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9247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拍照摄像产品领域的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

相关技术的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设置于所述镜头筒内的多个镜片、夹持于相邻两个镜片之间的遮光片或遮光板及设于底层镜片与所述镜头筒之间的压环,通过点胶的方式将所述按压环固定于所述镜头筒,从而实现所述镜片的固定。

然而,相关技术中,所述镜头模组中的镜片组为多个依次叠设的镜片,相邻的两个所述镜片之间通过镜片外圆配合或整圆坎合形成定位装配。该方式配合面积大,定位精确性不高且稳定性不够。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镜头模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定位精度高、配合稳定性好且装配方便的镜头模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包括镜头筒和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所述镜片组包括至少两个镜片并依次叠设,每个所述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主体部和由所述主体部向外延伸的周边部,相邻两个所述镜片的所述周边部的相邻侧分别设有定位凸台和与所述定位凸台配合设置的定位槽,所述定位凸台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截面上为扇形结构,并且所述定位凸台卡设于所述定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定位凸台包括呈扇形结构的顶面、与所述顶面相对设置的且呈扇形结构的底面及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侧壁,所述侧壁的内外两侧为沿所述周边部的径向的同心圆段,所述顶面与对应的所述周边部固定连接,所述底面用于抵接所述定位槽,所述侧壁的内侧面与所述顶面垂直,所述侧壁的外侧面与所述顶面形成0-90°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定位凸台包括呈扇形结构的顶面、与所述顶面相对设置的且呈扇形结构的底面及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的侧壁,所述侧壁的内外两侧为沿所述周边部的径向的同心圆段,所述顶面与对应的所述周边部固定连接,所述底面用于抵接所述定位槽,所述侧壁的外侧面与所述顶面垂直,所述侧壁的内侧面与所述顶面形成0-90°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镜片组至少包括第一镜片和与所述第一镜片叠设的第二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一主体部、由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周边部以及由所述第一周边部的靠近所述第二镜片的一侧向所述第二镜片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凸台;所述第二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二主体部、由所述第二主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二周边部及由所述第二周边部的靠近所述第一镜片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镜片方向凹陷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卡设所述第一定位凸台。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凸台包括至少两个且相互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凸台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凸台为2个且关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槽为一整体环状槽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夹角的大小为0°或30°或6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镜头模的相邻两个镜片配合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相邻两个镜片的衍生配合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相邻两个镜片配合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另一种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相邻两个镜片配合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100,包括镜头筒10和收容于所述镜头筒10内的镜片组20。所述镜片组20包括至少两个镜片2并依次叠设。当然,所述镜片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更多。

每个所述镜片2包括充当成像区的主体部3和由所述主体部3向外延伸的周边部4。相邻两个所述镜片2的所述周边部4的相邻侧分别设有定位凸台5和与所述定位凸台5配合设置的定位槽6,所述定位凸台5配合卡设于所述定位槽内6内。所述定位凸台5与所述周边部4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主体部3呈弧形结构,如球面结构或非球面结构等。

所述周边部4包括顶面41和与所述顶面41相对设置的底面4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顶面41和所述底面42可以分别理解为所述镜片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

本实施方式中,以下以相邻的两个所述镜片2为例具体说明,当然,所述镜片2的数量并非限于此,其原理都一样。

所述镜片组20至少包括第一镜片21和与所述第一镜片21叠设的第二镜片22。

所述第一镜片21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一主体部211、由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向外延伸的第一周边部212,以及由所述第一周边部212的靠近所述第二镜片22的一侧向所述第二镜片22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凸台21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和所述第一周边部212为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的数量可设为两个或更多,且相互间隔设置,从而更好的实现装配时的精准定位。更优的,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等间距设置。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设为2个且关于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对称设置。当然,所述定位凸台的数量也并非限于此。

所述第二镜片22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二主体部221、由所述第二主体部221向外延伸的第二周边部222及由所述第二周边部222的靠近所述第一镜片21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镜片21方向凹陷的第一定位槽223,所述第一定位槽223配合卡设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因此,所述第一定位槽223的数量可以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一致,或者大于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的数量,也可为设为一整体环状槽型结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槽223设为一整体环状槽型结构,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设有多个,并相互间隔设置,安装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旋转镜片的安装角度,在任意安装角度上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都可以与所述第一定位槽223配合。

为了更好的实现所述第一镜片21和所述第二镜片22的定位效果,本实施方式中,更优的,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截面上为扇形结构,具体的,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的沿所述第一周边部212径向的内外相对两侧为同心圆段,以配合环状槽型结构的所述第一定位槽223。

上述结构使得所述第一镜片21和所述第二镜片22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和所述第一定位槽223实现定位,更精准的实现配合组装,定位及组装简单。

请结合图3-4所示,更优的,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包括呈扇形结构的顶面2131、与所述顶面2131相对设置的呈扇形结构的底面2132及连接所述顶面2131和所述底面2132的侧壁2133。所述顶面2131与对应的所述周边部4固定连接,所述底面2132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定位槽223。本实施方式中,因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片21,则对应的所述周边部4即为第一周边部212。

所述侧壁2133的内侧面2133a与所述顶面2131垂直,所述侧壁2133的外侧面2133b与所述顶面2131形成夹角θ,所述夹角θ的范围为0-90°,具体可设为如0°、30°、45°或60°等,这都是可行的。所述内侧面2133a和所述外侧面2133b为沿所述第一周边部212的径向的同心圆段,即为同心圆的一部分,从而使所述第一定位凸台213呈扇形结构。

当然,上述结构也可以对换,请结合参阅图5-6,即所述侧壁2133的外侧面2133b与所述顶面2131垂直,所述侧壁2133的内侧面2133a与所述顶面2131形成夹角θ,所述夹角θ的范围为0-90°。具体可设为如0°、30°、45°或60°等,这都是可行的。

通过上述夹角θ结构的设置,可控制所述第一镜片21和所述第二镜片22之间的配合度,根据需要调整夹角θ,实现高精度定位和配合装配,而不需要整圈坎合。

另外,也可以将所述定位凸台5与所述定位槽6的位置对换,即将所述第位凸台5设置在所述第二镜片22的靠近第一镜片21的一侧,将所述定位槽6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21的靠近所述第二镜片22的一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模组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镜片的相邻两面分别设置所述定位凸台和与所述定位凸台相互配合的定位槽,并使得所述定位凸台配合卡设于所述定位槽内,从而实现相邻两个所述镜片的定位装配,不需要所述镜片的整圈坎合方式来定位,使得所述镜片的定位精度高、装配稳定性好,且可通过设置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定位槽的配合角度,方便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