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传送设备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8408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片材传送设备和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设备、以及一种包括该片材传送设备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一些成像设备(例如打印机、传真机和复印机)在沿着基本竖直的方向向上传送片材的同时致使片材通过成像部分,并且在片材的正面上形成图像。在片材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设备致使片材通过成像部分、反转片材、沿着基本竖直的方向向下传送片材,并且致使片材再次通过成像部分以在片材的背面上形成图像。在这种结构中,片材通过其沿着基本竖直的方向向下传送的传送路径以及片材通过其沿着基本竖直的方向向上传送的传送路径经由弯曲传送路径而连接。

如在日本专利no.3582531中公开的,推荐了一种具有可以反转片材的反转传送单元的成像设备。在成像设备中,当片材被卡在传送路径中时,操作者例如打开反转传送单元并且移除卡在传送路径中的片材。在成像设备中,可以被打开和关闭的反转传送单元由设备主体可枢转地支撑,并且第一引导板可枢转地支撑在反转传送单元的框架上。

此外,第二引导板可枢转地支撑在设备主体上,而当反转传送单元关闭时相对于第一引导板位于成像设备的内侧。主路径形成于第二引导板和设备主体之间,片材通过所述主路径而向上传送至成像部分。再传送路径形成于反转传送单元的框架和第一引导板之间,通过再传送片材而使片材通过所述再传送路径向下传送以在片材的背面上形成图像。

在日本专利no.3582531中所述的成像设备中,主路径设置在设备主体中,再传送路径设置在反转传送单元中。然而,在这种结构中,当片材被卡在弯曲传送路径中并且操作者试图打开反转传送单元时,反转传送单元的打开操作可能因卡住的片材而受妨碍,或者要不然片材可能撕裂,从而降低了移除被卡住的片材的可维护性或可操作性。除此之外,已经需要确保在可打开部分(例如反转传送单元)关闭的状态下限定传送路径的部件的定位精确性、并且需要确保传送路径的适当尺寸以便稳定地传送片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片材传送设备和一种包括所述片材传送设备的成像设备,卡住的片材可以容易地从所述片材传送设备中移除,并且所述片材传送设备确保精确地定位限定传送路径的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片材传送设备包括:主体部分;可打开部分,所述可打开部分由主体部分支撑并且构造成相对于主体部分打开和关闭;第一可动引导件,所述第一可动引导件由可打开部分支撑并且能够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在第一可动引导件和可打开部分之间形成片材通过其传送的第一传送路径,在第二位置中第一传送路径被打开;第二可动引导件,所述第二可动引导件由第一可移动引导件可移动地支撑;以及抵接部分,所述抵接部分设置在主体部分中并且构造成在可打开部分关闭的状态下抵接第二可动引导件,使得第二可动引导件被保持在形成片材通过其传送的第二传送路径的位置中。

参考附图,根据下文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其中门被关闭。

图1b是示出了门的示意性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整体结构的剖视图,示出了门的打开状态。

图3是门的剖视图,示出了内部引导件枢转的状态。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门的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第一实施例。用作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和片材传送设备的打印机1是电子照相型激光打印机。如图1a中所示,打印机1包括供给堆叠在其中的片材s的片材供给设备20、作为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的示例的成像部分10、以及将形成的图像定影在片材s上的定影部分50。

当打印机1接收成像指令并且从连接至打印机1的外部设备(例如计算机)接收图像数据时,成像部分10启动成像处理。激光扫描仪(未示出)根据接收的图像数据而用激光束辐照设置在成像部分10中的感光鼓11。由激光束辐照之后,静电潜像形成在由充电辊(未示出)提前充电的感光鼓11上。之后,显影辊(未示出)使静电潜像显影成位于感光鼓11的圆柱形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

片材供给设备20包括其上堆叠有片材s并且存储片材s的供给盒21、具有多个辊的供给和分离单元22、以及引导由供给和分离单元22传送的片材s的供给路径111。在此,片材s具有其上首先由成像部分10形成图像的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供给路径111包括:上部供给引导表面33(如图2中所示),所述上部供给引导表面面向片材s的第一表面并且用作与第二可动引导件相对的相对引导部分;以及面向第二表面的下部供给引导表面112。

