311中提供了弹性件312,弹性件312可以在主体部311的厚度方向上移动。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于提供了狭缝70,因此提供了弯曲弹性件312,该弯曲弹性件312的一端312A作为自由端定位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一端55侧,另一端312B作为固定端定位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另一端56侦U。如图3B所示,狭缝70包括:第一狭缝71,第一狭缝71具有一端和另一端,并且从设有第二侧边52的一侧朝向设有第一侧边51的一侧设置;第二狭缝72,第二狭缝72连接到第一狭缝71的一端并从该一端朝向第四侧边54延伸;和第三狭缝73,第三狭缝73连接到第一狭缝71的另一端并从该另一端朝向第四侧边54延伸。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3A和3B所示,在第一侧边51中,在位于第三侧边53和狭缝70之间的部分中朝向第二侧边52设有凹口 80。这里,凹口 80形成为三角形。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在主体部311中,在与凹口 80相对的部位设有第一边81,第一边81从第一侧边51朝向第二侧边52设置。相似地,设有第二边82,第二边82从第一侧边51朝向第二侧边52设置并且形成为使得在第一边81和第二边82之间的角度为锐角;并且设有第三边83,第三边83连接第一边81的末端和第二边82的末端。这里,第三边83不是线性地形成,而是形成为朝向第二侧边52侧以弧形延伸。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凹口 80形成为使得在第一边81和第二边82之间的角度为锐角。然而,凹口 80可以形成为使得第一边81平行于第二边82。虽然在上文中省略了描述,但形成于第一约束构件31的一个表面侧的凹部57、突出部58和倾斜面59也形成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后表面侧(另一表面侧)。另外,凹部57、突出部58和倾斜面59也形成在图3A和3B所示的第一约束构件31的图中的后侧的表面上。由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约束构件31和第二约束构件32的共用是可能的,并且第一约束构件31可以用作图2中所描述的第二约束构件32。接下来,将详细地描述设备主体20侧的结构。图4是放大在图2所示的设备主体20中用附图标记4A显示的部分的视图。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备主体20中的第二侧壁202侧和第一侧壁201侧被构造成彼此相似。因此,下面的描述集中在第二侧壁202侧,并且省略关于第一侧壁201侧的描述。如图4所示,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了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形成为肋状并在第二侧壁202的内壁中从该内壁突出。这里,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具有位于第五侧壁205侧的第一端和位于设备主体20的内部侧的第二端。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形成为朝向设备主体20的下部倾斜的状态。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突起21中从一端到另一端的长度长于在第二突起22中从一端到另一端的长度。第一突起21包括第一部分215和第二部分216,第一部分215当从前面观察时线性地形成,相比于第一部分215,第二部分216布置在设备主体20的更内部侧,并且当从前面观察时相似地线性地形成。这里,第一部分215和第二部分216从一端朝另一端朝向设备主体20的下部倾斜。然而,倾斜角度彼此不同,并且第二部分216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一部分215的倾斜角角。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二侧壁202的内壁中设有固定第一接触构件41 (参见图2)的固定部200。这里,固定部200包括第一固定部210和第二固定部220,第一固定部210在第一接触构件41的纵向上固定一端,第二固定部220在第一接触构件41的纵向
上固定另一端。
这里,在第一固定部210中,设有:相对部212,在该相对部中形成具有矩形形状的通孔211,并且相对部212在该相对部和第二侧壁202之间具有间隙的情况下布置,且布置成与第二侧壁202相对;和支撑部213,支撑部213布置在相对部212和第二侧壁202之间并支撑相对部212。此外,在第一固定部210中设有突起214,突起214形成为筒状形状,并且从相对部212的表面突出。在第二固定部220中设有突出部221,突出部221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并且从第二侧壁202的表面突出。提供有:第一突起222,第一突起222形成为筒状形状,并且从突出部221的表面突出;第二突起223,第二突起223形成为筒状形状,并且其中在内部形成螺孔;和螺钉224,螺钉224固定到第二突起223。