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影像诊断阅片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1991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影像诊断阅片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影像诊断阅片装置,包括由上下平行的横杆和左侧端部的固定竖杆组成的支撑框架,上下两根横杆上分别滑动设置有调节套筒,上下两个调节套筒之间通过活动竖杆连接,活动竖杆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轴线互相垂直的宽度调节通孔和限位通孔,宽度调节通孔内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左端与固定竖杆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右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和调节螺母,支撑杆的左端外侧上套接有调节弹簧,限位通孔内设置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的后端外侧上套接有定位弹簧,定位螺栓的前端上螺纹连接有定位夹板,下侧的横杆的左下侧设置有握持把手。本实用新型突出优点是:影像片固定牢固、不易卷曲,能够方便、快速的观察影像片,省时省力。
【专利说明】一种手持式影像诊断阅片装置

【技术领域】
: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式影像诊断阅片装置。

【背景技术】
:
[0002]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放射线检查时大多利用放射线将病人的病变部位直接投照到影像片上,当医生观看CT等影像片时需要用手拿着,然后借助荧光灯进行观察,由于影像片质地比较柔韧,在手持观察过程中很容易卷曲,不容易把持和摆正影像片的位置,这样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量,影响病情的诊断;临床上医生也常常将影像片的上端插入灯箱上端的卡槽内,医生坐到灯箱前面的椅子上进行观察,由于灯箱位置比较固定,当多个医生同时阅片时,容易挤靠在一起,非常不方便,另外也常常需要几个医生同时观察,共同做出诊断,而每个医生均需要尽量正面观察影像片,才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常常需要每个医生轮流坐到灯箱前进行观察,操作比较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省时省力的手持式影像诊断阅片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影像诊断阅片装置,包括由上下平行的横截面为方形的横杆和连接上下横杆左侧端部的横截面为方形的固定竖杆组成的支撑框架,上下两根所述横杆上分别滑动设置有调节套筒,上下两个所述调节套筒之间通过活动竖杆连接,所述活动竖杆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宽度调节通孔和位于宽度调节通孔内侧的限位通孔,所述宽带调节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横杆的轴线平行,所述限位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横杆的轴线垂直,所述宽度调节通孔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宽度调节通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所述支撑杆的左端与所述固定竖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右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位于所述活动竖杆左侧的所述支撑杆的外侧上套接有调节弹簧,位于所述活动竖杆右侧的所述支撑杆的所述外螺纹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限位通孔内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限位通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定位螺栓的螺杆的直径,位于所述活动竖杆后侧的所述定位螺栓的外侧上套接有定位弹簧,位于所述活动竖杆前侧的所述定位螺栓上螺纹连接有长方形定位夹板,下侧的所述横杆的左下侧设置有U形握持把手。
[0005]其中,所述支撑框架、所述活动竖杆和所述调节套筒由医用塑料或不锈钢制成。
[0006]其中,所述支撑杆、所述定位螺栓、所述定位夹板和所述握持把手由医用塑料或不锈钢制成。
[0007]本实用新型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时,根据影像片的宽度,将调节套筒和活动竖杆滑动至合适位置,然后通过调节螺母、调节弹簧和支撑杆限制活动竖杆的位置,即可分别握住四个定位螺栓的头部向前推动,带动定位夹板向前移动,使定位夹板和固定竖杆或活动竖杆之间出现间隙,将影像片的对应角部放置到定位夹板和固定竖杆或活动竖杆之间的间隙处,放开定位螺栓,在定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定位夹板将影像片的对应角部固定住即可,使用方便,影像片固定牢固、不易卷曲,握住握持把手,即可方便、快速的观察影像片,省时省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0009]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时设计主体机构包括横杆1、固定竖杆2、支撑杆3、调节弹簧4、调节套筒5、调节螺母6、宽度调节通孔7、定位螺栓8、限位通孔9、活动竖杆10、定位夹板11、握持把手12和定位弹簧13。其技术方案为:一种手持式影像诊断阅片装置,包括由上下平行的横截面为方形的横杆I和连接上下横杆I左侧端部的横截面为方形的固定竖杆2组成的支撑框架,上下两根横杆I上分别滑动设置有调节套筒5,上下两个调节套筒5之间通过活动竖杆10连接,活动竖杆10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宽度调节通孔7和位于宽度调节通孔7内侧的限位通孔9,宽带调节通孔7的轴线与横杆I的轴线平行,限位通孔9的轴线与横杆I的轴线垂直,宽度调节通孔7内设置有支撑杆3,宽度调节通孔7的直径大于支撑杆3的直径,支撑杆3的左端与固定竖杆2固定连接,支撑杆3的右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位于活动竖杆10左侧的支撑杆3的外侧上套接有调节弹簧4,位于活动竖杆10右侧的支撑杆3的外螺纹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6,限位通孔9内设置有定位螺栓8,限位通孔9的直径等于定位螺栓8的螺杆的直径,位于活动竖杆10后侧的定位螺栓8的外侧上套接有定位弹簧13,位于活动竖杆10前侧的定位螺栓8上螺纹连接有长方形定位夹板11,下侧的横杆I的左下侧设置有U形握持把手12。支撑框架、活动竖杆2和调节套筒5由医用塑料制成。支撑杆3、定位螺栓8、定位夹板11和握持把手12由医用塑料制成。
