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7421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的光学补偿等用途的相位差膜要求可以减少因观察角度引起的显示装置的色调变化,目前已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技术。作为这样的相位差膜之一,提出了在入射角为0°时的延迟Re和入射角为40°时的延迟R40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的相位差膜(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还已知专利文献2这样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739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39338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上述的相位差膜例如可以通过将由特性双折射为正的树脂形成的膜与由特性双折射为负的树脂形成的膜贴合来制造。然而,特性双折射为负的树脂通常机械强度低而脆。因此,如果对由特性双折射为负的树脂形成的膜进行拉伸,则容易断裂,因此制造效率不良。因此,为了防止由特性双折射为负的树脂形成的膜的破损,研究了通过对具备由特性双折射为负的树脂形成的层及由特性双折射为正的树脂形成的层的膜进行拉伸来制造在入射角为0°时的延迟Re和入射角为40°时的延迟R40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的相位差膜。根据该制造方法,可以利用由特性双折射为正的树脂形成的层来保护由特性双折射为负的树脂形成的层,因此,可以防止由特性双折射为负的树脂形成的层的破损。然而,作为这样的相位差膜,伴随着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要求厚度更薄的膜。为了得到厚度薄的相位差膜,通常要求使该相位差膜内的分子链大幅地取向。然而,如果取向的程度增大,则膜会产生白化,有时不能发挥作为光学膜的作用。特别是在使用含有聚碳酸酯的树脂作为特性双折射为正的树脂时,容易发生所述白化,因此,相位差膜的制造是困难的。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地制造在入射角为0°时的延迟Re和入射角为40°时的延迟R40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并且厚度薄的相位差膜。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以下所示的制造方法,可以不产生白化而容易地制造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并且厚度薄的相位差膜,进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如下所述。[1]一种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为由拉伸前膜制造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所述拉伸前膜具备由含有聚碳酸酯的树脂A形成的树脂层a、以及设置于所述树脂层a的一面且由特性双折射为负的树脂B形成的树脂层b,所述相位差膜具备由所述树脂A形成的树脂层A、以及设置于所述树脂层A的一面且由所述树脂B形成的树脂层B,所述相位差膜在入射角为0°时的延迟Re和入射角为40°时的延迟R40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所述拉伸前膜在将单轴拉伸方向设为X轴、将在膜面内与所述单轴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以及将膜厚度方向设为Z轴时,相对于垂直入射至膜面且电矢量的振动面位于YZ面的直线偏振光,垂直入射至膜面且电矢量的振动面位于XZ面的直线偏振光的相位,在于温度T1沿X轴方向进行单轴拉伸时延迟,在于与温度T1不同的温度T2沿X轴方向进行单轴拉伸时超前,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拉伸工序,所述拉伸工序包括:将所述拉伸前膜于温度T1及T2中的一个温度沿一个方向进行单轴拉伸处理的第一拉伸工序、和沿着与所述第一拉伸工序中进行单轴拉伸处理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于温度T1及T2中的另一个温度进行单轴拉伸处理的第二拉伸工序,通过所述拉伸工序,所述树脂层a被拉伸而得到具有超过0.025的面取向系数的所述树脂层A,另外,所述树脂层b被拉伸而得到具有0.004以上的双折射且具有-0.30以上的Nz系数的所述树脂层B,所述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为147℃以上,所述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满足TgA-TgB>20℃的关系。[2]如[1]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树脂B含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3]如[1]或[2]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其包括:在所述拉伸工序之后,于TgB-30℃以上且TgB以下的温度进行热处理的工序。[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拉伸前膜进一步具备树脂层c,所述树脂层c由含有聚碳酸酯的树脂C形成、且设置于所述树脂层b的与所述树脂层a相反侧的面,所述相位差膜进一步具备树脂层C,所述树脂层C由所述树脂C形成、且设置于所述树脂层B的与所述树脂层A相反侧的面,通过所述拉伸工序,所述树脂层c被拉伸而得到具有超过0.025的面取向系数的所述树脂层C。[5]一种相位差膜,其具备树脂层A及树脂层B,所述树脂层A由含有聚碳酸酯的树脂A形成,所述树脂层B设置于所述树脂层A的一面、由特性双折射为负的树脂B形成,所述相位差膜在入射角为0°时的延迟Re和入射角为40°时的延迟R40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所述树脂层A的面取向系数超过0.025,所述树脂层B的双折射为0.004以上且Nz系数为-0.30以上,所述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为147℃以上,所述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满足TgA-TgB>20℃的关系。[6]如[5]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所述树脂B含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7]如[5]或[6]所述的相位差膜,其中,所述相位差膜进一步具备树脂层C,所述树脂层C由含有聚碳酸酯的树脂C形成、且设置于所述树脂层B的与所述树脂层A相反侧的面,所述树脂层C的面取向系数超过0.025。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容易地制造在入射角为0°的延迟Re和入射角为40°时的延迟R40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并且厚度薄的相位差膜。附图说明[图1]图1是示出了以对拉伸前膜进行拉伸时的拉伸方向为基准的延迟Δ的温度依赖性、和该拉伸前膜所具备的树脂层a、树脂层b及树脂层c各自在被拉伸时的延迟Δ的温度依赖性的一个例子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举出例示物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举出的例示物及实施方式,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均等范围的范围内进行任意变更后实施。