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9375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包括内导管、连接头和通风元件,通风元件固定设置于连接头一端内部,且连接头的该端与内导管可拆卸连接,通风元件具有一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周围设置有连接肋,所述连接肋的一端与中心通孔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头的内壁相贴合,相邻的两个连接肋与连接头内壁之间形成通风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内导管内部冷却,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对火检光纤的冷却效果,延长了的火检光纤的使用寿命,加强了火检光纤的监测效果;既节省了设备维护的成本,又保障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焰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快速冷却的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0002]锅炉燃烧管理系统在国内外大型火力发电机组锅炉上已普遍使用,该项技术的核心是设有全炉膛火焰丧失、临界火焰丧失等锅炉运行灭火保护功能,使得锅炉在自动化运行中有了安全保障。在硬件方面,实现灭火保护功能主要靠火焰检测系统。火焰检测系统主要部件为火检光纤。
[0003]火检光纤冷却效果不好,长期超温运行,容易造成采光端严重烧损甚至脱落、光纤透镜严重结焦而导致光纤透光率下降;进入火检探头红外光亮度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大为减弱,使得探头输出信号下降,极易造成误报“无火”假灭火信号。误导运行人员投油助燃,使得助燃用油量增加。众所周知,投油助燃是在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用来稳定燃烧的一种有效手段,但透镜结焦、光纤烧坏时出现“无火”假灭火现象时,锅炉常在高负荷运行状态下,对燃煤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带来了严重影响。
[0004]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是火检系统机械安装部分的主要部件,安装在火检光纤的端部,用于将火检光纤安装在内导管的内部。现有的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的设计生产中,只注重对内导管外部的冷却,没有注重内导管内部的冷却,使得对火检光纤的冷却效果不明显,无法保证对火检光纤有充足的冷却效果,经常性的导致火检光纤在炉膛内部受高温灼烧后损坏,从而对机组的安全运行造成一定影响,经常性的更换火检光纤使得对设备的维护费用大大的增加,增大机组的维护成本,且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增强对火检光纤的冷却效果,增加火检光纤的使用寿命,降低机组的设备维护费用,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冷却效果好的新型的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包括内导管、连接头和通风元件,通风元件固定设置于连接头一端内部,且连接头的该端与内导管可拆卸连接,通风元件具有一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周围设置有连接肋,所述连接肋的一端与中心通孔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头的内壁相贴合,相邻的两个连接肋与连接头内壁之间形成通风孔。
[0007]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的通风元件与连接头之间设有通风孔,冷却风可从内导管连接组件的通风孔处吹出以冷却火检光纤,防止火检光纤超温工作,造成元件性能下降,影响使用效果。
[0008]通风元件相邻的两个连接肋之间由弧形的支撑肋相连接,支撑肋的两端分别与连接肋相连接,相邻的两个连接肋与支撑肋之间形成通风孔,支撑肋组成的圆环的圆心与中心孔的圆心相同。
[0009]支撑肋可以设置于连接肋的中部也可以设置于连接肋的端部,支撑肋的设置可以增强通风元件的强度,延长通风元件的使用寿命。
[0010]通风元件设有至少三个连接肋。
[0011]通风元件相邻的两个连接肋之间平滑连接。
[0012]两个连接肋之间平滑连接可以使通风元件的外表面形成内凹的弧形面,弧形面与连接头之间构成通风孔。
[0013]连接肋均匀分布在中心通孔的周围。
[0014]支撑肋的外壁与连接头的内壁相贴合。
[0015]支撑肋设置于连接肋的端部时,支撑肋的外壁与连接头的内壁相贴合。支撑肋的外壁与连接头的内壁贴合既能够提高通风元件的强度,又能够提高通风元件的通风孔面积,从而增加冷却空气的流量,提高火检光纤的冷却效果。
[0016]进一步的,支撑肋为圆环形,连接肋的另一端与支撑肋的内壁相连接。
[0017]所述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还包括火检光纤,火检光纤穿过通风元件的中心通孔并与通风元件内壁贴合。
[0018]所述通风元件与连接头之间过盈配合连接。
[0019]将通风元件采用工具挤压到连接头中,或者采用热胀冷缩的特性,将连接头加热,趁连接头孔径扩大,迅速将通风元件安装到连接头中上,待冷却收缩后通风元件和连接头就紧紧配合成一体了。
[0020]所述通风元件的中心通孔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火检光纤设有外螺纹,通风元件与火检光纤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内导管内壁设有内螺纹,连接头与内导管之间螺纹连接。
