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致变色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418阅读:844来源:国知局
电致变色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致变色膜,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间的带电微粒容纳层,第一基板朝向带电微粒容纳层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电极,第二基板朝向带电微粒容纳层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电极,带电微粒容纳层上对应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贯通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的两端分别对应一个第一电极及一个第二电极,通孔为阶梯孔,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第一通孔靠近第一电极,第二通孔靠近第二电极,电致变色膜还包括介电溶液,介电溶液容纳于阶梯孔中,介电溶液中分散有有色的带电微粒,带电微粒能够在第一电极与对应的第二电极间的电场作用下呈不同的排列状态。上述电致变色膜结构简单、能够局部变色且具有防眩功能。
【专利说明】电致变色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色膜,尤其涉及一种通电后能够变色的变色膜。

【背景技术】
[0002] 在光学材料领域中,通常的电致变色膜大致有两类:一种为利用液晶显示原理变 色的电致变色膜,另一种为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变色的电致变色膜。在利用液晶显示原 理的变色膜中,液晶容纳于两个平行的透明电极之间,而两个电极的外侧均设有偏振片。光 线首先通过第一个偏振片及第一个电极,再穿过液晶之间的缝隙,然后由第二个电极及第 二个偏振片射出。通过改变电极间的电场方向来改变液晶的排列方向,由此可以改变液晶 件的缝隙,因而光线的射出量及色彩得到改变,达到变色膜变色的目的。然而这种变色膜需 设置偏振片将光线偏振,导致变色膜的结构复杂化,制造成本较高。在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 理的变色膜中,电致变色材料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使材料的颜 色发生变化以达到变色的目的。然而这种变色膜只能在模糊的范围内变色,其局部变色区 域无法精确控制。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上述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局部变色的电致变色膜。
[0004] 一种电致变色膜,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该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 间的带电微粒容纳层,该第一基板朝向该带电微粒容纳层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电极,该第 二基板朝向该带电微粒容纳层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电极,该带电微粒容纳层上对应该多个 第一电极及该多个第二电极贯通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的两端分别对应一个第一电极 及一个第二电极,该多个通孔为阶梯孔,每个阶梯孔包括第一通孔及与该第一通孔相互连 通的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靠近该第一电极,该第二通孔靠近该第二电极,每个第一通孔沿 平行于该第一基板的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与对应的一个第二通孔沿平行于该第一基板的 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比值大于或等于3,该电致变色膜还包括介电溶液,该介电溶液容纳于 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中,该介电溶液中分散有有色的带电微粒,该带电微粒能够在该 第一电极与对应的该第二电极间的电场作用下呈不同的排列状态。
[0005] 本发明的电致变色膜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连通共同形成一个收容腔,包含带电 微粒的介电溶液容纳于该收容腔内。由于每个第一通孔沿平行于第一基板的方向的横截面 的面积与对应的一个第二通孔沿平行于第一基板的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比值大于或等于 3,通过改变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间的电场方向,带电微粒能在该收容腔内呈不同的排列状 态以改变电致变色膜上光线的通过率,无需复杂结构即可实现电致变色膜的变色功能。且 每一对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间电场的方向均可通过外接电路分别控制,因此可控制电致变 色膜局部变色。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致变色膜处于透明状态时的俯视图。
[0007] 图2为图1所示的电致变色膜沿II-II线的截面示意图。
[0008] 图3为图1所示的电致变色膜处于着色状态时的俯视图。
[0009] 图4为图3所示的电致变色膜沿IV-IV线的截面示意图。
[0010] 图5为图1所示的电致变色膜处于部分透明状态时沿II-II线的截面示意图。
[0011]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致变色膜,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该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之间 的带电微粒容纳层,该第一基板朝向该带电微粒容纳层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电极,该第二 基板朝向该带电微粒容纳层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二电极,该带电微粒容纳层上对应该多个第 一电极及该多个第二电极贯通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的两端分别对应一个第一电极及 一个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该多个通孔为阶梯孔,每个阶梯孔包括第一通孔及与该第一通 孔相互连通的第二通孔,该第一通孔靠近该第一电极,该第二通孔靠近该第二电极,每个第 一通孔沿平行于该第一基板的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与对应的一个第二通孔沿平行于该第 一基板的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比值大于或等于3,该电致变色膜还包括介电溶液,该介电溶 液容纳于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中,该介电溶液中分散有有色的带电微粒,该带电微粒 能够在该第一电极与对应的该第二电极间的电场作用下呈不同的排列状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沿平行于该第一基板的 方向的横截面的面积取值范围为〇. 〇4mm2至0. 09mm2。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该带电微粒容纳层包括层叠设置的 第一膜层及第二膜层,该第一通孔设置于该第一膜层上,该第二通孔设置于该第二膜层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电极收容于该第一通孔内 的面积与对应的一个第二电极收容于该第二通孔内的面积比大于或等于3。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通孔及对应的该第二通孔 中的该带电微粒至少能平铺满对应的该第一电极,且最多堆叠填满该第二通孔。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均为矩形 通孔。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均为圆形 通孔。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该第二基板及该带电微 粒容纳层均为透明膜且光学特性相同。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该第二基板及该带电微 粒容纳层均为有色透光膜且光学特性相同。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致变色膜,其特征在于:该介电溶液的光学特性与该第 一基板、该第二基板及该带电微粒容纳层的光学特性相同。
【文档编号】G02F1/153GK104216191SQ201310210491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1日
【发明者】杨松龄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