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187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防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反射膜,在模基板(22)的表面设有用于抑制光的反射的纳米尺寸的光学突起(23)构成的防反射构造、及用于防止光学突起(23)的压碎的保护柱(24)。保护柱(24)为锥台形状。在将该保护柱(24)的基端的直径设为D,将保护柱(24)的高度设为H,将在通过保护柱(24)的中心轴的截面中,保护柱(24)的侧面与保护柱(24)的中心轴构成的角度设为θ时,具有D>2H×tan(2θ)的关系。
【专利说明】防反射膜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反射膜。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显示器装置来防止太阳光或室内照明、环境光等的反射,用以提高画面的视认性而可清晰地观看画面的防反射膜。

【背景技术】
[0002](防反射膜的作用)
[0003]手机、便携式计算机、个人电脑等各种设备具有可显示精细的图像的显示器装置。然而,对显示器装置而言,若太阳光或室内照明光等外部光入射画面,则其一部分在画面反射,从而存在图像的对比度降低,画面发白等的不良情况。
[0004]如上所述地反射外部光的现象为例如以图1A所示的方式引起。图1A为表示在液晶显示面板12的前面夹着气隙(空间)而重叠有盖板13的显示器装置11。在外部光入射该显示器装置11的情况下,入射的外部光中的4%的光量在盖板13的前面反射,入射的外部光中的3.8%的光量在盖板的的背面反射,入射的外部光中的3.7%的光量在液晶显示面板12的前面反射。其结果,在100%的光量的外部光入射该显示器装置11的情况下,若进行合计,入射的外部光的11.5%的光量向正面侧反射。因此,反射光(白色光)重叠在液晶显示面板12显示的图像上而使图像的对比度降低,显示品质降低。
[0005]为了防止这样的现象,使用防反射膜(ARS)。作为防反射膜,例如有专利文献I或专利文献3公开的构成。该防反射膜使具有与膜基板相同的折射率的微细的光学突起密集地形成在透明的膜基板的表面而构成。光学突起具有圆锥形状、圆锥台形状、或四棱锥形状等形状。
[0006]图1B为表示在盖板13的背面粘贴有防反射膜14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入射的外部光中的4%的光量在盖板13的前面反射,进而,入射的外部光中的0.34%的光量在盖板的的背面反射,入射的外部光中的3.83%的光量在液晶显示面板12的前面反射。其结果,大幅度抑制粘贴有防反射膜14的盖板13的背面的反射,仅合计为入射的外部光的8.17%的光量向正面侧反射。因此,通过粘贴一张防反射膜14而使反射光量成为未粘贴防反射膜14的时的约2/3倍。
[0007]另外,图1C表示在盖板13的背面和液晶显示面板12的前面分别粘贴有防反射膜14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入射的外部光中的4%的光量在盖板13的前面反射,进而,入射的外部光中的0.34%的光量在盖板13的背面反射,入射的外部光中的0.33%的光量在液晶显示面板12的前面反射。其结果,粘贴有防反射膜14的盖板13的背面和液晶显示面板12的前面的反射得到抑制,仅合计为入射的外部光的4.67%的光量向正面侧反射。因此,通过粘贴两张防反射膜14,反射光量成为未粘贴防反射膜14时的约1/3倍。
[0008]因此,若在显示器装置粘贴防反射膜,则能够减少外部光的反射,可提高图像的对比度而鲜艳地显示图像。另外,在上述记载中,将未粘贴有防反射膜的面上的反射率设为4%,将粘贴有防反射膜的面上的反射率设为0.35%,但这些反射率使用典型的值,S卩,反射率的值可根据防反射膜的种类或盖板的材质等而略有不同。
[0009](防反射膜的缺点)
[0010]用于手机或便携式计算机等中的显示器装置容易附着污垢或皮脂等。因此,为了擦除污垢或皮脂等,利用柔软的布或清洁件等经常擦拭显示器装置的表面。在擦拭表面的污垢或皮脂等时,由手指按压盖板,故而若如图1B或图1C那样地粘贴有防反射膜,则防反射膜的微细的光学突起被按压到相对面而容易压碎。另外,在表面具有触控面板的显示器装置中,由于以手指或触控笔按压触控面板,故而若粘贴有防反射膜,则防反射膜的光学突起仍被按压到相对面而容易压碎。若光学突起如下地压碎,则防反射膜的防反射功能降低或损坏。