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所述的特性双折射为正是指拉伸方向的折射率比与其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大。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所述的特性双折射为负是指拉伸方向的折射率比与其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小。特性双折射的值也可以由介电常数分布计算。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延迟是以“(nx-ny)×d”表示的值。此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面取向系数是以“(nx+ny)/2-nz”表示的值。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双折射是以“nx-ny”表示的值。此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Nz系数是以“(nx-nz)/(nx-ny)”表示的值。在此,nx表示与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面内方向)中显示最大折射率的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上述面内方向中与nx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厚度。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这些折射率nx、ny及nz的测定波长为532nm。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所述的膜或层的慢轴表示面内的慢轴。另外,所述“偏振片”不仅包含刚直的构件,也包含例如像树脂制的膜那样具有挠性的构件。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所述构成要素的方向“平行”、“垂直”或“正交”在不破坏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包含例如通常±5°、优选±2°、更优选±1°范围内的误差。另外,MD方向(machinedirection)是生产线上的膜的传送方向,通常与长条的膜的长度方向及纵向一致。此外,TD方向(traversedirection)是与膜面平行的方向中与MD方向垂直的方向,通常与长条的膜的宽度方向及横向一致。另外,所述“长条”是指,相对于宽度,具有至少5倍以上的长度,优选具有10倍或10倍以上的长度,具体而言,是指具有可卷绕成卷状进行保管或搬运的程度的长度。[1.概要]本发明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是制造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的相位差膜的方法。在此,所述Re表示在相位差膜的入射角为0°时的延迟。另外,所述R40表示在相位差膜的入射角为40°时的延迟。在该制造方法中,由具备树脂层a及设置于该树脂层a的一面的树脂层b的拉伸前膜制造相位差膜,所述相位差膜具备树脂层A及设置于该树脂层A的一面的树脂层B。另外,拉伸前膜除了树脂层a及树脂层b以外,还可以具备设置于树脂层b的与树脂层a相反侧的面的树脂层c。由具备这样的树脂层c的拉伸前膜,通常可得到具备树脂层C的相位差膜,所述树脂层C设置于树脂层B的与树脂层A相反侧的面。对于拉伸前膜,通过在温度T1及T2这样的不同温度下沿着相互正交的不同方向进行拉伸,其会具备在各树脂层中表现出与各温度T1及T2、拉伸倍率、及拉伸方向等拉伸条件相对应的不同光学特性的性质。在由上述拉伸前膜得到的相位差膜中,由于上述各树脂层所表现出的光学特性相合成,因此,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具有所期望的光学特性的相位差膜。[2.树脂][2.1.树脂A]拉伸前膜的树脂层a为由树脂A形成的层。另外,相位差膜的树脂层A是由拉伸前膜的树脂层a得到的层,因此是由与树脂层a同样的树脂A形成的层。作为该树脂A,使用含有聚碳酸酯的树脂。聚碳酸酯是延迟的表现性、低温下的拉伸性、以及与其他层的粘接性优异的聚合物。作为聚碳酸酯,可以使用具有包含碳酸酯键(-O-C(=O)-O-)的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另外,作为聚碳酸酯,可以使用含有1种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也可以使用以任意比率组合含有2种以上结构单元的聚碳酸酯。作为聚碳酸酯的例子,可以举出:双酚A聚碳酸酯、支链双酚A聚碳酸酯、o,o,o’,o’-四甲基双酚A聚碳酸酯等。另外,聚碳酸酯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2种以上。树脂A中的聚碳酸酯的比例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只要不显著破坏本发明的效果,树脂A也可以含有聚碳酸酯以外的成分。例如,树脂A也可以含有聚碳酸酯以外的聚合物、配合剂等。作为树脂A可含有的聚碳酸酯以外的聚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聚合物;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聚苯硫醚等聚芳硫醚;聚乙烯醇;纤维素酯;聚醚砜;聚砜;聚芳砜;聚氯乙烯;降冰片烯聚合物;棒状液晶聚合物等。另外,这些聚合物的构成成分也可以作为结构单元而包含在聚碳酸酯的一部分中。此外,这些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从显著发挥本发明的优点的观点考虑,优选树脂A中聚碳酸酯以外的聚合物的量少。具体而言,相对于聚碳酸酯100重量份,聚碳酸酯以外的聚合物的量优选1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5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3重量份以下。其中,特别优选不含聚碳酸酯以外的聚合物。另外,树脂A优选特性双折射为正。因此,聚碳酸酯以外的聚合物优选为具有正的特性双折射的聚合物。作为树脂A可含有的配合剂的例子,可以举出:润滑剂;层状晶体化合物;无机微粒;抗氧化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耐候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稳定剂;红外线吸收剂;增塑剂;染料、颜料等着色剂;抗静电剂;等等。其中,润滑剂及紫外线吸收剂可提高挠性、耐候性,故优选。配合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润滑剂,例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镁、硫酸钡、硫酸锶等无机粒子;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腈、聚苯乙烯、乙酸纤维素、乙酸丙酸纤维素等有机粒子等。其中,作为润滑剂,优选有机粒子。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以举出:羟基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水杨酸酯类化合物、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丙烯腈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类化合物、镍络盐类化合物、无机粉末等。