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227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除薄片上的由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图像的消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消色装置中,利用热对纸张加热来进行消除处理,从而消除图像。现有的加热方式主要将定影器与具有相同热辊型加热方式的加热装置内包含的一对辊加热的同时旋转,纸张通过它们之间的接触部,从而加热表面、消除图像。在以上述热辊方式加热的情况下,通过从一对辊的单侧加压来确保夹持区域、使热传向纸张。为此,在夹持区域残留有纸张而发生纸张堵塞时,通常,通过旋钮使辊旋转来将纸张送出或者解除对辊的加压后拉出纸张,操作麻烦。而且,存在这样的情况纸面上熔融后的色调剂附着到加热面和输送用肋部上,纸张前端被挂住、妨碍纸张在加热面上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在现有的热辊加热方式的情况下,薄片输送用导引部件全部固定,不能开闭移动。因此,一旦在热源内发生薄片阻塞等输送不畅时,不容易取出阻塞的薄片,在取出厚纸等结实薄片时,必须用不会使薄片断裂的拉力。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消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开闭的消色部,并且所述消色部包括支持部件;加热部件;薄片导引部件,包括在薄片输送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延伸部,所述加热部件位于所述两个延伸部之间;弹簧部件,其一端固定至所述支持部件,另一端固定至所述加热部件或所述薄片导引部件;以及压纸滚筒,在所述消色部关闭状态下,所述压纸滚筒与所述加热部件抵接形成夹持部;其中,在所述消色部关闭状态下,所述弹簧部件被压缩,并且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薄片导引部件处于薄片导引位置;并且在所述消色部打开状态下,所述压纸滚筒与所述加热部件分离,并且所述弹簧部件使得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薄片导引部件从所述薄片导引位置突出。该实施方式的消色装置,优选所述薄片导引部件还包括凹形部,所述两个延伸部分别位于所述凹形部的两端,并且所述弹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凹形部。该实施方式的消色装置,优选所述夹持部位于从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央向薄片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偏离的位置。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消色装置,优选还包括框体,设置在所述支持部件上,所述弹簧部件位于所述框体内,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底侧设置有通过与所述加热部件或所述薄片导引部件的顶面接触而限制所述薄片导引部件和所述加热部件向所述支持部件方向移动的距离的限制部。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消色装置,优选所述加热部件包括从薄片输送路径侧开始依次设置的导热板、平面状加热器和按压部件。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消色装置,优选所述导热板为“ LJ ”型。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消色装置,优选所述压纸滚筒设置有弹性外周层。[0012]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消色装置,优选所述支持部件包括第一支持部件和第二支持部件;所述弹簧部件包括第一弹簧部件和第二弹簧部件;所述薄片导引部件包括第一薄片导引部件和第二薄片导引部件;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二加热部件;所述压纸滚筒包括第一压纸滚筒和第二压纸滚筒,并且在所述消色部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压纸滚筒和所述第二压纸滚筒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和所述第二加热部件抵接在薄片输送路径上形成两个夹持部;其中,包括所述第一支持部件、所述第一弹簧部件、所述第一薄片导引部件、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和所述第二压纸滚筒的多个部件形成可动部;包括所述第二支持部件、所述第二弹簧部件、所述第二薄片导引部件、所述第二加热部件和所述第一压纸滚筒的多个部件形成固定部;并且所述可动部通过旋转支撑件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上。