[0011](防反射膜的保护柱)
[0012]因此,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防反射膜中,在表面密集地形成有纳米级的光学突起的防反射膜上分散有高于光学突起的高度的微米级的保护柱。而且,通过保护柱保护光学突起,即使按压显示器装置的表面,光学突起也不易压碎。
[0013]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圆锥、四棱锥、三棱锥等锥形的保护柱、及四棱柱、圆柱、椭圆柱等柱形的保护柱。然而,在锥形的保护柱的情况下,保护柱被压按到相对面时,前端容易压碎。因此,保护柱为需要将前端面形成为平坦面而可承受负荷。而且,为了可承受负荷,理想的是保护柱的前端面为尽可能大的面积。然而,由于无法在保护柱设置防反射构造,故而若使保护柱的前端面的面积变大,则防反射膜的光学性能变差。另外,若对保护柱的侧面施加倾斜,则保护柱的基端面的面积变大,防反射膜的无防反射构造的区域的面积相应地变大。另一方面,在具有均匀的截面的柱形的保护柱的情况下,成形防反射膜时的脱模性较差而保护柱不易从成形模具剥离,难以使保护柱增高。因此,在本领域技术人员中,考虑欲在不对成形性造成影响的限度内,尽可能地使保护柱的侧面接近垂直而缩小保护柱的无效的面积,通常使用有侧面倾斜且接近圆柱的圆锥台形状的保护柱。
[0014](正面反射与背面反射的反射率差)
[0015]然而,若将防反射膜的保护柱设为圆锥台形(侧面与中心轴所成的角度约为20° ),则外部光入射到如图2C所示地设有光学突起16或保护柱15的面的相反面(背面)的情况下(以下,称为背面入射)的防反射效果比外部光入射到如图2A所示地设有光学突起16或保护柱15的面(表面)的情况(以下,称为表面入射)差。图2B为使外部光表面入射时的防反射膜表面的显微镜照片,图2D为使外部光背面入射时的防反射膜背面的显微镜照片。由这些显微镜照片可知,在背面入射的情况下,与表面入射的情况相比,各保护柱的部位非常明亮地发亮。特别是,由于保护柱的侧面强烈地发亮,故而环状地发亮。若以数值表示,则在背面入射的情况下,与表面入射的情况相比,防反射膜的反射率变大0.49%。
[0016]其理由如下。如图3所示,若光LI背面入射至圆锥台状的保护柱15,则入射的光LI在保护柱的的侧面或前端面进行多次全反射而回归反射。其结果,在背面入射的情况下,防反射膜14的反射率应变高。
[0017]如上所述地设有保护柱的现有的防反射膜中,在背面入射的情况和表面入射的情况下,光学特性较大地不同。因此,具有如下的问题,即,例如在粘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前面而使用的情况下(表面入射的情况下)、和在粘贴于盖板的背面而使用的情况下(背面入射的情况下),反射率较大地不同,在显示器装置的设计方面或用途方面不良而难以使用。
[0018](按压产生的干涉)
[0019]另外,图4A表示在液晶显示面板这样的相对部件18相对配置的防反射膜14。防反射膜14在膜基板17的表面设有由微细的光学突起16构成的防反射构造、以及高度大于光学突起16的光学突起保护用的保护柱15。然而,在图4A中,对光学突起16省略图示。另外,保护柱的的间隔K约为50 μ m。
[0020]面向图4A而为左侧的保护柱15表示远离相对部件18的状态。另一方面,面向图4A而为右侧的保护柱15表示按压防反射膜14而在与相对部件18之间压碎的状态。若在防反射膜14设有保护柱15,则在保护柱15的前端面反射的光(反射率为4% )、和在膜基板17的下面反射的光(反射率为0.35%)的光发生干涉。然而,即使发生干涉,对于其视觉性影响,发生干涉的两个光线的光强度与该两个光线的距离差(光程差)也逐渐发挥效应。在图4A的情况下,膜基板17的下面的光强度为0.35%这样微弱的反射光与保护柱15的前端面的4%这样的反射光之间的、等效强度不同的光线彼此的干涉,故而为了使干涉光的强度达到可目测确认的程度,需要使等效距离差变短。进行实验及研究,结果可知:为了使0.35%的反射光与4%的反射光的干涉达到可目测确认的程度,需要使光线的距离差缩短至2 μ m左右。
