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659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通常使用的侧入光式背光源结构中,如图1所示,导光板入光侧101为一平面。此外,组装状态下LED灯发光面与导光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得LED灯发出的光线只有部分能够射入导光板从而被利用,这样不仅会造成光源能量的浪费,还会影响背光源亮度;同时由于LED组装到灯条的过程中存在组装误差,会造成LED灯出光面与导光板入光面对位不齐,因此LED灯发出的光线不能有效的射入导光板,从而造成背光源亮度和均一性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能够提高LED灯的光线利用率。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导光板,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设置有用于容纳至少一部分LED灯的凹槽。

可选的,所述凹槽至少由两侧壁围成,一侧壁是与导光板的出光面平行的侧壁,一侧壁为导光板的入光面。

可选的,所述凹槽还包括与导光板出光面垂直的两个侧壁。

可选的,所述凹槽容纳所述LED灯的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凹槽在沿着所述导光板出光面方向上的长度占所述LED灯总长度的1%-50%。

可选的,所述凹槽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垂直的侧壁高度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高度一致。

可选的,所述凹槽在垂直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上的深度与所述LED灯的高度相等。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本发明任意一项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

可选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LED灯;所述LED灯设置于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一项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新型背光源结构,在导光板入光侧设置有用于容纳LED灯的凹槽,缩短LED灯和导光板之间的距离,降低LED灯的组装难度,提高LED灯在导光板上对位的准确性;同时,凹槽的侧壁能够将LED灯发散到四周的光线吸收,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凹槽具备与导光板出光面平行、且远离导光板出光面的侧壁,能够在LED灯的组装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减少亮度不均一的现象,提高背光源亮度均一性,提高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导光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导光板入光侧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示意图;

图4为LED灯组装存在误差时的一种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导光板,结构如图2所示,在所述导光板200的入光侧设置有用于容纳至少一部分LED灯的凹槽。

从上面所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导光板,具备用于容纳LED灯的凹槽,LED灯组装在凹槽中,与导光板的距离缩短,同时LED灯与导光板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LED灯出射的光线能够更多地进入导光板,从而采用该种导光板的背光模组的亮度能够得到提高;LED灯可直接组装入凹槽中,组装精度降低,LED灯定位准确性提高。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至少具备两个侧壁。

例如,所述凹槽具备两个侧壁,一个为导光板入光面,另一个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且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平齐。或所述凹槽具备两个侧壁,一个为导光板入光面,另一个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且远离所述导光板出光面。

再如,所述凹槽具备三个侧壁,一个为导光板入光面,另外两个侧壁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导光板入光面和导光板出光面。或所述凹槽具有三个侧壁,一个为导光板入光面,另外两个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

再如,为了避免导光板厚度因为凹槽而出现不必要的增加,所述凹槽具备四个侧壁,一个为导光板入光面,一个与导光板出光面平行且平齐,另外两个垂直于导光板。或,为了避免导光板厚度因为凹槽而出现不必要的增加,所述凹槽具备四个侧壁,一个为导光板入光面,一个与导光板出光面平行且远离导光板出光面,另外两个垂直于导光板出光面。

或,所述凹槽具有五个侧壁,其中一个为导光板入光面,其中两个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导光板出光面,另外两个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导光板入光面和导光板出光面。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至少由两侧壁围成,一侧壁是与导光板的出光面平行的侧壁,一侧壁为导光板的入光面。

具体的,所述凹槽由两个侧壁围成,一个侧壁为与导光板出光面平行、且远离导光板出光面的侧壁,另一个侧壁为导光板的入光面。

具体的,当所述凹槽包括两个与导光板出光面及LED灯入光面垂直的两个侧壁时,这两个侧壁之间的间距等于或大于与其匹配使用的LED灯的宽度,使得LED灯能够在数目不减少的情况下正常组装。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仍然参照图2,所述凹槽201由两个侧壁围成,一个侧壁为与导光板出光面平行、且与导光板出光面平齐的侧壁2011,另一个侧壁为导光板的入光面2012。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仍然参照图2,所述凹槽201还还包括与导光板出光面垂直的两个侧壁2013。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容纳所述LED灯的一部分。也就是说,LED灯部分地处于所述凹槽中,以便于LED灯能够有效地散热。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也可以全部容纳所述LED灯,以便LED灯的组装。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在沿着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上的长度占所述LED灯总长度的1%-50%。

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上的长度占LED灯总长度的比例尽量小。

在具体实施例中,LED灯嵌入所述凹槽的部分占据整个LED灯的比例越大,背光模组亮度提升效果越好;而LED灯嵌入所述凹槽的部分占据整个LED灯的比例越小,LED灯的散热效果越好。在具体实施例中,不同型号的背光模组中,LED灯嵌入凹槽的比例可能存在差异,这一比例可以在生产时通过实验进行测定。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垂直的侧壁高度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高度一致。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在垂直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上的深度与所述LED灯的高度相等。