[0021 ]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使内导管内部冷却,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对火检光纤的冷却效果,延长了的火检光纤的使用寿命,又加强了火检光纤的监测效果;既节省了设备维护的成本,又保障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爆炸图
[0023]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通风元件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通风元件2、连接头3、内导管4、火检光纤
[0026]11、中心通孔12、连接肋13、支撑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包括内导管3、连接头2和通风兀件I,通风兀件I固定设直于连接头2 —纟而内部,通风兀件I可与连接头2之间过盈配合连接。连接头2装有通风元件I的一端与内导管3可拆卸连接。连接头2的一端可设有外螺纹,内导管3内壁可设有与连接头2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连接头2与内导管3之间螺纹连接。如图2所示,通风元件I具有一中心通孔11,中心通孔11的周围设置有至少三个连接肋12,连接肋12的一端与中心通孔11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头2的内壁相贴合,相邻的两个连接肋12与连接头2内壁之间形成通风孔。连接肋12可均匀分布在中心通孔11的周围。相邻的两个连接肋12之间可平滑连接,在通风元件I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内凹的弧形面,弧形面与连接头2的内壁之间形成通风孔。
[0028]如图3所示,通风元件I相邻的两个连接肋12之间由弧形的支撑肋13相连接,支撑肋1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肋12相连接,相邻的两个连接肋12与支撑肋13之间形成通风孔,支撑肋13组成的圆环的圆心与中心孔的圆心相同。支撑肋13的两端可分别与连接肋12的中部连接,也可以分别与连接肋12的端部连接。支撑肋13与连接肋12的端部链接时,支撑肋13的外壁与连接头2的内壁相贴合。当连接肋12的端部与支撑肋13的内壁相连接时,支撑肋13与支撑肋13之间相连接构成圆环形。
[0029]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还可包括火检光纤4,火检光纤4穿过通风元件I的中心通孔11并与通风元件I内壁贴合。通风元件I的中心通孔11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火检光纤4设有外螺纹,通风元件I与火检光纤4之间螺纹连接。
[0030]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冷却风从内导管与火检光纤之间的空隙中吹过,最终通过通风元件吹出,能够实现火检光纤内导管的内部冷却,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对火检光纤的冷却效果,延长了的火检光纤的使用寿命,又加强了火检光纤的监测效果;既节省了设备维护的成本,又保障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003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导管、连接头和通风元件,通风元件固定设置于连接头一端内部,且连接头的该端与内导管可拆卸连接,通风元件具有一中心通孔,中心通孔的周围设置有连接肋,所述连接肋的一端与中心通孔相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头的内壁相贴合,相邻的两个连接肋与连接头内壁之间形成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元件相邻的两个连接肋之间由弧形的支撑肋相连接,支撑肋的两端分别与连接肋相连接,相邻的两个连接肋与支撑肋之间形成通风孔,支撑肋组成的圆环的圆心与中心孔的圆心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元件设有至少三个连接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元件相邻的两个连接肋之间平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肋均匀分布在中心通孔的周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肋的外壁与连接头的内壁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肋为圆环形,连接肋的另一端与支撑肋的内壁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还包括火检光纤,火检光纤穿过通风元件的中心通孔并与通风元件内壁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元件与连接头之间过盈配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火检光纤内导管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元件的中心通孔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火检光纤设有外螺纹,通风元件与火检光纤之间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设有外螺纹,内导管内壁设有内螺纹,连接头与内导管之间螺纹连接。
【文档编号】G02B6/44GK203825261SQ201420189612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8日
【发明者】马超, 高伟, 郭凌云, 匡磊, 刘军华, 邢楚源, 梁欢华 申请人:广东大唐国际潮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