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1501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摄像镜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摄像镜头,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化的广角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便携式电子产品逐步兴起,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常规的摄像镜头的感光元件一般为CCD(Charge-CoupledDevice,感光耦合元件)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随着CCD与COMS元件性能的提高及尺寸的减小,对于相配套的摄像镜头的小型化与成像优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具有大视场角、小尺寸以及高成像品质的摄像镜头。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和多个后续透镜,并具有总有效焦距f以及入射瞳直径EPD,其中,所述摄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并且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所述总有效焦距f、所述入射瞳直径EPD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f/EPD≤2;以及ImgH/f>0.85。本申请的摄像镜头能够实现大孔径、超薄效果,并且具有高的成像品质。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多个后续透镜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0.08<T12/TTL<0.12。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多个后续透镜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像侧之间的第三透镜,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面为凸面;以及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满足4<T12/T23<13.5。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多个后续透镜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像侧之间的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其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以及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与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1满足0.5<SAG32/SAG41<1。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5<f2/f3<-1.8。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f3/f4|<0.8。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满足1.4<R6/R7<2.1。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0.5<R7/R8<1.3。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0.8<CT3/CT5<1.5。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多个后续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满足4<T12/T23<13.5。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为TTL,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满足0.08<T12/TTL<0.12。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并且其物侧面为凸面。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镜布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的成像侧,并具有负屈折力。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布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的成像侧,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并且其像侧面为凸面。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摄像镜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成像侧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其中,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f3/f4|<0.8。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摄像镜头还包括位于所述第四透镜的成像侧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0.8<CT3/CT5<1.5。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入射瞳直径EPD和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下列条件:f/EPD≤2;以及ImgH/f>0.85。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像侧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面为凹面;以及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面为凹面;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满足4<T12/T23<13.5。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摄像镜头还包括:感光元件,设置在成像面上,其中,所述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摄像镜头的入射瞳直径EPD和所述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f/EPD≤2;以及ImgH/f>0.85。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至少一个后续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与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1满足0.5<SAG32/SAG41<1。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0.08<T12/TTL<0.12。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5<f2/f3<-1.8。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满足4<T12/T23<13.5。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f3/f4|<0.8。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满足1.4<R6/R7<2.1。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0.5<R7/R8<1.3。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与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1满足0.5<SAG32/SAG41<1。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0.8<CT3/CT5<1.5。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所述摄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满足FOV>85°。本申请采用了多片(例如,五片)塑料镜片,通过合理分配各个镜片的焦距与面型,可具有以下至少一个优点:有效扩大视场角;缩短镜头总长度;保证镜头的广角化与小型化;校正了各类像差;以及提高了镜头的解析度与成像品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9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1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1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图1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应理解的是,虽然用语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段不应被这些用语限制。