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晰光栅立体图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706阅读:1793来源:国知局
高清晰光栅立体图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清晰光栅立体图片的制作方法,结合激光照排输出、网格化半色调、滤光片显色以及曝光复制技术,可输出超高分辨率的立体灯片和相纸。其原理在于,将立体图像负片的RGB三色分量重新组合成一个单色图像,网格化处理后,用激光照排机输出到一张胶片上,叠合到彩色滤光片上,形成立体彩色负片,通过多次平移曝光复制到彩色灯片或相纸上。本发明提供的高清晰立体图片,具有超高的输出精度,图像细腻、色阶丰富,提高了观看舒适度,特别适合在一个灯箱上展示多幅高清晰立体广告。
【专利说明】高清晰光栅立体图片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光学显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光栅立体图片的制作方法和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光栅立体图片以其观看自由、立体感强及适应性好的优势,在摄影、广告和装饰等行业逐步得到普及。立体图片通常由立体光栅和立体合成图像复合构成,立体光栅主要是柱镜光栅,也可以是狭缝光栅,立体合成图像是由一系列的视差图像重新抽样排列成的新图像,其特点在于细节十分丰富,图像信息量大,因此横向输出精度要求极高,一般是平面图像的10倍以上,即高于2000dpi才能达到满意的清晰度,常规的输出方法如数码激光洗印、写真喷绘、印刷等远远达不到要求,致使立体图片的立体感和清晰度都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清晰度与平面图片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0003]专利200710079378.5公开的高清晰光栅立体图片,很好地解决了立体灯箱片的立体感、清晰度以及观看舒适度问题;专利号201020188286.8公开的RGB立体印刷色版,可以印刷黑白图像来显示彩色立体图像,避免印刷的套印瓶颈,同时解决了立体灯箱片的成本和批量生产问题。这两个专利均是利用RGB色版与黑白图像叠合,利用加法色原理显示彩色图像,尽管具有极高分辨率的优势,仍有两点不足。其一,图像的亮度只有普通灯片的三分之一,只能用于灯片不能用于相纸;其二,同一像素的RGB子像素位置上下分离,空间利用率不高。上述两个专利中描述的色版,在下文中用更准确的词“滤光片”来替换,色版上的“线条”用“滤光条”代替,本发明是在专利200710079378.5基础上的为改进其不足而开发的后续发明。

【发明内容】
:
[0004]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清晰光栅立体图片的制作方法,结合了激光照排输出、网格化半色调、滤光片显色以及曝光复制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分辨率立体图像曝光技术,可输出立体灯片和相纸,以及制作高清晰度多变立体广告灯箱的方法。
[0005]本发明的原理在于,将立体图像负片的RGB三色分量重新组合成一个单色图像,网格化处理后,用激光照排机输出到一张胶片上,叠合到彩色滤光片上,形成立体彩色负片,通过多次平移曝光复制到彩色灯片或相纸上。实现过程和步骤包括:①设计制作滤光片,②设计输出立体图像负片,③立体图像负片的安装,④单幅立体图像的拷贝曝光方法,⑤多变立体灯片的拷贝曝光方法,⑥多变立体广告灯箱的结构。
[0006]下面说明实现高清晰立体图片输出的过程。
[0007]彩色滤光片由周期性、无间距平行排列的红色虑光条(2)、绿色虑光条(3)和蓝色虑光条(4)构成,如图1所示,虑光条的宽度相等,即线宽为d的红、绿、蓝三个滤光条排列成线宽为3d的一组滤光条,共同显示一行RGB彩色像素,N组滤光条构成整个彩色滤光片图案,四角设置对位标记(I)。