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消色装置,优选还包括开闭用操作件,设置在所述可动部上,位于所述旋转支撑件的相反侧;锁定件,在所述开闭用操作件下方与所述开闭用操作件形成为一体,并且在锁定件上形成有突起部;以及配合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配合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突起部卡合的卡槽。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消色装置,优选还包括第一读取部,设置在薄片输送路径的一侧上,并且读取薄片的第一表面上的图像;以及第二读取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读取部设置在薄片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薄片输送路径的另一侧,并且读取薄片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薄片阻塞时去除阻塞纸以及清洁、维护都变得更为方便。在作为可开闭的结构的热源中,作为内包第一加热体和第二加热体的薄片导引部关闭时,与加热面可靠地接触,并且自动构成薄片输送面。另外,对应于薄片的厚度,通过导热板的加热面与薄片导引部能够一体地移动,从而能够维持通过薄片所必须的输送导引路径的高度。

图I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的消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的消色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的消色部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消色部在关闭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以及图5是图3所示的消色部在打开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照图I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图I为说明消色装置100的结构的概略图。消色装置100对由可消色色材(例如可消色色调剂、可消色墨水等)形成了图像的薄片实施消色处理,即消除由可消色色材(以下简称为记录材料)形成的图像的颜色。消色装置100包括给纸托盘102、给纸部件104、读取部106、消色部108、第一托盘110、第二托盘112、排出部件114和116、第一输送路径118、第二输送路径120、第三输送路径122、第一分岔部件124、第二分岔部件126以及操作部 128。[0023]给纸托盘102装载用于再利用的薄片。给纸托盘102装载A4、A3、B5等各种尺寸的薄片。例如,给纸托盘102装载的薄片为由加热至规定温度以上而消色的记录材料形成了图像的薄片。给纸部件104具有拾取辊、薄片供给辊以及与薄片供给辊对向配置的分离辊等,将给纸托盘102上的薄片一张张地供给至消色装置100内部的第一输送路径118。另夕卜,给纸托盘102具有检测给纸托盘102上是否有薄片的检测传感器103。例如,检测传感器103为微传感器、微致动器(micro-actuator)。第一输送路径118形成从给纸托盘102朝向第一托盘110的输送路径。第一输送路径118将薄片向读取部106或第一托盘110输送。读取部106相对于给纸托盘102在薄片输送方向的下游沿第一输送路径118配置。读取部106具有例如CCD (电荷耦合器件)扫描器或CMOS传感器等读取单元。本实施方式中,读取部106读取薄片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上的图像。也就是说,读取部106包括沿第一输送路径配置并且夹置该输送路径的两个读取单元,从而可以读取薄片两个面上的图像。读取部106的读取单元读取薄片上图像的位置称为读取位置。将读取部106读取后的 图像存储在下述的存储部210 (参照图2)中。例如,在消色处理前将读取部106读取的薄片上的图像电子化并存储在存储部210中,之后,如果需要消色后的图像数据,则可以取得该图像数据。而且,下述的控制部200基于读取部106读取的图像判断是不是可消色的薄片,或者是不是可再利用的薄片。在读取部106的下游有作为切换部的第一分岔部件124。第一分岔部件124切换薄片的输送方向。第一分盆部件124将第一输送路径118输送的薄片输送至第二输送路径120或第一托盘110。第二输送路径120在配置有第一分盆部件124的分盆点从第一输送路径118分岔。从分岔点分岔的第二输送路径120在合流点121 (位于相对于读取部106的薄片输送路径的上游)与第一输送路径118合流。也就是说,第二输送路径120在给纸托盘102和读取部106之间的合流点121与第一输送路径118合流。