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69920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小型的摄像透镜。该摄像透镜从物体侧顺次由第1透镜群(G1)、光阑(St)和第2透镜群(G2)构成,第1透镜群(G1),由含有在最靠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及比该负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正透镜的3片以下的透镜构成。第2透镜群(G2),由含有使正透镜和负透镜这2片透镜接合的胶合透镜、和比该胶合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的5片以下的透镜构成。关于第1透镜群(G1)的在最靠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和正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和阿贝数、第2透镜群(G2)的构成胶合透镜的正负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和构成第2透镜群(G2)的单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满足相关的条件式。
【专利说明】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摄像透镜,特别是涉及适合于电子照相机等的摄像装置的小型的透镜。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具备这样的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例如搭载有依据APS格式和4/3 ( 7才一寸一文' )格式等的大型的摄像元件的数码相机被大量供给于市场。最近,不限于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还被提供的有既使用上述的大型的摄像元件、又不拥有反射式取景器的可换镜头式数码相机和小型照相机。这些照相机的优点在于,既有高画质,且系统整体又小型,便携性优异。于是,伴随着照相机的小型化,透镜系统的小型化且薄型化的要求非常高。
[0003]作为也对应这样的大型的摄像元件、同时透镜片数还很少且小型的摄像透镜,例如,提出有专利文献I~4所述的摄像透镜。在专利文献I~4所述的摄像透镜中,其构成共同的是,在最靠物体侧配置有负透镜即具有所谓的逆焦式、或依照于此的这种光焦度配置。
[0004]【先行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特 开2009-237542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特开2009-258157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特开2010-186011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4】特开2011-59288号公报
[0010]在照相机,特别是作为单镜头反光相机的可换透镜使用的摄像透镜中,为了在透镜系统和摄像元件之间插入各种光学元件、或为了确保反射式取景器用的光路长度,有需要很长的后焦距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逆焦式的光焦度配置是适当的。
[0011]另一方面,在上述使用了 APS格式等的大型的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中,不具备反射式取景器的可换镜头式相机、或镜头一体型的小型照相机等,会根据其构成,而存在不需要如单镜头反光相机用的可换透镜那样程度长的后焦距的情况。
[0012]在此,专利文献I~4所述的摄像透镜,共同都是在最物体侧(也称最靠物体侧)配置负透镜、从光阑到像面侧而配置负透镜、正透镜和正透镜的构成。在这种类型的摄像透镜中,为了确保长后焦距和光学性能这两方,光学总长必然长。
[0013]将专利文献I~4所述的摄像透镜,对于使用了上述APS格式等的大型的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应用时,能够确保高光学性能。但是,对应使系统整体小型而携带性优异的摄像装置,则期望摄像透镜也小型化。

【发明内容】

[0014]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确保能够对应大型的摄像元件的光学性能、又可以抑制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还可以形成得小型的且薄型并低成本的摄像透镜,和应用了它的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0015]本发明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顺次由第I透镜群、光阑和第2透镜群构成,
[0016]所述第I透镜群,由含有在最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和比该负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正透镜的3片以下的透镜构成,
[0017]所述第2透镜群,由含有使正透镜和负透镜这2片透镜接合的胶合透镜、和比该胶合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的5片以下的透镜构成,
[0018]满足下述条件式⑴~⑷。
[0019]NdfL > 1.65…(I)
[0020]20 < vdfL < 40 …(2)
[0021]4 < vd2p-vd2n < 25...(3)
[0022]NdrL > 1.7...(4)
[0023]其中,
[0024]NdfL:所述第I透镜群的所述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0025]vdfL:所述第I 透镜群的所述负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0026]vd2p: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0027]vd2n: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0028]NdrL:构成所述第2透镜群的所述单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0029]还有,第2透镜群的胶合透镜中的正透镜和负透镜,哪一个处于物体侧都可以。