作为优选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4-二叔丁基-6-(5-氯苯并三唑-2-基)苯酚、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等,作为特别优选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举出: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配合剂的量可以在不显著破坏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当确定。例如,配合剂的量可以在使相位差膜的以1mm厚换算的总光线透射率保持80%以上且100%以下的范围。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通常为147℃以上,优选为150℃以上。通过使玻璃化转变温度TgA高至上述程度,可以使树脂A所含的分子链因拉伸而大幅取向,可以制造厚度薄的相位差膜。另外,可以减少树脂A的取向弛豫。另外,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为200℃以下。树脂A在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下的断裂伸长率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树脂A的断裂伸长率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为200%以下。如果断裂伸长率在该范围,则可以通过拉伸而稳定地制作相位差膜。在此,断裂伸长率可使用JISK7127记载的试验片型1B的试验片、以拉伸速度100mm/分钟求得。[2.2.树脂B]拉伸前膜的树脂层b是由树脂B形成的层。另外,相位差膜的树脂层B是由拉伸前膜的树脂层b得到的层,因此是由与树脂层b同样的树脂B形成的层。作为该树脂B,使用特性双折射为负的树脂。上述树脂B优选为热塑性树脂。作为树脂B所包含的聚合物的例子,可以举出:包含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的均聚物、以及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与任意单体形成的共聚物的聚苯乙烯类聚合物;聚丙烯腈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或它们的多元共聚聚合物等。另外,作为可与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共聚的任意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丙烯腈、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丁二烯作为优选的单体。另外,这些聚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2种以上。这些聚合物中,从延迟的表现性高的观点考虑,优选聚苯乙烯类聚合物。进而,这些聚合物中,从耐热性高的方面考虑,更优选苯乙烯或苯乙烯衍生物与马来酸酐形成的共聚物,特别优选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此时,相对于聚苯乙烯类聚合物100重量份,具有由马来酸酐聚合而形成的结构的结构单元的量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15重量份以上,优选为3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8重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26重量份以下。树脂B中的聚合物的比例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树脂B也可以含有配合剂。作为其例子,可以举出与作为树脂A可含有的配合剂而进行了说明的同样的配合剂。另外,配合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2种以上。配合剂的量可以在不显著破坏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适当确定。例如,配合剂的量可以在使相位差膜的1mm厚时的总光线透射率保持80%以上且100%以下的范围。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设定为使得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与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之差TgA-TgB满足TgA-TgB>20℃的关系。更详细而言,TgA-TgB通常大于20℃,优选大于22℃。由此,可以提高拉伸前膜的拉伸时的延迟表现的温度依赖性。另外,可以使树脂层A及树脂层B中所含的分子链因拉伸而大幅取向。因此,可以使相位差膜的厚度变薄。另外,TgA-TgB的上限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特别优选为30℃以下。由此,容易使相位差膜的平面性良好。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通常为80℃以上,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10℃以上,特别优选为120℃以上。通过使玻璃化转变温度TgB高至上述程度,可以减少树脂B的取向弛豫。另外,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B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为200℃以下。树脂B在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下的断裂伸长率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80%以上。树脂B的断裂伸长率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为200%以下。如果断裂伸长率在该范围,则可以通过拉伸而稳定地制作相位差膜。在此,断裂伸长率可使用JISK7127记载的试验片型1B的试验片、以拉伸速度100mm/分钟求得。[2.3.树脂C]拉伸前膜的树脂层c是由树脂C形成的层。另外,相位差膜的树脂层C是由拉伸前膜的树脂层c得到的层,因此是由与树脂层c同样的树脂C形成的层。作为该树脂C,通常可以使用选自与上述树脂A同样范围的树脂。因此,例如树脂C可包含的聚合物及配合剂的种类及量、以及树脂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从与树脂A同样的范围中选择。树脂A及树脂C的聚合物的组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优选相同。通过使树脂A及树脂C的聚合物的组成相同,可以抑制拉伸前膜及相位差膜产生挠曲及翘曲。另外,容易控制所得相位差膜的树脂层A及树脂层C的面取向系数。树脂A及树脂C可以为完全相同的组成,但也可以为使用相同的聚合物、且仅使配合于该聚合物的配合剂不同的构成。[3.拉伸前膜]拉伸前膜具备树脂层a和设置于树脂层a的一面的树脂层b。另外,也可以在树脂层b的与树脂层a相反侧的面设置树脂层c。即,拉伸前膜可以是依次具备树脂层a、树脂层b及树脂层c的多层膜。通常,层a与层b不经由其他层而直接接触,层b与层c也不经由其他层而直接接触。拉伸前膜中树脂层a、树脂层b及树脂层c分别可以具备2层以上。其中,从使延迟的控制简单的观点及减薄相位差膜的厚度的观点考虑,拉伸前膜优选仅具备树脂层a、树脂层b及树脂层c各1层。