[0021]在图4A的左侧的保护柱15中,由于保护柱15的高度通常大于2 μ m,故而即使在膜基板17的下面反射的光与在保护柱15的前端面反射的光发生干涉,该干涉也不会达到可目测的程度。与此相对,若例如由手指等按压防反射膜14,如图4A的右侧的保护柱15那样地被压碎而使高度成为2 μ m以内,则在膜基板17的下面反射的光与在保护柱15的前端面反射的光的干涉成为可目测的程度。若这样使干涉达到可目测的程度,则可观察到因干涉产生的颜色(干涉色)。因此,如图4B所示,在未被按压的区域,防反射膜14未附有颜色,仅被按压的区域因干涉色附有颜色而可观察到。
[0022]图1lA为表示按压圆R所示的区域时的防反射膜的照片(圆R的直径为成人的手指的宽度左右)。在被按压的区域产生的干涉色的颜色较浅。然而,即使干涉色本身的颜色较浅,在与其周围的未产生干涉色的区域之间产生的颜色的变化也成为视觉障碍,故而产生视觉性的问题。
[002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 122702号公报
[002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 — 70164号公报
[0025]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45397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26]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技术性课题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用于保护光学突起的凸部(保护柱)的防反射膜中,防止背面入射时的因保护柱引起的回归反射。另外,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在具有用于保护光学突起的凸部(保护柱)的防反射膜中,不使在被按压的区域产生的干涉色与未产生干涉色的周围区域之间的颜色变化引人注目。
[0027]本发明的防反射膜包括:膜基板;防反射构造,其由形成于所述膜基板的表面的多个微细的光学突起构成;多个凸部,其形成于所述膜基板的表面,且高度大于所述光学突起,其中,所述凸部随着自基端部侧朝向前端部侧,其与所述膜基板的表面平行的截面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小,在将所述凸部的基端的直径设为D,将所述凸部的高度设为H,将在通过所述凸部的中心轴的截面中,所述凸部的侧面与所述凸部的中心轴所成的角度设为Θ时,具有
[0028]D>2HXtan(2 θ )…(条件 I)
[0029]的关系。
[0030]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由于满足上述条件1,故而背面入射到凸部的光不朝向原先的方向回归反射,而被导入膜基盘内。因此,在以背面入射的方式使用防反射膜的情况下,凸部也变得难以发亮,防反射膜的效果更佳。其结果,在使光背面入射防反射膜而使用的情况和使光表面入射防反射膜而使用的情况下,反射率的差变小。另外,并未要求必需使所有凸部满足条件I。即使至少一部分的凸部满足条件1,也具有减少背面入射时的反射光的效果O
[0031]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一方面,在将所述凸部的折射率设为η时,多个所述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满足
[0032]Θ >0.5 X arcsin (1/n)...(条件 2)
[0033]的关系。在现有例中,在满足条件2而背面入射时,引起回归反射。因此,通过在这样的满足条件2的情况下应用条件1,从而能够减少背面入射时的反射光。
[0034]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另一方面,所述凸部自其高度方向观察到的尺寸小于60 μ m,并且所述凸部以100 μ m以上的间隔配置。
[0035]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又一方面,所述凸部自高度方向观察到的所述尺寸为40 μ m以下为好。例如,大致为20 μ m为好。
[0036]另外,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再一方面,所述凸部的间隔为200μπι以上更好。
[0037]另外,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再一方面,所述凸部的配置密度大致为1%为好。