[0008]彩色滤光片的生产方法可参照LCD面板滤光片曝光技术,成本较高但滤色性好。[0009]彩色滤光片是实现LCD色彩化的一个不可缺欠的零组件,彩色滤光片的制造方法中,主流的技术为颜料分散式的Photoresist法,这是将微粒子化的颜料均匀地分散到感光性树脂中,将此染色感光性材料,在带有Black Matrix的玻璃基板上反复进行涂抹、曝光、微影等制程,以形成RGB的染色层。
[0010]本发明中的彩色滤光片不需要黑矩阵Black Matrix,生产相对简单,可以通过掩模接触曝光全透灯片的办法制得。如图2所示,用激光照排片输出一张狭缝光栅,其透光条
(5)的宽度为d,遮光条(6)的宽度为2d,一般情况下,0.1mm < d < 0.5mm。如图3所示,狭缝光栅(9)裱贴在一块透明玻璃(10)上,全透灯片(8)被平整吸附在装片底座(7)上,与狭缝光栅(9)紧密接触曝光,装片底座(7)可以向左移动离开狭缝光栅(9),再次接触时回位误差小于10微米。采用3个发散的红绿蓝LED灯作为点光源远场曝光,以获取相对均匀的光线(11)强度,红色LED (12)、绿色LED (13)、蓝色LED (14)灯的曝光时间分别精确可控,可以调整各颜色的曝光量。先开绿灯和蓝灯曝光,透过狭缝光栅(9)遮光条(5)后在全透灯片(8)上分别显品红和黄色,叠加成红色;然后平移透明玻璃(10),移动距离为d,移动方向与遮光条(5)垂直,开红灯和蓝灯再次接触曝光,透过狭缝光栅(9)遮光条(5)后在全透灯片(8)上分别显青色和黄色,叠加成绿色;透明玻璃(10)同方向再移动距离d,开红灯和绿灯接触曝光,透过狭缝光栅(9)遮光条(5)后在全透灯片(8)上分别显青色和品红,叠加成蓝色。对位标记(I)也可以通过曝光复制到全透灯片(8)上。冲洗裁切后的全透灯片
(8)就是我们需要的彩色滤光片,作为显色元件反复使用。
[0011]对位标记(I)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与激光照排的立体图像对位叠合后显示正确的颜色,其二是作为多幅不同立体图像之间的定位点。一个典型的60cmX80cm滤光片,W =600mm, d = 0.254mm, N = 1050,套印误差要求小于 0.0lmnin
[0012]设计输出立体图像负片,首先要确定三个参数:滤光片滤光条的宽度d,激光照排机的输出分辨率R,立体图像的光栅栅距P。
[0013]要使彩色立体图像转换成灰度图像输出到激光照排片上,还能还原出正确的颜色,需要对彩色信息进行编码。如图4所示,一个彩色像素的R子像素(15)、G子像素(16)、B子像素(17)在灰度图像中呈上中下排列,形成一个完整彩色像素点(18)。将RGB模式立体图像,转化为灰度立体图像,然后网格化成可曝光的Ibit TIF图像的方法,可参考【背景技术】中涉及的两个专利。
[0014]通常连续调灰度图像转换成半色调图像时,一个像素点所占的面积为正方形,这样可以保证图像的横纵向分辨率的一致性,本发明中灰度图像每个像素点曝光的网格大小设定为a*b,b》a,像素网格呈窄长条状纵向分布,灰度图像的横向分辨率为R/a。为了获得最高的输出精度,直接设定a = 1,立体图像的横向分辨率就等于激光照排机的输出分辨率R0
[0015]将一组RGB模式的视差序列图合成栅距为P的立体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取消图像宽高比例约束,通过插值重定图像像素,将立体图像的分辨率设定成R,保持宽度尺寸不变,将像素高度压缩到(原高度尺寸/3d)并取整,保证每组滤光条对应一行彩色像素,像素高度是指图像高度方向上的总像素数,计为h。将立体图像反向成负片,下面立体图像负片仍称为立体图像,创建一个灰度图像,分辨率为R,像素高度为3h,宽度与彩色立体图像相同。将立体图像的R、G、B通道颜色值填充到灰度图像中,具体方法如下:[0016]将立体图像R通道第j行的颜色值填充到灰度图像的第3j行中;
[0017]将立体图像G通道第j行的颜色值填充到灰度图像的第3j+l行中;
[0018]将立体图像B通道第j行的颜色值填充到灰度图像的第3j+2行中。
[0019]即可保证灰度图像中一行像素对应一个滤光条,其中,j = 0,1,2,3,……,h_l。
[0020]与印刷行业采用的调幅挂网技术不同,灰度图像每个像素的形状和大小已经固定下来,不存在网屏的角度、频率的选择问题,网格大小为l*b。如图5所示,网格上每个小格代表一个曝光位置,曝光点(19)为黑色,遮挡光线,未曝光点(20)为白色,透过光线,网格中曝光的激光点面积比例代表对应的灰度值。为了减少曝光点扩大对灰阶的影响,曝光的激光点(19)聚集在一起;同时,为了降低彩色滤光片与立体图像的套准误差对颜色的影响,未曝光点(20)尽可能集中在网格的中心。
