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结构。
背景技术:
头戴设备为需要佩戴在头部使用的装置,例如头戴式虚拟现实显示器,头戴设备主要包括用于实现对应功能的主体结构及用于将主体结构佩戴于头部的头戴设备。现有的头戴结构通常包括前端支撑件、后侧支撑件和侧带,前端支撑件与用户的额头接触,后侧支撑件与用户的后脑接触,再通过侧带来将前端、后侧支撑件固定在头部上;而在通过侧带将所述头戴设备固定在头部上时,通常会使用3根侧带来固定,分别为头部两侧的侧带和头顶上的侧带,通过调节每根侧带的长度以将所述头戴设备固定在头部上,使得调节侧带长度的时间较长,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头戴设备佩戴到头部上的时间长,佩戴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结构,能够有效缩短头戴结构佩戴到头部上的时间,进而提高了佩戴效率,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头戴结构,包括头戴主体、推拉部件和后侧支撑件,所述推拉部件设置在所述头戴主体的后部,所述后侧支撑件与所述推拉部件连接,所述后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头戴主体的内侧,其中;
所述头戴主体的后部具有通孔;所述推拉部件包括推杆和限位机构;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推杆的前端与所述后侧支撑件连接;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推杆连接。
可选的,所述推拉部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头戴主体的后部的空腔中,且所述支撑架具有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分别与所述通孔和所述空腔连通;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中空结构和所述推杆上。
可选的,所述推拉部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头戴主体中,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推拉部件还包括按压件,所述按压件与所述支撑架的下端连接,且所述按压件凸出在所述头戴主体的外表面上。
可选的,所述头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推杆后端的压盖。
可选的,所述头戴结构还包括套在所述推杆上的第二弹性件,且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压盖和所述支撑架之间。
可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空结构的内壁上的第一多齿结构和设置在所述推杆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多齿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多齿结构和所述第二多齿结构单斜面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多齿结构和所述第二多齿结构均为齿条。
可选的,所述后侧支撑件为弧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头戴主体具体为半环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推拉部件设置在头戴主体的后部,所述推拉部件包括推杆和限位机构,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头戴主体的后部的通孔中,所述推杆的前端与所述后侧支撑件连接,如此,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推杆的前后移动来控制所述后侧支撑件向所述头戴主体的前部和后部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缩短头戴结构佩戴到头部上的时间,进而提高了佩戴效率,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而且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中空结构和所述推杆上,还可以通过所述限位机构在所述头戴主体的前部和后部移动停止后进行限位,降低所述推杆滑动导致后侧支撑件从头部松开的概率。
而且,现有技术中在电池后置时,会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池和前端的主体结构,所述头戴结构是通过调节头戴主体的周长来将头戴结构佩戴在头部上的,当头戴主体的周长改变时,电源线也会随之收缩和展开;而电源线的收缩和展开会出现打结、缠绕等情况;而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推拉部件控制后侧支撑件向头戴主体的前部和后部移动以此来将头戴结构佩戴到头上,如此,可以确保头戴主体的周长不变,在头戴主体的周长不变时,其电源线也不会出现收缩和展开的情况,如此,解决了现有技术电源线的收缩和展开会出现打结、缠绕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头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推动部件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推动部件与后侧支撑件的连接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头戴结构的剖面图;