因此,第二输送路径120可以将从读取部106输送来的薄片经过消色部108之后,再次向读取部106输送。换言之,消色装置100能够通过控制第一分岔部件124而将从给纸部件104供给的薄片依次输送至读取部106、消色部108、读取部106。第一输送路径118具有位于第一分岔部件124下游的第二分岔部件126。第二分盆部件126将从第一分盆部件124输送来的薄片导引至第一托盘110或第三输送路径122。第三输送路径122将薄片输送至第二托盘112。消色部108用于消除薄片上的图像的颜色。例如,消色部108在与薄片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将薄片加热至规定温度而将由记录材料形成的图像消色。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消色装置100的消色部108具有用于薄片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消色的可动单元108a和固定单元108b。可动单元108a和固定单元108b夹置第二输送路径120而对向配置。可动单元108a从薄片的一侧与薄片的一个表面抵接并加热。固定单元108b从薄片的另一侧与薄片的另一个表面抵接并加热。也就是说,消色部108通过一次输送而将薄片的两个表面的图像消色。可动单元108a和固定单元108b加热薄片的位置,即可动单元108a和固定单元108b具有的加热部(未图示)对薄片加热并将图像消色的位置称为消色位置。可动单元108a和固定单元108b分别具有检测加热部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09a和109b。温度传感器109a和10%可以为接触式或非接触式的传感器。[0028]在消色装置100的主体的上部配置的操作部128具有触摸板式显示部以及各种操作键。操作键包括例如数字键、停止键、开始键等。用户通过操作部128指示开始消色或读取待消色薄片的图像等消色装置的功能动作。操作部128显示消色装置100的设定信息、动作状态、登录信息或者其它呈现给用户的信息等。此外,操作部128并不限于配置在消色装置100的主体上。例如,可以为经由网络与外部装置的操作装置连接、从而能够从外部的操作装置进行操作的结构。即,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128只要能够对消色装置100发出处理的指示以及进行信息浏览等即可。排出部件114、116将薄片向在主体的下部的上下方向上配置的第一托盘110和第二托盘112排出。例如,第一托盘110装载薄片上的图像被消除、能够再利用的薄片。第二托盘112装载被判断为不能再利用的薄片。以下第一托盘110称为再利用托盘,第二托盘称为废弃托盘。另外,再利用托盘和废弃托盘所装载的薄片也可以互换。例如,可以通过操作部128设定各个托盘装载什么样的薄片,即设定薄片的输送目的地。通过该设定,第二分岔部件126切换输送路径,将薄片导引至第一托盘110或第三输送路径122。 薄片的输送路径基于消色装置100的处理模式而适当地变更。消色装置100具有多个处理模式。消色装置100具有例如以下模式(I)不进行图像的读取,只进行消色处理的第一消色模式;(2)在读取图像后,进行消色处理的第二消色模式;(3)消色前不进行读取处理,进行消色后薄片是否能再利用的分类(分类处理)的第三消色模式;(4)读取图像后,进行消色处理,再进行分类处理的第四消色模式;(5)不进行图像消色处理,进行图像的读取处理的读取模式。上述各个模式,可以通过消色装置100的操作部128进行选择。此夕卜,各处理模式的选择不限于消色装置100的操作部128,从外部终端进行设定也可以。第一至第四消色模式,薄片必定输送至消色部108。另一方面,在读取模式下,消色装置100控制第一分岔部124,不将薄片输送至消色部108,而使其由读取部106后排出。 消色装置100具有多个薄片检测传感器130、131、132、133和134,用于检测在第一至第三输送路径118、120和122中输送的薄片。这些传感器可以为例如微传感器或微致动器等。薄片检测传感器被配置在传输路径上的适当位置。图2是说明消色装置的硬件构成的框图。消色装置100包括控制部200、存储部210、检测部212、通信接口 (通信I/F) 214、输送部216、读取部106、消色部108和操作部128。控制部(控制器)200包括CPU (中央处理器)或MPU (微处理器)构成的处理器202、存储器204。控制部200控制读取部106、消色部108和操作部128。存储器204为例如半导体存储器,具有存储各种控制程序的R0M(只读存储器)206和提供处理器202临时的作业区域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208。例如,ROM 206用于存储设定为能够再利用的阈值的薄片印字率、用于判断图像是否被消色的浓度阈值等。RAM 208可以用于临时保存读取部106读取的图像。消色装置100的各组件通过总线218连接。例如,控制部200根据通过操作部128设定的上述处理模式(I) (5),控制读取部106、消色部108以及其它结构。例如,在选择第一至第四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200使薄片的图像在消色部108中消色。