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跟踪聚光系统的建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67963发布日期:2018-07-20 16:3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聚光器设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跟踪聚光系统的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CPC(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是一种依据边缘光线原理设计的非成像聚光器,可以按理想聚光比将接收角范围内的入射光线收集到接收体上。其接收角比传统聚光集热器大,所以运行时不需要机械跟踪系统,只需按照收集辐照的小时数和接收角的大小,每年定期调整几次倾角即可有效工作,结构简单且操作控制方便。

如图1表示二维CPC的几何图形。由图1可知,二维CPC抛物线BC的焦点A位于抛物线底端上,而抛物线AD的焦点B则位于抛物线BC底端上。抛物线AD和BC关于CPC的中心轴是对称的。AC和BD分别与抛物线AD和BC的主轴相平行,其夹角为CPC的接收角2θc(接收半角)。利用光线跟踪法,可以很容易了解CPC的聚光特性。假设太阳为点光源且认为镜面无像差,则当太阳光平行于抛物线BC的主轴入射时(此时入射角θi=θc,θi为入射光线与CPC对称轴之间的夹角),光线将被汇集至其焦点A。

如果入射角θi小于θc,则由图2(a)可知,光线被反射后将射入接收体的出口。反之,如果入射角θi大于θc,入射光线在第一次反射后将抵达焦点A的上方,最终将返回至CPC的进口而不能抵达至接收体出口(图2(b))。

如果抛物反射镜是理想的,投射在CPC进口处的入射角在±θc之间的光线都将被汇集到接收体。

对于理想的三维CPC,其最大聚光比为此时θi=θc,CPC的聚光比完全由接收半角所决定θc决定,要得到较大的聚光比,相应的θc就必须减小,但θc的减小会导致全年中CPC调整倾角的次数增加,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跟踪聚光系统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可降低全年中CPC调整倾角的次数,降低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跟踪聚光系统的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定抛物面的最大的接收角θmax,建立标准CPC方程:

右抛物线方程为:A1x2+A2y2+A3xy+A4x+A5y+A6=0;

左抛物线方程为:A1x2+A2y2-A3xy-A4x+A5y+A6=0;

其中,A1,A2,A3,A4,A5,A6为方程参数;

S2:调整入射光线入射角θi,得到标准CPC上入射光线入射角θ1到θ2的曲线段;

S3:为了使θ1到θ2的光线能进入聚光系统的吸收面上,将S2中得到的曲线段用双曲线替换,并计算出双曲线焦距2C:

结合了入射角θ2光线打在抛物线的交点以及焦距,计算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得:

其中a'表示吸收面半径,C2=P2+Q2

S4:将得到的双曲线构成的双曲面与抛物面结合,利用得到的双曲线与抛物线的方程,计算得出两端曲面构成的复合面的聚光比,并通过将两端结合的曲面向内平移来提高复合面的聚光比;

S5:由于S4中两端结合的曲面向内平移会导致抛物面的接收角减少,通过在抛物面开口处设置菲涅尔透镜来使得抛物面的接收角恢复到S1中设定的值。

优选地,所述θc为30°。

优选地,所述吸收面圆周半径a'为25mm。

优选地,所述θ1为30°,θ2为45°。

优选地,所述菲涅尔透镜的半径为4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使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结构参数(DM和CE)、成像菲涅尔透镜和吸收面组合而成的三维无跟踪型太阳能集光系统,比传统CPC的入射光线更多的被吸收面吸收,其聚光效率提高明显,能够更高效稳定地工作,吸收更多的太阳能;更重要的是由于接收角度扩大,所以随着季节调节的次数减少,节约了人力成本;在太阳能聚光系统光伏发电中有很大的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复合抛物面结构图;

图2(a)-(b)为复合抛物面反射示意图;

图3复合抛物面坐标转化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抛物面与双曲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无跟踪聚光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计算右抛物线方程:

在以抛物线足点为原点o'、抛物线釉为y轴的x'o'y'坐标系中,右抛物线方程为:

式中,f为抛物线的焦距,f=a'(1+sinθc)

通过坐标旋转、平移可将在x'o'y'系中的方程转化成xoy坐标中的方程。在xoy坐标系中,o'点的坐标为:

g=fsinθc-a'

h=-fcosθc

转化成坐标变化式为:

x'=xcosθc+ysinθc+U

y'=-xsinθc+ycosθc+V

U=-gcosθc-hsinθc

V=gsinθc-hcosθc

则得右抛物线在xoy坐标系中得方程:

A1x2+A2y2+A3xy+A4x+A5y+A6=0

其中,A1=cos2θc,A2=sin2θc,A3=sin(2θc),

A4=2Ucosθc+4fsinθc,A5=2Usinθc-4fcosθc,A6=U2-4fV

得左抛物线在xoy坐标系中得方程:

A1x2+A2y2-A3xy-A4x+A5y+A6=0

抛物面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设定吸收面圆周半径a'为25mm,接收半角θc为30°,计算得出:

右抛物线方程:

右抛物线方程:

通过MATLAB编程得到左右抛物线的数据坐标点导入Solidworks,通过该建模得到接收半角为30°的标准三维复合抛物面。

如图4-5,无跟踪型聚光系统由上而下依次是菲涅尔透镜CD,抛物面CE与双曲面BE结合的复合反射面,太阳能吸收面芯片。图中各组件位置参数是按照抛物曲面与双曲面顶点来设定的,其中,当最大入射角为45°光线打在左抛物线的交点为M,E为对称于点M的右抛物线上的点。

通过MATLAB编程得到左右抛物线的数据坐标点导入Solidworks,通过该建模得到接收半角为45°的标准三维复合抛物面,令:

hCE=H-yM

lME=a'+xM

由于hCE=lME,得到CM直线方程为:

x-y+80=0

计算左抛物线方程中得该点坐标E(40,40),M(-40,40)在MATLAB中取出抛物面DM段(横坐标-50到-40)数据画图在建模软件中建模,并计算双曲线AM模型方程:

由于双曲线经过点E(40,40),与X轴相交得焦点,焦距为C=80,用MATLAB算出该曲线方程:

将左右抛物线与双曲线结合,得到几何聚光比为1.43,为了提高聚光比,将该CEB曲面平移10mm,则出口为50mm,入射口为80mm,几何聚光比为2.56。当接收角45°的边缘光线如CM进入AM双曲面段,且光线的直线方程x-y+80=0经过AM的焦点F(-80,0);则光线CM向双曲面BE段的另一个焦点(80,0)方向入射;反射光线打在BE上,会反射到吸收面AB上,根据边缘光线原理,则接收角小于45°的会进入吸收面内;但此时聚光比小为2;则将CB和AD段都平移了10mm,提高了几何聚光比为2.56,又出现减小了入射角到40°左右问题,为了提高在同等聚光比的接收角,在入射口CD处加了一个菲涅尔透镜(成像原理),焦距为120;半径为40,焦点的位置(40,0)或者(-40,0);

随着入射角的增大,通过菲涅尔透镜的成像聚焦作用,30°内光斑逐渐沿着X轴正半轴移动,超过30°光线会聚焦在AM或者BE段上,通过双曲面的反射作用到AB吸收面上。由于菲涅尔透镜材料为pmma,折射率1.5,,菲涅尔透镜的半径为40mm;所以在太阳能聚光中会出现能量损耗;

当入射光线角度在0°~5°时,由于菲涅尔成像的光斑点坐标为(40,0),所以入射光线会聚焦在双曲BE段上,经过反射落在AB吸收面上,但是当入射角逐渐增大到30°之间时,光斑沿着X轴正半轴移动,由于菲涅尔透镜是成像光学,所以产生的光斑逐渐向上移动,在AB吸收面呈现的一个圆光斑;但超过30°时,入射光线基本上都打在双曲面BE或者AM上,在反射到AB上。所以就没有光斑,而是均匀的落在半径为25mm的圆吸收面上。从而使吸收面的使用寿命增长;理论上该模型模拟光线的接收角度扩大到55°以上,在45°之内的聚光效率基本上保持在80%以上;其当大于45°到55°时聚光效率为50%以上;当接收角高于55°时聚光效率低于40%。三维的对称抛双聚光器提高接收角时聚光比为2.56没有变化,与对称三维接收角为45°的复合抛物聚光器相比对称抛双聚光比2,提高的光效很明显;几何聚光比提高了(2.56-2)/2=28%;由于接收角度的增大,导致每个季节的调节次数减少,从而减少了人力的成本。

使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结构参数(DM和CE)、成像菲涅尔透镜和吸收面组合而成的三维无跟踪型太阳能集光系统,聚光比大概在2.56左右,提高光线的入射角到45°以上,与传统最大接收角45°的复合抛物聚光器(CPC)相比,该模型的聚光效率提高了(2.56-2)/2=28%以上;由于菲涅尔是成像聚光,所以在5°~30°之间呈现的是均匀光斑,随着入射角度的逐渐增大,而光斑往X轴正半轴移动,当超过30°时由于入射光线聚焦到双曲面上,通过双曲面的反射,入射光线均匀反射到半径为25mm的圆吸收面上;在入射角度在45°范围内,吸收面的聚光效率始终保持在75%以上,超过45°到55°之间,吸收面上的聚光效率保持在50%左右;因此该系统比传统CPC的入射光线更多的被吸收面吸收,其聚光效率高28%左右,能够更高效稳定地工作,吸收更多的太阳能;更重要的是由于接收角度扩大到45°以上,所以随着季节调节的次数减少,节约了人力成本;在太阳能聚光系统光伏发电中有很大的运用。

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