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就拉伸前膜而言,在将单轴拉伸方向设为X轴、将在膜面内与上述单轴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以及将膜厚度方向设为Z轴时,相对于垂直入射至膜面且电矢量的振动面位于YZ面的直线偏振光,垂直入射至膜面且电矢量的振动面位于XZ面的直线偏振光的相位,在于温度T1沿X轴方向进行单轴拉伸时延迟,在于与温度T1不同的温度T2沿X轴方向进行单轴拉伸时超前。下面,将垂直入射至膜面且电矢量的振动面位于XZ面的直线偏振光适当称为“XZ偏振光”,将垂直入射至膜面且电矢量的振动面位于YZ面的直线偏振光适当称为“YZ偏振光”。另外,下面,有时将XZ偏振光相对于YZ偏振光的相位在于温度T1沿X轴方向进行单轴拉伸时延迟、在于与温度T1不同的温度T2沿X轴方向进行单轴拉伸时超前这样的拉伸前膜的上述要件适当称为“要件P”。上述的要件P要在将拉伸前膜的面内各个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设为X轴的情况下满足。通常,拉伸前膜为各向同性的原膜(原反フィルム)。即,通常,拉伸前膜为不具有各向异性的原膜。因此,如果在将面内的一个方向设为X轴时使拉伸前膜满足要件P,则在将其他任意方向设为X轴时也能够满足要件P。在通过单轴拉伸而使X轴表现为面内慢轴的膜中,通常,相对于YZ偏振光,XZ偏振光的相位延迟。相反,在通过单轴拉伸而使X轴表现为快轴的膜中,通常,相对于YZ偏振光,XZ偏振光的相位超前。满足上述要件P的拉伸前膜是利用了这些性质的多层膜,是慢轴或快轴的表现方式依赖于拉伸温度的膜。这样的延迟表现的温度依赖性可通过例如调整拉伸前膜中所含树脂的光弹性系数以及各层的厚度比等关系来加以调整。在此,举出以拉伸方向为基准的延迟Δ的例子来对拉伸前膜应当满足的条件进行说明。将以拉伸方向为基准的延迟Δ定义为用折射率nX与折射率nY之差(=nX-nY)乘以厚度d而求得的值,所述折射率nX是拉伸方向即X轴方向的折射率,所述折射率nY是在面内与拉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即Y轴方向的折射率。此时,对拉伸前膜进行拉伸时该拉伸前膜整体可表现出的延迟Δ由该拉伸前膜所含的各树脂层所表现出的延迟Δ合成而成。因此,例如,为了通过高温度T1下的拉伸和低温度T2下的拉伸而使对拉伸前膜进行拉伸时表现出的延迟Δ的符号变得相反,优选对拉伸前膜中所含的树脂层的厚度进行调整,使其满足下述条件(I)及(II)。(I)通过低温度TL下的拉伸,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树脂所表现出的延迟Δ的绝对值小于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树脂所表现出的延迟Δ的绝对值。(II)通过高温度TH下的拉伸,玻璃化转变温度低的树脂所表现出的延迟Δ的绝对值小于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树脂所表现出的延迟Δ的绝对值。温度T1为温度TH或TL中的任一温度,温度T2为与温度T1不同的温度TH或TL中的任意另一温度。另外,满足上述要件P的温度在(Tgl-10℃)~(Tgh+10℃)时,容易对双折射的表现性进行调整,故优选。即,优选温度T1及T2包含在(Tgl-10℃)~(Tgh+10℃)的温度范围内。在此,所述的温度Tgl是指在拉伸前膜所含的树脂A~C中,玻璃化转变温度最低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另外,所述的温度Tgh是指在拉伸前膜所含的树脂A~C中,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合附图对于对满足要件P的拉伸前膜进行拉伸时的延迟Δ的表现进行具体说明。图1是示出了对拉伸前膜进行拉伸时的延迟Δ的温度依赖性、和该拉伸前膜所具备的树脂层a、树脂层b及树脂层c各自在被拉伸时的延迟Δ的温度依赖性的一个例子的图。在该图1所示的例子中,树脂A和树脂C为相同的树脂,树脂A及树脂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在图1所示的拉伸前膜中,在低温度Tb进行拉伸时,与在树脂层a及树脂层c中表现出的正的延迟Δ相比,在树脂层b中表现出的负的延迟Δ大,因此,膜整体上表现出负的延迟Δ。另一方面,在高温度Ta进行拉伸时,与在树脂层a及树脂层c中表现出的正的延迟相比,在树脂层b中表现出的负的延迟Δ小,因此,整体上表现出正的延迟Δ。因此,通过将这样的不同温度Ta及Tb的拉伸加以组合,可以将在各温度下的拉伸所产生的延迟Δ加以合成,从而稳定地实现具有所期望的延迟Δ、进而可发挥出所期望的光学特性的相位差膜。如上所述,作为构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选择可通过朝着一个方向进行拉伸(即单轴拉伸)而在各树脂层中产生X轴方向的折射率与Y轴方向的折射率之差的树脂的组合,进而考虑到拉伸条件而对各树脂层的厚度的总和进行调整,由此可以得到满足上述要件P的拉伸前膜。此时,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树脂A及树脂B通过拉伸而表现出的取向的程度大。即,树脂A及树脂B每拉伸倍率所表现出的取向度大。因此,即使减薄拉伸前膜中所含的树脂层的厚度,也能使其表现出与现有的相位差膜同等程度的延迟Δ。对于构成拉伸前膜的树脂层的具体厚度,为了满足上述的要件P,可以根据想要制造的相位差膜的光学特性而进行设定。此时,树脂层a及树脂层c的厚度的总和TA与树脂层b的厚度的总和TB之比TA/TB优选为1/4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优选为1/20以上,更优选为1/15以上。由此,可以提高延迟表现的温度依赖性。拉伸前膜的总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2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30μm以上,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300μm以下。通过使拉伸前膜的总厚度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容易制造具有充分延迟的相位差膜,另外,可以提高所得相位差膜的机械强度。另外,通过设定为上限值以下,可以提高拉伸前膜的柔软性,从而使操作性良好。拉伸前膜具备树脂层c的情况下,树脂层a及树脂层c中任意层较厚均可。其中,从保障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与起偏器组合时起偏器的漏光的观点考虑,优选较厚的树脂层的厚度为较薄的树脂层的厚度的1.5倍以上。另外,从保持较薄的树脂层的厚度精度的观点考虑,优选较厚的树脂层的厚度为较薄的树脂层的厚度的10倍以下。拉伸前膜的各树脂层的厚度的偏差优选在整面中为1μm以下。在此,树脂层的厚度的偏差表示树脂层的厚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由此,在相位差膜的各树脂层中均可以使厚度的偏差在整面中为1μm以下,因此,可以减小具备该相位差膜的显示装置的色调不均。另外,可以使相位差膜在长期使用后的色调变化均匀。为了如上所述地使各层厚度的偏差在整面中为1μm以下,可进行例如下述(i)~(vi)的操作。(i)在挤出机内设置网眼为20μm以下的聚合物过滤器。(ii)使齿轮泵以5rpm以上旋转。(iii)在模头周围设置围栏机构。(iv)将气隙设为200mm以下。(v)在将膜浇铸于冷却辊上时进行边缘固定(edgepinning)。(vi)使用双螺杆挤出机或螺杆形式为双头螺旋型的单螺杆挤出机作为挤出机。拉伸前膜的制造方法没有限制。拉伸前膜例如可以通过共挤出法;干式层压等膜层压成型法;共流延法;在树脂膜表面涂布等涂布成型法等方法来制造。其中,从制造效率、膜中不残留溶剂等挥发性成分的观点考虑,优选共挤出法。在采用共挤出法的情况下,拉伸前膜进行例如将树脂A及树脂B以及根据需要使用的树脂C共挤出的共挤出工序。共挤出法例如可以举出:共挤出T型模法、共挤出吹塑法、共挤出层压法等。其中,优选共挤出T型模法。共挤出T型模法有进料块方式及多歧管方式,从可以减小厚度不均的方面考虑,特别优选多歧管方式。在采用共挤出T型模法的情况下,具有T型模的挤出机中的树脂的熔融温度优选设定为TG+80℃以上,更优选设定为TG+100℃以上,另外,优选设定为TG+180℃以下,更优选设定为TG+150℃以下。