[0038]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再一方面,所述凸部的高度为2μπι以上为好。其原因在于,若凸部的高度小于2 μ m,即使不按压防反射片,也会在与对向于防反射膜的部件、例如液晶面板的表面之间产生干涉条纹。
[0039]另外,所述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为I %以上为好。用于保护防反射构造的凸部必需能够承受一定的负载重量而支承防反射膜。因此,需要相对于防反射膜的面积占据至少1%左右的面积。另外,若凸部的密度变小,则凸部间的区域可能会挠曲而与相对部件接触,故而需要不过大地扩展凸部彼此的间隔,因此保护柱也要求I %以上的密度。
[0040]另外,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其它方面,在与液晶面板重叠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所述凸部的排列方向相对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排列方向倾斜。其原因在于,根据该方面,在防反射膜的凸部的排列间距和液晶面板的像素间距大致相等的情况下,不易难以产生波纹条纹。
[0041]本发明的防反射膜的其它方面,例如能够配置在信息显示模块与盖板或触控面板模块之间。由此,能够防止显示装置的画面因太阳光或照明光的反射而发亮,变得不易观看。
[0042]另外,本发明的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为具有适当地组合以上说明的构成要素的特征,本发明基于上述构成要素的组合可进行多种变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3]图1A为未设有防反射膜的显示器装置的概略剖面图,图1B为使用有一张防反射膜的显示器装置的概略剖面图,图1C为使用有两张防反射膜的显示器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0044]图2A为表示表面入射至防反射膜的光的图,图2B为表示表面入射有光的防反射膜的表面侧的情形的显微镜照片,图2C为表示背面入射至防反射膜的光的图,图2D为表示背面入射有光的防反射膜的背面侧的情形的显微镜照片。
[0045]图3为表示在现有的防反射膜中,在背面反射时,因保护柱而产生回归反射的情形的示意图。
[0046]图4A为表示于现有的防反射膜中,按压其一部分而在与相对部件之间将保护柱压碎的状态的概略图,图4B为表示与图4A对应的色度的变化的图。
[0047]图5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防反射膜的一部分放大表不的立体图。
[0048]图6为表示一个通过保护柱的中心轴的截面的概略图。
[0049]图7为表示保护柱的直径和因保护柱产生的回归反射的强度的关系的图。
[0050]图8为说明具有弯曲的截面形状的保护柱的情况的图。
[0051]图9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防反射膜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0052]图1OA为表不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防反射膜中,按压其一部分而在与相对部件之间将保护柱压碎的状态的概略图,图1OB为表示与图1OA对应的色度的变化的图。
[0053]图11A、图1IB及图11 C为表示在使保护柱的间隔分别变成50 μ m、200 μ m、500 μ m的防反射膜中,按压其一部分时的情况。
[0054]图12A、图12B及图12C为表示在使保护柱的直径分别变成20 μ m、40 μ m、60 μ m的防反射膜中,按压其一部分时的情况。
[0055]图13A、图13B及图13C为说明防反射片的使用方法的概略图。
[0056]图14为用于说明防反射膜与图像显示面板的配置的图。
[0057]图15A为表不与液晶面板相对的防反射I旲接曲的情形的图,图15B为表不具有闻度为2μπι以上的保护柱的反射膜的情况的图。
[0058]图16Α为表示在无保护柱的防反射膜产生的干涉条纹(牛顿环)的图,图16Β为表示具有高度为3 μ m的保护柱的防反射膜的图。
