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81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能够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和/或分离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成像设备根据输入信号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并对应于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或具有它们的组合功能的多功能设备。作为一种成像设备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包括:感光体单元,包括感光体;充电单元,例如布置在感光体单元周围并使感光体充电到指定的电势;显影单元,包括显影辊;和激光扫描单元。激光扫描单元照射通过充电单元充电到指定的电势的感光体,以在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将显影剂提供给其上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以在感光体上形成可视图像。在通过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将显影剂提供给感光体的成像设备中,如果执行打印操作,则显影辊和感光体可彼此接触。如果更换显影单元,则显影辊和感光体可彼此分离以防止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干扰。为了向显影单元施加压力或者释放施加到显影单元的压力,可使用诸如杆的单独组件。如果使用多个显影单元,则会需要杆的数量等于显影单元的数量。因此,成像设备的构造可能变得复杂,并且可降低成像设备的空间效用。由于可能分别执行向多个显影单元施加压力或者释放施加到多个显影单元的压力,所以图像的质量可能由于在各个显影单元之间产生的偏差而降低。因此,可降低成像设备对用户的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结构以使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和/或分离的操作简化的成像设备。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结构以同时执行向多个显影辊施加压力和/或从多个显影辊释放压力的成像设备。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将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部分阐述,部分将从描述中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而理解。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主体;盖,打开和关闭主体的一侧;至少一个感光体单兀,布置在主体内并包括感光体;激光扫描单兀,将光照射到感光体上以形成静电潜像,并包括产生光的光源和透射从光源产生的光的至少一个光学窗;至少一个显影单元,将显影剂提供给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以形成可视图像,并包括与感光体接触或分离的显影辊;和快门单元,能够与盖关联地操作,当盖关闭主体的所述一侧时快门单元打开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窗,当盖打开主体的所述一侧时快门单元关闭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窗,其中,在打开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窗的过程中,快门单元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以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在关闭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窗的过程中,快门单元释放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压力以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分离。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可与所述至少一个感光体单元可旋转地结合,快门单元可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一侧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旋转,因此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通过快门单元将压力施加到的压力表面与显影辊可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旋转中心布置在相对的位置处。快门单元可包括:主体部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透射已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窗的光;多个压力部件,与主体部件的两侧结合,所述多个压力部件中的每个可包括:压力构件,接触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以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弹性构件,弹性地支撑压力构件。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可与所述至少一个感光体单元可旋转地结合,显影辊和压力构件可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旋转中心的上方和下方的位置处。当盖关闭主体的所述一侧时,压力构件可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下端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旋转,从而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旋转中心上方位置处的显影辊接触感光体。