这些用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段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段区分开。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元件、第一部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段可被称作第二元件、第二部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段。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以”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语“基本上”、“大约”以及类似的用语用作表近似的用语,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语,并且旨在说明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识到的、测量值或计算值中的固有偏差。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申请。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具有总有效焦距f以及入射瞳直径EPD,并可包括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多个后续透镜以及感光元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并且其物侧面可为凸面。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摄像镜头的入射瞳直径EPD之间可满足f/EPD≤2,例如,1.875≤f/EPD≤1.989。这可有利于加大通光量,使系统具有大光圈优势,增强暗环境下的成像效果。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ImgH/f>0.85,例如,0.997≤ImgH/f≤1.013;其中,感光器件设置在成像面上。按照上述关系配置的摄像镜头,可在保证小型化的同时提高视场角,并有效修正诸如轴上色差、象散及倍率色差等各类像差,从而提升成像品质。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后续透镜可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之间可满足0.08<T12/TTL<0.12,例如,0.089≤T12/TTL≤0.113。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可将镜头总长约束在较短的范围内,保证该系统的小型化,以便于在较薄的手机镜头中使用。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后续透镜还可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像侧之间的第三透镜。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并且其像侧面为凸面。在实践中,还可对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进行优化。例如,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可满足4<T12/T23<13.5,例如T12和T23进一步可满足4.314≤T12/T23≤13.338。通过合理设置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隔距离,可在保证使摄像镜头小型化的同时降低高级像差、降低系统敏感性,从而提高成像品质。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满足-5<f2/f3<-1.8,例如f2与f3进一步满足-4.505≤f2/f3≤-2.166。通过合理地配置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和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的参数,可实现广角功能。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后续透镜还可包括位于第三透镜与像侧之间的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其物侧面可为凹面。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可满足1.4<R6/R7<2.1,例如,1.453≤R6/R7≤2.009。通过合理配置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和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可保证光线入射角度的平缓,有助于修正系统整体像差。另外,可通过合理设置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和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对第四透镜的球差进行矫正,从而在保证该摄像镜头的成像质量的同时降低主光线角度。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可满足0.5<R7/R8<1.3,例如,0.657≤R7/R8≤1.21。此外,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f3/f4|<0.8,例如f3和f4可进一步满足0.16≤|f3/f4|≤0.68。第三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与第四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1可满足0.5<SAG32/SAG41<1,例如,0.615≤SAG32/SAG41≤0.91。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其像侧面可为凹面。在应用中,可对各透镜的厚度进行优化。例如,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可满足0.8<CT3/CT5<1.5,例如,0.926≤CT3/CT5≤1.276。通过合理地配置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可在保证小型化的同时提高视场角,实现广角功能。在具体应用中,还可将本申请的摄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设置为FOV>85°,从而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来有效地增加摄像镜头的视角,进而在保证镜头的小型化的同时提高镜头的成像质量。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五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增加摄像镜头的视角,保证镜头的小型化并提高成像质量,从而使得摄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有一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能够使得视野变得更大而真实。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镜头的构成数量,来获得下面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五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摄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五个透镜。如果需要,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下面参照图1至图16D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如图1所示,摄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五个透镜L1-L5。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未示出)以及用于滤除红外光的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在本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还可设置有光圈STO以调解进光量。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表面S13上。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由表1可得,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满足R6/R7=1.453。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与第四透镜L4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满足R7/R8=0.987。