[0021]灰度图像网格化处理时,采用的网格大小为l*b,b = d*R/25.4,在设计滤光条的宽度d时,尽量保证b为整数,如R = 4000dpi, b = 40,d = 0.254mm。如果不能保证b为整数,可任取一个大于b的整数作网格化处理,然后取消图像宽高比例约束,插值重定图像像素,将高度尺寸调整为d*3h,也能与彩色滤光片对位套准,但是有可能引起颜色误差和不均匀的横向线条。
[0022]灰度图像像素点的值域为[0,255],一个像素网格激光曝光点数量的取值范围为[O, b],最多只有b+Ι个灰阶,网格化处理时存在误差,误差计入同一列下边第三个像素,这两个像素同颜色。
[0023]如图5中的a~r所示,1*16的网格可以显示17个灰阶O~16,黑色的曝光点
(19)聚集在网格的两端,白色的未曝光点(20)聚集在网格的中央。
[0024]立体图像与彩色滤光片之间的对位精度,在滤光条平行和垂直方向上要求是不同的,与滤光条平行方向的对位精度要求不高,或者说没有对位的要求,而要求垂直方向上对位精度较高。如果实际生产中达不到对位精度的要求,或者滤光条之间过渡不锐利,色纯度不高时,可以在各色滤光条之间增加黑色遮挡线条(21)来保证颜色完全准确。如图6中的a~r所示,用1*20的网格显示17个灰阶O~16,两端填充黑色的曝光点(19)增加各色滤光条之间的间隔,可较好地解决因对位精度不够引起的颜色串扰问题。
[0025]建立一个一维数组G[b],按曝光点出现的先后顺序给数组赋值。从网格两端开始曝光,如图5、图6所示:
[0026]当j < [b/2]时,G[j] = b-2j-l
[0027]当j > [b/2]时,G[j] = 2j-b+2
[0028]j = 0,1,2,……,b_l,[b/2]是对 b/2 的结果取整。
[0029]假如b = 16,如图 5 所示,G[O] = 15,G[l] = 13,G[2] = 11,G[3] = 9,G[4]=7,G[5] = 5,G[6] = 3,G[7] = 1,G[8] = 2,G[9] = 4,G[10] = 6,G[ll] = 8,G[12]=
10,G[13] = 12, G[14] = 14,G[15] = 16。
[0030]假如b = 20,如图 6 所示,G[0] = 19,G[1] = 17,G[2] = 15,G[3] = 13,G[4]=11,G[5] = 9,G[6] = 7,G[7] = 5,G[8] = 3,G[9] = 1,G[10] = 2,G[ll] = 4,G[12]=6,G[13] = 8,G[14] = 10,G[15] = 12,G[16] = 14,G[17] = 16,G[18] = 18,G[19]=20。
[0031]需要网格化的像素灰度值为C,0≤C≤255,C = O为全黑,C = 255为全白。网格化后未曝光的白色点数量为w = C*e/255+ δ,δ为同列上边第三个像素的网格化误差,W的整数部分[W]为实际白色点数,小数部分W_[W]记为新误差δ,该误差加入到立体图像同一列下边第三个像素的网格化处理中。e为白色点数的最大值,如果不加黑色遮挡条,e=b ;如果增加y个激光曝光点宽度的黑色遮挡条,e = b-y。
[0032]在一个长条形网格中,如果G[j] ( [W],则该点为白色点,否则为曝光点,此过程编制成程序后让计算机自动处理实现网格化。
[0033]如图7所示,网格化的半色调图像由黑色的曝光点(19)和白色的未曝光点(20)组成。一行红色像素网格(22)与红色虑光条(2)叠合后透过红光,一行绿色像素网格(23)与绿色虑光条(3)叠合后透过绿光,一行蓝色像素网格(24)与蓝色虑光条(4)叠合后透过蓝光。半色调图像由激光照排机直接曝光在激光照排胶片上。
[0034]立体图像负片的对位安装。如图8所示,彩色滤光片(28)裱贴在透明光学玻璃
(25)的中间虚框面积内,对位标记(I)和滤光条图案面朝外;透明光学玻璃(25)内外虚框之间分布有许多小孔(26),可以从背后进行抽气;外侧有一胶带圈(27)。立体图像菲林片的感光层朝外敷贴到玻璃上,菲林片上的四个标记与对位标记(I)套准,保证像素网格与对应颜色的虑光条正确叠合,菲林片的面积足够覆盖胶带圈(27),边抽气边抚平菲林,并将菲林四周固定在玻璃上。菲林片、滤光片、玻璃形成一个立体图像负片夹,更换立体图像时只需更换菲林片,十分方便。