与上述成像过程并行地,供给和分离单元22从供给盒21中逐一地分离片材s,并且通过供给路径111传送片材s。供给路径111与位于供给路径111下游的上游通过路径106连通。上游通过路径106与位于上游通过路径106下游的下游通过路径107连通。在此,措辞“下游”指的是片材s的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侧,而措辞“上游”指的是片材s的传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下文描述中也一样。

上游通过路径106包括上部供给引导表面33、以及与下部供给引导表面112连续并且设置在下部供给引导表面的下游的上游通过引导表面205。下游通过路径107包括上部供给引导表面33、以及与上游通过引导表面205a连续并且设置在所述上游通过引导表面的下游的下游通过引导表面32a。由供给和分离单元22传送的片材s通过上游通过路径106和下游通过路径107;并且被传送至用作传送部分的对准辊对30。

成像部分10设置在对准辊对30的下游。对准辊对30和成像部分10经由主路径101而彼此连接。对准辊对30形成片材s的偏转以校正片材s的歪斜,并且旋转以在预定的定时通过主路径101将片材s传送至成像部分10。形成在成像部分10的旋转感光鼓11的圆筒形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经由转印辊41施加的转印偏压的作用而在成像部分10中转印至片材s上。

定影部分50设置在成像部分10下游,并且包括具有加热器(未示出)的加热辊51、以及与加热辊51压力接触的压力辊52。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通过主路径101沿着基本竖直的方向(即重力方向)向上引导;通过加热辊51和压力辊52而被加热和加压。利用这一处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s上。

在主路径101的下游端,设置排放挡板64。排放挡板64在摆动轴d上摆动,并且改变片材s的传送路线。在图像形成于片材s的仅一面上的情况下,在定影部分50中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其上的片材s通过排放挡板64而引导至排放路径103,并且通过旋转排放辊对60而排放至排放托盘65上。

在图像形成于片材s的两面上的情况下,在定影部分50中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第一表面上的片材s通过排放挡板64而引导至反转路径104;并且被引导至旋转的双面反转辊对62。用作再传送路径的双面传送路径102相对于主路径101在外侧处平行于主路径101延伸。在此,靠近打印机1的中心部分的一侧称为内侧,而靠近打印机1的外表面的一侧称为外侧,下文描述中也一样。双面传送路径102包括双面内部引导表面42、以及相对于双面内部引导表面42设置在外侧并且面向双面内部引导表面42的双面外部引导表面206。

当片材s的后沿到达预定反转位置时,双面反转辊对62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并且通过返回切换(switchback)传送而朝着双面传送路径102向相反的方向传送片材s。传送至双面传送路径102的片材s通过双面传送路径102沿着基本竖直的方向向下引导,并且由设置在双面传送路径102上的旋转的双面辊对203进一步向下游传送。双面辊对203包括旋转的双面内部辊56、和与双面内部辊56相邻且基本平行于双面内部辊56设置的双面外部辊201。在此,术语“基本平行”指的是例如由主路径101和门摆动轴1a形成的角度并非必须为零度,而是可以为0至5度。针对下文对其它部分的描述中的术语“基本平行”,这也同样适用。

双面传送路径102与位于双面传送路径102下游的第一路径108连通。第一路径108(即第一传送路径)由与双面外部引导表面206连续的外部引导表面207、以及与双面内部引导表面42连续的内部引导表面204a构成。第一路径108与位于第一路径108下游的联接路径105连通。联接路径105由与外部引导表面207连续的联接用内部引导表面70、以及朝向联接用内部引导表面70的上游通过用引导表面205a构成。联接路径105与位于联接路径105下游的上游通过路径106连通。联接路径105、上游通过路径106和下游通过路径107形成第二路径109、即第二传送路径。由第一路径108和第二路径109形成弯曲路径120,所述弯曲路径以基本u形弯曲、并且连接双面传送路径102的下游端和主路径101的上游端。供给路径111和弯曲路径120一起联接至上游通过路径106中。