本实施例采用了5片透镜作为示例,通过合理分配个镜片的焦距与面型,有效扩大视场角,缩短了镜头总长度,保证镜头的广角化与小型化;同时校正各类像差,提高了镜头的解析度与成像品质。各非球面面型由以下公式限定:其中,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即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的倒数,h为非球面上任一点距主光轴的高度,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示出了实施例1中可用于各镜面S1-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和A16。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1.8679E-021.0056E-01-4.6215E-011.5705E+00-2.9305E+002.9189E+00-1.2095E+00S21.8814E-026.6563E-03-1.3866E-016.3799E-01-1.6161E+001.9588E+00-1.0522E+00S3-2.7524E-011.5688E-01-9.3910E-012.4805E+00-5.0280E+005.8854E+00-2.8720E+00S4-1.9156E-011.3408E-01-2.2614E-012.8242E-01-1.9133E-018.1759E-020.0000E+00S5-1.4927E-018.7186E-021.5979E-01-1.7638E-016.9523E-02-1.1875E-026.8438E-04S6-2.2631E-011.8548E-01-1.6092E-011.8815E-01-7.4117E-028.3824E-042.8112E-03S7-1.4250E-012.0104E-01-8.9346E-021.8051E-02-1.8236E-038.7803E-05-1.5970E-06S8-2.2391E-012.9033E-01-2.4854E-011.5049E-01-5.3099E-029.6306E-03-7.0188E-04S9-1.9025E-018.1256E-02-5.9509E-023.3049E-02-9.1068E-031.2035E-03-6.1979E-05S10-8.0745E-022.7960E-02-8.9590E-032.1194E-03-3.4168E-043.2329E-05-1.2967E-06表2以下所示出的表3给出实施例1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摄像镜头的总长度TTL。摄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可设置为FOV=91.293°。f1(mm)4.25f(mm)3.35f2(mm)-6.15TTL(mm)4.51f3(mm)2.84f4(mm)11.33f5(mm)-4.14表3根据表3,第二透镜L2的有效焦距f2与第三透镜L3的有效焦距f3满足f2/f3=-2.166。第三透镜L3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f4满足|f3/f4|=0.251。在该实施例中,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摄像镜头的入射瞳直径EPD满足f/EPD=1.949。摄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满足ImgH/f=1.013。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至摄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满足T12/TTL=0.102。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满足T12/T23=8.242。第三透镜L3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与第四透镜L4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41满足SAG32/SAG41=0.615。第三透镜L3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第五透镜L5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CT3/CT5=1.105。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摄像镜头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2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摄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五个透镜L1-L5。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未示出)以及用于滤除红外光的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在本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还可设置有光圈STO以调解进光量。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表面S13上。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5示出了实施例2中各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6示出了实施例2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面号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圆锥系数OBJ球面无穷450.0000STO球面无穷-0.1903S1非球面1.48180.49191.544/56.11-0.4322S2非球面3.99250.4684-14.4888S3非球面-38.16210.21701.660/20.3716.8791S4非球面11.49550.108650.0000S5非球面-7.15560.68651.544/56.11-99.0000S6非球面-1.35440.1414-2.6105S7非球面-0.69350.28501.660/20.37-4.3421S8非球面-1.05630.0300-2.6779S9非球面1.16580.74171.530/55.80-7.8808S10非球面1.00860.6045-4.0192S11球面无穷0.21001.517/64.17S12球面无穷0.5037S13球面无穷表4f1(mm)4.04f(mm)3.24f2(mm)-13.23TTL(mm)4.49f3(mm)2.94f4(mm)-4.42f5(mm)21.49表6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摄像镜头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3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摄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五个透镜L1-L5。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未示出)以及用于滤除红外光的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在本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还可设置有光圈STO以调解进光量。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表面S13上。表7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8示出了实施例3中各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9示出了实施例3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表7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1.7972E-021.3497E-01-7.1096E-012.3655E+00-4.3527E+004.1988E+00-1.6836E+00S22.0397E-021.3142E-02-2.0202E-016.2775E-01-1.3416E+001.3688E+00-6.9304E-01S3-2.8342E-012.0962E-01-1.2221E+003.4141E+00-7.1581E+008.1191E+00-3.8346E+00S4-2.3774E-011.7539E-01-1.8913E-011.7065E-01-1.4401E-017.9981E-020.0000E+00S5-1.3434E-01-1.6052E-024.2279E-01-5.7686E-013.8302E-01-1.3104E-011.8357E-02S6-2.1514E-019.9330E-021.0286E-01-1.5880E-011.3613E-01-5.9766E-029.7476E-03S7-3.4978E-018.5966E-01-9.8956E-017.4065E-01-3.4634E-019.1111E-02-1.0406E-02S8-2.3211E-015.1193E-01-5.7500E-013.8356E-01-1.4081E-012.6046E-02-1.8964E-03S91.0375E-01-2.9732E-012.2418E-01-9.6988E-022.6443E-02-4.0880E-032.6393E-04S10-2.4466E-02-1.2267E-028.8222E-03-2.6571E-034.2419E-04-3.5404E-051.1973E-06表8f1(mm)4.33f(mm)3.34f2(mm)-6.80TTL(mm)4.58f3(mm)2.70f4(mm)3.98f5(mm)-2.10表9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摄像镜头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4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摄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五个透镜L1-L5。