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组件以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3239阅读:1055来源:国知局
透镜组件以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能够实现透镜的光轴方向移位的透镜组件以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搭载有使用了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影像传感器或者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影像传感器等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的数字静像照相机(digitalstillcamera)、便携终端等摄像设备得到了普及。然而,一般而言,用户要求提高这些摄像设备的携带方面的便利性、设计性是不言而喻的,还要求进一步促进高画质化。作为促进高画质化的例子,为了抑制被摄体的散焦,存在使摄像装置具备使聚焦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位的聚焦功能的情况等。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摄像设备的携带方面的便利性、设计性,需要摄像装置小型化。

在此,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如下技术:为了使变焦透镜在光轴方向上移位,通过使保持变焦透镜的透镜移动框体的一部分(称为抵接部)抵接到设置于旋转体的外周的凸轮部,使所述旋转体旋转,从而经由抵接部而与保持框体一体地驱动变焦透镜。旋转体的旋转角高精度地对应于透镜移动框体的抵接部所抵接的凸轮部的光轴方向位置,所以能够通过确定其旋转角而使变焦透镜高精度地移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865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另外,专利文献1的旋转体经由齿轮系来传递马达的旋转驱动力。一般而言,为了平滑地传递旋转驱动力,在齿轮系的咬合的齿彼此之间设置齿隙的情形较多。但是,当在咬合的齿彼此之间存在齿隙时,即使在驱动源侧的齿轮静止的状态下,成为被驱动侧的旋转体的齿轮也被允许在齿隙量下任意旋转,由此产生无法高精度地进行保持框的定位这样的问题。作为更具体的例子,有可能发生如下的所谓过冲(overshoot)现象:由于驱动时的各部分的惯性力等,相对于驱动源侧的齿轮的旋转量,与其咬合的旋转体的旋转量变得过剩。

相对于此,还考虑另行设置用于朝向该凸轮部在光轴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对透镜移动框体的抵接部施力的弹簧部件等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弹簧部件等的作用力而在凸轮部的抵接点产生与其倾斜度对应的切线方向分力,因此能够利用它始终对旋转体赋予旋转方向的一个方向的扭矩,所以由此抑制咬合的齿彼此分离,从而能够抑制过冲现象等。在此,在为了能够有效地抑制咬合的齿彼此分离而想要提高切线方向分力时,需要使凸轮部相对于轴线正交方向的倾斜度变大、或者强化弹簧部件等以能够赋予更强大的作用力等。

然而,在使凸轮部的倾斜度变大的情况下,旋转体的整个长变长而招致结构的大型化。另一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在强化了弹簧部件等的情况下,有可能在凸轮部产生抵接部的压痕、损伤等而妨碍抵接部相对于凸轮部平滑地滑动,另外对应于被强化的弹簧部件等而需要提高了旋转驱动力的高输出的驱动源等。因此,期望如下对策:不依赖于作用于凸轮部的抵接点的切线方向分力,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咬合的齿彼此分离。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廉价并且能够实现透镜的高精度的光轴方向移位的透镜组件以及使用该透镜组件的摄像装置。

本发明的透镜组件具有:

基部,设置有驱动源;

第1齿轮,根据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旋转;

第2齿轮,具备凸轮面,相对于所述基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接,通过与所述第1齿轮咬合而能够传递所述驱动力;以及

保持框,具备与所述凸轮面抵接的抵接部,保持透镜,

被传递所述驱动力的所述第2齿轮相对于所述基部而旋转,与此对应地,所述凸轮面与所述抵接部的抵接位置在光轴方向上移位,由此所述保持框在光轴方向上被定位,

设置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相对于所述基部对所述第2齿轮施力。

本发明的透镜组件具有:

基部,设置有驱动源;

第1齿轮,根据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旋转;

第2齿轮,具备凸轮面,相对于所述基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相接,通过与所述第1齿轮咬合而能够传递所述驱动力;以及

