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13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变焦镜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第四透镜群、第五透镜群以及第六透镜群。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此变焦镜头满足条件:|fw/f6|<0.15,其中,fw为变焦镜头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群的有效焦距。此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间距增加,第二透镜群与第三透镜群间距减少,第三透镜群与第四透镜群间距先增加然后再减少,第六透镜群固定不动。
【专利说明】变焦镜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镜头,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变焦镜头。
【背景技术】
[0002]在已知的技术中,例如日本专利JP2005-345714所揭露的变焦镜头采用6个透镜群架构,从物侧至像侧每一透镜群分别具有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正屈光力,当移动第二透镜群、第四透镜群、第五透镜群时即可达到改变变焦镜头焦距。另一个日本专利JP2008-304708所揭露的变焦镜头采用5个透镜群架构,从物侧至像侧每一透镜群分别具有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又另一个日本专利JP2011-232543所揭露的变焦镜头采用5个透镜群架构,从物侧至像侧每一透镜群分别具有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负屈光力、正屈光力,当至少移动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时即可达到改变变焦镜头焦距。上述三个已知技术所揭露的变焦镜头的变焦倍率皆小于16倍。
[0003]然而人们对变焦镜头的变焦倍率要求愈来愈高,16倍的变焦倍率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果采用上述三种已知技术,是无法设计出变焦倍率达到24倍左右且兼顾到小型化与良好光学性能的变焦镜头。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变焦镜头的16倍的变焦倍率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缺陷,提供一种变焦镜头,其变焦倍率大约为24倍,但是仍兼顾小型化与良好光学性能。
[0005]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变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第四透镜群、第五透镜群以及第六透镜群。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此变焦镜头满足条件:Ifw/f6 < 0.15,其中,fw为变焦镜头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群的有效焦距。
[0006]其中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间距增加,第二透镜群与第三透镜群间距减少,第三透镜群与第四透镜群间距先增加然后再减少,第六透镜群固定不动。
[0007]其中第三透镜群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及第九透镜,第八透镜与第九透镜黏合,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八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九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0008]其中第七透镜满足以下条件=Nd7 < 1.565 40 < Vd7 , 6S
[0009]其中,Nd7为第七透镜的折射率,Vd7为第七透镜的阿贝系数。
[0010]其中第八透镜及第九透镜满足以下条件:Vd9-Vd8> 35[0011]其中,Vd8为第八透镜的阿贝系数,Vd9为第九透镜的阿贝系数。
[0012]其中第四透镜群包括第十透镜,第十透镜具负屈光力且包括凹面,此凹面朝向像侧。
[0013]其中第五透镜群包括第十一透镜,第六透镜群包括第十二透镜,第十一透镜及第十二透镜由塑料材质制成。
[0014]本发明的变焦镜头可更包括光圈,设置于第二透镜群与第三透镜群之间。
[0015]其中光圈与第三透镜群的间距固定不变。
[0016]本发明的变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第四透镜群、第五透镜群以及第六透镜群。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此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第一透镜群与第二透镜群间距增加,第二透镜群与第三透镜群间距减少,第三透镜群与第四透镜群间距先增加然后再减少,第六透镜群固定不动。
[0017]实施本发明的变焦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变焦倍率大约为24倍,但是仍兼顾小型化与良好光学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0019]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一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0020]图2A是图1的变焦镜头的纵向像差图。
[0021]图2B是图1的变焦镜头的场曲图。
[0022]图2C是图1的变焦镜头的畸变图。
[0023]图2D是图1的变焦镜头的横向光扇图。
[0024]图2E是图1的变焦镜头的横向光扇图。
[0025]图2F是图1的变焦镜头的横向光扇图。
[0026]图2G是图1的变焦镜头的横向色差图。
[0027]图3A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中间端时的纵向像差图。
[0028]图3B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中间端时的场曲图。
[0029]图3C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中间端时的畸变图。
[0030]图3D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中间端时的横向光扇图。
[0031]图3E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中间端时的横向光扇图。
[0032]图3F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中间端时的横向光扇图。
[0033]图3G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中间端时的横向色差图。
[0034]图4A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的纵向像差图。
[0035]图4B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的场曲图。
[0036]图4C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的畸变图。
[0037]图4D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的横向光扇图。
[0038]图4E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的横向光扇图。[0039]图4F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的横向光扇图。
[0040]图4G是图1的变焦镜头处于望远程时的横向色差图。