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未示出)以及用于滤除红外光的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在本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还可设置有光圈STO以调解进光量。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表面S13上。表10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1示出了实施例4中各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2示出了实施例4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面号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圆锥系数OBJ球面无穷无穷STO球面无穷-0.0072S1非球面2.33690.48071.544/56.11-4.5739S2非球面-12650.72000.401699.0000S3非球面-23.12230.26681.660/20.3799.0000S4非球面4.32770.0910-42.9179S5非球面54.06310.74041.544/56.11-99.0000S6非球面-1.27160.1815-2.5289S7非球面-0.63300.32951.651/21.52-2.4574S8非球面-0.86560.0300-3.1776S9非球面0.99550.58031.530/55.80-3.0314S10非球面0.82410.6125-2.4451S11球面无穷0.21001.517/64.17S12球面无穷0.5902S13球面无穷表10表11f1(mm)4.28f(mm)2.84f2(mm)-5.45TTL(mm)4.51f3(mm)2.29f4(mm)-8.18f5(mm)48.84表12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摄像镜头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5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摄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五个透镜L1-L5。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未示出)以及用于滤除红外光的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在本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还可设置有光圈STO以调解进光量。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表面S13上。表13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4示出了实施例4中各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5示出了实施例4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面号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圆锥系数OBJ球面无穷无穷STO球面无穷-0.0862S1非球面1.52480.47491.544/56.11-0.4375S2非球面3.70810.4504-12.2830S3非球面42963.23000.25001.660/20.37-99.0000S4非球面4.76950.0740-87.0862S5非球面18.52930.78681.544/56.11-99.0000S6非球面-1.45890.2673-2.7825S7非球面-0.93980.35721.651/21.52-2.0142S8非球面-0.77960.0613-3.3048S9非球面-16.38590.69491.530/55.8078.6220S10非球面1.11350.4756-7.5147S11球面无穷0.21001.517/64.17S12球面无穷0.4876S13球面无穷表13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2.5733E-026.9157E-02-4.1017E-011.5166E+00-3.1032E+003.2881E+00-1.4685E+00S21.7143E-023.7699E-02-4.5962E-011.2295E+00-2.0821E+001.6040E+00-5.6432E-01S3-3.2485E-012.9355E-01-1.2232E+001.7780E+00-1.5048E+00-1.9983E-018.0027E-01S4-2.3163E-012.2472E-01-4.5854E-016.1176E-01-5.0276E-012.0566E-010.0000E+00S5-1.2861E-011.7909E-023.2781E-01-4.6388E-013.1213E-01-1.0907E-011.5791E-02S6-2.0317E-015.6980E-021.7577E-01-2.7106E-012.4189E-01-1.0837E-011.8104E-02S7-3.7277E-019.9894E-01-1.2852E+001.0405E+00-5.0896E-011.3720E-01-1.5859E-02S8-2.8181E-016.6126E-01-8.0023E-015.6377E-01-2.1972E-014.3948E-02-3.5426E-03S91.2974E-01-2.9996E-011.9534E-01-6.7570E-021.4269E-02-1.7584E-039.4550E-05S10-1.0566E-02-2.3355E-021.3626E-02-3.9258E-036.2946E-04-5.4021E-051.9129E-06表14f1(mm)4.41f(mm)3.34f2(mm)-7.16TTL(mm)4.59f3(mm)2.51f4(mm)3.70f5(mm)-1.92表15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摄像镜头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6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摄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五个透镜L1-L5。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未示出)以及用于滤除红外光的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在本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还可设置有光圈STO以调解进光量。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表面S13上。表16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7示出了实施例6中各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8示出了实施例6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表16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2.4022E-028.9762E-02-4.9355E-011.7912E+00-3.6208E+003.8315E+00-1.7025E+00S22.2207E-021.3637E-02-2.6440E-017.7884E-01-1.5925E+001.5576E+00-7.6372E-01S3-2.7789E-012.6390E-01-1.6677E+004.9976E+00-1.0276E+011.1195E+01-5.0199E+00S4-1.9320E-011.9174E-01-3.9127E-014.9958E-01-3.7878E-011.4695E-010.0000E+00S5-1.5243E-011.2194E-01-6.8424E-031.0447E-01-1.8599E-011.0781E-01-2.1662E-02S6-2.2950E-011.8097E-01-1.9020E-012.7035E-01-1.5702E-013.4467E-02-1.8252E-03S7-2.0134E-02-3.2476E-017.6222E-01-6.6506E-012.8864E-01-6.1253E-024.8217E-03S8-1.6893E-011.2276E-01-3.4446E-021.4362E-02-6.3201E-031.1991E-03-7.3847E-05S9-2.3374E-011.1044E-01-5.9028E-022.8723E-02-8.0646E-031.1473E-03-6.5565E-05S10-9.9370E-024.2132E-02-1.3542E-022.9697E-03-4.1863E-043.3829E-05-1.1728E-06表17f1(mm)4.49f(mm)3.27f2(mm)-7.40TTL(mm)4.56f3(mm)2.80f4(mm)-17.56f5(mm)-10.84表18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摄像镜头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7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摄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五个透镜L1-L5。