保持框,具备与所述凸轮面抵接的抵接部,保持透镜,

被传递所述驱动力的所述第2齿轮相对于所述基部而旋转,与此对应地,所述凸轮面与所述抵接部的抵接位置在光轴方向上移位,由此所述保持框在光轴方向上被定位,

所述基部与所述第2齿轮的相互抵接的抵接面的至少一方是粗糙面。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小型且廉价并且能够实现透镜的高精度的光轴方向移位的透镜组件以及使用了该透镜组件的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组件的摄像装置100的分解图。

图2是用通过图1的ii-ii线的面来切断拆下摄像组件的摄像装置100而在箭头方向上观察的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凸轮组件106的立体图,但简略图示蜗轮。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基座部105a和轴部105b的立体图。

图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凸轮组件106’的立体图,但简略图示蜗轮。

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基座部105a’和轴部105b的立体图。

图7是变形例的凸轮组件106’的立体图。

图8是将包括又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组件的摄像装置的上盖和摄像组件拆下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9是用通过图8的ix-ix线的面来切断拆下摄像组件的摄像装置而在箭头方向上观察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摄像装置;101:框体;101a:底壁;101b-101e:侧壁;102、103:导轴;104:悬挂部;105a、105a’:基座部;105b:轴部;105c:上表面;105c’:环状面;106、106’:凸轮组件;106a:蜗轮(wormwheel);106b:凸轮片;106c:凸轮面;106d:卡合部;106e:贯通孔;106f:平面部;107:马达;107a:蜗杆副(wormgear);108:悬挂部;109:压缩弹簧;110:摄像组件;111:基板;112:光电变换部;120:保持框;121、122:突出部;121a:圆形开口;122a:开口;123:臂部;124:钩部;125:盘簧;126:钩部;127:盘簧;128:盘簧;130:上盖;130a:开口部;131:承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包括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组件的摄像装置100的分解图,切除框体的一部分(用阴影线示出的部位)而示出。图2是用通过图1的ii-ii线的面来切断拆下摄像组件的摄像装置100而在箭头方向上观察的图,但拆下了摄像组件。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凸轮组件106的立体图,但简略图示了蜗轮(wormwheel)。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基座部105a和轴部105b的立体图。摄像装置100搭载于便携电话、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作为照相机发挥功能。在此,将透镜的光轴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x方向以及y方向。

在图1中,在无上壁的箱状的框体101的下侧,安装有摄像组件110。摄像组件110包括矩形形状的基板111和形成于基板111的上表面的由ccd传感器或者cmos传感器构成的光电变换部112。摄像组件110连接于未图示的控制电路,具有将光学图像变换为电信号而向外部输出的功能。

框体101具有:安装有摄像组件110的底壁101a、以及从底壁101a的周边朝向上方而延伸的侧壁101b~101e(其中侧壁101e以被切口的状态而图示)。在底壁101a,与光电变换部112相对置地形成有开口部(未图示),夹着该开口部而植入设置有2根导轴102、103来作为引导部件。圆筒状的导轴102、103平行于后述的透镜ls的光轴方向(z方向)而延伸。导轴102、103的上端如图2所示与上盖130的下表面抵接地被保持。

在底壁101a处的导轴102的附近,形成有l字状的悬挂部104。另外,在导轴103的附近处的侧壁101d的内侧面,如图2所示形成有l字状的悬挂部108。

而且,在底壁101a处的导轴102的附近,形成如图4所示的圆筒状的基座部105a,并且从基座部105a的平滑的上表面105c的中央,轴部105b与光轴oa平行地延伸。轴部105b的上端如图2所示与形成于上盖130的下表面的承接部131抵接地被保持。

作为第2齿轮的凸轮组件106如图3所示,在蜗轮106a的上表面粘合或者一体成型了凸轮片106b。在凸轮片106b的上表面,形成有高度随着朝向周向而变化的螺旋状的凸轮面106c。凸轮面106c的中央成为隆起为圆筒状的卡合部106d。

