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清广角低畸变车载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5254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镜头,尤其涉及一种高清广角低畸变车载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镜头和电子技术的发展,镜头已经不仅仅再局限于相机系统中。除了传统的车载拍摄,镜头也开始用于其他的各种视频采集环境下。例如监控系统对周围环境的拍摄,各种车辆装置包括汽车中的客车、货车、摩托车等,为了确保驾驶员在进行倒车动作时的安全性,避免与车、人或其它物体碰撞而造成损失,因此在车辆后部安装上本来只用于照相机的广角镜头,通过该镜头摄取外界物体的画面,通过线路传输让坐在驾驶室的驾驶员观看判断,确保车辆与其它物体之间的安全。但目前车载相机用的广角镜头,一般采用6片或6片以上的玻璃镜片组成,这种广角镜头不仅重量较重,成本较高,且当视场角超过90°后,失真将会非常严重,为此,很多光学企业开发的广角镜头采用非球面技术,以减轻重量、成本和减小变形量,但由于这种镜头制造成本高,且有一定技术壁垒,玻璃非球面技术在国内供应链不成熟。有鉴于此,对于如何寻找到一种能够在球面玻璃设计基础上取得大光圈超广角的镜头技术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超广角、低畸变、大光圈的高清车载镜头。为实现上述涉及,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高清广角低畸变车载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方开始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元件、第二透镜元件、光阑元件、第三透镜元件、第四透镜元件和第五透镜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元件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呈向物方一侧外凸的弯月形镜片;所述第二透镜元件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呈向物方一侧外凸的弯月形镜片;所述第三透镜元件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型镜片;所述第四透镜元件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型镜片;所述第五透镜元件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呈向像方一侧外凸的弯月形镜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元件满足下面的条件公式:Nd≥1.54,Vd≥54,其中Nd表示第一透镜元件材料的d光折射率,Vd表示第一透镜元件材料的d光阿贝常数。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元件满足下面的条件公式:Nd≥1.50,Vd≥54,其中Nd表示第二透镜元件材料的d光折射率,Vd表示第二透镜元件材料的d光阿贝常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元件和第二透镜元件满足下面的条件公式:2.4≥F2/F1≥1.6,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元件的焦距值,F2表示第二透镜元件的焦距值。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镜元件和第四透镜元件满足下面的条件公式:1.5≥F3/F4≥1,其中F3表示第三透镜元件的焦距值,F4表示第四透镜元件的焦距值。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镜元件满足下面的条件公式:2≥F3/F≥1,其中F3表示第三透镜元件的焦距值,F表示所述高清广角低畸变车载镜头的整体焦距值。优选地,所述高清广角低畸变车载镜头总视场角ω满足下述公式:2ω=120~160°。其中,所述高清广角低畸变车载镜头的第一透镜元件物方侧最外点至成像面的距离要满足下述公式:TTL≥20.5mm。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元件、第二透镜元件、第三透镜元件、第四透镜元件和第五透镜元件为玻璃透镜元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五片镜片,可有效校正光学系统中的像差,达到令人满意的光学特性和较宽的总视场角,TV畸变仅-13%,同时具有较长的镜头总长即TTL超过20.5mm,且具耐120度高温,以满足行车的特殊应用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物方处于最左侧位置,像方处于最右侧位置)。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成像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色差曲线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像散曲线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畸变曲线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MTF曲线图。图中:1-第一透镜元件,2-第二透镜元件,3-光阑元件,4-第三透镜元件,5-第四透镜元件,6-第五透镜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其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清广角低畸变车载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特别应用于车载等视频采集设备。