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6594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包括:芯棒和外包层,所述芯棒与外包层之间设有一导光界面层,所述导管界面层为一套设于芯棒上的掺氟内包层管,所述外包层包覆于掺氟内包层管外。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在芯棒和外包层交界处,通过掺氟形成下陷的斜坡型折射率分布区,从而使靠近芯棒-外包层界面传播的高阶导模有一个有效的导光界面,大大地增强了光纤纤芯中原高阶导模的传导性,从而使原为弱导状态的高阶导模转化为强导状态,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光纤的抗弯曲性能。
【专利说明】一种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
【背景技术】
[0002]随着FTTx的快速发展,大量多模光纤走进了室内,在室内及狭窄环境下的布线,光纤经受较高的弯曲应力,特别是在应用中过长的光纤通常缠绕在越来越小型化的存储盒中,光纤将承受很大的弯曲应力。同此,对光缆的衰减和机械抗弯曲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应运而生了,采用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的室内光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简化安装,从而减少安装成本,并降低了系统中断或失效的风险。由于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具有诸多优势,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0003]众所周知,不论单模还是多模光纤,数值孔径(NA)愈大者,其抗弯曲性能愈好。这是因为,数值孔径(NA)愈大者其纤芯和包层折射率差也愈大,光纤的波导能力也愈强。在多模光纤中,纤芯62.5 μ m的光纤的折射率差是纤芯50 μ m的光纤的两倍,因而后者抗弯曲性能较差,因纤芯50 μ m的光纤的基本模式设计是固定的,无法通过增大其折射率差来改善其抗弯曲性能。
[0004]在常规的多模光纤中,低价导模处于强导状态,而在靠近纤芯-包层界面传播的高阶导模,因其有效折射率接近包层折射率故处于弱导状态,处于弱导状态的高阶导模在光纤弯曲半径太小时,其光强会逸出纤芯,造成信号畸变。
[0005]多模光纤的传输性能主要是受限于多模光纤的DMD现象。多模光纤在传送光脉冲过程中,光脉冲会发散展宽,当这种发散状况严重到一定程度后,前后脉冲之间会相互叠力口,使得接收端无法准确分辨每一个光脉冲信号,这种现象我们称为DMD (DifferentialMode Delay)。
[0006]其主要原因在于:一、纤芯折射率分布的不完美。多模光纤的DMD是在不同径向位置的入射脉冲的传播时间和光纤模间色散特性的组合效应,对于抛物线型折射率剖面的多模光纤,可以设计出很好的DMD特性。但DMD对折射率剖面的微小偏差十分敏感,因此在多模光纤的制作中必须十分精确地控制,实现完美的折射率剖面分布的设计值。二、光纤的中心凹陷。光纤的中心凹陷是指在纤芯中心的折射率明显下降的现象。这种凹陷和光纤的制造过程有关。这种中心凹陷将影响光纤的传输特性,降低光纤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能够利用一导光界面,大大地增强了光纤纤芯中原高阶导模的传导性,从而使原为弱导状态的高阶导模转化为强导状态,有效的控制沉积层的掺杂量以获得与理论要求符合的折射率分布,同时在烧结过程中,通过控制腐蚀量和中心孔的大小避免光纤中心凹陷的出现。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包括:芯棒和外包层,所述芯棒与外包层之间设有一导光界面层,所述导管界面层为一套设于芯棒上的掺氟内包层管,所述外包层包覆于掺氟内包层管外。
[000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掺氟内包层管为多孔玻璃管。
[0010]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掺氟内包层管包括一空心管体,在所述空心管体上沉积有多孔体,所述多孔体内渗透有含氟气体。
[0011]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包层为沉积在掺氟内包层管外的多孔体。
[0012]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多模光纤外还涂布有直径不小于245 μ m的防护层。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在芯棒和外包层交界处,通过掺氟形成下陷的斜坡型折射率分布区,从而使靠近芯棒-外包层界面传播的高阶导模有一个有效的导光界面,大大地增强了光纤纤芯中原高阶导模的传导性,从而使原为弱导状态的高阶导模转化为强导状态,从而有效地改善了光纤的抗弯曲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一较佳实施例的折射率剖面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所示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中制作芯棒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2所示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中制作掺氟内包层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图2所示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中制作外包层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图2所示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中制作整体光纤棒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芯棒,2、外包层,3、掺氟内包层管,4、基管,5、氧气,
6、鼓泡瓶,7、氢氧焰,8、沉积层,9、空心管体,10、二氧化娃多孔体,11、加热炉,12、含氟气体,13、掺氟二氧化硅多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24]一种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如图2所示,包括:芯棒1和外包层2,所述芯棒1与外包层2之间设有一导光界面层,所述导管界面层为一套设于芯棒1上的掺氟内包层管3,所述外包层2包覆于掺氟内包层管3外。
[0025]所述芯棒1为掺锗或磷的二氧化硅芯棒。所述掺氟内包层管3包括一空心管体9,在所述空心管体9上沉积二氧化硅的多孔体,所述多孔体内渗透有含氟气体12。所述外包层2为沉积在掺氟内包层管3外的二氧化硅多孔体10。
[00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标准的50 μ m多模光纤为例:
[0027]所述导光界面层使得芯棒1与外包层2之间形成了一斜坡型折射率下陷区,其中,芯棒区折射率剖面分布呈抛物线,其分布公式为
【权利要求】
1.一种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棒和外包层,所述芯棒与外包层之间设有一导光界面层,所述导管界面层为一套设于芯棒上的掺氟内包层管,所述外包层包覆于掺氟内包层管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氟内包层管为多孔玻璃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氟内包层管包括一空心管体,在所述空心管体上沉积有多孔体,所述多孔体内渗透有含氟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层为沉积在掺氟内包层管外的多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不敏感多模光纤,其特征在于,多模光纤外还涂布有直径不小于245 μ m的防护层。
【文档编号】G02B6/036GK203519865SQ201320561761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1日
【发明者】陈炳炎, 石明 申请人: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