[0030]另外,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由第I透镜群和第2透镜群构成,但除了 2个透镜群以外,也可以含有实质上不具备光焦度的透镜、光阑和保护玻璃等的透镜以外的光学零件、透镜凸缘、透镜镜筒、摄像元件、手抖补正机构等的机构部分等。
[0031]另外,在本发明中,凸面、凹面、平面、双凹、弯月、双凸、平凸和平凹等这样的透镜的面形状,正和负这样的透镜的光焦度的符号,在含有非球面的情况下,除非特别指出,否则均认为是近轴区域。另外,在本发明中,就曲率半径的符号而言,面形状向物体侧凸时为正,向像侧凸时为负。
[0032]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2-1)和(3-1)的至少I个。
[0033]NdfL > 1.66…(1-1)
[0034]23 < vdfL < 38…(2-1)
[0035]6 < vd2p-vd2n < 24...(3-1)
[0036]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所述第I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
[0037]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所述第I透镜群,从物体侧顺次具有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负透镜、和与该负透镜接合的正透镜。
[0038]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
[0039]-0.05 < Nd2p-Nd2n < 0.20...(5)
[0040]其中,
[0041]Nd2p: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0042]Nd2n: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0043]这种情况下,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1)。
[0044]-0.03 < Nd2p-Nd2n < 0.18...(5-1)
[0045]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
[0046]0.05 < f/f2c < 0.90...(6)
[0047]其中,
[0048]f2c:所述第2透镜群的胶合透镜的焦距
[0049]f:全系统的焦距
[0050]这种情况下,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1)。
[0051]0.08 < f/f2c < 0.85...(6-1)
[0052]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J)。
[0053]O < f/f2 < 0.6...(7)
[0054]其中,
[0055]f2:所述第2透镜群的焦距
[0056]f:全系统的焦距
[0057]这种情况下,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1)。
[0058]0.02 < f/f2 < 0.58...(7-1)
[0059]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⑶。
[0060]2.2 < TL/Y < 3.2...(8)
[0061]其中,
[0062]TL:从全系统的最物体侧的透镜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后焦距量是空气换算长度)
[0063]Y:最大像闻
[0064]这种情况下,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8-1)。
[0065]2.3 < TL/Y < 3.1...(8-1)
[0066]还有,最大像高Y,能够由透镜的设计规格和所搭载的装置的规格等决定。
[0067]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所述第2透镜群,至少具有一片使至少I面为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0068]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所述第2透镜群的最像侧,配置具有正光焦度、且两面均为球面形状的单透镜,在比该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更靠物体侧,配置有所述非球面透镜。
[0069]另外,这种情况下,优选全系统的所述非球面透镜以外的透镜是球面透镜。
[0070]另外,在本发明的摄像透镜中,优选所述第2透镜群,由在最靠像侧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比该单透镜更靠物体侧所配置的2片胶合透镜、和I片的单透镜这4片透镜构成。
[0071 ]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本发明的摄像透镜。
[0072]本发明的摄像透镜,通过第I透镜群由至少I片负透镜和I片正透镜构成,能够使在第I透镜群发生的球面像差、像面弯曲和色像差等的诸像差得以平衡地校正。另外,通过在第2透镜群设置胶合透镜,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另外,通过在比胶合透镜更靠像面侧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不会使后焦距过长,而能够抑制周边光线的射出角度。
[0073]另外,通过满足条件式(I)?(4),能够达成小型化,并且能够实现具有高光学性能的摄像透镜,即,其能够良好地校正诸像差,直至成像区域周边部都能够取得良好的像。
