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304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成像镜头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镜头,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六片透镜的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常用感光元件ccd(charge-coupleddevice,感光耦合元件)或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等元件性能的提高及尺寸的减小,对于相配套使用的镜头的高成像品质及小型化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化,人们对摄像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成像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变高。为了适应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轻薄化的趋势,也需要配套使用的成像镜头满足小型化要求。为了满足成像镜头小型化,通常需要尽可能地减少成像镜头的镜片数量,但是由此造成的设计自由度的缺乏,会使得成像镜头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成像性能的需求。另外,目前主流成像镜头为了获得宽视角的图像,通常采用广角光学系统,但是却不利于拍摄较远物体,无法获得较远处的清晰图像,用户体验不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兴起的双摄技术,可以通过长焦镜头获得高的空间角分辨率,再通过图像融合技术,实现高频信息增强。但是,在双摄技术中,长焦镜头的设计尤为关键,如何设计使得镜头同时满足长焦和超薄特性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了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成像镜头。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具有总有效焦距f并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ttl/f≤1.05。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具有总有效焦距f并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可满足-2.0<f/f5<1.0。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具有总有效焦距f并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其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可满足-2.0<f/r10<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ttl/imgh≤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可满足f/epd≤2.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之间可满足f/ct6≥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第六透镜在最大半径处的边缘厚度et6之间可满足ct6/et6<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0<ct4/f<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0<t34/f<0.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可满足0<f4/f3<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之间可满足-2.0<f/f6<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0<r1/f<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可满足|r1/r2|<0.5。本申请可例如采用了多片(例如,六片)透镜,通过合理分配成像镜头中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使该成像镜头在满足小型化的同时,实现摄远的功效。附图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4a至图1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6a至图1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包括例如六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这六个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至第六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有利于实现系统的低阶像差的分布、良好的光学像质,并且有利于实现超薄功能。在应用中,第一透镜提供了整个光学系统所需要的主要的正光焦度,并且大部分的正的光焦度均集中在第一透镜的物侧面。通过将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约束在一合理的范围,既可保证整个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又不至于由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弯曲太强烈,而产生大量的球差,从而引起后方系统中各镜面的像差贡献率的提升。例如,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0<r1/f<0.5,更具体地,r1和f进一步可满足0.24≤r1/f≤0.32。另外,还可对第一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相对范围进行合理控制,以有效地控制光学系统各个视场的慧差,从而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之间可满足|r1/r2|<0.5,更具体地,r1和r2进一步可满足0.02≤|r1/r2|≤0.2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对第四透镜和第三透镜光焦度的合理分配,可有效地实现视场相关像差的矫正,有利于实现光学系统边缘视场的良好成像质量。例如,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之间可满足0<f4/f3<0.5,更具体地,f4和f3进一步可满足0.01≤f4/f3≤0.3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六透镜的光焦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能够有效地控制光学系统的场曲和畸变,从而使得在光学系统的边缘视场处获得良好的像质。例如,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之间可满足-2.0<f/f6<0.5,更具体地,f和f6进一步可满足-1.63≤f/f6≤0.12。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之间可满足-2.0<f/f5<1.0,更具体地,f和f5进一步可满足-1.61≤f/f5≤0.75。通过控制第五透镜的有效光焦度,使得第五透镜的象散贡献率在合理的范围,从而有效平衡系统的象散量,使得系统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之间可满足-2.0<f/r10<0,更具体地,f和r10进一步可满足-1.65≤f/r10≤-0.63。通过合理控制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大小和方向,使得第五透镜具有良好的球差平衡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轴上成像质量。在应用中,可对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行合理布置。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0<ct4/f<0.5,更具体地,ct4和f进一步可满足0.04≤ct4/f≤0.14。通过对第四透镜中心厚度和光学系统总有效焦距之比的限制,能够有效地矫正光学系统的场曲和畸变,从而使得光学系统在全视场获得良好的像质质量。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f/ct6≥15,更具体地,ct6和f进一步可满足15.27≤f/ct6≤30.41。另外,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第六透镜在最大半径处的边缘厚度et6之间可满足ct6/et6<1.3,更具体地,ct6和et6进一步可满足0.34≤ct6/et6≤1.21。通过对第六透镜中心厚度和边缘厚度之比的约束,能够使得非球面度较大的第六透镜具有较好的成型特性。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0<t34/f<0.2,更具体地,t34和f进一步可满足0.05≤t34/f≤0.14。通过对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的间距的控制,能够有效地调整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组成的第一光学镜片组的组合光焦度以及由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二光学镜片组的组合光焦度,使得第一光学镜片组和第二光学镜片组分别获得合理的组合光焦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对镜头总长和像高的比例的约束,实现成像镜头的大像面、高像素的要求。例如,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的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可满足ttl/imgh≤2.0,更具体地,ttl和imgh进一步可满足1.48≤ttl/imgh≤2.00。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的轴上距离ttl与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可满足ttl/f≤1.05,更具体地,ttl和f进一步可满足0.92≤ttl/f≤1.05。当镜头参数满足条件式ttl/f≤1.05时,能够有效地控制光学系统的总长,使得光学系统能够适用于例如手机等对光学系统尺寸有严格要求的终端设备。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可满足f/epd≤2.7,更具体地,f和epd进一步可满足2.47≤f/epd≤2.69。满足条件式f/epd≤2.7,以使镜头获得合理的衍射分辨率,进而获得合理的设计以及加工后真实的分辨本领。可选地,本申请的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滤光片可设置在例如第六透镜与成像面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滤光片可根据需要设置于其他位置处。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六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在保证镜头小型化的同时实现长焦的特性,并提高镜头的分辨率与成像品质,从而使得成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提高镜头的成像品质。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六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六个透镜。如果需要,该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成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六个透镜e1-e6。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以及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可选地,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e7。在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还可在例如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表1示出了实施例1中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由表1可得,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e1的像侧面s2的曲率半径r2之间满足|r1/r2|=0.26。本实施例采用了六片透镜作为示例,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焦距、各透镜的面型、各透镜之间的间隔距离,在保证镜头小型化的同时,提升镜头的分辨率并实现摄远的功效。各非球面面型x由以下公式限定: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在上表1中已给出);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表2表3给出了实施例1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参数f1(mm)f2(mm)f3(mm)f4(mm)f5(mm)f6(mm)f(mm)hfov(°)数值2.87-5.46954.417.23-9.08-5.845.0726.6表3根据表3可知,第三透镜e3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e4的有效焦距f4之间满足f4/f3=0.01;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e5的有效焦距之间满足f/f5=-0.56;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六透镜e6的有效焦距f6之间满足f/f6=-0.87。