由双面辊对203传送至第一路径108的片材s由设置在弯曲路径120上的再供给辊对202通过第二路径109再次传送至对准辊对30。由对准辊对30传送的片材s传送至其中图像形成于片材s的第二表面上的成像部分10;然后传送至其中图像被定影在片材s上的定影部分50;然后通过排放辊对60经由排放挡板64而排放至排放托盘65上。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传送期间片材s被卡在打印机1中时,通过打开打印机1的一部分可以清除卡塞。在下文中,将描述确保这种操作的结构。如图1b和2中所示,打印机1包括门200、以及片材供给设备20设置于其中的主体部分100,所述门用作可打开部分并且由主体部分100以使得门200可以打开和关闭的方式支撑。门200在门摆动轴1a上摆动。

在主体部分100中,设置例如对准辊对30、主路径101、双面内部辊56、双面内部引导表面42和联接用内部引导表面70这样的部件。同样在主体部分100中,包括下游通过引导表面32a并且用作引导部件的下游通过引导件32相对于上部供给引导表面33被固定。门摆动轴1a设置在主体部分100的底部附近,并且基本与主路径101平行以及基本垂直于主路径101处的片材s的传送方向。在此,术语“基本垂直”指的是例如由片材s的传送方向和门摆动轴1a形成的角度并非必须为90度,而是可以为85至95度。针对在对其它部分的下文描述中的术语“基本垂直”,这也同样适用。

在门200中,设置双面外部引导表面206、外部引导表面207、双面外部辊201和再供给辊对202。同样在门200中,设置内部引导件204和上游通过引导件205。内部引导件204包括内部引导表面204a并且用作第一可动引导件(可动部分)。上游通过引导件205包括上游通过引导表面205a并且用作第二可动引导件(可动部分)。

当门200关闭时,设置在门200的上边缘附近的锁定部分(未示出)与主体部分100的被锁定部分(未示出)彼此接合,并且门200被锁定至主体部分100。门200包括操作部分(未示出),操作者利用所述操作部分而从主体部分100上解锁门200。此外,当门200关闭时,门200通过与被锁定部分接合的锁定部分而锁定至主体部分100上,并且双面内部引导表面42和双面外部引导表面206彼此更为靠近,以形成双面传送路径102。而且,上游通过引导表面205a和联接用内部引导表面70彼此更为靠近,以形成联接路径105,并且上游通过引导表面205a和上部供给引导表面33彼此更为靠近以形成上游通过路径106。这种构造产生了片材s可以通过双面传送路径102和弯曲路径120传送的状态。

门200包括位于门200的两侧的侧板(未示出)。内部引导件204支撑在侧板上,使得内部引导件204可以在与门摆动轴1a基本平行地设置的第一轴1b上枢转或移动。内部引导件204包括第一止动件部分204b。当内部引导件204沿着图1b中所示的方向x(作为第一枢转方向)枢转时,第一止动件部分204b抵靠门200。第一止动件部分204b可以形成在第一轴1b附近。上游通过引导件205支撑在内部引导件204上,使得上游通过引导件205可以在第二轴1c上枢转或移动。第二轴1c布置成比第一轴1b更靠近门摆动轴1a,并且基本上与第一轴1b平行。上游通过引导件205包括第二止动件部分(未示出)。当上游通过引导件205沿着方向y枢转预定角度时,第二止动件部分抵靠内部引导件204,所述方向y是第二枢转方向并且与图1b中所示的方向x相反。第二止动件部分在门200打开时抵靠内部引导件204,并且在门200关闭时不抵靠内部引导件204。

此外,扭转螺旋弹簧209设置在门200和上游通过引导件205之间。扭转螺旋弹簧209由单一弹簧丝形成,并且用作推压部分。扭转螺旋弹簧209包括围绕第一轴1b螺旋地形成的螺旋部分209c、形成在螺旋部分209c的一端处的固定端209b、以及形成在螺旋部分209c另一端处的推压端209a或自由端。固定端209b和推压端209a沿着基本垂直于螺旋部分209c的轴向方向的方向线性地延伸。