在将薄片输送至消色部108之前,读取部106读取薄片的情况下(第二模式,第四模式),控制部200将读取部106所读取的图像保存在存储部210中。此时,控制部200也可以判定读取部106读取的薄片图像的数据中是否含有禁止机密数据等的消色的禁止数据。另外,控制部200在消色部108将薄片的图像消色后,读取部106读取该消色后的薄片的图像的情况下(第三消色模式,第四消色模式),基于读取部106读取的图像的数据,根据薄片的消色残留状态判断薄片能否再利用。控制部200基于上述判定结果,确定薄片的输送目的地。在设定为不进行图像消色而读取图像的读取模式的情况下,控制部200控制分岔部件124,读取部106读取薄片上的图像后,不将薄片导引至消色部108,并且将读取部106读取的图像存储在存储部210中。控制部200基于来自检测部212的信号,控制装置内部的各个组件。检测部212包括图I中示出的检测传感器103、温度传感器109a和109b以及薄片检测传感器130、131、132、133和134等。控制部200基于来自检测部103的信号,判断给纸托盘102上是否有薄片。另外,控制部200在用温度传感器109a和109b检测可动单元108a和固定单元108b的加热部的温度的同时,控制可动单元108a和固定单元108b的加热部的温度。另外,控制部200利用薄片检测传感器130、131、132、133和134来掌握薄片在第一至第三输送路径118、120和122内的位置。例如,控制部200利用读取部106下游附近的薄片检测传感器130检测已通过读取部106的薄片。存储部210存储应用程序和OS。应用程序包括执行消色装置所具有的读取部106的读取功能、消色部的消色功能的程序。应用程序还包括Web客户端应用(Web浏览器)以及其它应用。存储部210保存读取部106读取的图像。另外,存储部210存储消色装置100处理的薄片的张数。作为存储部210,例如可以为硬盘驱动器以及其它磁存储装置、光学存储装置、闪存等半导体存储装置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通信I/F 214为与外部的设备连接的接口。例如,通信I/F 214经由蓝牙(注册商标)、红外线连接、光连接的IEEE802. 15、IEEE802. 11、IEEE802. 3、IEEE3304等适当的无线方式或有线方式与接口上的外部装置通信。通信I/F 214还可以包含USB规格的连接端子连接的USB连接部以及并行接口等。控制部200经由通信I/F 214与复印机、其它外部设备通信。例如,尽管将读取部106读取的图像存储在消色装置100的存储部210中,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经由通信I/F 214与作为外部设备的用户终端(个人计算机)以及复印机或服务器通信,将读取部106读取的图像存储在这些外部设备的存储部中。也可以将被保存到外部设备中的图像数据从复印机的操作部以及用户终端读出。此外,为了对使用者进行个人认证,消色装置100具有登录、退出功能的情况下,在退出消色装置100时,也可以将消色装置100的RAM 208或存储部210中保存的图像数据发送至外部装置保存。输送部216具有在第一输送路径118、第二输送路径120以及第三输送路径122中配置的多个输送棍以及驱动输送棍的输送马达。控制部200通过控制输送部216的输送马达的驱动来控制薄片的输送速度。这里,为了读取薄片的图像而在读取部106中输送的薄片的速度被设为读取速度,为了消除薄片上图像的颜色而在消色部108中输送的薄片的速度被设为消色速度。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的消色部的主要部分的截面示意图。消色部108包括第一消色单元300a和第二消色单元300b。为了便于说明,在图3中,相对于沿箭头A所指的薄片输送方向的上方称为上侧,其下方称为下侧。第一消色单元300a包括位于上侧的第一加热部件10以及位于下侧的第一压纸滚筒18。第二消色单元300b相对于第一消色单元300a位于薄片输送方向的下游,包括位于下侧的第二加热部件20和位于上侧的第二压纸滚筒28。第一和第二压纸滚筒18和28通过电机驱动旋转,形成有图像的薄片在通过第一消色单元300a时,薄片的一个表面(此处为上表面)上的图像可以被加热消除,而在通过第二消色单元300b时,薄片的另一表面(此处为下表面)的图像可以被加热消除。第一加热部件10中包括由导热板11和按压部件13以及夹在两者之间的加热器12。在图3中,导热板11在加热器12和按压部件13的两侧包覆加热器12和按压部件13,优选形成“ LJ ”型,并且可以由例如铝等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制成。加热器12优选为平面状的加热器,按压部件13对加热器12进行按压使其紧贴导热板11。按压部件13的上方为第一薄片导引部14,第一薄片导引部14从薄片进入第一消色单元300a的方向向第二压纸滚筒28的方向延伸,并且包覆第一加热部件10的上表面和薄片输送方向上的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两侧面,即第一薄片导引部14内包第一加热部件10。如图3所示,第一薄片导引部件14包括凹形部以及在所述凹形部两端延伸的延伸部。第一弹簧部件15的一端固定至凹形部,这里的“固定至凹形部”可以是直接连接或介由其他部件间接连接至加热部件。