当盖关闭主体的所述一侧时,可通过盖将压力施加到快门单元,因此快门单元可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当盖打开主体的所述一侧时,可释放通过盖施加到快门单元的压力,因此快门单元可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释放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压力。所述成像设备还可包括链接单元,链接单元布置在快门单元和盖之间以使盖和快门单元彼此关联地操作,快门单元可包括连接到链接单元的至少一个连接杆,从而通过链接单元将压力施加到快门单元。链接单元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链接件,接触盖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滑动;第二链接件,接触第一链接件和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并沿第一旋转方向和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可旋转。第二链接件可包括接触第一链接件的第一接触表面和接触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的第二接触表面,第一接触表面可布置在与第二接触表面相比更加远离第二链接件的旋转中心的位置处。链接单元中的每个还可包括引导件,第一链接件和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与引导件可滑动地结合,第二链接件与引导件可旋转地结合。第一链接件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压力突起以将压力施加到第二链接件,引导件可包括第一引导狭槽,第一引导狭槽容纳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突起并引导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突起的运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压力突起以接收从第二链接件传递的压力,引导件可包括第二引导狭槽,第二引导狭槽容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突起并引导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突起的运动。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主体;感光体,布置在主体内;激光扫描单元,将光照射到感光体上;至少一个显影单元,包括接触感光体以将显影剂提供给感光体的显影辊;和快门单元,打开和关闭激光扫描单元,在打开激光扫描单元的过程中,快门单元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以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在关闭激光扫描单元的过程中释放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压力以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分离。成像设备还可包括打开和关闭主体的一侧的盖,快门单元可与盖关联地操作,当盖关闭主体的所述一侧时,可通过盖将压力施加到快门单元,因此快门单元可布置在打开激光扫描单元的第一位置处,当盖打开主体的所述一侧时,可释放通过盖施加到快门单元的压力,因此快门单元可布置在关闭激光扫描单元的第二位置处。快门单元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快门单元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快门单元可释放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压力以使显影辊和感光体彼此分离,当快门单元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快门单元可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以使显影辊和感光体彼此接触。快门单元可包括:主体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至少一个开口,穿过主体部件形成并透射从激光扫描单元照射的光;多个压力部件,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的两侧,所述多个压力部件中的每个可包括:压力构件,接触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以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弹性构件,弹性地支撑压力构件;容纳构件,容纳压力构件和弹性构件。容纳构件可包括支撑弹性构件的一端的支撑表面。快门单元可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下方。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主体;盖,打开和关闭主体的一侧;至少一个感光体单元,布置在主体内并包括感光体;激光扫描单元,将光照射到感光体上;至少一个显影单元,包括接触感光体以将显影剂提供给感光体的显影辊,并与所述至少一个感光体单元可旋转地结合;和快门单元,打开和关闭激光扫描单元,其中,快门单元与盖关联地操作,当盖关闭主体的所述一侧时,快门单元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以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当盖打开主体的所述一侧时,快门单元释放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压力以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分离。快门单元可包括压力部件以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并且显影辊和压力部件可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旋转中心布置在相对的位置处。成像设备还可包括使盖和快门单元彼此关联地操作的链接单元,链接单元中的每个可包括:第一链接件,在通过盖施加的压力的作用下可滑动;第二链接件,在通过第一链接件施加的压力的作用下可旋转;引导件,支撑第一链接件和第二链接件。