虽然省略了描述,但在第一固定部210和第二固定部220之间设有以上描述的肋形的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这里,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构件41的一端(参见图2)由第一固定部201固定,并且第一接触构件41的另一端由第二固定部220固定。这里,在进行固定时,首先,设定第一约束构件31,使得第一约束构件31布置在肋形的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上。之后,通过使用第一固定部210和第二固定部220,将第一接触构件41相对于第二侧壁202固定。从而,将第一约束构件31布置在第一接触构件41和第二侧壁202之间。图5是示出在盖构件23打开的状态下第一约束构件31等的状态的视图。这里,首先,进一步描述第一接触构件41,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接触构件41包括主体部411和突出部413,主体部411形成为板状和矩形形状,突出部413在主体部411的纵向上设置在中央部并且朝向第二侧壁202突出。这里,当盖构件23被使用者打开时,第一约束构件31随着盖构件23的移动从设备主体20的内部被拉出。如果第一约束构件31被拉出预定量,则设置在第一约束构件31中的突出部58 (参照图3A和3B)与设置在第一接触构件41中的突出部413碰撞。如果产生碰撞,则第一约束构件31的移动被约束,并且操作成被使用者打开的盖构件23的移动被停止。这里,如果由使用者打开的盖构件23的操作完成,如图5所示,则第一接触构件41的突出部413被插入形成于第一约束构件31中的凹部57 (参见图3A)中。从而,从第一接触构件41作用在第一约束构件31上的荷载(作用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厚度方向上的荷载)减小。另外,施加到第一约束构件31的荷载减小,并且难以使第一约束构件31产生变形。虽然在上文中省略了描述,但在由使用者对盖构件23的打开操作或关闭操作期间,第一接触构件41和第一约束构件31彼此摩擦,并且摩擦力作用在第一约束构件31上。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由使用者对盖构件23的打开操作或关闭操作期间,从充当阻力施加部的第一接触构件41向充当阻力接收构件的第一约束构件31施加阻力。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盖构件23的打开操作或关闭操作期间,即使使用者的手离开盖构件23,盖构件23也保持就位或缓慢地打开(下降)。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约束构件31形成为平板形状。结果,即使使第一约束构件31扭转的荷载作用在第一约束构件31上,也难以使第一约束构件31产生变形。更具体而言,即使使第一约束构件31扭转的荷载沿由图3A的箭头3A所指的方向作用在第一约束构件31上,也难以使第一约束构件31产生变形。结果,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改善在盖构件23打开和关闭时的操作性。另外,如果难以使第一约束构件31产生变形难以,则盖构件23的在盖构件23打开和关闭时的行为变得稳定,并且改善在盖构件23打开和关闭时的操作性。这里,类似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在第一接触构件41的突出部413被插入形成于第一约束构件31中的凹部57中的情况下,当盖构件23的关闭操作开始时所需的操作负荷减小。从而,容易关闭盖构件23,并且改善了盖构件23的操作性。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约束构件31形成倾斜面59。因此,与不形成倾斜面59的情况相比,突出部413相对于凹部57的边缘的捕获难以发生。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容易关闭盖构件23,并且改善了盖构件23的操作性。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约束构件31相对于盖构件23固定,而不使用诸如螺钉的紧固构件(下面将描述细节),因而有利于部件数的减少。然而,当在不使用诸如螺钉的紧固构件的情况下固定第一约束构件31时,容易从盖构件23移除第一约束构件31。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约束构件31和盖构件23中设置凹部或突起,突起被装配到凹部中,因此难以发生第一约束构件31的移除(下面将描述细节)。然而,如果形成凹部或突起,则产生其中容易出现应力的部分,并且在部件中容易产生损坏等。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对于第一约束构件31形成凹口 80,因此改善了应力的减轻。这里,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造中,如果在图5中向下拉动盖构件23,并且相似地向下拉动第一约束构件31,则第一约束构件31弹性变形,使得设置成与凹口 80相对的第一边81和第二边82彼此分离。从而,在第一约束构件31和盖构件23之间的连接部中产生的应力被减轻。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3A和3B所示,形成为绘出弧的第三绘边83布置在第一边81和第二边82之间。这里,例如,如果线性第一边81和相似的线性第二边82直接彼此连接,则应力集中在第一边81和第二边82之间的连接部中。然而,当设置上述第三边83时,难以产生应力集中。其中设置凹口 80的位置不限于以上所述位置。