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偏振CO2激光干涉加工镜片防雾结构的装置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9924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利用偏振CO2激光干涉加工镜片防雾结构的装置与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激光干涉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偏振co2激光干涉加工镜片防雾结构的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镜片作为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在各个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眼镜。但当镜片所处的环境温度突然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结成液滴,附着在镜片表面,会降低镜片的透过率,影响人的视觉,甚至引发一些严重的后果,比如车祸、医疗事故等,因此镜片防雾技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传统的防雾方法可分为亲水性防雾和疏水性防雾,都是在镜片表面镀一层亲水薄膜或疏水薄膜,达到防雾的目的,但是膜的耐久性不佳,不能长期保持疏水性。

激光干涉光刻提供了一种快速的表面改性方法,并被用于改善材料表面的浸润性,这方面的灵感来自于仿生学,通过模拟制作大自然中的功能表面,可以得到良好的防雾效果。激光干涉光刻是利用两束或多束激光在材料表面产生干涉,形成周期性强弱相间的能量分布,进而实现激光对材料的三维刻蚀。通过控制激光束的波长、夹角、偏振态、功率和曝光时间等工艺参数,可在材料表面获得特定尺寸的微纳结构。这种技术与传统的镀膜技术相比,具有耐久、环保、低成本等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利用偏振co2激光干涉加工镜片防雾结构的装置与方法,首先利用特殊角度放置的抛光锗片,将原本是圆偏振状态输出的co2激光变成线偏振光,然后进行分光和分别反射、光斑叠加干涉,进而进行高效率的双光束干涉加工,在镜片表面制作出防雾微结构的装置与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利用co2激光进行镜片表面防雾结构加工的装置,其包括co2激光器、机械快门、起偏器、分光镜、反射镜,待加工镜片,吸光器,其特征在于起偏器为与入射光轴呈布儒斯特角放置的锗片,可将入射的圆偏振态的co2激光分解起偏为线偏振的反射光和透射光,吸光器对透射光进行吸收,分光镜对反射光进行分光,分光后的反射光经反射镜分别反射后,会聚到待加工镜片表面重合并干涉,得到干涉激光条纹加工出的周期性平行沟槽的微纳防雾结构。

所述起偏器的布儒斯特角为75.9°,其有效直径为φ25mm,厚度为2mm。

采用一级以上分光镜和反射镜对反射光进行反射,实现1分2、2分4、或4分8的分光。

还包括指引光激光器,采用人眼可见的激光作为指示光,经分光镜反射和透射后与co2激光同轴,起指引作用,辅助co2激光加工和光路调整。

沟槽间距可通过改变反射镜的角度与位置进行调整,反射镜安装可调支架上,便于移动和角度调整。

所述吸光器由金属外壳和耐火吸收材料内芯制成,内芯将吸收的透射光转变为热能,通过金属外壳散发出去。

所述镜片为树脂镜片或其它可被红外激光加工的镜片。

根据上述装置进行镜片表面防雾结构加工的方法,co2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经过机械快门后,由按布儒斯特角放置的起偏器对激光束进行分解起偏,将圆偏振态的激光束变为线偏振态反射光和透射光,吸光器对透射光进行吸收消除,分光镜对反射光进行分光,将光束分成功率相等的多束反射光,多束光再经过反射镜被分别反射到待加工镜片上,调整反射镜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多束光在待加工表面上重合并形成干涉条纹,利用条纹的功率强弱不同待加工镜片进行加工,得到周期性平行沟槽的微纳防雾结构。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有以下优点:

因co2激光的波长位于远红外波段,可被镜片材料吸收,实现汽化和切割;该装置采用了与入射光轴呈布儒斯特角放置的起偏器,将圆偏振光变为线偏振光,实现了对比度效果良好的镜片防雾微结构的激光加工;相比于现有的镀膜防雾技术,在耐久性、低成本、使用方便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还采用了指引光装置,指引光经调整后与红外激光同轴,解决了红外激光因为不可见所以在加工和调整中不方便的困难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原理图;

