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总配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0172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总配线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纤总配线架。
背景技术
目前,光纤到户建设中在局端机房大量采用原有的总配线架(MDF)机房配线模式,将设备侧与线路侧分离,以形成现有的光纤总配线架。然而,由于现有的光纤总配线架采用单面跳纤方式,使得整个架体的容量受到限制,在局端机房资源紧张的场所不能发挥出其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光纤总配线架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光纤总配线架,该光纤总配线架容量大、且可有效解决原单面跳纤结构容量增加后带来的走纤空间紧张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光纤总配线架,包括机架及光缆引入单元,所述机架包括用于安放熔接配线单元的正面外线侧、用于安放设备侧配线单元的背面设备侧及两个侧面跳纤侧,所述光缆引入单元安装在机架的正面外线侧,所述机架于两个侧面跳纤侧均设有沿竖向排布的数个挂纤柱及沿竖向排布的数个汇聚过纤圈,以实现跳纤的垂直路由及余纤的冗余缓冲。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中,进一步包括数个熔接配线单元及数个设备侧配线单元,所述数个熔接配线单元安装在机架的正面外线侧并排列成两竖直列,所述数个设备侧配线单元安装在机架的背面设备侧并排列成两竖直列。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中,所述光缆引入单元位于所述数个熔接配线单元的上侧,所述机架的 正面外线侧于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数个出纤耳。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中,所述机架的正面外线侧于两竖直列熔接配线单元之间形成有竖直走纤槽,以容纳引入到机架的正面外线侧的外线光缆。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中,每一熔接配线单元呈横向设置并可旋转地安装于机架的正面外线侧。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中,所述机架的背面设备侧对应所述数个设备侧配线单元分别设有设备缆绕纤柱。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中,所述每一设备侧配线单元呈竖向设置并可旋转地安装于机架的背面设备侧。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中,所述机架的背面设备侧于沿竖向相邻的设备侧配线单元之间设有水平走纤槽,以提供跳纤水平路由通道,所述水平走纤槽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导纤圆弧、架间过纤圈及架内过纤圈。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中,所述背面设备侧的设备侧配线单元集成有配线模块或ΜΡ0/ΜΤΡ预端接模块。[0013]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中,所述机架的侧面跳纤侧还设有转向柱,所述转向柱位于机架的侧面跳纤侧的底端并靠近正面外线侧设置,所述数个挂纤柱设于侧面跳纤侧的竖向中部,所述数个汇聚过纤圈靠近正面外线侧的出纤耳设置。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总配线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总配线架,具有配线容量大、密度高的优点,适应于局端机房空间紧张的应用;垂直走纤布置于架体两侧的侧面跳纤侧,有效的缓解了密度增大后带来的跳纤管理拥挤问题;正面外线侧熔接配线单元及背面设备侧的设备侧配线单元采用左右旋转开启方式,方便光缆的引入、盘存及成端;背面设备侧既可成端普通的扇出型光缆,也可成端预端接型的ΜΡ0/ΜΤΡ光缆,可适应于需要快速开通业务的场合。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总配线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光纤总配线架由背面所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显示光纤总配线架中熔接配线单元旋转开启的示意图;图4是显示光纤总配线架中设备侧配线单元旋转开启的示意图;图5是显示光纤总配线架中设备侧配线单元替换配线模块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光纤 总配线架中正面外线侧的走纤路线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光纤总配线架中背面设备侧的走纤路线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光纤总配线架中左侧的侧面跳纤侧的走纤路线示意图;图9是图1所示光纤总配线架中右侧的侧面跳纤侧的走纤路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总配线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的光纤总配线架中,包括机架I及光缆引入单元2,所述机架I包括用于安放熔接配线单元的正面外线侧11、用于安放设备侧配线单元的背面设备侧12及两个侧面跳纤侧13 (即左、右两个侧面跳纤侧13),所述光缆引入单元2安装在机架I的正面外线侧11,所述机架I于两个侧面跳纤侧13均设有沿竖向排布的数个挂纤柱131及沿竖向排布的数个汇聚过纤圈132,以实现跳纤的垂直路由及余纤的冗余缓冲。所述光纤总配线架进一步包括数个熔接配线单元3及数个设备侧配线单元4,所述数个熔接配线单元3安装在机架I的正面外线侧11并排列成两竖直列,所述数个设备侧配线单元4安装在机架I的背面设备侧12并排列成两竖直列。所述机架I的正面外线侧11主要用于实现外线光缆5 (如图6所示)的引入、开剥及成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缆引入单元2位于所述数个熔接配线单元3的上侧,所述机架I的正面外线侧11于两竖直列熔接配线单元3之间形成有竖直走纤槽111,以容纳引入到机架I的正面外线侧11的外线光缆5。所述机架I的正面外线侧11于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数个出纤耳112。每一熔接配线单元3呈横向设置并可旋转地安装于机架I的正面外线侧11,从而熔接配线单元3可实现旋转开启,以方便外线光缆5的引入、开剥及成端。如图3所示,图中示出了其中的一个熔接配线单元3处于旋转开启状态。