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头镜头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1063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摄像头镜头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头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摄像头镜头固定结构,其采用焊接的方式来固定摄像头镜头,从而可以减少调整影像效果时的反复操作,缩短生产制造的时间,并且避免镜头固定使用出现成像不良的现象。
背景技术
目前,摄像头镜头的固定方式通常包括三种,第一种用螺纹固定,第二种是通过辅助件锁付压紧固定,第三种是采用胶水粘接固定。通过螺纹的固定方式要求内外螺纹间要有一定的配合精度,螺纹配合调整影像效果时,需反复旋转镜头调整影像,当螺纹配合过紧时,容易产生杂质附着于镜头表面,而使图像形成有污点;当螺纹配合过松时,该镜头容易产生松动,造成镜头与成像元件装配尺寸偏差,使得图像模糊。通过辅助件锁付压紧的固定方式,由于增加了辅助件来锁付压紧镜头,而该辅助件及固定镜头部件的制造成型均存在加工公差,进而产生镜头锁付压紧累计公差以及锁付偏移不良的现象,容易造成镜头锁付压紧后与成像元件装配尺寸偏差,使得图像模糊。通过胶水粘接的固定方式,首先胶水粘接对粘接材质有特定的要求;其次因胶水流动性较好,粘接操作不容易管控胶水的流向;另外胶水阴干时间较长,会延长生产制造时间,且胶水具有挥发性,容易污染镜头不易清理,即容易使得图像存在污点或图像模糊。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摄像头镜头固定结构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头镜头固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容易使图像形成污点或图像模糊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摄像头镜头固定结构,其中,包括形成在镜头上的第一焊接部以及形成在镜头固定部件上的第二焊接部,该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焊接相连。进一步,该第一焊接部为形成在镜头背部的多个焊接凸点,该第二焊接部为形成在镜头固定部件上并与多个焊接凸点相对应的多个焊接凹槽,每一焊接凸点分别可焊接固定在一个相应的焊接凹槽上。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头镜头固定结构,其可以利用辅助调节治具来对镜头影像进行调整,当调整到满意后,则将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焊接相连,如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固定镜头,减少调整影像效果时的反复操作,缩短生产制造的时间,并且避免镜头固定使用出现成像不良的现象。

[0012]图1为一种摄像头镜头与镜头固定部件之间呈分开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一种摄像头镜头与镜头固定部件之间装配后的不意图。图中:固定结构1第一焊接部11第二焊接部12镜头2镜头固定部件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摄像头镜头固定结构I,包括第一焊接部11和第二焊接部12,该第一焊接部11和第二焊接部12焊接相连,该第一焊接部11形成在镜头2上,该第二焊接部12形成在镜头固定部件3上。具体地,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焊接部11为形成在镜头2背部的多个焊接凸点,具体设置为4个;该第二焊接部12则为形成在镜头固定部件3上的多个焊接凹槽,具体也设置为4个,该4个焊接凹槽与该四个焊接凸点可一一对应,每一焊接凸点分别可焊接固定在一个相应的焊接凹槽上,请参见图2所示。这样,在采用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固定结构I进行固定时,其需先利用辅助调节治具来对镜头影像进 行调整,当调整到满意位置后,则将第一焊接部11和第二焊接部12焊接相连,如此即实现了对镜头2的固定。与现有技术中采用螺纹、辅助件锁付以及胶水粘接的固定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更有效地固定镜头2,并且还具有减少调整影像效果时的反复操作,缩短生产制造的时间,以及避免镜头2固定使用出现成像不良现象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是:克服了传统固定方式的技术偏见,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固定方式,从而达到了各方面全佳的技术效果。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摄像头镜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在镜头上的第一焊接部以及形成在镜头固定部件上的第二焊接部,该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焊接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头镜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焊接部为形成在镜头背部的多个焊接凸点,该第二焊接部为形成在镜头固定部件上并与多个焊接凸点相对应的多个焊接凹槽,每一焊接凸点分别可焊接固定在一个相应的焊接凹槽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摄像头镜头固定结构,包括形成在镜头上的第一焊接部以及形成在镜头固定部件上的第二焊接部,该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焊接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固定镜头,减少调整影像效果时的反复操作,缩短生产制造的时间,并且避免镜头固定使用出现成像不良的现象。
文档编号G02B7/02GK202975442SQ20122060694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6日
发明者李振国, 邓文斌, 白镇水 申请人:同致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