图2为起偏器的光路原理图;

图3为计算机模拟的双光束干涉条纹的功率大小效果图;

图4为实际加工出镜片表面的沟槽结构,左图为60.8μm,右图为30.5μ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如附图1所示:co2激光器1发出的激光经过机械快门2后,由按布儒斯特角放置的起偏器3对激光束进行分解起偏,将圆偏振态的激光束变为线偏振态反射光(p波)和透射光(s波),对透射光采用吸光器9进行吸收消除,对反射光采用分光镜4进行1:1分光,将光束分成功率相等的两束反射光,两束光再经过反射镜5、6被分别反射到待加工镜片7上,调整反射镜5、6的位置和角度,使得两束光在待加工表面7上重合并形成干涉条纹,利用条纹的功率强弱不同对材料表面进行加工,可得到周期性平行沟槽的微纳防雾结构;指引光激光器8发出红色650nm的激光,利用分光镜4获得反射光和透射光,分别与co2激光的透射部分和反射部分重合或平行,对它们起指引作用,指引光激光器8、起偏器3和反射镜5、6都分别固定在可调支架上,以便于对角度和位置进行精确调整,从而实现在镜片表面上的加工。

所述co2激光器1为大功率气体激光器(可根据加工需要更换激光器,本方案中由于树脂镜片在可见光波段透过率高,故采用红外波段的co2激光进行加工),波长10.6μm,功率150w,出射光束直径φ8mm,发散角5mrad。

所述机械快门2采用单片机控制,响应时间1ms,有效口径为φ10mm,机械快门2可将连续输出的激光束斩波为脉冲段,脉冲宽度为10~20ms,实现镜片的汽化和切割,根据镜片材质不同,可采用相应合适的脉冲宽度,实现理想的汽化切割效果。

所述起偏器3为经过抛光和镀膜的锗片,其法线与激光入射角方向成布儒斯特角,其有效直径为φ25mm。

所述分光镜4采用zns红外晶体材料并镀膜,镀膜的膜系设计为将10.6μm的co2激光进行1:1分光,同时对650nm的半导体激光也进行分光。

所述反射镜5、6优选k9玻璃制造,反射面镀金,为高反射膜hr@10.6μm,两个镜片都分别固定在二维精密调整架上,并置于光学平台上,便于平移位置并锁紧。

所述待加工材料7为树脂镜片或其它可被红外激光加工的镜片,作为被加工对象。

所述指引光激光器8为半导体激光器,发出650nm的红色可见光,经分光镜反射和透射后与co2激光同轴,起指示作用。

所述吸光器9对无用的激光束进行吸收和滤除,由金属外壳和耐火吸收材料内芯制成,内芯材料将入射的红外激光转变为热能,通过金属外壳散发出去。对无用的激光束进行吸收和滤除,由金属外壳和耐火吸收材料内芯制成,内芯材料将入射的红外激光转变为热能,通过金属外壳散发出去。

所述激光器,机械快门、起偏器、分光镜、反射镜、指引光激光器等整个系统均放置在光学平台上,通过改变2个反射镜5、6的角度与位置,进而改变了夹角,得到不同的加工周期。

在一个方向上加工完成后,可以调换待镜片的x轴与y轴,这样就可以实现网状加工效果;

本方案在分光镜4后面还可以二次分光,进行4光束激光干涉加工。

计算示例如下,参见图2:

激光器输出波长为10.6μm,锗片折射率为4.008,

由布儒斯特角度计算公式:

由锗片折射率n2=4.008,大气折射率n1=1,

得θ=75.9°;

当反射镜5、6反射的两束光夹角为α=20°时,

加工周期

当反射镜5、6反射的两束光夹角为α=10°时,

加工周期

图3为计算机模拟的双光束干涉条纹的功率大小效果图,图4为采用上述装置及方法实际加工出镜片表面的防雾沟槽结构,左图周期性沟槽尺寸为60.8μm,右图周期性沟槽尺寸为30.5μ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