[0059]标记说明
[0060]21、31、40:防反射膜
[0061]22:膜基板
[0062]23:光学突起
[0063]24:保护柱
[0064]24a:保护柱的侧面
[0065]24b:保护柱的前端面
[0066]42:图像显示面板
[0067]43:盖板
[0068]K:保护柱的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006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0070](实施方式I)
[0071]图5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防反射膜21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通过该防反射膜21的凸部即保护柱24的中心轴的截面的剖面图。如图5所示,防反射膜21在透明的膜基板22的平滑的表面密集地形成多个具有与膜基板22相等的折射率的透明的光学突起23。另外,在膜基板22的表面按照一定间距排列有具有与膜基板22相等或大致相等的折射率的圆锥台状的透明的保护柱24(防紧密贴合用的凸部)。
[0072]膜基板22由折射率较高的透明树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板状地成形。膜基板22既可以为硬质的树脂基板,也可以为厚度较薄的柔软的膜基板,厚度并无特别限定。
[0073]光学突起23为纳米尺寸的微小突起,具有圆锥状、圆锥台状、或四棱锥状等形状。另外,光学突起23的形状也可以为旋转椭圆面的一部分。
[0074]保护柱24形成前端面的面积小于底面的面积的圆锥台状,具有大于光学突起23的高度。保护柱24具有侧面24a和前端面24b,前端面24b与膜基板22的表面平行。如于图6中的实线箭头标记所示,在光L2垂直地背面入射该防反射膜21的情况下,碰到侧面24a的光L2在侧面24a进行全反射,进而入射到前端面24b而在前端面24b进行全反射,然后不会再次入射至侧面24A而进入膜基板22内,在膜基板22内逐渐向横向导光。因此,即使光背面入射防反射膜21,也不由保护柱24将光回归反射而向原先的方向返回,故而保护柱24不易发亮而被看到。其结果,在表面入射的情况和背面入射的情况下,可得到以相同程度切断反射光的效果。
[0075]接着,明确用于表示使背面入射的光如图6那样地动作的条件。最易回归反射的光为入射至保护柱24的端(图6的a点)的光,故而若该光不能进行回归反射,则在侧面24a反射的光均不回归反射。若将保护柱24的折射率设为n,将在通过保护柱24的中心轴的截面中,侧面24A与中心轴所成的角度设为Θ,则入射到保护柱24的端的a点的光L3在侧面24a全反射的条件成为
[0076]O。〈 Θ〈arccos (1/n)...(条件 3)。
[0077]在a点全反射的光L3虽入射到前端面24b,但该光L3在前端面24b全反射的条件成为
[0078]Θ >0.5 X arcsin (I/η)...(条件 4)。
[0079]另外,用于使b点处于前端面24b而并非侧面24a上的条件为,若将保护柱24的基端面的直径设为D,将保护柱24的高度设为H,则成为
[0080]HX tan (2 Θ )〈D — HX tan ( θ )...(条件 5)。
[0081]进而,为了不使背面入射的光L3回归反射,只要在前端面24b全反射的光通过侧面24a的端的c点的更左侧即可。因此,只要满足
[0082]D>2H X tan (2S)...(条件 6)
[0083]即可。
[0084]为了如上所述地不在背面入射时引起回归反射,只要满足上述条件3?条件6即可。在此,若与侧面24a的中心轴所成的角度Θ接近45°,则必需使保护柱24的直径D非常大(参照条件6),故而实际上Θ必需小于45度。因此,若为通常的折射率η的值,则当然满足条件3。另外,若满足条件6,则也满足条件5。因此,可知只要满足条件4和条件6即可。然而,若所有保护柱24不满足条件4,则光透过前端面24b而不会回归反射,因此原本就没有问题。因此,在至少一部分的保护柱24满足条件4的情况下,具有本申请发明的有用性。结果可知,若满足条件6,则可防止因回归反射而使保护柱24发亮的情况。
[0085]另外,虽然所有的保护柱24满足条件6为好,但并不要求必需所有的保护柱24满足条件6。只要至少一部分保护柱24满足条件6,则可以该限度获得效果。