在凸轮组件106的中央形成有贯通孔106e,轴部105b旋转自如地嵌合于贯通孔106e。在上述状态下,凸轮组件106的平滑的下表面105g与基座部105a的上表面105c作为抵接面而相互抵接。而且,在图2中,在承接部131的下表面与卡合部106d之间且轴部105b的周围,配置有压缩弹簧109,相对于承接部131,在图2中朝箭头方向(z方向下方)对凸轮组件106施力。此外,作为弹性部件,也可以代替压缩弹簧109而设置橡胶、树脂等。关于卡合部106d,上端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能够嵌合压缩弹簧109的锥形面。

而且,在底壁101a,安装有作为驱动源的马达107。在马达107的旋转轴,安装有作为第1齿轮的蜗杆副107a,该蜗杆副107a与凸轮组件106的蜗轮106a咬合。蜗杆副107a的轴线在x方向上延伸。

在图1中,保持作为聚焦透镜的透镜ls(也可以是多个)的保持框120具有整体上是圆筒状且在光轴正交方向上突出的2个突出部121、122。突出部121具有与导轴102卡合的圆形开口121a,突出部122具有与导轴103卡合的开口122a。在此,通过将开口122a设为在光轴正交方向上长的长孔,能够减少装配允许难度。在上述情况下,优选通过导轴102与圆形开口121a的嵌合来执行装配基准。

另外,作为抵接部的板状的臂部123从突出部121向凸轮组件106侧延伸,其前端如图2所示与凸轮面106c抵接。而且,在突出部121处突出地设置有钩部124。在钩部124、以及框体101的悬挂部104处分别安装有作为第1施力部件的盘簧125的端部,如图2所示,朝向框体101的底壁101a侧在z方向上对保持框120施力。另外,经由臂部123,凸轮组件106也被底壁101a侧施力,由此凸轮组件106的光轴方向位置也被固定。此外,关于使臂部123与凸轮面106c压接的盘簧125的作用力,设为不会对凸轮面106c造成滑动痕迹等的程度的比较低的值。

另一方面,在突出部122处突出地设置有钩部126。在钩部126、以及框体101的悬挂部108处分别安装有作为第2施力部件的盘簧127的端部,朝向框体101的侧壁101e侧在y方向上对保持框120施力。盘簧127相对于导轴102、103在y方向上对保持框120施力,从而具有针对框体101高精度地定位光轴oa的功能。

在框体101的侧壁101b~101e的上端,安装有矩形板状的上盖130。在上盖130处形成有开口部130a。由包括基座部105a的框体101和上盖130构成基部。在将透镜ls以及保持框120装配于框体101与上盖130之间的状态下,上盖130的开口部130a使其物体侧露出。另外,在上述状态下,被导轴102、103所引导,保持框120能够在光轴方向上移位。由盘簧125、框体101、上盖130、透镜ls、保持框120、凸轮组件106以及马达107的蜗杆副107a构成透镜组件。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动作。在摄影时,如果使搭载于未图示的摄像设备的摄像装置100的透镜ls朝向被摄体,则经由透镜ls而入射的被摄体光成像于摄像组件110的光电变换部112。光电变换部112将被摄体的像变化为电信号,输出到未图示的液晶显示器。由此,在显示器中显示被摄体的图像。当用户在适合的定时(timing)进行释放操作时,被摄体被摄像,其图像数据从光电变换部112被输出,在进行了预定的图像处理之后被记录于未图示的存储器。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00能够根据被摄体距离使透镜组件在光轴方向上移位而进行聚焦动作。在由未图示的测距装置测量了直至被摄体为止的距离(被摄体距离)之后,如果马达107进行正转驱动而使蜗杆副107a旋转时,蜗轮106a绕正向旋转,凸轮组件106绕相同方向旋转。在此,由于盘簧125的作用力,臂部123的前端压接到凸轮片106b的凸轮面106c,所以凸轮面106c的z方向高度位置根据凸轮组件106的旋转而变化,与此对应地,保持框120与臂部123一起被导轴102、103所引导并且在光轴方向上移位,能够使透镜ls向适合于被摄体距离的光轴方向位置移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盘簧125的作用力比较小且凸轮面106c的斜度也小,所以在从臂部123的前端对凸轮面106c赋予按压力时,在凸轮面106c处所产生的切线方向分力变小。因此,仅基于此,由于在蜗杆副107a与蜗轮106a的齿彼此之间存在的齿隙的存在,难以抑制由驱动时的各部分的惯性力等所引起的过冲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压缩弹簧109,相对于承接部131在图2中朝箭头方向(z方向下方)对凸轮组件106施力,所以作用于凸轮组件106的下表面106g与基座部105a的上表面105c之间的摩擦力变高。由此,即使例如在蜗杆副107a与蜗轮106a的齿彼此之间存在齿隙,也由于凸轮组件106针对基座部105a的保持力变高,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过冲等。