第二链接件可接触快门单元的一端,并将压力施加到快门单元,从而在第二链接件在通过第一链接件施加的压力的作用下旋转时使快门单元移动。第一链接件可包括第一压力突起,第一压力突起接触第二链接件并将压力施加到第二链接件以使第二链接件旋转,快门单元可包括第二压力突起,当第二链接件在通过第一压力突起施加的压力的作用下旋转时,第二压力突起接触第二链接件并接收从第二链接件传递的压力。第二压力突起可布置在与第一压力突起相比更靠近第二链接件的旋转中心的位置处。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将变得清楚并更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图2示出了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或分离的示例性构件;图3是示出图2中的示例性构件的分解图;图4示出了示例性的快门单元;图5示出了示例性的链接单元;图6示出了当快门单元被布置在第二位置时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示例性分离;图7示出了当快门单元被布置在第一位置时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示例性接触。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示出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示相同的元件。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如图1所示,成像设备I包括主体10、打印介质供应单元20、激光扫描单元30、显影单元40、感光体单元50、转印单元60、定影单元70和打印介质排出单元80。主体10形成成像设备I的外观,并支撑安装在主体10内的各种部件。盖11可以可旋转地安装在主体10的一侧。盖11打开和关闭主体10的一部分。用户可打开盖11并接近主体10的内部,以从打印路径取走卡住的纸张。打印介质供应单元20包括:盒21,打印介质S可存储在盒21中;一对拾取辊22,一张一张地拾取存储在盒21中的打印介质S ;和输送辊23,将拾取的打印介质输送到转印单元60。激光扫描单元30可布置在显影单元40下方,并将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光照射到感光体52上以在感光体52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激光扫描单兀30包括:光源32,产生光;多个反射镜34,改变从光源32产生的光的路径;和多个光学窗36,透射通过多个反射镜34反射的光。分别容纳黄色(Y)显影剂、品红色(M)显影剂、青色(C)显影剂和黑色(K)显影剂的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中的每个包括显影辊42和供应辊44、46。供应辊44和46将显影剂提供给显影辊42,显影辊42将显影剂附于感光体52的形成有静电潜像的表面,因此形成可视图像。分别对应于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的感光体单元50Y、50M、50C和50K中的每个包括感光体52和充电器54。充电器54使感光体52充电到指定的电势,并在由充电器54进行充电的感光体52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转印单元60包括:转印带61,接触各个感光体单元50Y、50M、50C和50K的感光体52并循环移动;驱动辊63,驱动转印带61 ;张紧辊65,给转印带61提供指定的张力;和四个辊子67,将各个感光体单元50Y、50M、50C和50K的感光体52上的可视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定影单元70包括设置有热源的加热辊71和与加热辊71相对安装的压力辊72。当打印介质穿过加热辊71和压力辊72之间的间隙时,打印介质上的图像通过从加热辊71传递的热和作用在加热辊71和压力辊72之间的压力而被定影到打印介质上。打印介质排出单元80包括多个排出辊81,多个排出辊81将已经过定影单元70的打印介质排出到主体10外部。各个感光体单元50Y、50M、50C和50K可被固定到主体10的内部,并且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可被构造成通过主体10的一侧被安装在主体10中或者与主体10分离。当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安装在主体10中时,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与相应的感光体单元50Y、50M、50C和50K结合,以关于旋转中心CY、CM、CC和CK (见图6和图7)可旋转。当成像设备I执行打印操作时,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的显影辊42接触相应的感光体单元50Y、50M、50C和50K的感光体52,并且当各个感光体单元50Y、50M、50C和50K与主体10分离以进行更换时,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的显影辊42与相应的感光体单元50Y、50M、50C和50K的感光体52分离。公开了执行显影辊42和感光体52之间的接触或分离的构件。图2示出了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和/或分离的示例性构件。图3示出了图2中的示例性构件,图4示出了示例性的快门单元,图5示出了示例性的链接单元。如图2至图5所示,通过与盖11的打开操作和关闭操作关联地进行操作的快门单元100,显影辊42和感光体52可彼此接触或彼此分离,使盖11和快门单元100彼此关联地操作的链接单元200可设置在盖11和快门单元100之间。如图3所示,例如,快门单元100包括:主体部件110,可以可滑动地布置在激光扫描单元30上并位于多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下方;多个开口 120,穿过主体部件110形成并沿主体部件110的纵向方向(即,主体部件110的移动方向)布置;多个压力部件130,沿主体部件110的纵向方向(即,主体部件110的移动方向)布置在主体部件110的两侧并连接到主体部件110。主体部件110可由设置在主体10内部的两侧的支撑框架IOa和IOb可滑动地支撑,当盖11关闭主体10时,主体部件110可与盖11关联地沿第一方向Al (例如,见图4)移动并可布置在第一位置Pl (见图7)以打开激光扫描单元30,当盖11打开主体10时,主体部件110由于盖11施加的压力的释放而可沿与第一方向Al相反的第二方向A2移动并可布置在第二位置P2 (见图6)以关闭激光扫描单元30。