[0074]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因为具备本发明的摄像透镜,所以能够小型而廉价地构成,能够得到诸像差得到校正的分辨率高的良好的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75]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0076]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0077]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0078]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0079]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0080]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0081]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
[0082]图8㈧?⑶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0083]图9㈧?⑶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0084]图10㈧?⑶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0085]图11㈧?⑶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0086]图12㈧?⑶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0087]图13㈧?⑶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0088]图14㈧?⑶是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0089]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0090]图16A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0091]图16B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2]以下,参照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加以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的构成例的剖面图,对应后述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另外图2?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他构成例的剖面图,分别对应后述的实施例2?7的摄像透镜。图1?图7所示的例子的基本的构成彼此大致相同,图示方法也一样,在此这里主要一边参照图1,一边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进行说明。
[0093]图1中左侧为物体侧,右侧为像侧,表示无限远合焦状态下的光学系配置。这在后述的图2?图7中也同样。
[0094]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以透镜群从物体侧顺次由第I透镜群Gl和第2透镜群G2构成。还有,在第I透镜群Gl和第2透镜群G2的间,配置有孔径光阑St。
[0095]第I透镜群G1,由含有在最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和比该负透镜更靠像侧配置的正透镜的3片以下的透镜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透镜群G1,从物体侧顺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作为负透镜的第1-1透镜LU、和与第1-1透镜Lll接合的作为正透镜的第1-2透镜L12这2片透镜构成。
[0096]还有,在后述的实施例2?4、6、7中,第I透镜群Gl也为同样的构成。另一方面,在实施例5中,第I透镜群G1,从物体侧顺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作为负透镜的第1-1透镜LU、与第1-1透镜Lll接合的作为正透镜的第1-2透镜L12、和作为负透镜的第1-3透镜L13这3片透镜构成。
[0097]第2透镜群G2,由含有使正透镜和负透镜这2片透镜加以接合的胶合透镜(也称接合透镜)、比胶合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的5片以下的透镜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透镜群G2,从物体侧顺次由具有双凹形状的第2-1透镜L21、与第2_1透镜L21接合的具有双凸形状的第2-2透镜L22、使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作为负透镜的得第2-3透镜L23、和具有双凸形状的第2-4透镜L24这4片透镜构成。
[0098]还有,在后述的实施例2中,第2透镜群G2也为同样的构成。另一方面,在实施例3中,第2-3透镜L23的物体侧的面为非球面。另外,在实施例4、7中,第2透镜群G2,从物体侧顺次由使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作为正透镜的第2-1透镜L21、具有双凹形状的第2-2透镜L22、与第2-2透镜L22接合的具有双凸形状的第2_3透镜L23、具有负光焦度且使凸面朝向像侧的并具有弯月形状的第2-4透镜L24、和具有双凸形状的第2-5透镜L25这5片透镜构成。
[0099]另外,在实施例5、6中,第2透镜群G2,从物体侧顺次由使凸面朝向像侧的具有弯月形状且物体侧和像侧的面为非球面的作为正透镜的第2-1透镜L21、具有双凸形状的第2-2透镜L22、与第2-2透镜L22接合的具有双凹形状的第2_3透镜L23、和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作为正 透镜的第2-4透镜L24这4片透镜构成。
[0100]另外,图1所示的孔径光阑St未必表示其大小和形状,而表示光轴Z上的位置。另外这里所示的Sim是成像面,如后述在此位置,配置有例如由CO) (Charge Coupled Device)和 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构成的摄像兀件。