[0035]图3所示意的拷贝装置可以拷贝立体灯片和相纸。立体图像负片夹替代其中的狭缝光栅(9)和透明玻璃(10),感光灯片或相纸替换其中的全透灯片(8),被平整吸附在装片底座(7)上,吸附感光材料的金属面涂无光黑漆;立体图像负片与感光材料紧密接触曝光后,装片底座(7)可以向左移动松开,再次接触时能精确回位,立体图像负片可以上下精确移位;采用3个发散的红绿蓝高亮度LED灯组点光源,远场曝光以获取相对均匀的光线
(II)强度,红色LED (12)、绿色LED (13)、蓝色LED (14)灯的曝光时间分别精确可控,可以调整各颜色的曝光量,光源距离感光材料中心不小于800mm,亮度的不均匀性可以在设计原片时进行补偿。
[0036]单幅立体图像的拷贝曝光方法如图9所示,根据减法色显色原理,每次曝光最多呈青、品红、黄三色且互不重叠,因此最少需要五次才能完成感光材料(29)整个曝光过程。第一次,立体图像负片夹处于原始位置,红、绿、蓝三色灯全开曝光,彩色滤光片(28)的红、绿、蓝滤光条透过对应颜色的光线(33),感光材料(29)曝光的像素点(30)分别呈青、品红、黄色;第二次,立体图像负片夹向下移动距离d,开红、绿两色灯曝光,彩色滤光片(28)的红色滤光条透过红色光线(32),绿色滤光条透过绿色光线,蓝色滤光条不透光,感光材料(29)曝光的像素点(30)分别呈青、品红;第三次,立体图像负片夹向下移动距离d,开红色灯曝光,彩色滤光片(28)的红色滤光条透过红色光线,绿色滤光条和蓝色滤光条不透光,感光材料(29)曝光的像素点(30)呈青色;第四次,立体图像负片夹向上移动距离3d,开绿色、蓝色灯曝光,彩色滤光片(28)的绿色滤光条透过绿色光线,蓝色滤光条透过蓝色光线,红色滤光条(31)不透光,感光材料(29)曝光的像素点(30)分别呈品红、黄色;第五次,立体图像负片夹向上移动距离d,开蓝色灯曝光,彩色滤光片(28)的蓝色滤光条透过蓝色光线,红色滤光条和绿色滤光条不透光,感光材料(29)曝光的像素点(30)呈黄色。曝光完成后,与立体图像负片一个RGB像素点对应的位置被拷贝出三个相同的像素,虽然存在像素冗余,但提高了图像亮度,除灯片外还可以曝光在相纸上。如果滤光条之间存在黑色遮挡条(21),移动距离d要相应减小,需要移动更多的次数才能完成整个曝光。
[0037]多幅立体图像的拷贝曝光方法如图10所示,准备三张立体图像负片,根据减法色显色原理,每张立体图像负片移动曝光3次,将呈青、品红、黄三色曝光在同一个色条宽度上,另外两幅立体图像正好填充其余的空白位置,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3变立体图像输出方案,三个立体图像之间无精确套准要求,需要9次才能完成感光材料(29)整个曝光过程。
[0038]第一次,第一张立体图像负片夹处于原始位置,开红灯曝光,红色光线透过红色滤光条曝光在感光材料(29)上,曝光的像素点(30)呈青色;第二次,第一张立体图像负片夹向上移动距离d,开绿灯曝光,绿色光线透过绿色滤光条曝光在感光材料(29)上同一位置,曝光的像素点(30)呈品红;第三次,第一张立体图像负片夹向上移动距离d,开蓝灯曝光,蓝色光线透过蓝色滤光条曝光在感光材料(29)上同一位置,曝光的像素点(30)呈黄色,完成第一张立体图像的曝光过程(34),显色(C1,M1,Y1)。
[0039]第四次,第二张立体图像负片夹处于原始位置,开绿灯曝光,绿色光线透过绿色滤光条曝光在感光材料(29)上,曝光的像素点(30)呈品红;第五次,第二张立体图像负片夹向下移动距离d,开红灯曝光,红色光线透过红色滤光条曝光在感光材料(29)上同一位置,曝光的像素点(30)呈青色;第六次,第二张立体图像负片夹向上移动距离2d,开蓝灯曝光,蓝色光线透过蓝色滤光条曝光在感光材料(29)上同一位置,曝光的像素点(30)呈黄色,完成第二张立体图像的曝光过程(35),显色(C2,M2,Y2)。
[0040]第七次,第三张立体图像负片夹处于原始位置,开蓝灯曝光,蓝色光线透过蓝色滤光条曝光在感光材料(29)上,曝光的像素点(30)呈黄色;第八次,第三张立体图像负片夹向下移动距离d,开绿灯曝光,绿色光线透过绿色滤光条曝光在感光材料(29)上同一位置,曝光的像素点(30)呈品红;第九次,第三张立体图像负片夹向下移动距离d,开红灯曝光,红色光线透过红色滤光条曝光在感光材料(29)上同一位置,曝光的像素点(30)呈青色,完成第三张立体图像的曝光过程(36),显色(C3,M3, Y3)。