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描述了凹口 80设置在狭缝70和第三侧边53之间的情况。然而,凹口 80可以设置在比狭缝70更靠近第四侧边54侧。此外,凹口 80的数量不特别受限制,并且可以以复数提供。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了凹口 80设置在第一侧边51中(参见图3A和3B)的情况。然而,凹口 80可以设置在第二侧边52中。凹口 80可形成在第一侧边51和第二侧边52两者中。在上文中,描述了形成凹口 80的情况。然而,例如,如图6 (示出第一约束构件31的另一构造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视图)所示,可以在第一约束构件31中形成椭圆通孔86。这样,当形成通孔86时,第一约束构件31弹性变形,使得第一长边部861和第二长边部862彼此分开。从而,在第一约束构件31和盖构件23之间的连接部中产生的应力被减轻。通孔86不限于椭圆形,并且例如可以是圆形、四边形或菱形。通孔86的数量不限于单数,并且可以是复数。当通孔86以复数提供时,每个通孔86均可布置为沿第一约束构件31的纵向错开的状态,并且每个通孔86均可布置为沿第一约束构件31的宽度方向错开的状态。图7是示出在盖构件23关闭的状态下第一约束构件31等的状态的视图。当盖构件23被使用者关闭时,第一约束构件31被盖构件23挤压,并且第一约束构件31在设备主体20的内部的方向上移动。如果盖构件23完全关闭,则达到图7所示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如图7所示,第一约束构件31的弹性件312定位在与设置在第一接触构件41中的突出部413相对的位置,并且弹性件312被突出部413挤压。从而,在使弹性件312的另一端312B作为固定端并使弹性件312的一端312A作为自由端(参见图3A和3B)的情况下,弹性件312朝向第二侧壁202弯曲(弹性变形)。这里,以这种方式,在其中弹性件312弯曲的构造的情况下,与上文类似,从第一接触构件41作用在第一约束构件31上的荷载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当盖构件23的打开操作开始时所需的操作负荷减小。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容易打开盖构件23,并且改善了盖构件23的操作性。此外,在不提供弹性件312的情况下,还通过在由U形狭缝70包围的部分中形成通孔或凹部,而将第一接触构件41的突出部413插入通孔或凹部中,并且从第一接触构件41作用在第一约束构件31上的荷载减小。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当关闭的盖构件23的打开操作开始时所需的操作负荷可以减小。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当执行盖构件23的打开操作时,第一接触构件41的突出部413容易卡止在通孔或凹部的边缘上,因此容易降低盖构件23的操作性。这里,例如,由于图3A和3B所示的倾斜面59形成在通孔的边缘或凹部的边缘中,因此可能难以发生卡止。然而,即使形成倾斜面59,也难以消除卡止。另外,即使形成倾斜面59,由于机械误差等在倾斜面59和突出部413之间也形成间隙。此外,如果在这种状态下执行盖构件23的打开操作,则突出部413与倾斜面59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当盖构件23打开时,盖构件23卡止在设备主体20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盖构件23的操作性降低。另一方面,在设有上述弹性件312的情况下,如图8 (在弹性件312被突出部413挤压的情况下的剖视图)所示,突出部413被挤压到弹性件312。为了进一步解释,通过利用弹性件312的弯曲形成倾斜面。在该构造的情况下,当执行盖构件23的打开操作时,第一约束构件31在保持弹性件312的外表面和突出部413之间的接触的状态下移动。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不产生突出部413相对于第一约束构件31的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当执行盖构件23的打开操作时不发生卡止,因此容易进行盖构件23的打开操作。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约束构件31的一部分通过设置弹性件312而弹性变形。然而,还根据其它方法,第一约束构件31的一部分可以弹性变形。例如,由于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一部分(当盖构件23关闭时面对突出部413的部位)中形成凹部并且在凹部中装配软橡胶材料,因此第一约束构件31的一部分可以弹性变形。图9是沿图7的箭头IX-1X剖取的剖视图。虽然在上文中省略了描述,但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形成为肋状的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之间的配置间隙大于设置在第一约束构件31中的弹性件312的宽度。弹性件312定位在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之间。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果弹性件312被第一接触构件41的突出部413挤压并且弹性件312产生变形,则弹性件312进行形成于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之间的间隙。