图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凸轮组件106’的立体图,但简略图示蜗轮。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基座部105a’和轴部105b的立体图。图5所示的凸轮组件106’在下表面106g(与基座部105a’相对置的面)形成有环状地突出的平面部106f,并且将其表面设为粗糙面。另一方面,基座部105a’的轴部105b的周围的环状面105c’为粗糙面。除此以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平面部106f的表面以及环状面105c’例如在注塑成型用的模具的转印面设置皱纹等,能够与成型同时地形成。平面部106f的表面以及环状面105c’的表面粗糙度按算术平均粗糙度ra而优选为12.5μm以上且200μm以下。另外,平面部106f的表面以及环状面105c’的摩擦系数优选为0.5以上。此外,只要将平面部106f的表面以及环状面105c’的至少一方设为粗糙面即可。

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相互抵接的平面部106f的表面和环状面105c’设为预定的粗糙面,所以即使在不使用压缩弹簧109的情况下,并且即使在蜗杆副107a与蜗轮106a的齿彼此之间存在齿隙,也能够提高凸轮组件106针对基座部105a的摩擦力,有效地抑制过冲等。此外,通过组合压缩弹簧109来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凸轮组件106针对基座部105a的保持力。

图7是变形例的凸轮组件106’的立体图。在本变形例中,相对于图5的实施方式,将平面部106f设为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分离的3个扇形状。由此,能够使平面部106f的面积变小,所以能够抑制成本且提高模具加工精度等,并且能够更稳定地保持与环状面105c’抵接时的摩擦系数。

图8是将包括又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组件的摄像装置的上盖和摄像组件拆下而示出的立体图,切除框体的一部分(用阴影线示出的部位)而示出。图9是用通过图8的ix-ix线的面来切断拆下摄像组件的摄像装置而在箭头方向上观察的图,不过以安装了上盖的状态来示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框120的突出部121处设置的钩部124与在框体101的底壁101a处设置的悬挂部104相对于z方向而偏移,因此,两端分别安装于钩部124和悬挂部104的盘簧128(施力部件)如图9所示,其轴线ax相对于z方向以及y方向而倾斜。与此相伴地,未设置图1、2的实施方式中的盘簧125、127。除此以外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相对于z方向而倾斜地安装的盘簧128的作用力的z方向分量fz,能够与盘簧125同样地使臂部123的前端压接到凸轮面106c。另外,由于盘簧128的作用力的y方向分量fy,相对于导轴102、103在y方向上对保持框120施力,从而能够针对框体101高精度地定位光轴oa。并且,代替盘簧125、127而设置了盘簧128,所以部件件数变少,对成本降低做出贡献。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经由相互咬合的蜗杆副和蜗轮将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凸轮组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经由例如正齿轮等来传递驱动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