[0041]曝光完成后,三幅立体图像被拷贝到同一张感光灯片上。如果滤光条之间存在黑色遮挡条(21),移动距离d要相应减小,可以拷贝更多的立体图像到一张灯片上。如果黑色遮挡条(21)的宽度达到d/2,则移动距离要减小到d/2,可以拷贝6张立体图像,形成6变立体广告灯箱。
[0042]高清立体图片清晰透亮的主要原因在于采用了半色调技术,相邻像素之间完全独立没有融合,优于同精度连续调曝光的立体图片。此外,分色图由同一张玻璃板单向微小位移曝光,全画面的套准精度可优于I微米。
[0043]多变立体广告灯片的结构如图11所示。狭缝光栅(38)裱贴在柱镜光栅(37)的背面,狭缝光栅线方向与柱镜光栅线垂直。狭缝光栅(38)的栅距为3d,与图2所示的狭缝光栅(9)相同,区别只在于透光条(5)的宽度,3?6变立体灯片对应的透光条宽度为d?d/2。感光灯片(29)在柱镜光栅的聚焦面上,狭缝光栅(38)作为变图光栅与感光灯片(29)之间存在小间隙,可以相对移动,控制立体图像之间的切换。
[0044]本发明提供的高清晰立体图片,具有超高的输出精度,细腻丰富的色阶,立体感和清晰度相比于常规输出方法有了大幅度提高。用较薄的片材光栅就可以达到以往需要厚板材光栅才能展现的立体感,图像细腻,特别适合在一个灯箱上展示多幅高清晰立体广告。【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5]图1是彩色滤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2是狭缝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3是接触曝光装置原理示意图。
[0048]图4是灰度图像的彩色子像素编码结构示意图。
[0049]图5是子像素网格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6是带黑色遮挡线条的子像素网格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7是网格化的半色调图像。
[0052]图8是立体图像负片夹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9是单幅立体图像拷贝曝光方法示意图。
[0054]图10是多幅立体图像拷贝曝光方法示意图。
[0055]图11是多变立体广告灯片的结构示意图
[0056]上述各附图中的图示标号为:
[0057]I对位标记,2红色滤光条,3绿色滤光条,4蓝色滤光条,5透光条,6遮光条,7装片底座,8全透灯片,9狭缝光栅,10透明玻璃,11曝光光线,12红色LED灯,13绿色LED灯,14蓝色LED灯,15R子像素,16G子像素,17B子像素,18完整彩色像素点,19曝光点,20未曝光点,21黑色遮挡线条,22红色像素网格行,23绿色像素网格行,24蓝色像素网格行,25透明光学玻璃,26小孔,27胶带圈,28彩色滤光片,29感光材料,30曝光像素点,31,不透光的滤光条,32,透光的滤光条,33透射光线,34第一张立体图像曝光的位置与时序,35第二张立体图像曝光的位置与时序,36第三张立体图像曝光的位置与时序,37柱镜光栅,38狭缝光栅。
【具体实施方式】:
[0058]激光照排输出一张600m*800m的狭缝光栅,光栅线长600mm,输出精度4000dpi,透光条宽0.254mm,遮光条宽0.508mm,裱贴在透明玻璃上掩模移动曝光,拷贝出彩色滤光片,在四周设置好对位标记。彩色滤光片的幅面为600*800mm,滤光条长度为600mm,宽度为
0.254mm,按图8所示裱贴在透明光学玻璃(25)上。
[0059]将一组RGB模式的视差序列图100张合成栅距为0.635mm的立体图像,幅面为600mm*800mm。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插值将立体图像的分辨率设定成4000dpi,保持宽度600mm不变,将高度压缩到1050像素,立体图像的实际高度将还原成0.254*3*1050 =800.1mm,将立体图像反向成负片。创建一个灰度图像,分辨率为4000dpi,高度为1050*3=3150像素,宽度为600mm,将立体图像负片的R、G、B通道颜色值填充到灰度图像中。每个激光点的尺寸为25.4mm/4000 = 0.00635mm,滤光条的宽度为0.254mm,正好是40个激光点的高度,用1*40的网格将灰度图像处理成半色调图像,四周设置对位标记后激光照排输出。立体图像负片装配到透明光学玻璃(25)上形成曝光用的负片夹。