第一方向Al可被定义为盖11指向主体10的被盖11打开和关闭的一侧的方向。连接杆112连接到链接单元200以使主体部件110与盖11关联地滑动,并且连接杆112可设置在主体部件110的端部处。连接杆112可从主体部件110的端部沿朝向盖11的方向突出指定的长度。连接杆11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压力突起112a,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突起112a接触链接单元200的第二链接件220并接收从第二链接件220传递的压力。第一弹性构件118可设置在至少一个第二压力突起112a和主体部件110的设置有连接杆112的一端之间,并且当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通过在主体部件110的滑动过程中施加到它们的压力而旋转时,第一弹性构件118允许显影辊42和感光体52彼此平稳地接触而不会在超过指定强度的力作用下碰撞。多个开口 120可设置在主体部件110上,位于当盖11关闭主体10时与设置在激光扫描单兀30上的多个光学窗36对应的位置处,因此允许已穿过多个光学窗36的光到达感光体52。多个压力部件130中的每个可包括:压力构件132,接触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中的每个并将压力施加到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中的每个;第二弹性构件134,弹性地支撑压力构件132 ;容纳构件136,容纳压力构件132和第二弹性构件134。多个压力构件132可布置在这样的位置处,即,当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安装在主体10中时,压力构件132将压力施加到设置在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的下端的压力表面41 (见图6和图7)。基于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的旋转中心CY、CM、CC和CK,多个压力构件132和压力表面41可布置与显影辊42相对的位置处。多个压力构件132可与主体部件110 —起移动,并且当主体部件110布置在打开激光扫描单元30的第一位置Pl时将压力施加到压力表面41,以使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关于旋转中心CY、CM、CC和CK旋转,从而使位于旋转中心CY、CM、CC和CK上方的显影辊42与感光体52接触。由于第二弹性构件134的一端134a接触压力构件132的后表面并且第二弹性构件134的另一端134b接触容纳构件136的支撑表面136c,所以第二弹性构件134弹性地支撑压力构件132。当压力构件132将压力施加到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时,第二弹性构件134允许显影辊42和感光体52彼此平稳地接触而不会在超过指定的强度的力作用下碰撞。因此,当对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施加压力时防止了由于例如碰撞而导致的对显影辊42和/或感光体52的损坏,因此,显影辊42和感光体52彼此接触。在显影辊42接触感光体52的状态下,第二弹性构件134允许指定的强度的力施加到显影辊42的表面上,从而在显影辊42和感光体52之间形成指定的显影间隙。容纳构件136中的每个包括:第一容纳槽136a,容纳压力构件132 ;第二容纳槽136b,容纳第二弹性构件134 ;支撑表面136c,设置在第二容纳槽136b的一个表面上并支撑第二弹性构件134的另一端134b。容纳构件136可与快门单元100的主体部件110 —体地形成。链接单元200可布置在盖11和快门单元100之间,并使盖11和快门100彼此关联地操作。链接单元200中的每个包括:第一链接件210,为可滑动的;第二链接件220,为可旋转的;和引导件230,可移动地支撑第一链接件210和第二链接件220。当通过与盖11接触对第一链接件210施加压力时,第一链接件210例如沿与快门单元100的移动方向平行的方向滑动,并且第一链接件210包括接触盖11的接触表面212和接触第二链接件220的第一压力突起214。接触表面212可设置在第一链接件210的面向盖11的内表面的一端,当盖11关闭主体10的一侧时接触表面212接触盖11的内表面,并且当盖11打开主体10的所述一侧时接触表面212与盖11的内表面分离。第一压力突起214从第一链接件210的两侧突出,容纳在第一引导狭槽232内,并且当通过盖11对第一压力突起214施加压力或释放该压力时,第一压力突起214例如接触第二链接件220的第一接触表面222以将压力施加到第二链接件220,从而使第二链接件220旋转,其中,第一引导狭槽232设置在引导件230上并引导第一压力突起214的滑动。当第二链接件220接触第一链接件210并且通过第一链接件210将压力施加给第二链接件220时,第二链接件220沿第一旋转方向Rl (见图7)旋转,其中,第一旋转方向Rl与通过盖11关闭主体10的一侧的方向相同。当释放通过第一链接件210施加到第二链接件220的压力时,第二链接件220沿第二旋转方向R2(见图6)旋转,其中,第二旋转方向R2与第一旋转方向Rl相反并与通过盖11打开主体10的一侧的方向相同。第二链接件220包括:第一接触表面222,接触第一链接件210的第一压力突起214 ;第二接触表面224,接触连接杆112的第二压力突起112a。第一接触表面222可以以容纳第一压力突起214的形状形成在第二链接件220的接触第一压力突起214的一个表面225a上,从而在第一链接件210的滑动过程中,第一接触表面222可接收通过第一压力突起214施加的压力。第二接触表面224可以以容纳第二压力突起112a的形状形成在第二链接件220的接触第二压力突起112a的另一表面225b上,从而在第二链接件220的旋转过程中,第二链接件220可将压力传递到第二压力突起112a。引导件230包括:第一引导狭槽232,第一压力突起214容纳在第一引导狭槽232中;第二引导狭槽234,第二压力突起112a容纳在第二引导狭槽234中;旋转轴236,支撑第二链接件220的旋转。第一引导狭槽232可穿过弓I导件230的两个侧表面形成,具有与第一压力突起214的直径对应的宽度以容纳第一压力突起214,沿与第一链接件210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并用于引导第一压力突起214的滑动。第二引导狭槽234可穿过引导件230的两个侧表面形成,位于第一引导狭槽232下方的位置处,具有与第二压力突起112a的直径对应的宽度以容纳第二压力突起112a,沿与连接杆112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并用于引导第二压力突起112a的滑动,其中,连接杆112的移动方向与第一链接件210的移动方向平行。