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致变色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2063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致变色玻璃技术领域,广泛应用于大厦玻璃、飞机、高铁、汽车、智能家居家电、智能建筑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表现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具有电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称为电致变色材料,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在信息、电子、能源、建筑以及国防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

据统计,当前我们建筑物的耗能约占社会总能耗的28%,中国大陆地区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掌握或实现大面积智能电致变色玻璃产业化,今后利用大面积智能电致变色玻璃技术发展健康、节能、舒适的绿色智能建筑是保证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玻璃,尤其可实现大面积玻璃的整体电致变色,成本低,良率高且稳定,克服现有技术中大面积(>0.5m*0.5m)电致变色玻璃中间驱动电压不足的技术缺陷,具备变色迅速,稳定性高且均匀的优点。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全固态电致变色玻璃,玻璃截面层由一侧面至另一侧面依次为透明玻璃基板、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总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金属线路电极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在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上面和填充在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线路之间,且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金属线路电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材质为ito、tco、azo或者fto等透明导电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厚度都为100-1000n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为磁控溅射沉积膜层,膜层为mo层、al层、或者为由一侧至另一侧mo、al及mo依次组合的组合层;膜层经过涂布、曝光、显影、刻蚀、剥膜、清洗等工艺流程形成预先设计图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的厚度为50-1000nm。

进一步的,所述电致变色总层由一侧至另一侧包括电致变色层和电致变色过渡层,电致变色离子存储层和离子传导层,所述电致变色过渡层的含氧量高于电致变色层的含氧量,所述电致变色过渡层覆设在所述电致变色层的表面;所述电致变色离子存储层和离子传导层的相对位置可互换,或者离子传导层位于电致变色离子存储层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离子传导层提供锂离子,所述电致变色离子存储层存储锂离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金属线路电极采用网印印刷有银浆或者纳米银;或者使用金属网格(metalmesh)技术形成预先设计图形,线宽小于30um。

进一步的,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和第二金属线路电极层根据预先设计把金属线路引到玻璃边缘预先设计位置,然后利用焊接贴合或太阳能电池板电极技术接入导线,引出电极。

有益效果:传统方式是电致变色玻璃器件膜层制作完毕后,再进行电极制作,需要复杂的激光划线工艺,先把第一透明导电层上层的膜层划开再引入电极,对设备及人员水平要求极高,且稳定性差,良率低,大面积变色难度大。本发明产品制备的工艺简单,产能高,省去了复杂的激光工艺,保留简单的激光工艺,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截面层的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全固态电致变色玻璃,玻璃截面层由一侧面至另一侧面依次为透明玻璃基板1、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2、第一透明导电层3、电致变色总层、第二透明导电层6和第二金属线路电极层7。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在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2上面和填充在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2线路之间,且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的厚度大于等于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2。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6的材质为ito或者tco或者azo或者fto等透明导电材料。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3和第二透明导电层6的厚度都为100-1000nm。所述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2为磁控溅射沉积膜层,膜层为mo层、al层、或者为由一侧至另一侧mo、al及mo依次组合的组合层。膜层经过涂布、曝光、显影、刻蚀、剥膜、清洗等工艺流程形成预先设计图形。所述第一金属线路电极2的厚度为50-1000nm。

所述电致变色总层由一侧至另一侧包括电致变色层41和电致变色过渡层42,电致变色离子存储层51和离子传导层52;所述电致变色过渡层42的含氧量高于电致变色层41的含氧量,所述电致变色过渡层42覆设在所述电致变色层41的表面;所述电致变色 离子存储层51和离子传导层52的相对位置可互换;或者离子传导层52位于电致变色离子存储层51两侧。

所述第二金属线路电极层7采用网印印刷有银浆或者纳米银;或者使用金属网格(metalmesh)技术形成预先设计图形,线宽小于30um。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2和第二金属线路电极层7根据预先设计把金属线路引到玻璃边缘预先设计位置,然后利用焊接贴合或太阳能电池板电极技术接入导线,引出电极。

本发明是首先在玻璃基板上制备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按预先设计形成的图形布满玻璃,采用磁控溅射技术沉积金属膜层,膜层约50-1000nm,通过涂布、曝光、显影、刻蚀形成预先设计金属线路,线宽控制在30μm以下;然后在第一金属线电极层上制备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总层、第二透明导电层,最后使用印刷方式或纳米压印技术或使用金属网格(metalmesh)技术,在第二透明导电层上制作第二金属线路电极层图形;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和第二金属线路电极层根据预先设计把金属线路引到玻璃边缘某一预先设计位置,然后利用焊接贴合或其它技术接入导线,引出电极,连接直流电源(2-10v)施压电压,通过金属线路的良好导电性能,使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的驱动电压有效均匀分布,实现大面积电致变色玻璃均匀快速变色。利用成熟技术的融合,大面积电致变色玻璃达到良好效果。

本发明的实现的基础条件,国内平板显示行业崛起,特别是高世代线的量产且还在不断扩线中,大面积电致变色玻璃结合平板显示技术,在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制备方面技术非常成熟,且本发明第一金属线路层制备工艺简单,产能高,良率高,省去了复杂的激光工艺,提高了产品性能、可靠性。通过技术整合,实现大面积电致变色玻璃,是解决目前瓶颈的有效手段。以平板显示工厂代工第一金属线路电极层或平板显示相关企业或个人直接投资大面积智能玻璃器件生产,是目前最快最有效的产业化道路。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倡导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其中电致变色智能玻璃被列入“十三五规划”,预计会在人类健康、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中做出突出贡献。随着电致变色智能玻璃在未来几年爆发式增长,中国大陆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投资电致变色智能玻璃项目,相信不久将来一定会为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