另外,弹性件312被插入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之间,而不撞击在第一突起21或第二突起22上。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突起21和第二突起22形成为板状(肋状)。因此,第一突起21和第一约束构件31彼此线性接触,并且第二突起22和第一约束构件31也彼此线性接触。因此,与其中第一突起21和第一约束构件31彼此平面接触以及第二突起22和第一约束构件31彼此平面接触的构造相比,第一约束构件31容易地移动,并且盖构件23的操作负荷减小。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纵向上的一个部位由设备主体20支撑。从而减小了盖构件23的操作负荷。这里,例如,在多个部位(其中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纵向上的位置彼此不同)由设备主体20支撑并且支撑第一约束构件31的支承部以复数个提供的情况下,从设备主体20作用在第一约束构件31上的摩擦力增加,并且存在当盖构件23打开和关闭时操作力可能增加的顾虑。这里,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方法,盖构件23不被笔直地拉到前侧,而是盖构件23可以在横向(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上被拉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约束构件31不被笔直地拉动,而是在倾斜状态下被拉动。这里,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如上所述提供多个支撑部,则第一约束构件31围绕多个支承部中的一个支撑部旋转,并且第一约束构件31被挤压到其它支撑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约束构件31和支撑部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因此当盖构件23打开和关闭时的操作力增加。将参照图9进一步描述第一接触构件41的结构。如图9所示并且如上所述,第一接触构件41包括主体部411和突出部413,主体部411形成为板状和矩形形状,突出部413沿主体部411的纵向设置在中央部并朝第二侧壁202侧突出。在第一接触构件41中,设有第一件414和第二件415,第一件414沿主体部411的纵向从一端突出并且布置成垂直于主体部411,第二件415设置成从第一件414的自由端侧的一端突出并且布置成垂直于第一件414。在主体部411的纵向上的一端中在与第二侧壁202相对的表面中形成长孔形凹部416A,并且在凹部416A的底部中形成长孔形通孔416B。此外,在主体部411的纵向上的在另一端中形成圆形凹部417A,并且在凹部417A的底部中形成圆形通孔417B。在主体部411的纵向上的另一端中在与凹部417A相邻的部位中形成圆形通孔418。这里,如上所述,第一接触构件41由设置在第二侧壁202的内壁中的第一固定部210和第二固定部220固定。接下来,将描述当第一固定部210和第二固定部220固定时的组装过程。首先,将第二件415插入形成于相对部212中的通孔211内。此时,第一接触构件41的另一端侧与第二侧壁202分离,因此第一接触构件41相对于第二侧壁202倾斜。如果完成第二件415向通孔211中的插入,则第一件414进入通孔211。之后,由使用者将第一接触构件41朝向第二侧壁202进一步挤压。由此,设置在第一固定部210中的突起214进入长孔形凹部416A,并且设置在第二固定部220中的第一突起222进入圆孔形凹部417A。形成有螺孔的第二突起223与形成在第一接触构件41中的通孔418相对。之后,将螺钉224穿过通孔418,并且将螺钉224固定到第二突起223。从而将第一接触构件41固定到第二侧壁202的内壁。这里,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构件41可由一个螺钉224固定,并且与第一接触构件41的两端由多个螺钉固定的情况相比,部件数减少。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接触构件41的移动由凹部417A和插入凹部417A中的第一突起222约束。此外,第一接触构件41的移动也由长孔形凹部416A和插入凹部416A中的突起214约束。当凹部416A形成为圆孔形而非长孔形时,突起214可以不插入到凹部416A的内部。具体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造中,如上所述,当第一接触构件41的安装开始时,第一接触构件41相对于第二侧壁202倾斜。然而,此时,如果凹部416A形成为圆孔,则突起214的顶部撞击凹部416A的内壁(内周面),因此突起214可能不插入到凹部416A的内部。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凹部416A形成为长孔形。接下来,将描述在第一约束构件31和盖构件23之间的连接部的结构。图10是放大安装在盖构件23上的第一约束构件31的一部分的视图。如上所述,安装在盖构件23 (参见图2)上的安装部60设置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第三侧边53中。这里,如图10所示,在安装部60中,设有第一突起61和第二突起62,第一突起61在第三侧边53的纵向上从一端突出,第二突起62在第三侧边53的纵向上从另一端突出。