[0086]若在防反射膜21的成形时,考虑保护柱24自成形模具的卸除容易度、或缺陷的产生难度等,则侧面24a的角度Θ为30°以上且40°以下为好,特别是30°以上且35°以下为好。因此,作为满足条件6的保护柱24的例子,例如只要将高度H设为3μπι左右,将直径D设为20 μ m左右即可。
[0087]图7为使光背面入射直径D不同的保护柱时的各自的显微镜照片。横轴方向为自保护柱的直径D较小者向较大者排列,纵轴方向为自反射光较小者向较大者排列。该测定的条件为将保护柱的高度H设为3 μ m,将侧面24a的角度Θ设为30°。在该数值例中,根据条件6求出的直径D的最小值约为10 μ m。自左起两个直径D为3μπι和5μπι者为现有例,直径D为10 μ m者处于边界。另外,直径D为21μπι、41μπι、61μπι的右起三个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直径D为3μπι、5μπι者为进行回归反射而非常发亮。直径D为10 μ m者为因面精度等的关系而残留有回归反射光。直径D为21 μ m以上者为几乎无法分辨回归反射光。
[0088](向截面弯曲的保护柱的扩张)
[0089]对保护柱24的截面弯曲的情况下的条件6的应用进行说明。图8为作为这样的保护柱的一例表示精圆形截面的保护柱24。首先,在将自保护柱24的底面测得的顶点P的高度设为H时,考虑该高度H的1/2的高度的保护柱24的表面的点N1、N2。S卩,将通过顶点P且平行于底面的水平面T的自底面测得的高度设为H,将距底面H/2的高度的保护柱24的表面上的点设为N1、N2。接着,求出在通过保护柱24的中心轴的截面中,在点N1、N2中与保护柱表面相接的切线S1、S2,将该切线S1、S2与底面的交点分别设为B1、B2,将切线S1、S2与水平面T的交点分别设为C1、C2。以此方式,根据由在各截面中定义的切线S1、S2和水平面T构成的梯形BI — NI — Cl 一 P — C2 — N2 — B2而定义的锥台形状成为用于应用条件6的形状。即,在对这样的形状的保护柱24应用条件6的情况下,只要将B1- B2间的距离设为直径D,将切线S1、S2与中心轴构成的角度设为Θ即可。
[0090](实施方式2)
[0091]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防反射膜31进行说明。图9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防反射膜31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防反射膜31在透明的膜基板22的平滑的表面密集地形成多个具有与膜基板22相等的折射率的透明的光学突起23。另外,在膜基板22的表面,按照一定间距排列有具有与膜基板22相等或大致相等的折射率的圆锥台状的透明的保护柱24 (防紧密贴合用凸部)。
[0092]膜基板22为由折射率较高的透明树脂、例如聚碳酸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板状地成形。膜基板22既可以为硬质的树脂基板,也可以为厚度较薄的柔软的膜基板,厚度并无特别限定。
[0093]光学突起23为纳米尺寸的微小突起,具有圆锥状、圆锥台状、或四棱锥状等形状。另外,光学突起23的形状也可以为旋转椭圆面的一部分。
[0094]保护柱24形成前端面的面积小于底面的面积的圆锥台状,具有大于光学突起23的高度。保护柱24具有侧面24a和前端面24b,前端面24b与膜基板22的表面平行。保护柱24的基端面的直径D小于60 μ m。特别是,保护柱24的直径D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0 μ m以下为好。另外,保护柱24隔开100 μ m以上、优选为200 μ m以上的间隔K而配置于膜基板22。
[0095]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防反射膜31与现有例相比,保护柱24的间隔变大。图1lA为表示现有例的防反射膜14的照片,在该防反射膜14中,保护柱15以K = 50 μ m的间隔配置。图1lB及图1lC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防反射膜31的照片,分别以K = 200 μ m、500 μ m的间隔配置有保护柱24。另外,任一保护柱15、24的直径D均为ΙΟΟμπι以下。在图11Α、图11Β、图1lC中,均按压成人的手指的宽度左右的区域,按压的区域为以圆R包围而表示,在图1lA的情况下(K = 50μπι),按压的区域稍微附色而可与周围区分,但在图1lB的情况下(Κ = 200μπι),按压的区域的附色变得非常薄而与周围的颜色相溶,在图1lC的情况下(K = 500 μ m),即使为按压的区域,也几乎不附色。