所述机架I的背面设备侧12主要用于实现设备光缆6 (如图7所示)的引入、盘存及成端,同时提供跳纤水平路由通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I的背面设备侧12对应所述数个设备侧配线单元4分别设有设备缆绕纤柱121。所述每一设备侧配线单元4呈竖向设置并可旋转地安装于机架I的背面设备侧12,从而设备侧配线单元4可实现旋转开启,以方便设备光缆6的引入、盘存及成端。如图4所示,图中示出了其中的一个设备侧配线单元4处于旋转开启状态。所述背面设备侧12既可成端普通的扇出型光缆,也可成端预端接型的 MPO (Mult1-fiber Push-On)/MTP (Mechanical Transfer Pull)光缆,因此可适应于需要快速开通业务的场合。如图5所示,所述背面设备侧12的设备侧配线单元4集成有配线模块41,以成端普通的扇出型光缆,另外,根据需要也可将设备侧配线单元4的配线模块41替换为ΜΡ0/ΜΤΡ预端接模块42,以成端ΜΡ0/ΜΤΡ光缆。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I的背面设备侧12于沿竖向相邻的设备侧配线单元4之间设有水平走纤槽122,以提供跳纤水平路由通道。所述水平走纤槽122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导纤圆弧123、架间过纤圈124及架内过纤圈125,以方便跳纤的走线及固定。所述机架I的侧面跳纤侧13主要用于实现跳纤7的垂直路由及余纤的冗余缓冲。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I的侧面跳纤侧13还设有转向柱113,所述转向柱113位于机架I的侧面跳纤侧13的底端并靠近正面外线侧1 1设置。所述数个挂纤柱131设于侧面跳纤侧13的竖向中部,所述数个汇聚过纤圈132靠近正面外线侧11的出纤耳112设置,以方便跳纤7的走线及固定。以上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总配线架的具体结构,下面介绍其如何应用。如图所示6,外线光缆5从机架I的正面外线侧11的顶部引入后,在光缆引入单元2上固定、开剥后,进入到竖直走纤槽11,然后与正面外线侧11所对应的熔接配线单元3进行熔接。如图7所示,设备光缆6从机架I的正面外线侧11的顶部引入后,在所对应的设备缆绕纤柱121上进行盘存后,然后与所对应的设备侧配线单元4进行配线。如图8所示,为图1所示光纤总配线架中左侧的侧面跳纤侧13的走纤路线示意图,跳纤7通过挂纤柱131进行悬挂以实现跳纤7的垂直路由及余纤的冗余缓冲,跳纤7的一端在侧面跳纤侧13的底部经转向柱113转向后,向上依次汇聚过纤圈132,然后穿过出纤耳112,分别与正面外线侧11所对应的熔接配线单元3相接,跳纤7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架内过纤圈125,然后经水平走纤槽122与背面设备侧12所对应的设备侧配线单元4相接。如图9所示,为图1所示光纤总配线架中右侧的侧面跳纤侧13的走纤路线示意图,该右侧的侧面跳纤侧13的跳纤7走纤路线与图8相同。上述光纤总配线架中,将现在的单列布局改为左、右两列布局,外线光缆及设备光缆采用机架正面引入方式,将机架两侧的空间腾出用于布放架体的垂直走纤的余纤冗余,从而具有配线容量大、密度高的优点,配线容量接近于现有同类机架的三倍,适应于局端机房空间紧张的应用;垂直走纤布置于架体两侧的侧面跳纤侧,有效的缓解了密度增大后带来的跳纤管理拥挤问题;正面外线侧熔接配线单元及背面设备侧的设备侧配线单元采用左右旋转开启方式,方便光缆的引入、盘存及成端;背面设备侧既可成端普通的扇出型光缆,也可成端预端接型的ΜΡ0/ΜΤΡ光缆,可适应于需要快速开通业务的场合。
权利要求1.一种光纤总配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光缆引入单元,所述机架包括用于安放熔接配线单元的正面外线侧、用于安放设备侧配线单元的背面设备侧及两个侧面跳纤侧,所述光缆引入单元安装在机架的正面外线侧,所述机架于两个侧面跳纤侧均设有沿竖向排布的数个挂纤柱及沿竖向排布的数个汇聚过纤圈,以实现跳纤的垂直路由及余纤的冗余缓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数个熔接配线单元及数个设备侧配线单元,所述数个熔接配线单元安装在机架的正面外线侧并排列成两竖直列,所述数个设备侧配线单元安装在机架的背面设备侧并排列成两竖直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引入单元位于所述数个熔接配线单元的上侧,所述机架的正面外线侧于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数个出纤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正面外线侧于两竖直列熔接配线单元之间形成有竖直走纤槽,以容纳引入到机架的正面外线侧的外线光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每一熔接配线单元呈横向设置并可旋转地安装于机架的正面外线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背面设备侧对应所述数个设备侧配线单元分别设有设备缆绕纤柱。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设备侧配线单元呈竖向设置并可旋转地安装于机架的背面设备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背面设备侧于沿竖向相邻的设备侧配线单元之间设有水平走纤槽,以提供跳纤水平路由通道,所述水平走纤槽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导纤圆弧、架间过纤圈及架内过纤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设备侧的设备侧配线单元集成有配线模块或MPO/MTP预端接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总配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侧面跳纤侧还设有转向柱,所述转向柱位于机架的侧面跳纤侧的底端并靠近正面外线侧设置,所述数个挂纤柱设于侧面跳纤侧的竖向中部,所述数个汇聚过纤圈靠近正面外线侧的出纤耳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总配线架,包括机架及光缆引入单元,所述机架包括用于安放熔接配线单元的正面外线侧、用于安放设备侧配线单元的背面设备侧及两个侧面跳纤侧,所述光缆引入单元安装在机架的正面外线侧,所述机架于两个侧面跳纤侧均设有沿竖向排布的数个挂纤柱及沿竖向排布的数个汇聚过纤圈,以实现跳纤的垂直路由及余纤的冗余缓冲。本实用新型的光纤总配线架,具有配线容量大、密度高的优点,适应于局端机房空间紧张的应用,并能够有效的缓解了密度增大后带来的跳纤管理拥挤问题。
文档编号G02B6/44GK202904083SQ20122050540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9日
发明者朱雪锋, 邵海波, 刘灿胜 申请人: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国维通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