在安装部60中,设有凹部63,凹部63在第三侧边53的纵向上设置在中央部中,并且凹向主体部311侧。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有相对件64,相对件64连接到第一突起61的基部,朝向第二突起62的基部布置,并且布置成与凹部63的底面631相对。这里,在相对件64中,一端连接到第一突起61的基部,另一端不连接到第二突起62的基部。因此,相对件64形成为悬臂梁。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相对件64的为与面向底面631的表面相对一侧的表面上形成突出部641,当从前面观察时,突出部641形成为十字形。这里,第一突起61和第二突起62被构造为彼此相似,并且作为一个实例描述第一突起61。当从侧表面观察时,第一突起61形成为T形。更详细地描述第一突起61,在第一突起61中,设有装配部611,装配部611形成为长方体形状,沿着第三侧边53布置,并且装配到形成于盖构件23中的凹部(下文描述)内。在第一突起61中,设有连接部612,连接部612连接在装配部611的纵向上的中部和第三侧边53。这里,连接部分612形成为四棱柱形状。在第一突起61中,设有第一突起613和第二突起614,第一突起613在装配部611的纵向上从一端朝向第三侧边53突出,第二突起614在装配部611的纵向上从另一端朝向第三侧边53突出。此外,第一突起613和第二突起614不到达第三侧边53,因此在第一突起613和第三侧边53之间以及第二突起614和第三侧边53之间形成间隙。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由于注射成型产生的凹痕,相对于第一突起61和第二突起62进行所谓的厚度减薄。接下来,将描述盖构件23侧的结构。图11是放大安装有第一约束构件31的盖构件23的一部分的视图。如图11和图2所示,在盖构件23中,设有覆盖部231,覆盖部231形成为板状,并且覆盖形成于设备主体20中的开口。在盖构件23中,设有侧壁232,侧壁232连接到在覆盖部23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并且当盖构件23被使用者关闭时,与设备主体20的第一侧壁201和第二侧壁202相对。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设有第一突出件301,第一突出件301设置成从侧壁232突出,布置成垂直于侧壁232,并且形成为板状和矩形形状。此外,相似地,设有第二突出件302和第三突出件303,第二突出件302和第三突出件303设置成从侧壁232突出,布置成垂直于侧壁232,并且形成为板状和矩形形状。圆形通孔302A在第二突出件302的纵向上形成在中央部中。这里,在图11中从左上朝右下的方向上,第一突出件301、第二突出件302和第三突出件303以上顺序布置。第一突出件301至第三突出件303布置成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沿着侧壁232的边缘232A延伸的方向布置。此外,在第一突出件301和第二突出件302之间以及在第二突出件302和第三突出件303之间形成间隙236。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有第一壁部241,第一壁部241形成为板状(肋状),并且连接到第一突出件301、覆盖部231和侧壁232。相似地,设有第二壁部242和第三壁部243,第二壁部242和第三壁部243形成为板状,并且连接到第二突出件302、覆盖部231和侧壁232。设有第四壁部244,第四壁部244形成为板状,并且连接到第三突出件303、覆盖部231和侧壁232。第一壁部241至第四壁部244布置成垂直于覆盖部231和侧壁232。这里,第一壁部241设置成连接到第一突出件301的末端中的与定位在设有第二突出件302的一侧的末端相对一侧的末端。第二壁部242设置成连接到第二突出件302的定位在第一突出件301侧的部分。此外,第三壁部243设置成连接到第二突出件302的定位在第三突出件303侧的部分。第四壁部244设置成连接到第三突出件303的末端中的与定位在设有第二突出件302的一侧的末端相对的一侧的末端。在第一突出件301的末端(靠近第二突出件302的一侧的末端)中形成第一突起251,第一突起251突出到设有覆盖部231的一侧。在第二突出件302的两端(第一突出件301侧的末端和第三突出件303侧的末端)中形成第二突起252和第三突起253,第二突起252和第三突起253突出到设有覆盖部231的一侧。此外,在第三突出件303的末端(靠近第二突出件302的一侧的末端)中形成第四突起254,第四突起254突出到设有覆盖部231的一侧。图12是示出在第一约束构件31安装在盖构件23上之后的状态的视图。这里,第一约束构件31在盖构件23上的安装基于以下事实进行:第一突起61的装配部611装配到由第一壁部241、第二壁部242、第一突出件301、第二突出件302、覆盖部231和侧壁232包围的空间(图11中还参照附图标记11A)。第一约束构件31在盖构件23上的安装基于以下事实进行:第二突起62的装配部611装配到由第三壁部243、第四壁部244、第二突出件302、第三突出件303、覆盖部231和侧壁232包围的空间(图11中还参照附图标记11B)。这里,如果装配部611装配到所述空间,则第一突起61的连接部分612定位在形成于第一突出件301和第二突出件302之间的空间236 (参见图11)中。第二突起62的连接部分612定位在形成于第二突出件302和第三突出件303之间的空间236 (参见图11)中。此外,如果装配部611装配到所述空间,则第一突起61的第一突起613定位在第一壁部241和从第一突出件301突出的第一突起251之间。第一突起61的第二突起614定位在第二壁部242和从第二突出件302突出的第二突起252之间。