[0101]另外,在图1中示出的是,在第2透镜群G2和成像面Sim之间,配置有平行平板状的光学构件PP的例子。在将摄像透镜应用于摄像装置时,根据装配透镜的摄像装置侧的构成,大多会在光学系统和成像面Sim之间配置保护玻璃、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和低通滤光片等的各种滤光片等。上述光学构件PP是这些的假设。
[0102]还有,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调焦是通过使光学系统整体沿光轴Z移动而进行。
[0103]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因为第I透镜群Gl由至少I片作为负透镜的第1-1透镜L11、和I片作为正透镜的第1-2透镜L12构成,所以在第I透镜群Gl发生的球面像差、像面弯曲和色像差等的诸像差能够得以平衡地校正。另外,因为将第1-1透镜Lll和第1-2透镜L12接合而成为胶合透镜,所以能够实现良好的消色差。
[0104]特别是因为第I透镜群Gl从物体侧顺次由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弯月形状的负透镜、和与该负透镜接合的正透镜构成,所以在第I透镜群Gl发生的球面像差、像面弯曲和色像差等的诸像差能够得以平衡地校正。
[0105]另外,因为在第2透镜群G2设有胶合透镜,所以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另外,通过在比胶合透镜更靠像面侧配置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不会使后焦距过长,而能够抑制周边光线的射出角度。
[0106]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具有上述构成,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I)~(4)。
[0107]NdfL > 1.65…(I)
[0108]20 < vdfL < 40 …(2)[0109]4 < vd2p-vd2n < 25...(3)
[0110]NdrL > 1.7— (4)
[0111]其中,
[0112]NdfL:第I透镜群Gl的在最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0113]vdfL:第I透镜群Gl的在最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0114]vd2p:第2透镜群G2的构成胶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0115]vd2n:第2透镜群G2的构成胶合透镜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0116]NdrL:构成第2透镜群G2的单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0117]还有,在图1中,第I透镜群Gl的在最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对应第1-1透镜Lll ;第2透镜群G2的构成胶合透镜的正透镜,对应第2-2透镜L22 ;第2透镜群G2的构成胶合透镜的负透镜,对应第2-1透镜L21 ;构成第2透镜群G2的单透镜,对应第2_4透镜L24。
[0118]另外,在这些条件式(I)~(4)规定的范围内,特别满足下述条件式(1-1)、(2-1)和(3-1)的至少一个。
[0119]NdfL > 1.66…(1-1)
[0120]23 < vdfL < 38…(2-1)
[0121]6 < vd2p-vd2n < 24...(3-1)
[0122]在此,关于条件式(I)~(4)规定的条件,即文字式的部分的具体的值,在表11中就每个实施例进行了总述。这在后述的条件式(5)~(8)中也同样。
[0123]如以上通过全部满足条件式(I)~(4),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可起到以下的效果。即,条件式(I),规定第I透镜群Gl的在最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图1中的第1-1透镜Lll)的折射率,若低于下限值,则校正像散和彗差困难,不为优选。
[0124]条件式(2),规定第I透镜群Gl的在最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的阿贝数,若脱离条件式(2)的范围,则色像差、特别是轴上色像差的校正困难,不为优选。
[0125]条件式(3),规定构成在第2透镜群G2所配置的胶合透镜的正透镜和负透镜(图1中的第2-2透镜L22和第2-1透镜L21)的阿贝数差,若脱离条件式的范围,则平衡地校正轴上色像差和倍率色像差都有困难,不为优选。
[0126]条件式(4),规定在第2透镜群G2所配置、且比胶合透镜更靠像面侧所配置的至少I片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图1中的第2-4透镜L24)的折射率,若低于下限值,则珀兹伐和的控制困难,像面弯曲的校正困难。
[0127]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I)~(4)规定的范围内特别是还完全满足条件式(1-1)~(3-1),上述的效果更加显著。还有,不需要全部满足条件式(1-1)~(3-1),如果满足其中一个,上述效果便更高。
[012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第I透镜群Gl具有正光焦度,由此,能够使透镜系统小型化。
[0129]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5),此外,在条件式(5)规定的范围内特别满足下述条件式(5-1)。
[0130]-0.05 < Nd2p-Nd2n < 0.20...(5)
[0131]-0.03 < Nd2p-Nd2n < 0.18...(5-1)[0132]其中,
[0133]Nd2p:第2透镜群G2的构成胶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0134]Nd2n:第2透镜群G2的构成胶合透镜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0135]条件式(5),规定构成在第2透镜群G2所配置的胶合透镜的正透镜和负透镜的折射率差,若脱离条件式的范围,则球面像差和倍率色像差的校正困难,不为优选。