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未示出)以及用于滤除红外光的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在本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还可设置有光圈STO以调解进光量。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表面S13上。表19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20示出了实施例7中各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21示出了实施例7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面号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圆锥系数OBJ球面无穷无穷STO球面无穷-0.1293S1非球面1.49630.45521.544/56.11-0.3681S2非球面4.30790.5175-12.9164S3非球面-3.37440.25001.660/20.37-23.3948S4非球面-14.42050.0388-85.8215S5非球面170.91420.78371.544/56.11-99.0000S6非球面-1.51940.2018-1.7978S7非球面-0.77370.32441.651/21.52-2.2271S8非球面-0.98870.0300-3.1243S9非球面1.42740.71501.530/55.80-4.8266S10非球面0.99380.5149-3.3664S11球面无穷0.21001.517/64.17S12球面无穷0.5269S13球面无穷表19表20f1(mm)3.97f(mm)3.17f2(mm)-6.67TTL(mm)4.57f3(mm)2.76f4(mm)-13.47f5(mm)-14.37表21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D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摄像镜头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8以下参照图15至图1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摄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五个透镜L1-L5。第一透镜L1具有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第二透镜L2具有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第三透镜L3具有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第四透镜L4具有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第五透镜L5具有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该摄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未示出)以及用于滤除红外光的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的滤光片L6。在本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还可设置有光圈STO以调解进光量。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表面S13上。表22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23示出了实施例8中各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24示出了实施例8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5、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摄像透镜的总长度TTL。面号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圆锥系数OBJ球面无穷无穷STO球面无穷-0.1896S1非球面1.49340.45361.544/56.11-0.2330S2非球面3.59300.4726-5.3278S3非球面-17.36980.25001.660/20.37-62.1257S4非球面6.15930.0705-91.2075S5非球面17.02770.74341.544/56.11-97.0191S6非球面-1.59020.2613-2.6421S7非球面-0.98710.35021.651/21.52-2.1672S8非球面-0.82620.1035-3.2126S9非球面-811.20870.70101.530/55.8099.0000S10非球面1.16360.4760-6.6931S11球面无穷0.21001.517/64.17S12球面无穷0.4880S13球面无穷表22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1.8299E-021.3792E-01-7.3596E-012.4769E+00-4.6080E+004.4909E+00-1.8190E+00S22.1496E-022.6435E-03-1.3618E-013.9512E-01-8.9273E-019.1812E-01-5.1644E-01S3-2.8248E-011.9286E-01-1.1177E+003.0941E+00-6.6395E+007.6915E+00-3.7012E+00S4-2.3858E-011.7819E-01-1.9475E-011.7866E-01-1.5132E-018.3179E-020.0000E+00S5-1.3423E-01-1.6098E-024.2235E-01-5.7612E-013.8245E-01-1.3081E-011.8319E-02S6-2.1496E-019.8919E-021.0331E-01-1.5866E-011.3542E-01-5.9265E-029.6401E-03S7-3.5047E-018.6106E-01-9.9125E-017.4232E-01-3.4751E-019.1567E-02-1.0479E-02S8-2.3192E-015.0796E-01-5.6468E-013.7289E-01-1.3551E-012.4775E-02-1.7778E-03S99.2642E-02-2.8330E-012.1451E-01-9.3009E-022.5407E-02-3.9288E-032.5325E-04S10-2.4871E-02-1.1708E-028.5463E-03-2.5742E-034.0895E-04-3.3882E-051.1354E-06表23f1(mm)4.35f(mm)3.34f2(mm)-6.79TTL(mm)4.58f3(mm)2.70f4(mm)4.15f5(mm)-2.16表24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光学系统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光学成像系统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6A至图16D可知,实施例8所给出的摄像镜头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8分别满足以下表25所示的关系。条件式/实施例12345678f/EPD1.9491.8751.9531.9891.9851.9721.9341.952ImgH/f1.0130.9980.9971.0001.0041.0011.0021.001R6/R71.4531.9531.6042.0091.5521.9191.9641.611FOV91.29391.29389.46389.99890.03189.99290.10490.005T12/T238.2424.3146.6824.4136.0865.65513.3386.704T12/TTL0.1020.1040.1030.0890.0980.1010.1130.103f2/f3-2.166-4.505-2.515-2.383-2.849-2.638-2.414-2.514|f3/f4|0.2510.6650.6800.2790.6790.1600.2050.652R7/R80.9870.6571.2100.7311.2050.8010.7821.195SAG32/SAG410.6150.9100.8270.8330.8140.7460.8240.881CT3/CT51.1050.9261.0621.2761.1321.0191.0961.060表2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摄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摄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摄像模块。该摄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摄像镜头。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