[0041]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二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0042]图6是依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三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请参阅图1,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变焦镜头的第一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透镜配置示意图。变焦镜头I沿着光轴OAl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G11、第二透镜群G12、光圈ST1、第三透镜群G13、第四透镜群G14、第五透镜群G15、第六透镜群G16以及滤光片OFl0变焦镜头I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第一透镜群Gll与第二透镜群G12的间距Dl56变大,第二透镜群G12与第三透镜群G13的间距Dl1113变小,第三透镜群G13与第四透镜群G14的间距Dl1718先变大然后再变小,第六透镜群G16则固定不动。
[004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Gl I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群G12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群G13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群G14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群G15具有正屈光力,第六透镜群G16具有负屈光力。
[0045]第一透镜群Gll沿着光轴OAl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I 1、第二透镜L12及第三透镜L13。第一透镜Lll的像侧面S12与第二透镜L12的物侧面S12两者黏合。
[0046]第二透镜群G12沿着光轴OAl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四透镜L14、第五透镜L15及第六透镜L16。
[0047]第三透镜群G13沿着光轴OAl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七透镜L17、第八透镜L18及第九透镜L19。第七透镜L17具有正屈光力,第八透镜L18具有负屈光力,第九透镜L19具有正屈光力。第八透镜L18的像侧面SI 16与第九透镜L19的物侧面SI 16两者黏合。
[0048]第四透镜群G14包括第十透镜L110,第十透镜LllO具有负屈光力是由塑料材质制成,其像侧面S119为凹面。
[0049]第五透镜群G15包括第^^一透镜L111,第^^一透镜Llll是由塑料材质制成。
[0050]第六透镜群G16包括第十二透镜L112,第十二透镜L112是由塑料材质制成。
[0051]光圈STl与第三透镜群G13的间距Dl1213固定不变。滤光片OFl是由平板玻璃制成,其物侧面S124与像侧面S125皆为平面。
[0052]另外,为使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I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变焦镜头I需满足底下四条件:
[0053]flw/f16|<0.15(1)
[0054]Nd17〈l.565(2)
[0055]40<Vd17<65(3)
[0056]Vd19-Vd18>35(4)
[0057]其中,flw为变焦镜头I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16为第六透镜群G16的有效焦距,Nd17为第七透镜L17的折射率,Vd17为第七透镜L17的阿贝系数,Vd18为第八透镜L18的阿贝系数,Vd19为第九透镜L19的阿贝系数。
[0058]利用上述透镜与光圈STl的设计,使得变焦镜头I在高变焦倍率下,仍然兼顾到小型化与良好的光学性能,且其在广角端时具有较大的视角。[0059]表一为变焦镜头I分别处于广角端、中间端(未图示)以及望远程(未图示)时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一数据显示本实施例的变焦镜头I处于广角端时的有效焦距等于4.43mm、光圈值等于3.37、镜头总长等于63.35mm、视角约83.68度,处于中间端时的有效焦距等于21.49mm、光圈值等于5.31、镜头总长等于67.36mm、视角约20.10度,处于望远程时的有效焦距等于104.27mm、光圈值等于6.28、镜头总长等于84.89mm、视角约4.26度,变焦镜头I的变焦倍率大约为23.54倍。
[0060]表一
[0061]
【权利要求】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群,该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 第二透镜群,该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 第三透镜群,该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 第四透镜群,该第四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 第五透镜群,该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以及 第六透镜群; 其中该变焦镜头满足条件:I fw/f61 < 0.15 ; 其中,fw为该变焦镜头于广角端的有效焦距,f6为该第六透镜群的有效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该第一透镜群与该第二透镜群间距增加,该第二透镜群与该第三透镜群间距减少,该第三透镜群与该第四透镜群间距先增加然后再减少,该第六透镜群固定不动。
3.如申请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群沿着该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包括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以及第九透镜,该第八透镜与该第九透镜黏合,该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该第八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九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七透镜满足以下条件:Nd7 < 1.565 40 < Vd7 < 65 其中,Nd7为该第七透镜的折射率,Vd7为该第七透镜的阿贝系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透镜以及该第九透镜满足以下条件:Vd9—Vd8 >35 其中,Vd8为该第八透镜的阿贝系数,Vd9为该第九透镜的阿贝系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群包括第十透镜,该第十透镜具负屈光力且包括凹面,该凹面朝向该像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群包括第十一透镜,该第十一透镜由塑料材质制成,其中该第六透镜群包括第十二透镜,该第十二透镜由塑料材质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光圈,设置于该第二透镜群与该第三透镜群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圈与该第三透镜群的间距固定不变。
10.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第一透镜群,该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 第二透镜群,该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 第三透镜群,该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 第四透镜群,该第四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 第五透镜群,该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以及 第六透镜群; 其中该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变焦至望远程时,该第一透镜群与该第二透镜群间距增加,该第二透镜群与该第三透镜群间距减少,该第三透镜群与该第四透镜群间距先增加然后再减少 ,该第六透镜群固定不动。
【文档编号】G02B15/14GK104007543SQ201310147676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6日
【发明者】栉田太郎 申请人: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