在此,TG表示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通过使挤出机中树脂的熔融温度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可以充分提高树脂的流动性。另外,通过设定为上限值以下,可以防止树脂的劣化。在共挤出法中,通常使从模具的开口部挤出的膜状的熔融树脂密合于冷却辊(也称为冷却鼓)。作为使熔融树脂密合于冷却辊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气刀方式、真空箱方式、静电密合方式等。冷却辊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2根以上。另外,作为冷却辊的配置方法,例如可以举出:直线型、Z型、L型等,但没有特别限制。另外,从模具的开口部挤出的熔融树脂通向冷却辊的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制。通常,挤出的膜状的树脂相对于冷却辊的密合情况会因冷却辊的温度而改变。如果提高冷却辊的温度,则存在密合变得良好的倾向。另外,通过使冷却辊的温度不过高,可以使膜状的树脂从冷却辊的剥离容易,可以防止树脂缠绕在冷却辊上。从这样的观点考虑,如果将从模头挤出并与鼓接触的层的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设为Tg,则冷却辊的温度优选为(Tg+3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Tg-5)℃~(Tg-45℃)的范围。由此,可以防止滑动及损伤等不良情况。拉伸前膜中的残留溶剂的含量优选较少。作为达到此目的的方法,可以举出:(1)减少作为原料的树脂中所含的残留溶剂;(2)在成型拉伸前膜之前对树脂进行预干燥;等方法。预干燥例如将树脂制成粒料等形态、利用热风干燥机等进行。干燥温度优选100℃以上,干燥时间优选2小时以上。通过进行预干燥,可以减少拉伸前膜中的残留溶剂,进而可以防止所挤出的膜状的树脂的发泡。[4.拉伸工序]本发明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对上述拉伸前膜实施拉伸处理的拉伸工序。在该拉伸工序中,拉伸前膜被拉伸时,该拉伸前膜中所含的各树脂层也被拉伸,被拉伸的各树脂层表现出给定的光学特性。拉伸工序包括第一拉伸工序和第二拉伸工序,所述第一拉伸工序将拉伸前膜于温度T1及T2中的一个温度沿一个方向进行单轴拉伸处理,所述第二拉伸工序沿着与第一拉伸工序中进行了单轴拉伸处理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于温度T1及T2中的另一个温度进行单轴拉伸处理。[4.1.第一拉伸工序]在第一拉伸工序中,于温度T1及T2中的任一温度沿一个方向进行单轴拉伸处理。如果于温度T1进行拉伸,则对于满足要件P的拉伸前膜,XZ偏振光相对于YZ偏振光的相位延迟。另一方面,于温度T2进行单轴拉伸时,XZ偏振光相对于YZ偏振光的相位超前。其中,在第一拉伸工序中,优选于温度T1进行单轴拉伸处理。温度T1优选高于TgB,更优选高于(TgB+5℃),另外,优选低于(TgA+40℃),更优选低于(TgA+20℃)。通过使温度T1高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可以将树脂层B的光学特性稳定地控制在所期望的范围。另外,通过使温度T1低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可以将树脂层A的光学特性稳定地控制在所期望的范围。另外,拉伸温度越低,所得相位差膜的面取向系数越倾向于变大。因此,温度T1优选为在可以使相位差膜稳定地表现出所期望的光学特性的范围内的较低的温度。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优选为2倍以上,更优选为3倍以上,优选为4倍以下,更优选为3.5倍以下。通过使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可以使树脂层中所含的分子大幅取向,因此,可以在较薄的厚度下表现出所期望的光学特性。另外,通过为上限值以下,可以稳定地进行相位差膜的制造。单轴拉伸处理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例如可以举出:利用辊间的圆周速度差沿MD方向进行单轴拉伸的方法;使用拉幅机沿TD方向进行单轴拉伸的方法等。作为沿MD方向进行单轴拉伸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在辊间进行的IR加热方式、浮动方式等。其中,从可得到光学均匀性高的相位差膜的观点考虑,优选浮动方式。另一方面,作为沿TD方向进行单轴拉伸的方法,可以举出拉幅机法。在单轴拉伸处理中,为了减小拉伸不均及厚度不均,也可以在拉伸区域在拉伸前膜的TD方向上赋予温度差。为了在拉伸区域在TD方向上赋予温度差,可以采用例如在TD方向上调整暖风喷嘴的开度、或将IR加热器在TD方向上排列而进行加热控制等方法。[4.2.第二拉伸工序]在进行了第一拉伸工序之后进行第二拉伸工序。在第二拉伸工序中,将在第一拉伸工序中沿一个方向实施了单轴拉伸处理的膜沿着与第一拉伸工序中进行了单轴拉伸处理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单轴拉伸处理。另外,第二拉伸工序中的单轴拉伸处理于温度T1及T2中与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温度不同的温度进行。在该第二拉伸工序中,优选于温度T2进行单轴拉伸处理。温度T2通常为比温度T1低的温度。具体的温度T2优选高于(TgB-20℃),更优选高于(TgB-10℃),另外,优选低于(TgB+5℃),更优选低于TgB。通过使温度T2高于上述范围的下限,可以防止拉伸时膜发生断裂或产生白浊。另外,通过使温度T2低于上述范围的上限,可以使树脂层B中稳定地表现出所期望的光学特性。如此,即使在大幅度地低于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A的温度下进行拉伸时,树脂层A中也不会产生白化,这是本发明的优点之一。另外,拉伸温度越低,所得相位差膜的面取向系数越倾向于变大。因此,温度T2优选为在可以使相位差膜稳定地表现出所期望的光学特性的范围内的较低的温度。温度T1与温度T2之差通常为10℃以上,优选为20℃以上。通过如上所述地增大温度T1与温度T2之差,可以使相位差膜稳定地表现出所期望的光学特性。另外,温度T1与温度T2之差的上限没有限制,但从工业生产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100℃以下。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优选比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小。在逐步拉伸工序中,与第一拉伸工序相比,所得相位差膜中的分子取向的状态受第二拉伸工序的影响更大。因此,第二拉伸工序的拉伸倍率越小,相位差膜的光学特性的调整越容易。具体的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优选为1.1倍以上,优选为2倍以下,更优选为1.5倍以下,特别优选为1.3倍以下。另外,从获得高的面取向系数的观点考虑,优选在第一拉伸工序及第二拉伸工序中的任意工序中拉伸倍率均高。具体而言,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与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之积优选为3.6以上,更优选为3.8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从使拉伸工序中的光学特性的调整容易的观点考虑,第一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与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倍率之积的上限优选为6.0以下。第二拉伸工序中的单轴拉伸处理可以适用与能够在第一拉伸工序中的单轴拉伸处理中采用的方法同样的方法。