[0096]对图4和图10进行比较而对其原因进行说明。图4A表示按压现有例的防反射膜14的一部分的状态,图4B表示此时的治防反射膜14的位置的色度(附色的强度)。图1OA表不按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防反射膜31的一部分的状态,图1OB表不此时的治防反射膜31的位置的色度。人的肉眼的识别能力(解析力)约为100 μ m,故而在图4A那样地保护柱15的间隔比10ym短的情况下,无法逐一地辨认保护柱15的附色,压靠在相对部件18的整个区域面状地附色而可观察到。另外,如图4Β所示,在按压的区域的边缘部分,色度以较短的距离急远地改变,故而附色的区域的边缘清晰而易于引人注目。与此相对,若如图10那样地使保护柱24的间隔为100 μ m以上,则可分离各个保护柱24进行辨认,故而即使保护柱24压靠在相对部件32,也较小地感觉到附色部分的面积。另外,如图1OB所示,按压的区域的边缘部分为色度(附色的强度)平缓地改变,故而附色的区域的边缘模糊而不易引人注目。
[0097]因此,理论上,只要保护柱的间隔K为ΙΟΟμπι以上即可。然而,在期望较高质量的情况下,若参照图1lA?11C,则配置保护柱的间隔K为200 μ m以上为好。
[0098]图12A为表示以200 μ m的间隔配置有直径D为20 μ m的保护柱的防反射膜的照片。图12B为表示以200μπι的间隔配置有直径D为40μπι的保护柱的防反射膜的照片。图12C为以200 μ m的间隔配置有直径D为60 μ m的保护柱的防反射膜的照片。在使保护柱的直径逐渐变大的情况下,在直径D为20μπι或40μπι的情况下,如图12Α及图12Β所示,保护柱不引人注目。然而,若保护柱的直径D为60 μ m,则如图12C所示,因保护柱产生的颗粒感变得非常明显。因此,作为保护柱24的直径D,较理想的是小于60 μ m,特别是在40 μ m以下时,保护柱24变得几乎不引人注目。
[0099]根据以上内容,保护柱24为其间隔K为ΙΟΟμπι以上且直径D小于60μπι为好。另夕卜,特别是,保护柱24的间隔K为200 μ m以上为好。保护柱24的直径D在保持强度的限度内,越小越好,特别是,为40μπι以下为好。另外,保护柱24的面积密度(相对于膜基板的某个面积的、包含于该面积内的保护柱的面积的合计的百分率)大致为1%左右即可。
[0100](显示器装置的构成)
[0101]图13Α?图13C表示粘贴有本发明的防反射膜40 (例如防反射膜21或防反射膜31)的显示器装置的几种方式。图13Α所示的显示器装置41在液晶显示面板(LCD)或有机EL(OLED)等图像显示面板42的前面夹着气隙(空间)而重叠有盖板43,在盖板43的背面和图像显示面板42的前面粘贴有防反射膜40。另外,图13B所示的显示器装置44在盖板43的前面及背面和图像显示面板42的前面粘贴有防反射膜40。若如图13B所示地在盖板43的前面粘贴防反射膜40,则防反射的效果提高,但由使用者触碰盖板43的前面的防反射膜40,故而会损伤或污染。图13C所示的显示器装置45仅在盖板43的背面和图像显示面板42的前面中的一方粘贴有防反射膜40。在图13C那样的方式中,防反射的效果降低,但成本下降,故而根据用途而有效。另外,图像显示面板42既可以为单色显示用,也可以为彩色显示用。盖板43为由透明树脂构成的厚度均一的保护片。
[0102]在如上所述地将防反射膜40与图像显示面板42组合使用的情况下,防反射膜的的保护柱24的排列间距和图像显示面板42的像素间距大致相同。若保护柱24的排列间距和像素间距大致相同,则会在显示器装置的画面产生波纹条纹。
[0103]在如上所述地防反射膜40的保护柱24和图像显示面板42的像素以相同的间距P、q排列而产生波纹条纹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使防反射膜40相对于图像显示面板42旋转约90°,使防反射膜40的间距P的保护柱排列方向和图像显示面板42的间距q的像素排列方向大致平行,并且使防反射膜40的间距q的保护柱排列方向和图像显示面板42的间距P的像素排列方向大致平行。而且,只要以图14那样地使间距p、q不同的保护柱24的排列方向和像素排列方向彼此不平行的方式使保护柱24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像素的排列方向稍倾斜而使用即可。另外,图14的图像显示面板42为红色像素461■、绿色像素46g及蓝色像素46b为一组而构成一个像素。