而第一加热部件10嵌合(内包)在第一薄片导引部件14的凹形部内。第一薄片导引部件14可以根据需要完全包覆第一加热部件10—侧,而部分包覆第一加热部件10的另一侧。加热部件的加热面和薄片导引部件的两个延伸部共同形成薄片导引面。尽管以上描述了薄片导引部件包括凹形部,然而薄片导引部件也可以不包括凹形部。例如,薄片导引部件只要至少具有薄片输送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延伸部并且加热部件位于这两个延伸部之间即可。此时,弹簧部件的另一端可以固定至加热部件。这里的“固定至加热部件”可以是直接连接或介由其他部件间接连接至加热部件。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在第一薄片导引部件14的下方、第一加热部件10的未被完全包覆侧设置另外的导引部件(图中未示出),该导引部件与第一加热部件10的加热面一起形成更平顺的薄片输送面。另外,在第一压纸滚筒18的上游侧可以设置与第一薄片导引部14的延伸部(薄片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延伸部,该延伸部略微向上侧延伸)相对的第三薄片导引部19,第三薄片导引部19向下侧延伸,使得两者之间的导引路径从薄片输入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方向逐渐缩小(呈横向放置的大致V型)以方便薄片的导入。导热板11可以直接和压纸滚筒18接触,从而按压并加热从两者之间通过的薄片。在薄片通过时,加热器12经由导热板11对在导热板11与第一压纸滚筒18之间的薄片进行加热。与现有消色装置不同,由于各个薄片导引部能够(对应于薄片的厚度)与各个导热板的加热面一体地移动,从而能够维持薄片通过所必须的输送导引路径的高度。第一加热部件10以及第一薄片导引部件14经由第一弹簧部件15固定在第一支持部件17上。在第一支持部件17上还安装有第一框体16,第一弹簧部件15位于第一框体16内,并且在第一框体16的底侧设置有通过与所述凹形部的顶面接触而限制第一薄片导引部和第一加热部件移动的限制部16a,用于限制第一薄片导引部和第一加热部件向第一支持部件17方向移动的距离。在薄片导引部件不包括凹部时,例如,限制部也可以与加热部件的顶面接触,同样也能限制第一薄片导引部和第一加热部件向第一支持部件17方向移动的距离。如果加热部件上还存在其他部件,不用说,也可以与其他部件抵接来限制第一薄片导引部和第一加热部件的移动。在消色部108关闭的状态下,第一加热部件10与第一压纸滚筒18抵接,由于第一弹簧部件15被压缩而向第一压纸滚筒18施加一定压力。压纸滚筒的外周层由诸如硅橡胶的弹性材料形成,从而在与导热板抵接时形成合适长度的夹持区域(夹持部)。优选第一压纸滚筒18与导热板11抵接形成的第一夹持区域从加热面的中央偏离,位于薄片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如图3所示,经过第一压纸滚筒18的中心与加热面垂直的线P,从经过第一加热部件10的中心与第一加热部件10的加热面垂直的线O向输送路径下游侧偏离一定距离,偏离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例如,第一夹持区域可以形成在加热部件10的从上游至下游方向上的3/4宽度处。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加热区域变长,并且通过在夹持区域加热、加压能够更好地消色。第二压纸滚筒28的中心与第二加热部件20之间可以类似地形成第二夹持区域,第二夹持区域的偏移量可以与第一夹持区域相同或不同。与第一加热单元300a基本类似,第二加热单元300b包括由导热板21、加热器22和按压部件23构成的第二加热部件20、第二薄片导引部24、第二弹簧部件25、第二支持部件27和第二框体26以及第二压纸滚筒28,不再对其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图3所示的消色部在关闭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可动单元108a(下文中也称为上侧单元)的薄片输入侧设置有旋转支撑部50。在薄片输出侧安装有开闭用操作件30,开闭用操作件30包括沿可动单元108a侧面向上延伸的垂直延伸部以及向可动单元顶面倾斜的倾斜延伸部。在开闭用操作件30的下方设置有将可动单元108a和固定单元108b (下文中也称为下侧单元)连接固定的锁定件41。锁定件可以在开闭用操作件30的下方与所述开闭用操作件形成为一体,并且可以在锁定件41上设置例如突出部(图中未示出)。另外,在固定单元108b的侧面可以设置与薄片输出方向(图中的水平方向)垂直的固定板(配合件)42,固定板42上可以设置与锁定件41上的突出部对应的卡槽(图中未示出),卡槽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例如也可以为一个或更多个。在可动单元108a处于关闭状态时,突出部与卡槽卡合而将可动单元108a和固定单元108b固定。当然,可动单元108a和固定单元108b之间的固定不限于上述的锁定件41和配合件42,只要是能将可动单元108a和固定单元108b固定并且在需要时能够解除两者之间的固定的部件即可。