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摄影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343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化摄影灯。



背景技术:

摄影灯在摄影时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的拍摄,使最终的拍摄效果更加的好,传统的摄影灯大多都是一个支架上设有一个灯体,摄影师在拍摄的过程中往往要根据人体的移动而不断的调整摄影灯的角度,这样不仅麻烦,而且还会大大影响工作效率,另外摄影师在拍摄完成之后,极有可能忘记关闭摄影灯,这样就会造成电能的浪费,增加成本,因此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一种智能化摄影灯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摄影灯,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线人体探测仪与中央控制器的设计,能够起到自动关开电源的作用,杜绝了浪费,而且利用自动追踪摄像头能够实现灯光对人体的自动追踪,减轻了摄影师的工作量,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摄影灯,包括灯架、灯罩与灯泡,所述灯罩安装在灯架顶部,所述灯泡安装在灯罩内,所述灯泡连接有硬件系统,所述硬件系统包括红外线人体探测仪与中央控制器,所述红外人体探测仪与中央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与灯泡相连接,所述灯罩上设有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上设有自动追踪摄像头,所述转向装置两侧设有限位板,所述灯架内设有鼓风装置,所述灯架外侧吹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灯架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上设有滚轮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红外人体探测仪安装在灯罩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吹风口上设有盖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板上设有缓冲皮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线人体探测仪进行探测,如果能够探测到人体在附近,就会通过中央控制器控制灯泡打开,当人离开之后,红外线人体探测仪探测不到人体时,中央控制器就会控制灯泡关闭,另外灯罩上设有转向装置,转向装置上安装有自动追踪摄像头,进行人体的自动追踪,然后就会带动转向装置的转动,进一步就会带动灯罩的转动,最后起到灯泡跟踪人体的作用,另外在灯架上设有鼓风设备,在一些特殊的拍摄时,需要有风,此时鼓风装置工作,然后风就会从吹风口吹出,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线人体探测仪与中央控制器的设计,能够起到自动关开电源的作用,杜绝了浪费,而且利用自动追踪摄像头能够实现灯光对人体的自动追踪,减轻了摄影师的工作量,整体设计简洁合理,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灯架;2-灯罩;3-灯泡;4-硬件系统;5-红外人体探测仪;6-中央控制器;7-转向装置;8-自动追踪摄像头;9-限位板;10-鼓风装置;11-吹风口;12-滚轮;13-滚轮锁;14-盖板;15-缓冲皮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摄影灯,包括灯架1、灯罩2与灯泡3,所述灯罩2安装在灯架1顶部,所述灯泡3安装在灯罩2内,所述灯泡3连接有硬件系统40,所述硬件系统4包括红外线人体探测仪5与中央控制器6,所述红外人体探测仪5与中央控制器6相连接,所述中央控制器6与灯泡3相连接,所述灯罩2上设有转向装置7,所述转向装置7上设有自动追踪摄像头8,所述转向装置7两侧设有限位板9,能够保证转向装置7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转向,所述灯架1内设有鼓风装置10,所述灯架1外侧吹风口11;所述灯架1底部设有滚轮12,所述滚轮12上设有滚轮锁13;所述红外人体探测仪5安装在灯罩2上;所述吹风口11上设有盖板14;所述限位板9上设有缓冲皮垫15,起到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线人体探测仪进行探测,如果能够探测到人体在附近,就会通过中央控制器控制灯泡打开,当人离开之后,红外线人体探测仪探测不到人体时,中央控制器就会控制灯泡关闭,另外灯罩上设有转向装置,转向装置上安装有自动追踪摄像头,进行人体的自动追踪,然后就会带动转向装置的转动,进一步就会带动灯罩的转动,最后起到灯泡跟踪人体的作用,另外在灯架上设有鼓风设备,在一些特殊的拍摄时,需要有风,此时鼓风装置工作,然后风就会从吹风口吹出。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线人体探测仪与中央控制器的设计,能够起到自动关开电源的作用,杜绝了浪费,而且利用自动追踪摄像头能够实现灯光对人体的自动追踪,减轻了摄影师的工作量,整体设计简洁合理,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