[0136]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5)规定的范围内还特别满足条件式(5-1),上述的效果更加显著。
[0137]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6),此外,在条件式(6)规定的范围内特别满足下述条件式(6-1)。
[0138]0.05 < f/f2c < 0.90...(6)
[0139]0.08 < f/f2c < 0.85...(6-1)
[0140]其中,
[0141]f2c:第2透镜群G2的胶合透镜的焦距
[0142]f:全系统的焦距
[0143]条件式(6),规定在第2透镜群G2所配置的胶合透镜的焦距与全系统的焦距的关系,若高于上限值,则倍率色像差的校正困难,不为优选。反之,若低于下限值,则像散的校正困难,不为优选。
[0144]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6)规定的范围内特别还满足条件式(6-1),上述的效果更加显著。
[0145]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7),此外,在条件式(7)规定的范围内特别满足下述条件式(7-1)。
[0146]O < f/f2 < 0.6— (7)
[0147]0.02 < f/f2 < 0.58…(7-1)
[0148]其中,
[0149]f2:第2透镜群G2的焦距
[0150]f:全系统的焦距
[0151]条件式(7),规定第2透镜群G2的焦距与全系统的焦距的关系,若高于上限值,则像差校正、特别是像面弯曲和畸变的校正困难,因此不为优选。反之,若低于下限值,则在像差校正这一点上有利,但透镜总长变大,因此不为优选。
[015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7)规定的范围内特别满足条件式(7-1),上述的效果更加显著。
[0153]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8),此外,在条件式(8)规定的范围内特别满足下述条件式(8-1)。
[0154]2.2 < TL/Y < 3.2...(8)
[0155]2.3 < TL/Y < 3.1...(8-1)
[0156]其中,
[0157]TL:从全系统的最物体侧的透镜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后焦距量是空气换算长度)
[0158] Y:最大像闻[0159]还有,最大像高Y,能够由透镜的设计规格和所搭载的装置的规格等决定。
[0160]条件式(8)表示光学总长与最大像高的关系,若高于上限值,则在像差校正上有利,但透镜系统整体变大,在携带性方面不为优选。反之,若低于下限值,透镜系统整体的球面像差和像面弯曲的校正困难,不为优选。
[0161]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在条件式(8)规定的范围内还特别满足条件式(8-1),上述的效果更加显著。
[016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中,通过使第2透镜群G2,至少具有I片使至少I面为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能够良好地保持轴上和轴外的像差的平衡,能够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
[0163]这种情况下,通过在第2透镜群G2的最像侧(也称最靠像侧),配置具有正光焦度且两面均作为球面形状的单透镜,不会使后焦距过长,而能够抑制周边光线的射出角度。另外,在可以确保需要的后焦距的范围内,通过使该正透镜更靠近像面,更有利于小型化。
[0164]还有,在更靠像面侧所配置的透镜中设置非球面的方法,因为使通过透镜面的且朝向各个像高的光线之间分离,所以容易利用非球面的效果。但是,在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同类型的摄像透镜中,随着朝向像面侧而透镜直径急剧变大,因此有成本变高这样的问题。特别是,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是设想有大型的摄像元件下的透镜,最终透镜的外径非常大。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以薄型化优先,如果不是在宽视场角和大口径等像差校正特别难的状态下,即使在靠近光阑St的位置,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像差校正能力,并能够实现低成本化。因此,优选在比最终透镜更靠前的透镜中设置非球面的方法。 [0165]另外,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全系统的非球面以外的透镜为球面透镜,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0166]另外,通过第2透镜群G2由在最像侧所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比单透镜更靠物体侧所配置的2片胶合透镜、和I片单透镜这4片透镜构成,能够以最低限度的透镜片数构成摄像透镜,能够实现薄型化、低成本化、轻量化。
[0167]接下来,对于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实施例,特别以数值实施例为主详细地加以说明。
[0168]〈实施例1>
[0169]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透镜群的配置示出在图1中。还有,图1的构成的透镜群和各透镜的详细的说明如上述,因此除非特别需要,否则省略重复的说明。
[0170]表1中示出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在此,也包含光学构件PP在内示出。在表1中,Si —栏中表示以处于最物体侧的构成要素的物体侧的面为第I号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地对构成要素附加面编号时的第i号α = 1、2、3、…)的面编号。Ri一栏中不出第i号面的曲率半径,Di —栏中表不第i号面和第i+Ι号面的光轴Z上的面间隔。另外,在Ndj —栏中表示以最物体侧的构成要素为第I号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第j号(j = 1、2、3、…)的构成要素的对d线(波长587.6nm)的折射率,vdj —栏中表示第j号构成要素的对d线的阿贝数。另外,在此基本透镜数据中,也包含孔径光阑St在内示出,相当于孔径光阑St的面的曲率半径一栏中记述为⑴(光阑)。