第一拉伸工序及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方向的组合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在第一拉伸工序中沿MD方向拉伸、在第二拉伸工序中沿TD方向拉伸。另外,例如可以是在第一拉伸工序中沿TD方向拉伸、在第二拉伸工序中沿MD方向拉伸。此外,例如可以是在第一拉伸工序中沿斜向拉伸、在第二拉伸工序中沿与其正交的斜向拉伸。在此,所述斜向表示与膜的宽度方向不平行也不垂直的方向。其中,优选在第一拉伸工序中沿TD方向拉伸、在第二拉伸工序中沿MD方向拉伸。通过使拉伸倍率小的第二拉伸工序中的拉伸沿MD方向进行,可以在所得相位差膜的整面范围内减小光轴方向的偏差。[4.3.通过拉伸工序表现出的光学特性]通过上述拉伸工序,树脂层a被拉伸,由此得到树脂层A,树脂层b被拉伸,由此得到树脂层B。另外,拉伸前膜具备树脂层c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拉伸工序,树脂层c被拉伸,由此得到树脂层C。通过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处理,树脂层a、树脂层b及树脂层c中所含的分子发生取向,因此,通过拉伸工序得到的树脂层A、树脂层B及树脂层C具有所期望的光学特性。这样的光学特性包括面取向系数、双折射及Nz系数。通过拉伸工序得到的树脂层A的面取向系数通常超过0.025,优选为0.026以上,通常为0.035以下,优选为0.030以下。通过使树脂层A的面取向系数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在相位差膜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的范围内,可以减薄该相位差膜的厚度。另外,通过为上限值以下,可以稳定地制造相位差膜。通过拉伸工序得到的树脂层B的面取向系数越低越优选,通常为-0.002以下,优选为-0.003以下。通过使树脂层B的面取向系数为上述范围,可以减薄该相位差膜的厚度。另外,从工业生产上的观点考虑,下限值通常为-0.008以上。从与树脂层A同样的观点考虑,通过拉伸工序得到的树脂层C的面取向系数优选控制在与作为树脂层A的面取向系数的范围而进行了说明的同样的范围。面取向系数是表示层内分子链的取向状态的指标。具体而言,在特性双折射为正的树脂层中,通常,面取向系数越大,表示相对于该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分子取向得以进行。另外,在特性双折射为负的树脂的层中,通常,面取向系数越小,表示相对于该层的厚度方向垂直的分子取向得以进行。拉伸前膜为各向同性的原膜的情况下,该拉伸前膜中所含的树脂层a、树脂层b及树脂层c的折射率不存在各向异性,因此,面取向系数几乎为0。此时,通过拉伸工序得到的树脂层A、树脂层B及树脂层C所具有的上述面取向系数为通过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处理而表现出的值。在想要如上所述地表现出大的面取向系数的情况下,要求增大取向的程度,因此,以往被认为存在导致该树脂层产生白化的隐患。特别是含有聚碳酸酯的树脂A,由于其容易产生白化,因此被认为,在想要表现出大的面取向系数从而增大取向程度的情况下,产生白化的可能性特别高。然而,在本发明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将树脂及拉伸条件如上所述地组合,在拉伸工序中能够在不产生白化的情况下表现出高的面取向系数。通过拉伸工序得到的树脂层A的双折射越高越优选,通常为0.002以上,优选为0.004以上。通过使树脂层A的双折射为上述范围,可以将树脂层A的慢轴的偏差抑制在较小程度。另外,从工业生产上的观点考虑,上限值通常为0.020以下。通过拉伸工序得到的树脂层B的双折射通常为0.004以上,优选为0.005以上,通常为0.010以下,优选为0.008以下。通过使树脂层B的双折射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能够在相位差膜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的范围内减薄该相位差膜的厚度。另外,通过为上限值以下,能够稳定地制造相位差膜。从与树脂层A同样的观点考虑,通过拉伸工序得到的树脂层C的双折射优选控制在与作为树脂层A的双折射的范围而进行了说明的同样的范围。拉伸前膜为各向同性的原膜的情况下,其双折射几乎为0。此时,通过拉伸工序而得到的树脂层A、树脂层B及树脂层C所具有的上述双折射为通过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处理而表现出的值。通过拉伸工序得到的树脂层A的Nz系数越低越优选,通常为10以下,优选为5以下。通过使树脂层A的Nz系数为上述范围,可以将树脂层A的慢轴的偏差抑制在较小程度。另外,下限值在理论上为1,但从工业生产上的观点考虑,通常为1.5以上。通过拉伸工序得到的树脂层B的Nz系数越高越优选,通常为-0.30以上,优选为-0.25以上。通过使树脂层B的Nz系数为上述范围,能够在相位差膜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的范围内减薄该相位差膜的厚度。另外,上限值在理论上为0,但从工业生产上的观点考虑,通常为-0.10以下。从与树脂层A同样的观点考虑,通过拉伸工序得到的树脂层C的Nz系数优选控制在与作为树脂层A的双折射的范围而进行了说明的同样的范围。拉伸前膜为各向同性的原膜的情况下,其Nz系数几乎为0。此时,通过拉伸工序得到的树脂层A、树脂层B及树脂层C所具有的上述Nz系数为通过拉伸工序中的拉伸处理而表现出的值。[5.热处理工序]本发明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在上述拉伸工序之后对通过拉伸工序得到的膜在给定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的工序。热处理的温度优选为TgB-30℃以上,更优选为TgB-20℃以上,优选为TgB以下,更优选为TgB-5℃以下。通过在拉伸工序之后进行如上所述的热处理,可以固定在拉伸工序中发生了取向的分子链的状态。因此,可以抑制相位差膜的取向弛豫,因此,可以抑制相位差膜中所含的树脂层的光学特性的经时变化。另外,上述的热处理也可以在拉伸工序中第一拉伸工序之后第二拉伸工序之前进行。[6.任意的工序]本发明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包括除了上述工序之外的任意工序。例如,本发明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在拉伸工序之前预先对拉伸前膜进行加热的工序(预热工序)。作为加热机构,例如可以举出:烘箱型加热装置、辐射加热装置、或浸渍在液体中等。其中,优选烘箱型加热装置。该工序中的加热温度优选为拉伸温度-40℃以上、更优选为拉伸温度-30℃以上,优选为拉伸温度+20℃以下、更优选为拉伸温度+15℃以下。在此,所述拉伸温度是指加热装置的设定温度。另外,例如,本发明的相位差膜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包括在拉伸工序所得的膜的表面设置任意的层的工序。作为这样的任意的层,例如可以举出:消光层(matlayer)、硬涂层、防反射层、防污层等。[7.相位差膜]通过上述的制造方法,可以得到相位差膜,所述相位差膜为具备具有在拉伸工序中表现出的光学特性的树脂层A及树脂层B、以及根据需要的树脂层C的膜。在相位差膜所具备的树脂层中,通过拉伸工序表现出的光学特性得以保持,因此,相位差膜中的树脂层A、树脂层B及树脂层C通常具有在“通过拉伸工序表现出的光学特性”一项中进行了说明的范围的面取向系数、双折射及Nz系数。这些树脂层的光学特性相合成,由此在包含这些树脂层的相位差膜整体中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通过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相位差膜可以实现良好的视场角补偿性能。另外,通过上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相位差膜可以减薄厚度。