图5是图3所示的消色部在打开状态下的截面示意图。在通过如上所述的锁定件41和固定板42固定的情况下,锁定件41与开闭用操作件30 —起联动。在需要打开可动单元108a时,例如,通过手握开闭用操作件30的倾斜延伸部向上拉动开闭用操作件30,解除突出部与卡槽之间的卡合,由此可以打开可动单元108a,使下侧单元暴露。当然,也可以设置独立的锁定件41和开闭用操作件30,两者分别进行操作而不设置为联动。另外,也可以在可动单元108a上设置用于限制可动单元转动角度的转动位置限制部,这样在打开状态时使可动单元108a与固定单元108b之间呈例如直角。在可动单元108a打开的状态下,加热部件与压纸滚筒不再抵接,此时,由于弹簧部件的弹力,第一加热部件10和第一薄片导引部14 一起向弹力方向移动预定距离,从薄片导引位置突出。同样,第二加热部件20和第二薄片导引部24也一起向弹力方向移动预定距离,从薄片导引位置突出。根据本实施新型的实施方式,通过操作设置在可动单元108a的开闭用操作件30来解除可动单元108a的固定,开放加热面与压纸滚筒辊之间的夹持部;内包加热面的薄片导引部也在开放的同时移动,一旦关闭可动单元108a,上侧/下侧薄片导引部返回预定的位置,作为薄片输送导引部。因此,在发生薄片阻塞时,通过操作开闭用操作件打开可动单元108a,使加热面和压纸滚筒之间的夹持区域开放,非常容易处理阻塞薄片。而且,由于薄片导引部能够与导热板的加热面一体地移动,从而消色部能够维持对应薄片厚度所必须的输送导引路径高度。在上文中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例如上文中以旋转支撑部50和开闭用操作件30分别位于消色部108的薄片输入路径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将旋转支撑部50设置消色部108的薄片输入路径的下游侧,而开闭用操作件30设置在其上游侧。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消色单元,加热方式为这样的方式使压纸滚筒与平面状的导热部件的加热面接触,薄片在它们之间通过,从而加热薄片的表面。由于一次通过而将薄片的正背面加热消色,所以是在两个加热部配置在相反位置的状态下,加热正面和背面。各个加热部固定在独立的框架上,以相同的旋转支点部支撑,形成可以开闭的结构。上侧单元(可动单元)打开时,内包加热部的薄片导引部也一起移动,而下侧单元(固·定单元)的结构是,上侧单元打开时,加热部件在固定状态下对压纸滚筒的加压被释放,因此,加热部件向上侧移动与加压移动量对应的距离。然而,也可以根据需要,例如仅设置一个消色单元,即,仅设置一个加热部件以及一个相应的压纸滚筒。尽管已经描述了部分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作为例子呈现,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事实上,本文描述的新的实施方式可以表现为其他各种形式;此外,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对本文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省略、替代和变化。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内的所述各种形式或改进。
权利要求1.一种消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开闭的消色部,并且所述消色部包括 支持部件; 加热部件; 薄片导引部件,包括在薄片输送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延伸部,所述加热部件位于所述两个延伸部之间; 弹簧部件,其一端固定至所述支持部件,另一端固定至所述加热部件或所述薄片导引部件;以及 压纸滚筒,在所述消色部关闭状态下,所述压纸滚筒与所述加热部件抵接形成夹持部; 其中,在所述消色部关闭状态下,所述弹簧部件被压缩,并且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薄片导引部件处于薄片导引位置;并且 在所述消色部打开状态下,所述压纸滚筒与所述加热部件分离,并且所述弹簧部件使得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薄片导引部件从所述薄片导引位置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消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片导引部件还包括凹形部,所述两个延伸部分别位于所述凹形部的两端,并且所述弹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凹形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消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位于从所述加热部件的中央向薄片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