[0011]包括由上下平行的横截面为方形的横杆I和连接上下横杆I左侧端部的横截面为方形的固定竖杆2组成的支撑框架,固定竖杆2的右侧平行设置有两根支撑杆3,上下平行的横杆1、固定竖杆2和支撑杆3 —体成型加工或模具浇注而成,加工方便,整体强度高。
[0012]上下两根横杆I上分别滑动设置有调节套筒5,上下两个调节套筒5之间通过活动竖杆10连接,两个调节套筒5能够在横杆I上自由的左右滑动,通过调节套筒5在横杆I上左右滑动,能够调节活动竖杆10与固定竖杆2之间的距离。
[0013]活动竖杆10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宽度调节通孔7,宽带调节通孔7的轴线与横杆I的轴线平行,宽度调节通孔7内设置有支撑杆3,宽度调节通孔7的直径大于支撑杆3的直径,支撑杆3的左端与固定竖杆2固定连接,支撑杆3的右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位于活动竖杆10左侧的支撑杆3的外侧上套接有调节弹簧4,位于活动竖杆10右侧的支撑杆3的外螺纹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6,当调节活动竖杆10与固定竖杆2之间的距离至合适宽度后,能够通过旋转调节螺母6至活动竖杆10右侧,使活动竖杆10在调节螺母6、调节弹簧4和支撑杆3的共同作用下,限定活动竖杆10的位置。
[0014]活动竖杆10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位于宽度调节通孔7内侧的限位通孔9,限位通孔9的轴线与横杆I的轴线垂直,限位通孔9内设置有定位螺栓8,限位通孔9的直径等于定位螺栓8的螺杆的直径,位于活动竖杆10后侧的定位螺栓8的外侧上套接有定位弹簧13,位于活动竖杆10前侧的定位螺栓8上螺纹连接有长方形定位夹板11,通过握住四个定位螺栓8的头部向前推动,带动定位夹板11向前移动,使定位夹板11和固定竖杆2或活动竖杆10之间出现间隙,将影像片的对应角部放置到定位夹板11和固定竖杆2或活动竖杆10之间的间隙处,放开定位螺栓8,在定位弹簧13的弹力作用下,定位夹板11将影像片的对应角部夹持固定住;在固定影像片的四个角部过程中,还可以先将影像片的左侧两个角部通过定位夹板11和固定竖杆2的夹持固定,然后将活动竖杆10向左侧推动适当距离,将影像片的右侧两个角部通过定位夹板11和活动竖杆10夹持固定,再慢慢放开活动竖杆10,活动竖杆10在调节弹簧4的作用下向右侧移动,从而将影像片拉动至平滑状态,防止影像片出现卷曲等不平滑状态。
[0015]下侧的横杆I的左下侧设置有U形握持把手12,能够握住握持把手12,将影像片对着太阳光或灯光等明亮处进行观察,能够自由选择观看影像片的位置和背景,便于快速、准确的做出诊断。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影像诊断阅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下平行的横截面为方形的横杆和连接上下横杆左侧端部的横截面为方形的固定竖杆组成的支撑框架,上下两根所述横杆上分别滑动设置有调节套筒,上下两个所述调节套筒之间通过活动竖杆连接,所述活动竖杆的上下两端对称设置有宽度调节通孔和位于宽度调节通孔内侧的限位通孔,所述宽度调节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横杆的轴线平行,所述限位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横杆的轴线垂直,所述宽度调节通孔内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宽度调节通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所述支撑杆的左端与所述固定竖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右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位于所述活动竖杆左侧的所述支撑杆的外侧上套接有调节弹簧,位于所述活动竖杆右侧的所述支撑杆的所述外螺纹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限位通孔内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限位通孔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定位螺栓的螺杆的直径,位于所述活动竖杆后侧的所述定位螺栓的外侧上套接有定位弹簧,位于所述活动竖杆前侧的所述定位螺栓上螺纹连接有长方形定位夹板,下侧的所述横杆的左下侧设置有U形握持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影像诊断阅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所述活动竖杆和所述调节套筒由医用塑料或不锈钢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持式影像诊断阅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所述定位螺栓、所述定位夹板和所述握持把手由医用塑料或不锈钢制成。
【文档编号】G02B27/02GK203838410SQ201420243059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2日
【发明者】边喜英 申请人:边喜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