相位差膜的具体厚度优选为32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28μm以下。相位差膜的厚度的下限没有限制,但通常为5μm以上。上述的制造方法可以容易地制造如上所述的厚度薄的相位差膜、而不会产生由拉伸处理引起的白化。相位差膜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85%以上且100%以下。上述光线透射率可以基于JISK0115、使用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公司制,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V-570”)进行测定。相位差膜的雾度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特别优选为1%以下,理想地为0%。通过使雾度为较低值,可以提高具备相位差膜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图像的鲜明性。在此,雾度可以按照JISK7361-1997、使用日本电色工业公司制“浊度计NDH-300A”测定5个部位,并采用由此求出的平均值。就相位差膜而言,优选ΔYI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如果该ΔYI在上述范围,则无着色、视见性良好。另外,下限理想地为0。ΔYI可以按照ASTME313、使用日本电色工业公司制“分光色差计SE2000”进行测定。进行5次同样的测定,计算其算术平均值而求得。相位差膜优选在JIS铅笔硬度中具有H或其以上的硬度。该JIS铅笔硬度可以根据树脂的种类及树脂层的厚度来调整。在此,JIS铅笔硬度是按照JISK5600-5-4、使各种硬度的铅笔倾斜45°并从上方施加500g重的载荷而刮划膜表面时,开始产生划痕的铅笔的硬度。相位差膜也可以为通过温度60℃、湿度90%RH、100小时的热处理而在纵向及横向上发生收缩的材料。其中,其收缩率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下。通过如上所述地减小收缩率,在高温及高湿环境中使用相位差膜时,可以防止因收缩应力引起相位差膜发生变形而从显示装置剥离的现象。另外,收缩率的下限优选为0%以上。相位差膜在宽度方向的尺寸优选为500mm以上,更优选为1000mm以上,优选为2000mm以下。相位差膜除了树脂层A、树脂层B及树脂层C以外,也可以进一步具备任意的层。作为任意的层,可以举出例如:可以改善膜的光滑性的消光层、耐冲击性聚甲基丙烯酸酯树脂层等硬涂层、防反射层、防污层等。这样的任意的层可以通过例如在拉伸工序后贴合来设置。另外,任意的层也可以通过例如在拉伸前膜的制造时将形成任意的层的树脂与树脂A及树脂B以及根据需要使用的树脂C共挤出来设置。[8.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实现精密地控制了延迟的相位差膜。如果使用该相位差膜,可以实现双折射的高度补偿。因此,上述的相位差膜可以单独或与其他构件组合而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FED(场致发射)显示装置、SED(表面电场)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具备各自的吸收轴正交的一对起偏器(光入射侧起偏器及光出射侧起偏器)、和设置于上述一对起偏器之间的液晶单元。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应用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相位差膜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在上述的一对起偏器之间设置相位差膜。此时,相位差膜可设置于相对于液晶单元而言的光入射侧,也可以设置于相对于液晶单元而言的光出射侧。通常,上述的一对起偏器、相位差膜及液晶单元组合而被制成液晶面板这样的单一构件。另外,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下述结构:从光源向该液晶面板照射光,从而可在存在于液晶面板的光出射侧的显示面上显示图像。此时,由于相位差膜的延迟被精密地控制,因此,可发挥优异的偏振片补偿功能,可减少从斜向观看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时的漏光。另外,由于相位差膜通常还具有除了偏振片补偿功能之外的其他优异的光学功能,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见性。作为液晶单元的驱动方式,例如可以举出:平面转换(IPS)方式、垂直取向(VA)方式、多畴垂直取向(MVA)方式、连续焰火状排列(CPA)方式、混合排列向列(HAN)方式、扭转向列(TN)方式、超扭转向列(STN)方式、光学补偿弯曲(OCB)方式等。其中,优选平面转换方式及垂直取向方式,特别优选平面转换方式。平面转换方式的液晶单元视场角宽,但通过适用上述的相位差膜,可进一步拓宽视场角。相位差膜也可以贴合于液晶单元或起偏器。例如,可以将相位差膜贴合于起偏器的两面,也可以仅贴合于单面。贴合可以使用公知的粘接剂。另外,相位差膜可以单独使用1片,也可以组合使用2片以上。此外,将相位差膜设置于显示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进一步与其他相位差膜组合使用。例如,将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相位差膜设置于具备垂直取向方式的液晶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在一对起偏器之间,除了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相位差膜以外,也可以设置用于改善视场角特性的其他相位差膜。实施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及其均等范围的范围内任意地变更来实施。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表示量的“%”及“份”为重量基准。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以下说明的操作在常温及常压的条件下进行。[评价方法](1.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方法)依据JISK7121、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以20℃/min进行升温来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2.膜的厚度的测定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膜的剖面而测定了膜的厚度。另外,对具备多个层的膜,测定各层的厚度。(3.三维折射率nx、ny及nz;双折射Δno;面取向系数Δnt;及Nz系数的测定方法)对具备树脂层A/树脂层B/树脂层C这3层的膜,使用棱镜耦合器(Metiocn公司制,型号2010)测定了各层的三维折射率。在此,所述的三维折射率为膜宽度方向的折射率nx、长度方向的折射率ny、厚度方向的折射率nz。此时,树脂层A的三维折射率的测定通过测定膜的表面来进行。另外,树脂层C的三维折射率的测定通过测定膜的背面来进行。此外,树脂层B的三维折射率的测定通过将膜表面的聚碳酸酯层利用干法蚀刻装置(SAMCO公司制“RIE-10NE”)进行蚀刻除去后,对表面露出的树脂层B的面进行测定来进行。另外,测定波长设为532nm。由得到的三维折射率,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双折射Δno、面取向系数Δnt及Nz系数。双折射Δno=nx-ny面取向系数Δnt=(nx+ny)/2-nzNz系数=(nx-nz)/(nx-ny)(4.对比度的测定方法)从平板设备(商品名“iPad”,第2代,苹果公司制)的LCD面板上除去偏振片及相位差膜,并取而代之地安装要评价的偏振片多层体。