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m的接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361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lcm的接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LCM【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CM的接地结构,包括LCM主体,LCM主体的顶部卡接有上金属边框,LCM主体的底部卡接有下金属边框,LCM主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FOG模组、增光层、扩散片、导光板、反射片,FOG模组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传输数据信号的FPC排线,FPC排线的背面开设有用于露出接地铜箔的窗口。其中,本实用新型的FPC排线通过胶带粘贴于LCM主体的背面,使FPC排线露出的接地铜箔紧贴下金属边框而实现接地,这种接地结构,利用了FPC排线需要粘贴于LCM主体的背面的特点,巧妙地实现了接地,使得在生产时,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专利说明】—种LCM的接地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LCM(英文:Liquid Crystal Module,中文名称:液晶模块、液晶显示模组或液晶显示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CM的接地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通常来说,LCM是指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控制及驱动集成电路、电路板、背光源、结构件等装配在一起的组件。LCM是一种高新技术的基础元器件,作为电子产品的显示模块,它可以与其它组件组装起来,形成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0003]目前,一般的LCM,其主要包括LCM主体,LCM主体的顶部卡接有上金属边框(俗称:铁框),LCM主体的底部卡接有下金属边框,上金属边框和下金属边框用于保护LCM主体。其中,LCM主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FOG模组(采用FOG工艺生产的液晶显示器件,又称FOG邦定)、增光片、扩散片、导光板、反射片,导光板用于将侧边背光模组的LED发出的光线转换为平面发光;反射片用于将射向底部的光线反射回来,以充分利用光线;扩散片用于将光线扩散开,使发光均匀;增光片用于增加发光的亮度;F0G模组包括液晶玻璃,用于显示,且FOG模组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传输数据信号的FPC(即柔性电路板)排线。
[0004]现有技术中的LCM,其接地结构,是通过导电布将FPC排线的接地端与接地线连接,实现接地。这种接地结构,操作麻烦,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的LCM的接地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LCM的接地结构,包括LCM主体,所述LCM主体的顶部卡接有上金属边框,所述LCM主体的底部卡接有下金属边框,所述LCM主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FOG模组、增光层、扩散片、导光板、反射片,所述FOG模组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传输数据信号的FPC排线,所述FPC排线的背面开设有用于露出接地铜箔的窗口,所述FPC排线弯折后通过胶带粘贴于所述LCM主体的背面,使所述FPC排线露出的接地铜箔紧贴所述下金属边框。
[0008]其中,所述增光层包括上增光片、下增光片,所述上增光片层叠在所述下增光片的顶端端面。
[0009]其中,所述反射片为银色反光片。
[0010]其中,所述上增光片的厚度、下增光片的厚度均为0.1毫米;所述FOG模组的厚度为1.43毫米,所述扩散片的厚度为0.1毫米,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为0.5毫米,所述反射片的厚度为0.075毫米;所述上金属边框的厚度、下金属边框的厚度均为0.2毫米。
[0011]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FPC排线通过胶带粘贴于LCM主体的背面,使FPC排线露出的接地铜箔紧贴下金属边框而实现接地,这种接地结构,利用了 FPC排线需要粘贴于LCM主体的背面的特点,巧妙地实现了接地,使得在生产时,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CM在FPC排线未弯折时的主视图。
[0013]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14]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LCM在FPC排线未弯折时的后视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LCM在FPC排线弯折并通过胶带粘贴时的后视图。
[0017]在图1?5中包括:
[0018]I——LCM主体,11——上金属边框,12——FOG模组,131——上增光片,132——下增光片,14-扩散片,15-导光板,16-反射片,17-下金属边框,2-FPC排线,
3-接地铜箔,4-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考图1?5,本实用新型LCM的接地结构,包括LCM主体I。LCM主体I的顶部卡接有上金属边框11,LCM主体I的底部卡接有下金属边框17。LCM主体I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FOG模组12、增光层、扩散片14、导光板15、反射片16, FOG模组1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传输数据信号的FPC排线2。
[0021]其中,如图4和图5所示,FPC排线2的背面开设有用于露出接地铜箔3的窗口,FPC排线2弯折后通过胶带4粘贴于LCM主体I的背面,使FPC排线2露出的接地铜箔3紧贴下金属边框17,从而实现接地,这种接地结构,利用了 FPC排线2需要粘贴于LCM主体I的背面的特点,巧妙地实现了接地,使得在生产时,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0022]优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增光层包括上增光片131、下增光片132,上增光片131层叠在下增光片132的顶端端面。与现有技术的LCM相比,本实用新型将增光层由一张增光片增加到两张增光片,从而提高LCM的亮度。根据实验证明:采用一张增光片的LCM,用BM-7测试亮度为180MCD ;采用本实用新型两张增光片结构的LCM,用BM-7测试亮度可达220MCD ;可以有效地提高亮度。
[0023]优选的,反射片16为银色反光片,经实验证明,采用银色反光片,应用于液晶屏幕,在受到按压时,不会出现水波纹,可保证显示效果。
[0024]优选的,上增光片131的厚度、下增光片132的厚度均为0.1毫米;F0G模组12的厚度为1.43毫米,扩散片14的厚度为0.1毫米,导光板15的厚度为0.5毫米,反射片16的厚度为0.075毫米;上金属边框11的厚度、下金属边框17的厚度均为0.2毫米。这样的厚度便于生产,又不会使电子产品的厚度过大。
[0025]本实用新型接地结构的生产组装过程为:首先,LCM组装好,如图1及图4所示;然后,向LCM主体I的背面弯折FPC排线2,并通过胶带4使FPC排线2粘贴于LCM主体I的背面,FPC排线2背面露出的接地铜箔3紧贴下金属边框17,如图5所示,即完成,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0026]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LCM的接地结构,包括LCM主体,所述LCM主体的顶部卡接有上金属边框,所述LCM主体的底部卡接有下金属边框,所述LCM主体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层叠的FOG模组、增光层、扩散片、导光板、反射片,所述FOG模组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传输数据信号的FPC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FPC排线的背面开设有用于露出接地铜箔的窗口,所述FPC排线弯折后通过胶带粘贴于所述LCM主体的背面,使所述FPC排线露出的接地铜箔紧贴所述下金属边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M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层包括上增光片、下增光片,所述上增光片层叠在所述下增光片的顶端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M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为银色反光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M的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增光片的厚度、下增光片的厚度均为0.1毫米;所述FOG模组的厚度为1.43毫米,所述扩散片的厚度为0.1毫米,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为0.5毫米,所述反射片的厚度为0.075毫米;所述上金属边框的厚度、下金属边框的厚度均为0.2毫米。
【文档编号】G02F1/13GK204166243SQ201420689377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7日
【发明者】董殿珍 申请人:东莞市飞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