在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包括四个侧壁,一个为导光板入光面,一个与导光板出光面平行且远离导光板出光面,另外两个垂直于导光板出光面。当LED灯的高度小于导光板的厚度时,凹槽在垂直于导光板出光面方向的深度小于导光板厚度。所述凹槽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平行且远离导光板出光面的侧壁,与导光板出光面相对的面平齐;或所述凹槽与导光板出光面垂直的两个面顶部与导光板出光面平齐,从而增加导光板与胶带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了背光模组结构的稳定性,能够减少产品运输过程中因为震荡等原因产生的结构损坏。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本发明任意一项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

现有技术中,导光板入光侧为平面,LED组装到灯条的过程中由于误差的存在,LED灯出光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如图4所示,所有LED灯401的发光面不在同一平面上,正确组装状态下,所有LED灯401的发光面应当处于虚线所表示的平面,该平面与导光板402的入光面平行。但实际操作中LED灯的出光面会出现偏差,多个LED灯的出光面可能不能处于同一平面,部分LED灯出现歪斜。由于LED灯的组装误差使出射光的角度发生变化,会使一部分光线射到背板或胶框上,不能完全射入导光板,致使光的利用率减小,背光源亮度降低,同时部分LED灯的歪斜还会影响背光整体的均一性。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将导光板入光侧设置为与LED灯相对应的凹槽,将LED灯部分嵌入导光板增大导光板与光的接触面积,使LED灯发出的光尽可能多的直接射入导光板从而被利用,以达到增加背光亮度的目的,同时该结构还能改善因LED灯组装到灯条过程组装误差使LED灯出光面与导光板入光面对位不齐而造成的亮度和均一性低的问题;即便是灯条侧的多个LED灯组装时出现出光面不在理想组装平面上的情况,在存在组装误差的部位的亮度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凹槽具有两个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导光板入光侧以及灯条出光侧的侧壁时,这两个侧壁的顶部与导光板出光面平齐,该设计增大了灯条胶带与导光板的有效粘贴面积,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对背光源的质量信赖性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LED灯;所述LED灯设置于所述凹槽中。

在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在沿着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上的长度占所述LED灯总长度的1%-50%。相应的,所述LED灯嵌入所述凹槽的部分占LED灯总长度的1%-50%,即LED灯部分地嵌入所述凹槽。

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如图3所示,包括LED灯301、导光板302、胶框303、柔性电路板304、胶带305、背板306。其中,LED灯301、导光板302设置于背板306中,胶框303位于LED灯301远离导光板的一侧;柔性电路板304设置于导光板302和LED灯301的上方,胶带305用于粘合固定柔性电路板304。LED灯301设置于导光板302的凹槽3021中,并部分地伸入凹槽3021。

在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仍然参照图3,凹槽3021具有四个侧壁,一个侧壁为导光板的入光面3022,其中两个侧壁相互平行且与导光板出光面以及LED灯入光面垂直,另外一个侧壁3023平行于导光板302的出光面且与导光板出光面相对的面3024平齐。组装时,将LED灯301置于两个相互平行且与导光板出光面以及LED灯入光面垂直的两个侧壁之间,LED灯301的出光面与导光板302的入光面相对,从LED灯301发出的光线中扩散到周围的一部分能够被凹槽3021的侧壁吸收,从而LED等的光线利用率得到提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组装完成后LED灯301的一部分将嵌入导光板302的凹槽3021中,使导光板302包围LED灯301出光侧的三个面,增大导光板302与光源的接触面积,增加光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背光源亮度。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在LED灯组装误差存在的情况下,原本会射到背板或胶框上的一些光线也能直接射入导光板,得到很好的利用,从而增加背光源亮度,同时凹槽与LED灯的接触面积增大,使得LED灯的出光面上出射的光入射到导光板中的光量基本相等。由于各由LED灯射入导光板的光量相当,背光源的均一性也会得到提升。

同时,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LED灯不必嵌入过多以保证LED灯留有足够的散热空间。

在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具有四个侧壁,一个侧壁为导光板的入光面,其中两个侧壁相互平行且与导光板出光面以及LED灯入光面垂直,另一个侧壁与导光板出光面平行且与导光板的出光面相对的面平齐。所述凹槽一端与导光板出光面平齐。在组装时,导光板与胶条、柔性电路板等结构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大,能够提高导光板与胶条粘合的牢固程度,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一项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新型背光源结构,在导光板入光侧设置有用于容纳LED灯的凹槽,缩短LED灯和导光板之间的距离,降低LED灯的组装难度,提高LED灯在导光板上对位的准确性;同时,凹槽的侧壁能够将LED灯发散到四周的光线吸收,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凹槽具备与导光板出光面平行、且远离导光板出光面的侧壁,能够在LED灯的组装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减少亮度不均一的现象,提高背光源亮度均一性,提高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

应当理解,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多个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