图5为图4的头戴主体后部的放大结构图。
图中有关标记如下:
10——头戴主体,101——空腔,102——通孔,11——主体结构,20——推拉部件,201——支撑架,2011——中空结构,202——推杆,2031——第一多齿结构,2032——第二多齿结构,204——第一弹性件,205——按压件,30——后侧支撑件,40——压盖,50——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好的描述头戴结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头戴结构的结构及原理进行叙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头戴结构,包括头戴主体10、推拉部件20和后侧支撑件30,推拉部件20设置在头戴主体10的后部,后侧支撑件30与推拉部件20连接,后侧支撑件30设置在头戴主体10的内侧,其中;
头戴主体10的后部具有通孔102;推拉部件20包括推杆202和限位机构;推杆202设置在通孔102中,推杆202的前端与后侧支撑件30连接;所述限位机构与推杆202连接,用于对推杆202进行限位。
本申请实用新型中,推拉部件20还包括支撑架201,支撑架201设置在头戴主体10的后部的空腔101中,且支撑架201具有中空结构2011,中空结构2011分别与通孔102和空腔101连通,且通孔102和空腔101连通;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中空结构2011和推杆202上。
具体的,如图2和图5所示,由于通孔102分别与空腔101和中空结构2011连通,且推杆202设置在通孔102中,使得推杆202会穿过空腔101和中空结构2011然后与后侧支撑件30连接,如此,可以通过推拉推杆202,以此来控制后侧支撑件30向头戴主体10的前部和后部移动,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仅需推拉推杆202即可将所述头戴结构固定在头部上,而现有技术需要至少调节3根侧带的长度才能将所述头戴结构固定在头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头戴结构固定在头部上的操作步骤减少,且推拉控制的操作简单,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将所述头戴结构佩戴到头部上,使得头戴结构佩戴到头部上的时间缩短,进而提高了佩戴效率,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而且,在通过推拉操作控制后侧支撑件30与头部紧密贴合之后,能够通过所述限位机构对推杆202进行限位,降低推杆202滑动导致后侧支撑件30从头部松开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戴主体10具体为半环形结构,以使得头部固定在所述半环形结构中,由于所述半环形结构与头部的外形结构更匹配,如此,可以使得头戴主体10与头部贴合的更紧密,能够降低头戴结构从头部脱落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头戴主体10的前部设置有主体结构11,其中,主体结构11例如可以是虚拟现实显示器或增强现实显示器、呼吸机、眼部按摩仪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后侧支撑件30具体为弧形结构,由于弧形结构与头部的后脑结构相匹配,使得后侧支撑件30能够与头部的后脑紧密接触,通过弧形结构能够将所述头戴结构更稳定的固定在头部上,而且还能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头戴结构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推杆202后端的压盖40,压盖40与推杆20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当然,压盖40还可以与推杆202螺纹连接,也可以与推杆202分离式连接。
具体的,压盖40的纵切面面积大于通孔102的横截面面积,以防止推杆202向头戴主体10的前部移动过程中,推杆202从通孔102中脱出;且压盖40的纵切面的面积较大,也方便用户通过压盖40将推杆202向头戴主体10前部推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推杆202可以与后侧支撑件30固接,也可以与后侧支撑件30可拆卸连接,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推拉部件20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204,第一弹性件204的一端固定在头戴主体10中,另一端与支撑架201的上端连接;如此,可以使得支撑架201可以上下移动,进而方便操作所述限位机构,以控制所述限位机构对推杆202进行限位和解除限位操作;其中,第一弹性件204例如可以是弹簧。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推拉部件20还包括按压件205,按压件205与支撑架201的下端连接,按压件205可以凸出在头戴主体10的外表面上;当然,按压件204也可以在头戴主体10的外表面凹进去。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中空结构2011的内壁上的第一多齿结构2031和设置在推杆202的外表面上的第二多齿结构2032,且第一多齿结构2031和第二多齿结构2032单斜面配合;当然,所述限位机构还可以是卡扣结构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多齿结构2031和第二多齿结构2032均可以为齿条。