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导引多个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的导光结构与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789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用来导引多个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的导光结构与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结构与发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来导引多个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的导光结构与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装置常利用导光结构将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导引至面板模块上,因此使用者可藉由观察面板模块所显示的光线位置以及颜色判断电子装置当前的工作状态。然而受到发光组件的发光特性的影响,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并非朝单一方向笔直前进,而是以点光源形式发散,因此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不仅会朝相对应的导光结构行进,亦会朝其他相邻的导光结构行进,使得单一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可能会同时藉由不同导光结构被导引至面板模块的不同位置,此时面板模块上所显示的光线位置无法正确地相对应于发光组件,因此使用者便不能依据面板模块上所显示的光线位置正确地判断电子装置当前工作状态。此外,当多个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同时朝同一导光结构射出,且光线的颜色不同时,光线的颜色会互相影响而造成混色,因此使用者也不能依据面板模块上所显示的光线颜色正确地判断电子装置当前的工作状态。

虽然目前常利用延长发光组件之间的间隔距离或是在发光组件之间设置隔板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上述解决方案需要较大的机构空间且造成组装不便,因此在电子装置轻薄化的趋势下,如何在有限的机构空间中提供一种能够正确地导引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的导光结构,以使光线能以正确的位置以及颜色显示于面板模块上,便成为业界努力的课题之一。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来导引多个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的导光结构与发光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来导引多个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的导光结构与发光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一种用来导引多个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的导光结构,该导光结构包括:一弹性基座以及多个导光柱;该弹性基座上分离形成有多个穿孔;该多个导光柱分别弹性卡合于该多个穿孔,该多个发光组件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导光柱的一端,且该多个导光柱用来导引该多个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

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例,本发明还公开各导光柱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各导光柱的该第一端的外径小于各导光柱的该第二端的外径。

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例,本发明还公开当该导光柱穿设于相对应的该穿孔时,该导光柱的该第一端的外壁不接触相对应的该穿孔的内壁,且该导光柱的该第二端的外壁抵接于相对应的该穿孔的内壁,以使该导光柱弹性卡合于相对应的该穿孔。

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例,本发明还公开各穿孔的孔径大于各导光柱的该第一端的外径且小于各导光柱的该第二端的外径。

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例,本发明还公开各导光柱的该第二端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其用来容置相对应的该发光组件。

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例,本发明还公开各导光柱的该第二端形成有一凸面,其朝该容置空间凸出且用来会聚相对应的该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且各导光柱的该第一端形成有一凹面,其用来发散相对应的该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

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例,本发明还公开该导光结构还包含有一非导电背胶层,其形成于该弹性基座的一侧且用来贴合于承载该多个发光组件的一电路板,藉以结合该弹性基座与该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例,本发明还公开该导光结构还包含有一离型纸,其可分离地结合于该非导电背胶层上。

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例,本发明还公开该弹性基座由橡胶或泡棉材质所制成。

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例,本发明还公开该弹性基座的颜色为黑色或深色。

根据本发明其中的一实施例,本发明还公开各导光柱由透光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材料所制成。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一电路板、多个发光组件以及一导光结构;该多个发光组件分离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导光结构包括:一弹性基座以及多个导光柱;该弹性基座上分离形成有多个穿孔;该多个导光柱分别弹性卡合于该多个穿孔,该多个发光组件分别设置于该多个导光柱的一端,且该多个导光柱用来导引该多个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导光结构利用分离设置于弹性基座上的多个导光柱来导引多个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且利用弹性基座隔离通过多个导光柱的光线,使得任一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仅能通过相对应的导光柱,如此一来便可作为密集布设的发光组件的载体,且兼具有效利用机构空间及组装便利性的优点。再者,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可确保多个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在正确的位置上显示正确的颜色,以使使用者能正确地判断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目前工作状态。另外,本发明的发光组件设置于导光柱的容置空间内,因此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可先经由凸面会聚再经由凹面发散,以避免在行进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耗,且让使用者可在各个角度观察到由凹面所发散出来的光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光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发光装置的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导光结构的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导光柱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弹性基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导光柱卡合于弹性基座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光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发光装置

10电路板

11发光组件

12导光结构

120弹性基座

1200穿孔

121导光柱

1210第一端

1211第二端

1212容置空间

1213凸面

1214凹面

122非导电背胶层

123离型纸

d1、d2外径

d3孔径

x1轴线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所附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发光装置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图1发光装置1的组件分解示意图。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发光装置1包含有一电路板10、多个发光组件11以及一导光结构12。多个发光组件11分离设置于电路板10上,各发光组件11可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导光结构12可分离地结合于电路板10上,导光结构12可分别将多个发光组件11所发出的光线导引至发光装置1的一面板(未显示于图中)上,以使使用者可依据该面板所显示的光线的位置以及颜色判断发光装置1的工作状态。在此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光装置1包含有十一个发光组件11,然而本发明发光组件11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本发明附图所绘示。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导光结构12的组件分解示意图,如图3所示,导光结构12包含有一弹性基座120以及多个导光柱121,弹性基座120可分离地结合于电路板10上,多个导光柱121分离设置于弹性基座120上,且对应于多个发光组件11,也就是说,如图2以及图3所示,本发明导光柱121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分别对应于发光组件11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使得当弹性基座120结合于电路板10上时,各发光组件11皆位于相对应的导光柱121的一端。另外,导光柱121用来导引发光组件11所发出的光线,而弹性基座120用来避免多个发光组件11的其中之一所发出的光线进入邻近发光组件11所相对应的导光柱121,因此在此实施例中,导光柱121可较佳地由透光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材料所制成,以使导光柱121可具有良好的导光性,而弹性基座120的颜色可为黑色或深色,以使弹性基座120可具有良好的遮光性。此外,弹性基座120可由橡胶或泡棉材质所制成,以使当弹性基座120结合于发光装置1的电路板10时,弹性基座120可受外力而产生变形,藉以吸收组装发光装置1的其他零件时所产生的组装公差,因此增加组装便利性。