第二突起62的第一突起613定位在第三壁部243和从第二突出件302突出的第三突起253之间。第二突起62的第二突起614定位在第四壁部244和从第三突出件303突出的第四突起254之间。在图12所示状态下,形成于相对件64中的突出部641被插入到形成于第二突出件302中的通孔302A的内部。当装配部611装配到所述空间时,相对件64弯曲到凹部63侦U。因此,相对件64可以布置成与第二突出件302重叠,并且形成于相对件64中的突出部641可以装配到第二突出件302的通孔302A。这里,当盖构件23被使用者打开时,盖构件23被拉向与第一约束构件31分开的方向。此时,形成于盖构件23中的第一突出件301被挤压到第一突起61的第一突起613,并且第二突出件302被挤压到第一突起61的第二突起614。此外,相似地,形成于盖构件23中的第二突出件302被挤压到第二突起62的第一突起613,并且第三突出件303被挤压到第二突起62的第二突起614。由此,盖构件23相对于第一约束构件31的移动被约束,并且抑制了第一约束构件31从盖构件23的移除。根据使用者的操作方法,盖构件23可以被操作成使得盖构件23在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盖构件23的第二突出件302(通孔302A的内周面)被挤压到形成于相对件64中的突出部641。由此,同样在这种情况下,盖构件23相对于第一约束构件31的移动被约束,并且抑制了第一约束构件31从盖构件23的移除。例如,外力作用在第一约束构件31等上,并且第一约束构件31可以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第三侧边53延伸的方向(由图12中的箭头12A所指的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第一突出件301至第三突出件303中的第一突起251至第四突起254以及设置在第一突起61和第二突起62中的第一突起613和第二突起614彼此推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突起61与第一壁部241和第二壁部242碰撞,并且第二突起62与第三壁部243和第四壁部244碰撞。由此,同样在这种情况下,抑制了第一约束构件31从盖构件23的移除。在上文中,描述了盖构件23、第一约束构件31、第二约束构件32等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00中的情况。然而,以上所述构造可以应用于除图像形成设备100之外的设备。例如,该构造可以应用于制作装订多页纸的小册子的设备、通过使用订书钉等装订多页纸的设备、将纸钻孔的设备,等等。在上文中,描述了弹性件312设置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一端55侧的情况。然而,弹性件312可以设置在第一约束构件31中的另一端56侧。另外,代替图3A所示的凹部57、突出部58和倾斜面59,可以设置狭缝70和弹性件312。在这种情况下,当盖构件23被使用者打开时,弹性件312被第一接触构件41的突出部413挤压并弯曲。此外,在弹性件312设置在第一约束构件31中的另一端56侧的情况下,弹性件312的定位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一端55侧的末端变为固定端,并且弹性件312的定位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另一端56侧的末端变为自由端。另外,在弹性件312设置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另一端56侧的情况下,弹性件312的定位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一端55侧的末端连接到第一约束构件31的主体部311,并且弹性件312的定位在第一约束构件31的另一端56侧的末端变为自由端。为了例示和描述之目的已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选择并描述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最佳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适合于所想到的具体使用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如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记录材料处理设备,该记录材料处理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相对于记录材料执行预定处理的处理单元; 盖构件,所述盖构件设置成能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并且设置成打开至预定部位,且覆盖所述设备主体上的预定部位; 阻力施加部,所述阻力施加部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侧,并且用于向由使用者打开和关闭的所述盖构件施加阻力;和 阻力接收构件,所述阻力接收构件设置在所述盖构件侧,当所述阻力施加部挤压并且所述盖构件打开和关闭时接收来自所述阻力施加部的所述阻力,并且当在所述盖构件关闭的状态下与所述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分、和/或在所述盖构件打开至所述预定部位时与所述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分被所述阻力施加部挤压时,所述阻力接收构件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设备, 