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托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0597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鼻托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眼镜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了鼻托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鼻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和塑料类眼镜框架一体成型的,鼻托的材料属性也和镜框是相同的,由于眼镜框对材料属性硬度要高一些,那鼻托的硬度也会高,即导致在佩戴时鼻梁会有压迫感,不舒适,长久佩戴会造成压痕;另一种是鼻托与镜框是分体成型,鼻托材料属性是软的,佩戴时也会缓解对鼻梁的压迫感,但是,要通过粘胶水或锁螺丝等方法固定在镜架上,这些方法的弊病是安装复杂,并且非常容易脱落。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鼻托材料属性硬度过高或者安装复杂、易脱落的缺点,提供了鼻托的制作工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鼻托的制作工艺,具体步骤包括:1)通过夹具将已成型的镜框进行固定;2)在镜框内侧的鼻托安装处进行切削并在镜框上形成左右对称的安装孔;3)将两个左右对称的鼻托浇铸模分别固定在镜框两侧上,鼻托浇铸模分别包裹在对应的安装孔外;4)制作鼻托凝胶:100%配方量的自粘性硅凝胶,其中取50%配方量的自粘性硅凝胶与硅酮和油酸均匀混合,得A;其中取50%配方量的自粘性硅凝胶与松节油均匀混合,得B;将A与B混合形成混合液,真空下抽气泡,再将混合液先加热至80℃-90℃并保温18-20分钟,再将其冷却至2℃-5℃保持30-35分钟,然后将其逐渐升温至56℃-58℃并在搅拌机搅拌30分钟后取出,将取出的混合液在30-35秒内将其急速降至常温中,最后将其升至65℃-68℃的状态下形成待浇铸的鼻托凝胶。硅酮(Silicones)俗称硅油或二甲基硅油,分子式:(CH3)3SiO(CH3)2SiOnSi(CH3)3,系有机硅氧化物的聚合物,是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黏度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加,硅酮对药物的释放与穿透皮肤的性能较豚酯、羊毛脂及凡士林为快,但成本较高,该品化学性质稳定,疏水性强,不溶于水,溶于汽油、甲苯等非极性溶媒,该品常与其它油脂性基质合用制成防护性软膏,用于防止水性物质如酸、碱液等对皮肤的刺激或腐蚀,也可制成乳剂型基质应用;油酸(Oleicacid)是一种单不饱和Omega-9脂肪酸,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化学式C18H34O2(或CH3(CH2)7CH=CH(CH2)7COOH)。将油酸加氢加成得到硬脂酸。油酸的双键反式异构体称为反油酸;通过以上的步骤制作出的鼻托,材料的软硬度、抗震性、耐腐蚀性都较高;5)向鼻托浇铸模内倒入鼻托凝胶并冷却至常温;6)取下鼻托浇铸模;7)对鼻托和鼻托与镜框之间的间隙进行抛光。通过以上步骤,解决了一体成型的塑料眼镜导致的鼻托过硬的问题,也解决了分体式鼻托在安装上过于复杂的问题,将具有舒适软度的鼻托通过浇铸的方式成型在镜框上,不仅省去了安装鼻托的复杂工艺,也减少了安装零件的数量,大大提高了眼镜佩戴时的舒适度,通过特殊的工艺制成的鼻托凝胶在成型后具有更好的柔软度、抗震性和抗腐蚀性,使鼻托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受面部油脂、化妆品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损耗。作为优选,安装孔包括由槽口向槽底方向设置并相互连通的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为圆柱形腔体,第二腔体为圆台形腔体,第二腔体的两端直径不同,直径较大的一端为大径端,直径较小的一端为小径端,小径端与第一腔体连接,大径端的直径大于第一腔体的直径。通过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使位于其中的鼻托凝胶形成有效的锁定安装结构,防止鼻托在使用的过程中脱落。作为优选,第二腔体上还设有固定孔,固定孔的轴线垂直与第二腔体轴线方向并向外发散,固定孔均匀分布在第二腔体的环面上。固定孔的设置加强了鼻托在成型后能稳定的安装在镜框上,防止鼻托的掉落。作为优选,第一腔体的内壁及镜框上的鼻托安装面进行喷砂处理,第一腔体内壁上的表面粗糙度为50-55,镜框上的鼻托安装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10-120。通过增加表面粗糙度的处理,使鼻托与镜框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使鼻托能更加牢固地安装在镜框上。作为优选,在进行步骤4)的过程中,在将混合液逐渐升温至56℃-58℃并在搅拌机搅拌30分钟的过程中,加入薄荷醇、橙皮油和茴香油。在鼻托中加如薄荷醇、橙皮油和茴香油,使鼻托的气味清新,有效掩盖化工原料的刺激性气味,使佩戴者更加舒适。作为优选,A液中的自粘性硅凝胶、硅酮和油酸之间的质量比为8.5:1:0.5。