如图3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导光结构12可还包含有一非导电背胶层122以及一离型纸123,非导电背胶层122形成于弹性基座120的一侧,离型纸123可分离地结合于非导电背胶层122上,当欲将弹性基座120结合于电路板10上时,只要将离型纸123由弹性基座120的该侧撕下,即可将弹性基座120的该侧通过非导电背胶层122贴合于承载发光组件11的电路板10,以结合弹性基座120与电路板10。值得一提的是,当弹性基座120藉由非导电背胶层122与电路板10彼此结合时,非导电背胶层122可有效地避免电路板10发生短路。然而本发明弹性基座120与电路板10的结合方式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弹性基座120与电路板10也可通过螺丝或是卡勾等结构互相固定。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导光柱121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导光柱121具有一第一端1210以及一第二端1211,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212,其用来容置相对应的发光组件11。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形成有一凸面1213,其朝容置空间1212凸出,且导光柱121的第一端1210形成有一凹面1214;其中凸面1213用来会聚相对应的发光组件11所发出的光线,而凹面1213用来发散相对应的该发光组件11所发出的光线,举例来说在光学结构方面,凸面1213可为一凸透镜结构,凹面1214可为一凹透镜结构,当导光结构12结合于电路板10时,发光组件11容置于容置空间1212内且正好位于该凸透镜结构的焦点位置上,如此一来作为点光源的发光组件11所发射的光线通过该凸透镜结构后可被会聚为平行光线,且该平行光线通过该凹透镜结构后可被发散,如此一来使用者便可在各角度清楚观看到导光柱121所射出的光线。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弹性基座12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至图5所示,弹性基座120上分离形成有多个穿孔1200,多个导光柱121分别弹性卡合于多个穿孔1200内。具体来说,导光柱121的第一端1210具有一外径d1,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具有一外径d2,穿孔1200具有一孔径d3,其中导光柱121的第一端1210的外径d1小于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的一外径d2,且穿孔1200的孔径d3大于导光柱121的第一端1210的外径d1且小于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的外径d2,也就是说,在此实施例中,本发明导光柱121的外径由第二端1211朝第一端1210渐缩,而穿孔1200的孔径d3为一定值,然而导光柱121以及穿孔120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导光柱121卡合于弹性基座12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至图6所示,为了使得导光柱121弹性地卡合于弹性基座120,穿孔1200的孔径d3大于导光柱121的第一端1210的外径d1,因此当导光柱121的第一端1210通过穿孔1200时,导光柱121的第一端1210的外壁不接触穿孔1200的内壁。另一方面,穿孔1200的孔径d3小于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的外径d2,当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通过穿孔1200时,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的外壁会抵接于穿孔1200的内壁,使得穿孔1200的内壁受到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推挤而造成弹性变形且产生弹性恢复力,以使弹性基座120通过该弹性恢复力稳固地将导光柱121弹性卡合于穿孔1200内。值得注意的是,当导光柱121弹性地卡合于弹性基座120时,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位于弹性基座120的该侧,以使当弹性基座120结合于电路板10时,设置于电路板10上的发光组件11容置于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的容置空间1212内。由于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与穿孔1200的内壁造成紧配合,故可避免导光柱121由其第一端1210脱离于穿孔1200,且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与穿孔1200间并无空隙,故可有效避免发光组件11所发射光线产生漏光效应。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光装置1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图2、图3以及图7所示,当导光结构12的弹性基座120通过非导电背胶层123结合于电路板10上时,由于穿孔1200的孔径d3小于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的外径d2,且电路板10紧抵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故导光柱121可弹性地卡合于穿孔1200内,且导光柱121无法相对于弹性基座120滑动,因此可避免导光柱121由弹性基座120的该侧或是另一侧脱离于弹性基座120。

此外,由于发光组件11位于容置空间1212内,且位于凸面1213的焦点位置上,因此发光组件11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的凸面1213会聚(如图7箭头方向所示),使得发光组件11所发出的光线的行进方向受凸面1213折射而调变为平行于导光柱121的一轴线方向x1,进而使发光组件11所发出的光线沿导光柱121的轴线方向x1由导光柱121的第二端1211朝第一端1210笔直前进,以避免发光组件11所发出的光线在行进的过程中产生过多的损耗。再者,当发光组件11所发出的光线行进至导光柱121的第一端1210的凹面1214时,发光组件11所发出的光线的行进方向会受凹面1213折射而相对于导光柱121的轴线方向x1向外发散(如图7箭头方向所示),因此有助于使用者在各个角度都能清楚观察到由导光柱121第一端1210的凹面1213所发散出来的光线。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导光结构利用分离设置于弹性基座上的多个导光柱来导引多个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且利用弹性基座隔离通过多个导光柱的光线,使得任一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仅能通过相对应的导光柱,如此一来便可利用弹性基座作为密集布设的发光组件的载体,且兼具有效利用机构空间及组装便利性的优点。再者,本发明的发光装置可确保多个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在正确的位置上显示正确的颜色,以使使用者能正确地判断本发明的发光装置的目前工作状态。另外,本发明的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先经由导光柱的凸面会聚再经由凹面发散,以避免在行进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耗,且让使用者可在各个角度清楚观察到由凹面所发散出来的光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是根据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做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