安装通过将偏振片复合体经由光学用透明粘结片(日东电工公司制“LUCIACSCS9621T”)贴合在LCD面板上来进行。启动平板设备,在方位角0°~360°、极角0°~80°的范围内分别以5°跨度扫描并测定了明显示及暗显示的亮度。对各视场角下的测定值,将用明显示的亮度除以暗显示的亮度得到的值作为该视场角下的对比度。将如上所述地得到的各视场角下的对比度中在视场角扫描范围内的最低值作为对比度的指标值而求出。(5.入射角为0°时的延迟Re及入射角为40°时的延迟R40之比R40/Re的测定方法)通过AxoScan(高速偏振光和相位差测定系统,Axomerics公司制)测定入射角为0°时的延迟Re、及入射角为40°时的延迟R40。由测得的Re及R40计算出R40/Re。此时,测定波长设为532nm。(6.膜的白化的评价方法)通过用肉眼观察膜来评价膜的白化。[实施例1](1-1.拉伸前膜的制造)准备三种三层(树脂层a/树脂层b/树脂层c)的共挤出成型用的膜成型装置。该膜成型装置设置有分别用于树脂层a、树脂层b及树脂层c的单螺杆挤出机。另外,各单螺杆挤出机具备双头螺旋型的螺杆。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树脂(NovaChemicals公司制“DylarkD332”,玻璃化转变温度128℃)的粒料投入到上述膜成型装置的用于树脂层b的单螺杆挤出机中,使其于250℃熔融。另外,将聚碳酸酯树脂(三菱工程塑料公司制“IupilonE2000”,玻璃化转变温度151℃)的粒料投入到上述膜成型装置的用于树脂层a及树脂层c的单螺杆挤出机中,使其于270℃熔融。使熔融后的250℃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树脂通过网眼3μm的圆盘形状的聚合物过滤器后供给至多歧管模头(模唇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0.1μm)的树脂层b的歧管。另外,使熔融后的270℃的聚碳酸酯树脂通过网眼3μm的圆盘形状的聚合物过滤器后供给至树脂层a及树脂层c的歧管。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从多歧管模头于260℃同时挤出,成型为膜状。将成型后的膜状的熔融树脂浇铸于表面温度调整为110℃的冷却辊,接着在表面温度调整为50℃的2根冷却辊间通过而使其固化。由此,得到了依次具备由聚碳酸酯树脂形成的树脂层a(厚度13μm)、由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树脂形成的树脂层b(厚度86μm)以及由聚碳酸酯树脂形成的树脂层c(厚度1.4μm)的厚度100.4μm的拉伸前膜PF(I)。对于该拉伸前膜PF(I),确认了在将后述的沿着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的拉伸温度设为温度T1及T2时满足上述的要件P。(1-2.拉伸膜的制造)对于得到的拉伸前膜PF(I),通过使用横向拉幅拉伸机沿宽度方向于155℃单轴拉伸至3.2倍的工序和随后使用纵向拉伸机沿长度方向于126℃单轴拉伸至1.3倍的工序进行拉伸,进而,进行于120℃实施热处理的工序,得到拉伸膜F(I)。热处理时的膜宽度设为用纵向拉伸机刚刚拉伸后的膜宽度的0.998倍。该拉伸膜F(I)为依次具备将树脂层a拉伸而得到的树脂层A、将树脂层b拉伸而得到的树脂层B、以及将拉伸树脂层c拉伸而得到的树脂层C的多层膜,其总厚度为28μm。切取所得拉伸膜F(I)的一部分,准备试样,对该试样各层的双折射Δno、及面取向系数Δnt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树脂层A为Δno=0.00816,Δnt=0.02642。此外,树脂层B为Δno=0.00501,Δnt=-0.00358。另外,树脂层C为Δno=0.00820,Δnt=0.02649。此外,测定了各层的Nz系数。另外,对所得拉伸膜F(I),测定了入射角为0°时的延迟Re及入射角为40°时的延迟R40,并计算了R40/Re。(1-3.偏振片多层体的制造)将膜F(I)的树脂层C侧的面与偏振片(SANRITZ公司制“LLC2-5618”)相贴合,得到了偏振片多层体。该贴合隔着光学用透明粘结片(日东电工公司制“LUCIACSCS9621T”)、以使拉伸膜F(I)的慢轴与偏振片的吸收轴正交的方式进行。对所得偏振片多层体的对比度进行了测定,结果为348。[实施例2]通过调整多歧管模头的树脂吐出口的大小,将拉伸前膜PF(I)的层的厚度如下述表1所示地进行了变更。除了以上的事项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进行了拉伸膜F(I)的制造及评价。[实施例3]将用于树脂层A及树脂层C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种类变更为三菱工程塑料公司制“IupilonS3000”(玻璃化转变温度149℃)。另外,通过调整多歧管模头的树脂吐出口的大小,将拉伸前膜PF(I)的层的厚度如下述表1所示地进行了变更。此外,将拉伸前膜PF(I)的拉伸条件如下述表1所示地进行了变更。除了以上的事项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进行了拉伸膜F(I)的制造及评价。[比较例1]将用于树脂层A及树脂层C的聚碳酸酯树脂的种类变更为旭化成化学公司制“WonderlitePC-115”(玻璃化转变温度144℃)。另外,通过调整多歧管模头的树脂吐出口的大小,将拉伸前膜PF(I)的层的厚度如下述表1所示地进行了变更。此外,将拉伸前膜PF(I)的拉伸条件如下述表1所示地进行了变更。除了以上的事项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进行了拉伸膜F(I)的制造及评价。[比较例2]通过调整多歧管模头的树脂吐出口的大小,将拉伸前膜PF(I)的层的厚度如下述表1所示地进行了变更。另外,将拉伸前膜PF(I)的拉伸条件如下述表1所示地进行了变更。除了以上的事项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进行了拉伸膜F(I)的制造及评价。[结果]将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结果示于下述表1。在该表1中,缩写的含义如下。层A:树脂层A层B:树脂层B层C:树脂层CTg:玻璃化转变温度St量:由苯乙烯聚合而形成的结构单元的重量比例PC:聚碳酸酯Pst:聚苯乙烯Δno:双折射Δne:面取向系数Nz:Nz系数[表1][表1.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构成及结果][讨论]在实施例中,得到了满足0.92≤R40/Re≤1.08的关系、且厚度薄的相位差膜。另外,通过使用该相位差膜而得到了高对比度,由此可以确认,利用该相位差膜,可以防止液晶面板的漏光。另一方面,比较例1制造的相位差膜虽然厚度薄,但防止漏光的能力低,无法获得高对比度。另外,在比较例2中,虽然得到了高于比较例1的对比度,但其对比度低于实施例,并且无法减薄厚度。由实施例和比较例1的对比可知,为了减薄具有所期望的R40/Re的相位差膜的厚度,使树脂A及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满足给定的条件是有效的。在比较例1中,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另外,树脂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树脂B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差小。因此,无法使通过拉伸而产生的取向的程度变大,无法表现出所期望的光学特性。另外,由实施例和比较例2的对比可知,通过使拉伸工序中各树脂层中所表现出的光学特性为适当的范围,可以以薄的厚度实现可得到所期望的R40/Re的相位差膜。在比较例2中,树脂层B的双折射及Nz系数不适当。因此可以认为,为了实现具有所期望的R40/Re的相位差膜而需要的树脂层的厚度变厚,由此导致相位差膜的厚度变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