作为优选,B液中的自粘性硅凝胶与松节油之间的质量比为9:1。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发明解决了一体成型的塑料眼镜导致的鼻托过硬的问题,也解决了分体式鼻托在安装上过于复杂的问题,将具有舒适软度的鼻托通过浇铸的方式成型在镜框上,不仅省去了安装鼻托的复杂工艺,也减少了安装零件的数量,大大提高了眼镜佩戴时的舒适度,通过特殊的工艺制成的鼻托凝胶在成型后具有更好的柔软度、抗震性和抗腐蚀性,使鼻托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受面部油脂、化妆品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损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安装孔、2—鼻托浇铸模、3—镜框、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21—大径端、122—小径端、123—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鼻托的制作工艺,具体步骤包括:1)通过夹具将已成型的镜框3进行固定;2)在镜框3内侧的鼻托安装处进行切削并在镜框3上形成左右对称的安装孔1;3)将两个左右对称的鼻托浇铸模2分别固定在镜框3两侧上,鼻托浇铸模2分别包裹在对应的安装孔1外;4)制作鼻托凝胶:100%配方量的自粘性硅凝胶,其中取50%配方量的自粘性硅凝胶与小分子硅酮和油酸均匀混合,得A;其中取50%配方量的自粘性硅凝胶与松节油均匀混合,得B;将A与B混合形成混合液,真空下抽气泡,再将混合液先加热至82℃并保温19分钟,再将其冷却至3℃保持32分钟,然后将其逐渐升温至57℃并在搅拌机搅拌30分钟后取出,将取出的混合液在32秒内将其急速降至常温中,最后将其升至66℃的状态下形成待浇铸的鼻托凝胶,硅酮(Silicones)俗称硅油或二甲基硅油,分子式:(CH3)3SiO(CH3)2SiOnSi(CH3)3,系有机硅氧化物的聚合物,是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黏度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加;;5)向鼻托浇铸模2内倒入鼻托凝胶并冷却至常温;6)取下鼻托浇铸模2;7)对鼻托和鼻托与镜框3之间的间隙进行抛光。安装孔1包括由槽口向槽底方向设置并相互连通的的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同轴设置,第一腔体11为圆柱形腔体,第二腔体12为圆台形腔体,第二腔体12的两端直径不同,直径较大的一端为大径端121,直径较小的一端为小径端122,小径端122与第一腔体1连接,大径端121的直径大于第一腔体1的直径。第二腔体12上还设有固定孔123,固定孔123的轴线垂直与第二腔体12轴线方向并向外发散,固定孔123均匀分布在第二腔体12的环面上。第一腔体11的内壁及镜框3上的鼻托安装面进行喷砂处理,第一腔体11内壁上的表面粗糙度为52,镜框3上的鼻托安装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15。在进行步骤4)的过程中,在将混合液逐渐升温至57℃并在搅拌机搅拌30分钟的过程中,加入薄荷醇、橙皮油和茴香油。A液中的自粘性硅凝胶、小分子硅酮和油酸之间的质量比为8.5:1:0.5。B液中的自粘性硅凝胶与松节油之间的质量比为9:1。实施例2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将A与B混合形成混合液,真空下抽气泡,再将混合液先加热至86℃并保温19分钟,再将其冷却至3℃保持32分钟,然后将其逐渐升温至57℃并在搅拌机搅拌30分钟后取出,将取出的混合液在32秒内将其急速降至常温中,最后将其升至66℃的状态下形成待浇铸的鼻托凝胶;实施例3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将A与B混合形成混合液,真空下抽气泡,再将混合液先加热至82℃并保温19分钟,再将其冷却至4℃保持34分钟,然后将其逐渐升温至57℃并在搅拌机搅拌30分钟后取出,将取出的混合液在32秒内将其急速降至常温中,最后将其升至66℃的状态下形成待浇铸的鼻托凝胶;实施例4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将A与B混合形成混合液,真空下抽气泡,再将混合液先加热至82℃并保温19分钟,再将其冷却至3℃保持32分钟,然后将其逐渐升温至57℃并在搅拌机搅拌30分钟后取出,将取出的混合液在34秒内将其急速降至常温中,最后将其升至66℃的状态下形成待浇铸的鼻托凝胶。实施例5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将A与B混合形成混合液,真空下抽气泡,再将混合液先加热至82℃并保温19分钟,再将其冷却至3℃保持32分钟,然后将其逐渐升温至57℃并在搅拌机搅拌30分钟后取出,将取出的混合液在32秒内将其急速降至常温中,最后将其升至67℃的状态下形成待浇铸的鼻托凝胶。实施例6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将步骤4)中的制作的鼻托凝胶换成市面上普通的硅凝胶。表一实施例1-6中所得的鼻托的硬度参数对照表实验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邵氏硬度55A54A52A56A55A70A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