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手动光圈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188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外手动光圈镜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红外手动光圈镜头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手动光圈镜头。
背景技术
: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C)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红外镜头即根据物体的该特性而制成的一种镜头,它可拍摄到黑暗环境下肉眼看不到的影像。在实际使用中,目前红外镜头都为固定式的,经常会出现白天画面清楚,红外光条件下画面却变得模糊的现象。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手动光圈镜头,该红外手动光圈镜头不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而且有利于手动进行调整镜头焦距。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红外手动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主镜筒体内的前固定镜片组件和后固定镜片组件,以及设在前固定镜片组件和后固定镜片组件之间的手动光圈,所述前固定镜片组件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正弯月透镜、第二正弯月透镜和第三正弯月透镜,所述后固定镜片组件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一双凹透镜、一双凸透镜和第四正弯月透镜。上述第一正弯月透镜前端设有前压圈以压紧第一正弯月透镜。上述第一正弯月透镜和第二正弯月透镜通过设置在其间的第一隔圈定位。上述双凸透镜和第四正弯月透镜通过设置在其间的第二隔圈定位。上述第四正弯月透镜后侧设有后压盖以压紧第四正弯月透镜。本实用新型红外手动光圈镜头通过调整主镜筒体内的前固定镜片组件和后固定镜片组,从而可以实现摄影的清晰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红外手动光圈镜头,包括设置在主镜筒体I内的前固定镜片组件2和后固定镜片组件3,以及设在前固定镜片组件2和后固定镜片组件3之间的手动光圈4,所述前固定镜片组件2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正弯月透镜5、第二正弯月透镜6和第三正弯月透镜7,所述后固定镜片组件3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一双凹透镜8、一双凸透镜9和第四正弯月透镜10。为了方便固定,上述第一正弯月透镜5前端设有前压圈11以压紧第一正弯月透镜。为了方便定位,上述第一正弯月透镜5和第二正弯月透镜6通过设置在其间的第一隔圈12定位。为了方便定位,上述双凸透镜9和第四正弯月透镜10通过设置在其间的第二隔圈13定位。[0021]为了方便固定,上述第四正弯月透镜10后侧设有后压盖14以压紧第四正弯月透镜。本实用新型红外手动光圈镜头通过调整主镜筒体内的前固定镜片组件和后固定镜片组,从而可以实现摄影的清晰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手动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主镜筒体内的前固定镜片组件和后固定镜片组件,以及设在前固定镜片组件和后固定镜片组件之间的手动光圈,所述前固定镜片组件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正弯月透镜、第二正弯月透镜和第三正弯月透镜,所述后固定镜片组件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一双凹透镜、一双凸透镜和第四正弯月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手动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弯月透镜前端设有前压圈以压紧第一正弯月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外手动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弯月透镜和第二正弯月透镜通过设置在其间的第一隔圈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手动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凸透镜和第四正弯月透镜通过设置在其间的第二隔圈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手动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正弯月透镜后侧设有后压盖以压紧第四正弯月透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红外手动光圈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主镜筒体内的前固定镜片组件和后固定镜片组件,以及设在前固定镜片组件和后固定镜片组件之间的手动光圈,所述前固定镜片组件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正弯月透镜、第二正弯月透镜和第三正弯月透镜,所述后固定镜片组件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一双凹透镜、一双凸透镜和第四正弯月透镜。本实用新型红外手动光圈镜头通过调整主镜筒体内的前固定镜片组件和后固定镜片组,从而可以实现摄影的清晰度。
文档编号G02B7/02GK202975446SQ201220691168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杨敏, 王火红, 雷浩然 申请人:福州浩蓝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