结合表1和表3可得,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的曲率半径r1与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r1/f=0.24;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e5的像侧面s10的曲率半径r10之间满足f/r10=-1.43;第三透镜e3和第四透镜e4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与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34/f=0.13;第四透镜e4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ct4/f=0.11;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六透镜e6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之间满足f/ct6=15.27;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的轴上距离ttl与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之间满足ttl/f=0.96。另外,在实施例1中,第六透镜e6于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第六透镜e6在最大半径处的边缘厚度et6之间满足ct6/et6=1.05;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5的轴上距离ttl与成像面s15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之间满足ttl/imgh=1.88;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之间满足f/epd=2.64。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2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成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六个透镜e1-e6。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球面,像侧面s4为非球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非球面,像侧面s6为球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非球面,像侧面s8为球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以及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在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还可在例如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表4示出了实施例2中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5示出了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6示出了实施例2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4表5参数f1(mm)f2(mm)f3(mm)f4(mm)f5(mm)f6(mm)f(mm)hfov(°)数值3.01-4.8325.979.379.23-2.904.6034.1表6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3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成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六个透镜e1-e6。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以及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可选地,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e7。在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还可在例如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表7示出了实施例3中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8示出了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9示出了实施例3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7表8参数f1(mm)f2(mm)f3(mm)f4(mm)f5(mm)f6(mm)f(mm)hfov(°)数值3.47-4.62-195.12-30.939.99-8.847.4824.7表9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4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成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六个透镜e1-e6。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以及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可选地,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e7。在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还可在例如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表10示出了实施例4中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1示出了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2示出了实施例4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0表11参数f1(mm)f2(mm)f3(mm)f4(mm)f5(mm)f6(mm)f(mm)hfov(°)数值3.20-3.72153.837.32-4.6560.777.5024.7表12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5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成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六个透镜e1-e6。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以及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可选地,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e7。在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还可在例如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可选地,成像镜头还可包括设置于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之间的渐晕光阑st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表13示出了实施例5中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4示出了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5示出了实施例5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3表14参数f1(mm)f2(mm)f3(mm)f4(mm)f5(mm)f6(mm)f(mm)hfov(°)数值2.81-5.19112.446.92-9.68-4.945.0732.7表15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6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成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六个透镜e1-e6。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以及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在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还可在例如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表16示出了实施例6中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17示出了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18示出了实施例6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6表17参数f1(mm)f2(mm)f3(mm)f4(mm)f5(mm)f6(mm)f(mm)hfov(°)数值3.00-5.3127.7710.218.63-2.824.6034.4表18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7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成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六个透镜e1-e6。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以及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可选地,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e7。在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还可在例如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可选地,成像镜头还可包括设置于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之间的渐晕光阑st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表19示出了实施例7中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20示出了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21示出了实施例7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19表20参数f1(mm)f2(mm)f3(mm)f4(mm)f5(mm)f6(mm)f(mm)hfov(°)数值2.78-5.09158.086.44-7.22-6.245.0632.7表21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d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实施例8以下参照图15至图1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成像镜头沿着光轴包括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排列的六个透镜e1-e6。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和像侧面s2均为非球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非球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和像侧面s8均为非球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非球面;以及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非球面。可选地,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的滤光片e7。在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中,还可在例如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可选地,成像镜头还可包括设置于第二透镜e2与第三透镜e3之间的渐晕光阑st1。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表22示出了实施例8中成像镜头的各透镜的表面类型、曲率半径、厚度、材料及圆锥系数。表23示出了实施例8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表24示出了实施例8的各透镜的有效焦距f1至f6、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以及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hfov。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表22表23参数f1(mm)f2(mm)f3(mm)f4(mm)f5(mm)f6(mm)f(mm)hfov(°)数值2.79-5.10165.076.43-7.32-6.145.0632.7表24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角情况下的畸变大小值。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成像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6a至图16d可知,实施例8所给出的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8分别满足以下表25所示的关系。条件式\实施例12345678ttl/imgh1.881.551.992.001.491.481.531.53f/ct615.2730.4121.3717.8615.3521.9015.3415.34f4/f30.010.360.160.050.060.370.040.04ct6/et61.050.341.061.210.820.490.420.42ttl/f0.961.050.920.930.951.050.950.95ct4/f0.110.100.040.090.140.090.120.12t34/f0.130.130.050.140.140.140.130.14r1/f0.240.320.250.240.250.320.240.24|r1/r2|0.260.130.020.060.220.120.230.23f/f6-0.87-1.59-0.850.12-1.03-1.63-0.81-0.82f/epd2.642.622.692.632.692.472.692.69f/f5-0.560.500.75-1.61-0.520.53-0.70-0.69f/r10-1.43-0.99-1.20-0.63-1.65-0.96-1.33-1.33表2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成像镜头。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