其中,与所述阻力施加部对置的所述部分弹性变形,并且在与所述阻力施加部对置的所述部分中形成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设备, 其中,与所述阻力施加部对置的所述部分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与所述阻力施加部对置的所述部分在被所述阻力施加部挤压时弹性变形,并且在将所述第一末端作为自由端并将所述第二末端作为固定端的情况下弯曲,并且 与所述阻力施加部对置的所述部分在将所述第一末端作为自由端并将所述第二末端作为固定端的情况下弯曲,并且在与所述阻力施加部对置的所述部分中形成所述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阻力接收构件的第一末端侧安装在所述盖构件上,并且所述阻力接收构件从所述盖构件朝向所述设备主体侧设置,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末端的相对侧的第二末端和连接所述第一末端与所述第二末端的侧部,并且所述阻力接收构件的所述侧部包括凹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阻力接收构件形成为板状,并且所述阻力接收构件的第一侧面被所述阻力施加部挤压。
6.一种记录材料处理设备,该记录材料处理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相对于记录材料执行预定处理的处理单元; 盖构件,所述盖构件设置成能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并且覆盖所述设备主体上的预定部位; 阻力施加部,所述阻力施加部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侧并用于向由使用者打开和关闭的所述盖构件施加阻力;和 阻力接收构件,所述阻力接收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盖构件上的第一末端,从所述盖构件朝向所述设备主体侧设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末端相对的第二末端,当所述阻力施加部挤压且所述盖构件打开和关闭时接收来自所述阻力施加部的阻力,并且包括弯曲件,在所述盖构件关闭的状态下,当在与所述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位中被所述阻力施加部挤压时,所述弯曲件弯曲,其中,在定位在所述第一末端侧处的一端和定位在所述第二末端侧中的另一端之中,将所述一端作为自由端的情况下所述弯曲件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弯曲件弯曲,并且所述阻力接收构件的与所述阻力施加部对置的所述部位包括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记录材料处理设备, 其中,所述阻力接收构件设有通孔。
9.一种记录材料处理设备,该记录材料处理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相对于记录材料执行预定处理的处理单元; 盖构件,所述盖构件设置成能相对于所述设备主体打开和关闭,并且设置成打开至预定部位,且覆盖所述设备主体上的预定部位; 阻力施加部,所述阻力施加部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侧并用于向由使用者打开和关闭的所述盖构件施加阻力;和 阻力接收构件,所述阻力接收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盖构件上的第一末端,从所述盖构件朝向所述设备主体侧设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末端相对的第二末端,当所述阻力施加部挤压且所述盖构件打开和关闭时接收来自所述阻力施加部的阻力,并且包括弯曲件,当所述盖构件打开至所述预定部位时,当在与所述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位中被所述阻力施加部挤压时,所述弯曲件弯曲,其中,在定位在所述第一末端侧处的一端和定位在所述第二末端侧中的另一端之中,将所 述另一端作为自由端的情况下所述弯曲件弯曲。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材料处理设备,该记录材料处理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该设备主体包括处理单元;盖构件,该盖构件设置成能打开和关闭,设置成打开至预定部位,并且覆盖设备主体上的预定部位;阻力施加部,该阻力施加部设置在设备主体侧并且用于向由使用者打开和关闭的盖构件施加阻力;和阻力接收构件,该阻力接收构件设置在盖构件侧,当阻力施加部挤压且盖构件打开和关闭时接收来自阻力施加部的阻力,并且当在盖构件关闭的状态下与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分和/或在盖构件打开至预定部位时与阻力施加部对置的部分被阻力施加部挤压时,该阻力接收构件弹性变形。
文档编号G03G21/16GK103176392SQ201210186650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小岩井秀夫, 原慎也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