偏离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消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框体,设置在所述支持部件上,所述弹簧部件位于所述框体内,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底侧设置有通过与所述加热部件或所述薄片导引部件的顶面接触而限制所述薄片导引部件和所述加热部件向所述支持部件方向移动的距离的限制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消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从薄片输送路径侧开始依次设置的导热板、平面状加热器和按压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板为“ LJ ”型。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消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纸滚筒设置有弹性外周层。
8.根据权利要求I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消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持部件包括第一支持部件和第二支持部件; 所述弹簧部件包括第一弹簧部件和第二弹簧部件; 所述薄片导引部件包括第一薄片导引部件和第二薄片导引部件; 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二加热部件; 所述压纸滚筒包括第一压纸滚筒和第二压纸滚筒,并且在所述消色部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一压纸滚筒和所述第二压纸滚筒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和所述第二加热部件抵接在薄片输送路径上形成两个夹持部; 其中,包括所述第一支持部件、所述第一弹簧部件、所述第一薄片导引部件、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和所述第二压纸滚筒的多个部件形成可动部;包括所述第二支持部件、所述第二弹簧部件、所述第二薄片导引部件、所述第二加热部件和所述第一压纸滚筒的多个部件形成固定部;并且 所述可动部通过旋转支撑件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闭用操作件,设置在所述可动部上,位于所述旋转支撑件的相反侧; 锁定件,在所述开闭用操作件下方与所述开闭用操作件形成为一体,并且在锁定件上形成有突起部;以及 配合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配合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突起部卡合的卡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消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读取部,设置在薄片输送路径的一侧上,并且读取薄片的第一表面上的图像;以及第二读取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读取部设置在薄片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位于所述薄片输送路径的另一侧,并且读取薄片的第二表面上的图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去除阻塞纸以及清洁、维护更加方便的消色装置。该消色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开闭的消色部,并且消色部包括支持部件;加热部件;薄片导引部件,包括在薄片输送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延伸部,加热部件位于两个延伸部之间;弹簧部件,其一端固定至支持部件,另一端固定至加热部件或薄片导引部件;以及压纸滚筒,在消色部关闭状态下,压纸滚筒与加热部件抵接形成夹持部;其中,在消色部关闭状态下,弹簧部件被压缩,并且加热部件和薄片导引部件处于薄片导引位置;并且在消色部打开状态下,压纸滚筒与加热部件分离,并且弹簧部件使得加热部件和薄片导引部件从薄片导引位置突出。
文档编号G03G21/00GK202663473SQ20122018758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9日
发明者川口贵弘, 八幡伊佐雄, 井口健, 杉崎芳晃, 水谷企久夫, 泷裕之, 土桥宏行, 饭塚千秋, 横地秀俊, 大城敏明, 波津裕之, 山口阳一, 杉山博之, 齐藤裕一, 石井润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