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推拉部件20包括按压件205和第一弹性件204时,通过给按压件205施加压力,使得支撑架201向上移动,从而使得设置在支撑架201上端的第一弹性件204收缩,产生形变;而在施加给按压件205的压力解除之后,第一弹性件204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恢复原状,从而会推动支撑架201向下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在压盖40与推杆202固接和一体成型时,若通过压盖40将推杆202向头戴主体10的前部推动,由于第一多齿结构2031和第二多齿结构2032单斜面配合,在推动力作用下,使得第二多齿结构2032能够从第一多齿结构2031中脱出,进而使得推杆202向头戴主体10的前部移动,使得后侧支撑件30也随之向头戴主体10的前部移动,促使后侧支撑件30与头部紧密贴合;若推杆202向头戴主体10的后部移动时,第一多齿结构2031和第二多齿结构2032会咬紧,从而完成对推杆202前移过程中的限位。
其中,在需要将推杆202向头戴主体10的后部移动时,可以给按压件205施加压力,使得支撑架201向上移动,使得设置在中空结构2011的内壁上的第一多齿结构2031与第二多齿结构2032脱离,如此,可以将推杆202向头戴主体10的后部拉动;在拉动到预定位置时,解除施加给按压件205施加压力,使得第一多齿结构2031与第二多齿结构2032咬紧,进而完成对推杆202后移过程中的限位。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述头戴结构还包括套在推杆202上的第二弹性件50,且第二弹性件50设置在压盖40和支撑架201之间,其中,第二弹性件50可以为弹簧。
具体的,在压盖40与推杆202固接和一体成型时,由于第二弹性件50设置在支撑架201和压盖40之间,若给压盖40施加一个向前的推力,由于第一多齿结构2031和第二多齿结构2032单斜面配合,在推动力作用下,使得第二多齿结构2032能够从第一多齿结构2031中脱出,进而使得推杆202向头戴主体10的前部移动,而这时会压缩第二弹性件50,使得第二弹性件50发生形变;当停止给压盖40施加向前的推力时,第二弹性件50由于自身形变会施加给推杆202一个向后的作用力,使得第一多齿结构2031与第二多齿结构2032咬紧,如此,能够通过所述限位机构能够在推杆202向前移动过程中进行精确的限位。
当然,在压盖40与推杆202分离式连接时,若给压盖40施加一个向前的推力,此时会压缩第二弹性件50,使得第二弹性件50发生形变;当停止给压盖40施加向前的推力时,第二弹性件50由于自身形变会施加给压盖40一个向后的作用力,使得压盖40复位。
进一步的,在压盖40与推杆202固接和一体成型时,若需要将推杆202向头戴主体10的后部移动,可以给按压件205施加压力,使得支撑架201向上移动,使得设置在中空结构2011的内壁上的第一多齿结构2031与第二多齿结构2032脱离,而第二弹性件50由于自身形变会一直给推杆202施加一个向后的作用力,推杆202在第二弹性件50的推动下,快速向头戴主体10的后部移动,使得推杆202完成复位,如此,本申请实施例在确保推杆202复位的同时还可以使得后侧支撑件30向头戴主体10的后部移动,而无需手动向后拉动推杆202,由此能够简化复位操作,提高复位效率,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本申请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头戴设备,所述头戴设备包括所述头戴结构和主体结构11,其中,主体结构11设置在头戴主体10的前部,主体结构11例如是虚拟现实显示器或增强现实显示器、呼吸机、眼部按摩仪等。
其中,主体结构11和所述头戴结构固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的,头戴主体10与主体结构11组成一个环形结构,使得头部固定在所述环形结构中,由于所述环形结构与头部的外形结构更匹配,如此,可以使得头戴设备与头部贴合的更紧密,能够降低头戴设备从头部脱落的概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推拉部件设置在头戴主体的后部,所述推拉部件包括推杆和限位机构,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头戴主体的后部的通孔中,所述推杆的前端与所述后侧支撑件连接,如此,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推杆的前后移动来控制所述后侧支撑件向所述头戴主体的前部和后部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缩短头戴结构佩戴到头部上的时间,进而提高了佩戴效率,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而且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中空结构和所述推杆上,还可以通过所述限位机构在所述头戴主体的前部和后部移动停止后进行限位,降低所述推杆滑动导致后侧支撑件从头部松开的概率。
而且,现有技术中在电池后置时,会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池和前端的主体结构,所述头戴结构是通过调节头戴主体的周长来将头戴结构佩戴在头部上的,当头戴主体的周长改变时,电源线也会随之收缩和展开;而电源线的收缩和展开会出现打结、缠绕等情况;而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推拉部件控制后侧支撑件向头戴主体的前部和后部移动以此来将头戴结构佩戴到头上,如此,可以确保头戴主体的周长不变,在头戴主体的周长不变时,其电源线也不会出现收缩和展开的情况,如此,解决了现有技术电源线的收缩和展开会出现打结、缠绕的技术问题。
以上说明的“前”、“后”、“左”、“右”均是根据头戴设备及头戴结构在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定义。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