[0060]按照图9所示的曝光位置与时序,将负片图像拷贝到灯箱片或相纸上,冲洗后与40线柱镜光栅粘合成高清晰立体图片。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清晰光栅立体图片,由柱镜光栅和它后面的立体图像组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将立体图像负片的RGB三色分量重新组合成一个灰度图像,网格化处理成半色调图像,用激光照排机输出到菲林片上,与彩色滤光片对位叠合,形成立体图像负片,通过RGB三色光源多次平移曝光拷贝到彩色灯片或相纸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图片,其特征还在于,彩色滤光片由周期性、无间距平行排列的红色虑光条(2)、绿色虑光条(3)和蓝色虑光条(4)构成,虑光条的宽度相等,红、绿、蓝三个滤光条排列成一组,共同显示一行RGB彩色像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图片,其特征还在于,像素网格大小为a*b,b》a,像素网格呈窄长条状纵向分布,灰度图像的横向分辨率为R/a。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图片,其特征还在于,将一组RGB模式的视差序列图合成栅距为P的立体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取消图像宽高比例约束,通过插值重定图像像素,将立体图像的分辨率设定成R,保持宽度尺寸不变,将像素高度压缩到(原高度尺寸/3d)并取整,保证每组滤光条对应一行彩色像素,创建一个灰度图像,分辨率为R,像素高度是彩色立体图像的三倍,宽度不变,将立体图像的R、G、B通道颜色值填充到灰度图像中,一个彩色像素的R子像素(15)、G子像素(16)、B子像素(17)在灰度图像中呈上中下排列,形成一个完整彩色像素点(1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图片,其特征还在于,灰度图像网格化处理时,采用的网格大小为l*b,灰度图像像素点的值域为[O,255],一个像素网格激光曝光点数量的取值范围为[0,b],最多只有b+l个灰阶,网格化处理时存在误差,误差计入同一列下边第三个像素,这两个像素同颜色,黑色的曝光点(19)聚集在网格的两端,白色的未曝光点(20)聚集在网格的中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图片,其特征还在于,立体图像负片、彩色滤光片和透明光学玻璃通过负压吸附形成一个立体图像负片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图片,其特征还在于,感光灯片或相纸被平整吸附在装片底座(7)上,与立体图像负片接触曝光后,装片底座(7)可以移动松开,再次接触曝光时能精确回位,立体图像负片夹可以上下精确移位,采用3个发散的红绿蓝高亮度LED灯组作点光源,远场曝光以获取相对均匀的光线(11)强度,红色LED(12)、绿色LED(13)、蓝色LED(14)灯的曝光时间分别精确可控,可以调整各颜色的曝光量。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图片,其特征还在于,将一张立体图像负片的多次平移曝光拷贝到感光材料上,一个RGB像素点对应的位置高度3d上,至少被拷贝出三个相同的像素。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图片,其特征还在于,至少3幅立体图像负片多次平移曝光拷贝到感光灯片上,在一个RGB像素点对应的位置高度3d上,依次上下排列多幅立体图像同位置彩色像素点,狭缝光栅(38)裱贴在立体柱镜光栅(37)的背面,感光灯片(29)在柱镜光栅的聚焦面上,狭缝光栅(38)作为变图光栅,与感光灯片(29)之间存在小间隙,上下移动可以控制多幅立体图像之间的切换。
【文档编号】G03F5/00GK103676163SQ20121033541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
【发明者】薄淑英 申请人:薄淑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