镜头包括从物方开始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元件1、第二透镜元件2、光阑元件3、第三透镜元件4、第四透镜元件5和第五透镜元件6;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元件1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呈向物方一侧外凸的弯月形镜片;所述第二透镜元件2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呈向物方一侧外凸的弯月形镜片;所述第三透镜元件4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型镜片;所述第四透镜元件5为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凸型镜片;所述第五透镜元件6为具有负的光焦度并呈向像方一侧外凸的弯月形镜片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元件1满足下面的条件公式:Nd≥1.54,Vd≥54,其中Nd表示第一透镜元件1材料的d光折射率,Vd表示第一透镜元件1材料的d光阿贝常数。本实用新型第一透镜元件1采用折射率Nd≥1.54,阿贝常数Vd≥54的高折射率低色散材料,能有效导入140°视场角以上的光线并减小第一个镜片的口径,以避免体积过大。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元件2满足下面的条件公式:Nd≥1.50,Vd≥54,其中Nd表示第二透镜元件2材料的d光折射率,Vd表示第二透镜元件2材料的d光阿贝常数。第二透镜元件2采用折射率Nd≥1.50,阿贝常数Vd≥54的高折射率高色散材料。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元件1和第二透镜元件2满足下面的条件公式:2.4≥F2/F1≥1.6,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元件1的焦距值,F2表示第二透镜元件2的焦距值。第一透镜元件1和第二透镜元件2的焦距值要满足公式2.4≥F2/F1≥1.6。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元件4和第四透镜元件5满足下面的条件公式:1.5≥F3/F4≥1,其中F3表示第三透镜元件4的焦距值,F4表示第四透镜元件5的焦距值。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元件4满足下面的条件公式:2≥F3/F≥1,其中F3表示第三透镜元件4的焦距值,F表示所述高清广角低畸变车载镜头的整体焦距值。当车载镜头的整体焦距值为F,第三透镜元件4焦距为F3时,须满足条件2≥F3/F≥1,此条件主要控制镜头的TTL长度。其中,所述高清广角低畸变车载镜头总视场角ω满足下述公式:2ω=120~160°。其中,所述高清广角低畸变车载镜头的第一透镜元件1物方侧最外点至成像面的距离要满足下述公式:TTL≥20.5mm。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元件1、第二透镜元件2、第三透镜元件4、第四透镜元件5和第四透镜元件6为玻璃透镜元件。车载镜头的第一透镜元件1采用玻璃镜片,能有效保护车载镜头在使用过程中防刮擦及抵抗恶劣的环境变化影响,第三透镜元件4采用高色散玻璃镜片,能有效补偿光学系统的色差,可有效校正光学系统中的像差,用最小的镜片数量达到令人满意的光学特性和较宽的总视场角。镜头的外壳采用全金属外壳,可有效保护镜头的内部结构。在本实施案例中,该车载镜头的整体焦距值为F,光圈值为F/NO,视场角为2ω=146°,镜头总长TTL大于20.5mm,并由物方侧开始,将各个镜面依次编号,第一透镜元件1的镜面曲率半径为R1、R2,第二透镜元件2的镜面曲率半径为R3、R4,光阑面为R5,第三透镜元件4的镜面曲率半径为R6、R7,第四透镜元件5的镜面曲率半径为R8、R9,第五透镜元件6的镜面曲率半径为R10、R11,滤色片IR的镜面为R12、R13,本实用新型F=3.05mm,F/NO=2.0,2ω=146°(1/2.7”OV2710成像芯片),TTL=20.9mm±0.3mm本实用新型光学系统参数表见表1:表1面序号曲率半径r中心厚度d折射率Nd阿贝常数VdOBJInfinityInfinity1210.611.66022.72.731631.586043.50.8STOInfinity0.1664.451.7427-60.11811.602.951.6609-30.51.861910-80.2011Infinity11.56412Infinity4.513Infinity图2为相应于本实施例的成像过程示意图,图3至图6为相应于本实施例的光学性能曲线图,其中图3为色差曲线图(也可叫球差曲线图),由常用的F,d.C三色光的波长来表示,单位为mm。图4为像散曲线图,由常用的F,d.C三色光的波长来表示,单位为nm。图5为畸变曲线图,表示不同视场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单位为%。图6为MTF曲线图,代表了一个光学系统的综合解像水平。由图可知,该车载镜头已将各种像差补正到足以实用的水平。在实际的光学性能测试过程中,光学规格为:1.芯片大小及规格:1/2.7″ForOV27102.光学焦距:3.05mm3.光圈值:2.04.光学后焦:5.62mm5.机械后焦:4.51mm6.光学总长:20.9mm±0.3mm7.光学角度:152°(MAX)(forOV2710D146°/H121°)8.畸变:-13%(ForOV2710)9.螺纹大小:M12*P0.5-6g10.镜片组成:5G+IR11.滤色片滤长:T=50%650±10nm。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