旋转轴236可与第二链接件220和引导件230结合,支撑第二链接件220的旋转,并用作第二链接件220的旋转中心。第一压力突起214和接触第一压力突起214的第一接触表面222可布置在与第二压力突起112a和接触第二压力突起112a的第二接触表面224相比更加远离旋转轴236的位置处。由于第一压力突起214和第一接触表面222相接触的点以及第二压力突起112a和第二接触表面224相接触的点,使得这种布置方式减小了用户使用可使力加倍的双杆A(即,连接杆112和第一链接件210)的作用关闭盖11所需的力。公开了通过盖11、快门单元100和链接单元200的连接实现显影辊42和感光体52之间的接触或分离。图6示出了当快门单元布置在第二位置时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分离,图7示出了当快门单元布置在第一位置时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图6示出了盖打开主体的一侧的状态,图7示出了盖关闭主体的一侧的状态。如图6所示,当盖11打开主体10的一侧时,快门单元100布置在第二位置P2处以关闭激光扫描单元30的光学窗36。在这种布置方式中,盖11没有对链接单元200施加压力,并且链接单元200也没有对快门单元100施加压力。如图7所示,当盖11沿关闭主体10的一侧的方向旋转时,在盖11的旋转过程中,通过盖11将压力施加到链接单元200的第一链接件210。因此,第一链接件210沿着朝向主体10的内部的方向滑动,且第二链接件220沿第一旋转方向Rl旋转。
当第二链接件220旋转时,第二链接件将压力施加到接触第二链接件的连接杆112。与连接杆112结合的快门单元100的主体部件110沿第一方向Al滑动并打开激光扫描单兀30的光学窗36。在打开激光扫描单元30的光学窗36的同时,可与主体部件110结合的多个压力部件130与主体部件110 —起沿第一方向Al移动,并将压力施加到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的压力表面41,从而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关于旋转中心CY、CM、CC和CK旋转。在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的旋转过程中,显影辊42与感光体52的距离逐渐减小。当盖11关闭主体10的一侧时,可认为完成了第一链接件210、第二链接件220、主体部件110和压力部件130的滑动和旋转。主体部件110可布置在第一位置Pl处以打开激光扫描单元30,显影辊42接触感光体52以在它们之间保持恒定的间隙。在盖11关闭主体10的一侧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快门单元100可布置在第一位置Pl处以打开激光扫描单元30的光学窗36。在这种布置方式中,盖将压力施加到链接单元200,然后链接单元200将压力施加到快门单元100。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盖11可沿打开主体10的一侧的方向旋转,如图6所示。在盖11的旋转过程中,通过盖11施加到链接单元200的第一链接件210的压力被释放。因此,第一链接件210沿着朝向主体10的被盖11打开的一侧的方向滑动。第二链接件220沿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当第二链接件220旋转时,通过第二链接件220施加到接触第二链接件220的连接杆112的压力被释放。与连接杆112结合的快门单元100的主体部件110沿第二方向A2滑动并关闭激光扫描单兀30的光学窗36。在关闭激光扫描单元30的光学窗36的同时,可与主体部件110结合的多个压力部件130与主体部件110 —起沿第二方向A2移动并释放施加到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的压力,从而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关于旋转中心CY、CM、CC和CK旋转。在各个显影单元40Y、40M、40C和40K的旋转过程中,显影辊42与感光体52的距离逐渐增加。当盖11打开主体10的一侧时,完成了第一链接件210、第二链接件220、主体部件110和压力部件130的滑动和旋转。主体部件110可布置在第二位置P2处以关闭激光扫描单元30,并且显影辊42与感光体52分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可通过与盖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关联地操作的快门单元来实现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或分离,因此不需要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或分离的单独组件。由于多个压力部件可安装在快门单元上以同时执行对多个显影单元的压力施加或施加到多个显影单元的压力的释放,所以减小了在执行对多个显影单元的压力施加或施加到多个显影单元的压力的释放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由于可通过简单的动作(例如,打开和关闭盖)同时执行对多个显影单元的压力施加或施加到多个显影单元的压力的释放,所以成像设备的用户便利性得到提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这些实施例中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主体; 盖,打开和关闭主体的一侧; 至少一个感光体单元,布置在主体内并包括感光体; 激光扫描单元,将光照射到感光体上以形成静电潜像,并包括产生光的光源和透射从光源产生的光的至少一个光学窗; 至少一个显影单元,将显影剂提供给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体以形成可视图像,并包括与感光体接触或分离的显影辊;和 快门单元,能够与盖关联地操作,当盖关闭主体的所述一侧时快门单元打开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窗,当盖打开主体的所述一侧时快门单元关闭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窗, 