[0171]表1的曲率半径R和面间隔D的值的单位是_。另外在表1中,记述规定的位数的数值。而且,就曲率半径的符号而言,面形状向物体侧凸时为正,向像侧凸时为负。而且在表1之下,也一并示出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f和FN0.。
[0172]以上阐述的表1的记述的方法,在后述的表2、3、5、6、8、10中也同样。
[0173]在以下所述的表中,全部如上述这样,作为长度的单位使用mm,作为角度的单位使用度(° ),但光学系统按比例放大或按比例缩小也可以使用,因此也能够使用其他适当的单位。
[0174]【表1】
[0175]实施例1.基本透镜数据
[0176]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顺次由第I透镜群、光阑和第2透镜群构成, 所述第1透镜群,由含有在最靠物体侧所配置的负透镜、及比该负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正透镜的3片以下的透镜构成, 所述第2透镜群,由含有使正透镜和负透镜这2片透镜接合的胶合透镜、及比该胶合透镜更靠像侧所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的5片以下的透镜构成, 并且,满足下述条件式(1)~(4),
NdfL > 1.65…(1)
20 < vdfL < 40— (2)
4 < vd2p-vd2n < 25...(3)
NdrL > 1.7...(4) 其中, NdfL:所述第I透镜群的所述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vdfL:所述第I透镜群的所述负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d2p: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vd2n: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 NdrL:构成所述第2透镜群的所述单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1-1)、(2-1)和(3-1)的至少一个,
NdfL > 1.66...(1-1)
23 < vdfL < 38...(2-1)
6 < vd2p-vd2n < 24...(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透镜群,从物体侧顺次包括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负透镜、和与该负透镜接合的正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5),
-0.05 < Nd2p-Nd2n < 0.20...(5) 其中, Nd2p: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Nd2n:所述第2透镜群的构成所述胶合透镜的负透镜的对d线的折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5-1),
-0.03 < Nd2p-Nd2n < 0.18...(5-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6), . 0.05 < f/f2c < 0.90...(6)其中, f2c:所述第2透镜群的胶合透镜的焦距, f:全系统的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6-1),
.0.08 < f/f2c < 0.85…(6-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7),
.O < f/f2 < 0.6...(7) 其中, f2:所述第2透镜群的焦距, f:全系统的焦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7-1), . 0.02 < f/f2 < 0.58...(7-1)。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8),
.2.2 < TL/Y < 3.2...(8) 其中, TL:从全系统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且该距离中的后焦距量是空气换算长度, Y:最大像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满足下述条件式(8-1), . 2.3 < TL/Y < 3.1...(8-1)。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群,至少具有I片使至少I面为非球面的非球面透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透镜群的最靠像侧,配置有具有正光焦度、且两面均为球面形状的单透镜,比该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更靠物体侧,配置有所述非球面透镜。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全系统的所述非球面透镜以外的透镜是球面透镜。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群,由在最靠像侧所配置的具有正光焦度的单透镜、比该单透镜更靠物体侧所配置的2片胶合透镜、和I片单透镜这4片透镜构成。
17.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
【文档编号】G02B13/00GK104011577SQ201280064706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7日
【发明者】河村大树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