[0104]另外,在盖板43与图像显示面板42相对时,在盖板43未粘贴有防反射膜的情况下,若按压盖板43而使盖板43与图像显示面板42的间隙成为60 μ m左右,则产生干涉条纹(牛顿环)。图16A为以指尖按压盖板43而产生干涉条纹。与此相对,在如图15A那样地在盖板43的内面粘贴有防反射膜40的情况下,若间隙不为2μπι左右,则不产生干涉条纹。
[0105]因此,若如图15Β那样地将高度为2 μ m以上的保护柱24、较佳为3 μ m左右的高度的保护柱24设于防反射膜40,则能够防止干涉条纹的产生。图16B为将具有高度为3 μ m的保护柱24的防反射膜40粘贴于盖板43的背面。图16B与图16A相同地,也为以手指按压时的照片,但未产生干涉条纹。因此,为了防止干涉条纹,将高度为2 μ m以上、较佳为3 μ m左右的高度的保护柱24设于防反射膜40是有效的。另外,在设置保护柱24的情况下,在每单位面积,以1%以上的密度设置保护柱24是有效的。其原因在于,若保护柱24的密度较小,则保护柱24与保护柱24的中间区域会紧密贴合在图像显示面板42。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反射膜,其包括: 膜基板; 防反射构造,其由形成于所述膜基板的表面的多个微细的光学突起构成; 多个凸部,其形成于所述膜基板的表面,且高度大于所述光学突起, 所述防反射膜的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随着自基端部侧朝向前端部侧,其与所述膜基板的表面平行的截面的截面面积逐渐变小, 在将所述凸部的基端的直径设为D,将所述凸部的高度设为H,将在通过所述凸部的中心轴的截面中,所述凸部的侧面与所述凸部的中心轴所成的角度设为Θ时,具有
D>2HXtan(2 Θ ) 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凸部的折射率设为η时,多个所述凸部中的至少一个凸部满足
Θ>0.5 X arcsin(1/n) 的关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自其高度方向观察到的尺寸小于60 μ m,并且所述凸部以100 μ m以上的间隔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自高度方向观察到的所述尺寸为40 μ m以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自高度方向观察到的所述尺寸大致为20 μ mo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间隔为200μ m以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配置密度大致为I%。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高度为2μπι以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紧密贴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为1%以上。
10.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在与液晶面板重叠使用的情况下,使所述凸部的排列方向相对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排列方向倾斜。
11.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配置在信息显示模块与盖板或触控面板模块之间。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4169746SQ201380014256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
【发明者】大角吉正, 中川武彦, 簔部哲也, 山本勇树, 伊藤嘉则, 高木佳彦 申请人:综研化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