其中,在打开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窗的过程中,快门单元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以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在关闭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窗的过程中,快门单元释放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压力以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感光体单元可旋转地结合;和快门单元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一侧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旋转,因此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通过快门单元将压力施加到的压力表面与显影辊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旋转中心布置在相对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快门单元包括:主体部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透射已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光学窗的光;多个压力部件,与主体部件的两侧结合;和 所述多个压力部件中的每个包括:压力构件,接触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以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弹性构件,弹性地支撑压力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与所述至少一个感光体单元可旋转地结合;和 显影辊和压力构件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旋转中心的上方和下方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当盖关闭主体的所述一侧时,压力构件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下端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旋转,从而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旋转中心上方位置处的显影辊接触感光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当盖关闭主体的所述一侧时,通过盖将压力施加到快门单元,因此快门单元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将压力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和 当盖打开主体的所述一侧时,释放通过盖施加到快门单元的压力,因此快门单元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以释放施加到所述至少一个显影单元的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链接单元,链接单元布置在快门单元和盖之间以使盖和快门单元彼此关联地操作, 其中,快门单元包括连接到链接单元的至少一个连接杆,从而通过链接单元将压力施加到快门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链接单元中的每个包括: 第一链接件,接触盖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滑动; 第二链接件,接触第一链接件和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并沿第一旋转方向和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可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第二链接件包括接触第一链接件的第一接触表面和接触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的第二接触表面;和 第一接触表面布置在与第二接触表面相比更加远离第二链接件的旋转中心的位置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链接单元中的每个还包括引导件,第一链接件和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与引导件可滑动地结合,第二链接件与引导件可旋转地结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第一链接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压力突起以将压力施加到第二链接件;和引导件包括第一引导狭槽,第一引导狭槽容纳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突起并引导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突起的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压力突起以接收从第二链接件传递的压力;和引导件包括第二 引导狭槽,第二引导狭槽容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突起并引导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突起的运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具有使执行显影辊和感光体之间的接触或分离的操作简化的改进结构。所述成像设备包括主体;盖,打开和关闭主体的一侧;感光体单元,包括感光体;激光扫描单元,照射感光体以形成静电潜像并包括产生光的光源和透射从光源产生的光的光学窗;显影单元,将显影剂提供给感光体并包括与感光体接触或分离的显影辊;快门单元,能够与盖关联地操作,当盖关闭主体的所述一侧时快门单元打开光学窗,并当盖打开主体的所述一侧时快门单元关闭光学窗。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3207549SQ20131001591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6日
发明者李翰俊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