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闭环双摄四驱自动对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7106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闭环双摄四驱自动对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对焦装置,尤其是一种新型闭环双摄四驱自动对焦装置。用于自动对焦功能的摄像头,具体应用于具有拍照功能的手机、照相机、摄像机或检测传感器视觉系统、机器人视觉系统等设备。



背景技术:

音圈马达是一种利用来自永久磁钢的磁场与通电线圈导体产生的磁场中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有规律的运动的装置,广泛用于手机摄像头中。在现有技术的双摄像头中,均实现的对于单个透镜支撑体而言只有单个驱动装置,难免由于单个驱动力量的弱小,造成了整体驱动力的下降,导致驱动功效不足,驱动行程小,驱动速度慢等性能不足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闭环双摄四驱自动对焦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新型闭环双摄四驱自动对焦装置,包括外壳、框架和嵌于框架内的透镜支撑体、驱动线圈、驱动磁铁、滚珠组、霍尔传感器、霍尔感应磁铁、柔性电路板以及补强板;所述透镜支撑体包括第一透镜支撑体和第二透镜支撑体;两个所述透镜支撑体沿框架中线左右对称,位于左侧的为第一透镜支撑体,位于右侧的为第二透镜支撑体;所述驱动磁铁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驱动磁铁,第一驱动磁铁和第二驱动磁铁分别置于第一透镜支撑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第三驱动磁铁和第四驱动磁铁分别置于第二透镜支撑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四个所述驱动磁铁相对的位置处均设有驱动线圈;所述霍尔感应磁铁包括第一和第二霍尔感应磁铁,第一霍尔感应磁铁置于第一透镜支撑体的左侧面,第二霍尔感应磁铁置于第二透镜支撑体的右侧面,两个所述霍尔感应磁铁相对的位置上均设有霍尔感应器;第一透镜支撑体的左上角和右下角与框架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滚珠槽和第二滚珠槽,所述第一滚珠槽和第二滚珠槽内分别装有第一滚珠组和第二滚珠组;第二透镜支撑体的右上角和左下角与框架之间分别形成第三滚珠槽和第四滚珠槽,所述第三滚珠槽和第四滚珠槽内分别装有第三滚珠组和第四滚珠组;所述补强板包括第一和第二补强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嵌于框架的侧壁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左侧面和右侧面外部分别设有第一补强板和第二补强板。

进一步的,驱动磁铁和对应的驱动线圈可以设置于透镜支撑体的任何一个侧面,霍尔感应磁铁和对应的霍尔感应器设置于透镜支撑体未设置驱动磁铁和驱动线圈的一个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与每个透镜支撑体所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2-4个半圆形的内凹特征,该内凹特征也可以为方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或其他形状,也可设置为方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的通孔特征。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置有凹槽特征,框架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凸起特征,所述凹槽特征和凸起特征相吻合。

进一步的,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外部电路的焊接部分设有向框架方向内凹的角度特征。

进一步的,框架的底部与柔性电路板的角度特征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向内倾斜的结构特征,此结构特征与柔性电路板上的角度特征相契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单个透镜支撑体设有两个驱动装置,驱动力量的较强,驱动速度较快,驱动行程较长,从而使得对焦更快,更微距。通过对各零部件结构特征的优化,使得该装置的装配更加方便和精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路板、滚珠组和透镜支撑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柔性电路板和透镜支撑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闭环双摄四驱自动对焦装置,包括外壳23、框架22和嵌于框架22内的透镜支撑体、驱动线圈、驱动磁铁、滚珠组、霍尔传感器、霍尔感应磁铁、柔性电路板2以及补强板;所述透镜支撑体包括第一透镜支撑体6和第二透镜支撑体13;两个所述透镜支撑体沿框架22中线左右对称,位于左侧的为第一透镜支撑体6,位于右侧的为第二透镜支撑体13;所述驱动磁铁包括第一驱动磁铁21、第二驱动磁铁8、第三驱动磁铁18和第四驱动磁铁11,第一驱动磁铁21和第二驱动磁铁8分别置于第一透镜支撑体6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第三驱动磁铁18和第四驱动磁铁11分别置于第二透镜支撑体13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四个所述驱动磁铁相对的位置处均设有驱动线圈,分别为第一驱动线圈20、第二驱动线圈7、第三驱动线圈19和第四驱动线圈12;所述霍尔感应磁铁包括第一霍尔感应磁铁5和第二霍尔感应磁铁14,第一霍尔感应磁铁5置于第一透镜支撑体6的左侧面,第二霍尔感应磁铁14置于第二透镜支撑体13的右侧面,两个所述霍尔感应磁铁相对的位置上均设有霍尔感应器,分别为第一霍尔感应器4和第二霍尔感应器15;第一透镜支撑体6的左上角和右下角与框架22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滚珠槽和第二滚珠槽,所述第一滚珠槽和第二滚珠槽内分别装有第一滚珠组1和第二滚珠组9;第二透镜支撑体13的右上角和左下角与框架22之间分别形成第三滚珠槽和第四滚珠槽,所述第三滚珠槽和第四滚珠槽内分别装有第三滚珠组17和第四滚珠组10;所述补强板包括第一补强板3和第二补强板16,所述柔性电路板2嵌于框架22的侧壁上,所述柔性电路板2左侧面和右侧面外部分别设有第一补强板3和第二补强板16。

驱动磁铁和对应的驱动线圈可以设置于透镜支撑体的任何一个侧面,霍尔感应磁铁和对应的霍尔感应器设置于透镜支撑体未设置驱动磁铁和驱动线圈的一个侧面。

所述外壳23与每个透镜支撑体所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2-4个半圆形内凹特征25,该内凹特征25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方便一次性定位组装。

所述外壳23与每个透镜支撑体所对应的位置上均设有2-4个半圆形的内凹特征25,该内凹特征25也可以为方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或其他形状,也可设置为方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的通孔特征。

所述柔性电路板2上设置有凹槽特征,框架22的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凸起特征,所述凹槽特征和凸起特征相吻合,方便柔性电路板嵌入框架上。

柔性电路板2的连接外部电路的焊接部分设有向框架22方向内凹的角度特征24,避免出现焊接部位外凸变形,并方便客户有效的焊接。

框架22的底部与柔性电路板2的角度特征2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向内倾斜的结构特征,此结构特征与柔性电路板2上的角度特征24相契合,用来配合保护柔性电路板。

本新型的单个透镜支撑体设有两个驱动装置,驱动力量较强,驱动速度较快,驱动行程较长,从而使得对焦更快,更微距。并且通过对各零部件结构的优化,使得该装置的装配更加方便和精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