固定端209b固定在门200的侧板上。推压端209a与上游通过引导件205的接触部分205b接触,并且推动上游通过引导件205以在方向y上枢转。接触部分205b布置在与第二轴1c相比更远离门摆动轴1a的位置处。利用这种结构,当门200关闭时,通过推压端209a沿着方向y施加的力,上游通过引导件205以第二轴1c作为枢转轴而被压在下游通过引导件32上。即,形成在上游通过引导件205的上部中的抵接表面205c抵靠下游通过引导件32,所述下游通过引导件形成在主体部分100中并且用作抵接部分。因而,上游通过引导件205被限制在正通过下游通过路径107的片材的厚度方向(即图1b中的左侧方向)上移动。

在这种状态下,扭转螺旋弹簧209的推压端209a沿着图1b的左侧方向推压上游通过引导件205。结果,经由第二轴1c与内部引导件204联接的上游通过引导件205沿着图1b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x在第一轴1b上枢转。换言之,推压端209a的推压力致使上游通过引导件205在第二轴1c处形成力矩,所述力矩沿着方向x作用、并且围绕其中上游通过引导件205与下游通过引导件32的上游部分接触的接触点。力矩还围绕第一轴1b而作用在内部引导件204上。利用这种作用,通过作用在方向x上的力矩的第二推压力而将内部引导件204的第一止动件部分204b压在门200上,因而内部引导件204和上游通过引导件205的位置被固定。

在图2中,门200从门200相对于主体部分100关闭的关闭状态基本上倾斜90度。在这种打开状态中,片材s不传送通过双面传送路径102和弯曲路径120。在此,术语“基本90度”指的是门200在关闭状态下和门200在打开状态下形成的角度可以并非必须是90度,而是例如可以为80至100度。

在门200的打开状态下,双面内部引导表面42和双面外部引导表面206彼此分离开,并且双面传送路径102被打开。此外,在门200的打开状态下,上游通过引导表面205a与联接用内部引导表面70和上部供给引导表面33分离开;并且联接路径105和上游通过路径106被打开。

同样在门200的打开状态下,正如在门200的关闭状态中一样,上游通过引导件205被推压端209a沿着方向y推动。在这种状态下,扭转螺旋弹簧209的偏转角度小于扭转螺旋弹簧209在门200的关闭状态下的偏转角度,并且上游通过引导件205的第二止动件部分抵靠内部引导件204。结果,内部引导件204被扭转螺旋弹簧209的第一推压力压在门200上,所述第一推压力小于在门200的关闭状态下施加的第二推压力。

接下来,将参考图3描述内部引导件204在门200打开状态下的操作。当内部引导件204抵抗扭转螺旋弹簧209的推压力而与上游通过引导件205一同枢转时,内部引导表面204a和外部引导表面207彼此分离开,并且内部引导件204定位在其中第一路径108打开的第二位置中。内部引导件204设置成使得内部引导件204可以枢转的角度高达至少为80度的预定角度。

此外,在门200打开至少为80度的状态下,内部引导件204设置成使得内部引导件204可以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而操作者不接触主体部分100。当内部引导件204定位在第二位置中时以及当沿着内部引导件204的枢转方向作用在内部引导件204上的外部力被移除时(例如,当操作者移开手时),内部引导件204由于扭转螺旋弹簧209的推压力而返回至第一位置。

如上所述,由于打印机1设置有门200以使得双面传送路径102、第一路径108、联接路径105和上游通过路径106可以被打开,因此可以容易地清除片材s的卡塞。具体地,当片材s的卡塞发生在双面传送路径102或上游通过路径106中时,通过打开门200以打开双面传送路径102和上游通过路径106,可以容易地移除卡住的片材s。

同样地。例如,当片材s的卡塞发生在第一路径108中时,通过在门200打开状态下枢转内部引导件204并且将内部引导件204定位在第二位置中以打开第一路径108,可以容易地移除卡塞的片材s。正如可看出的,由于当发生片材s的卡塞时较少的部分被打开,因此通过移除卡塞的片材s可以容易地清除卡塞。

通过将内部引导件204与上游通过引导件205一同在门200和主体部分100之间的空间中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可以打开第一路径108,而操作者不接触主体部分100。这种结构无需确保用于打开内部引导件204和上游通过引导件205的单独空间,因而可以实现减小打印机1的尺寸。

在图1a中,在门200的关闭状态中,上游通过引导件205通过扭曲螺旋弹簧209的推压力而定位、被压在下游通过引导件32上。利用这种结构,可以确保上游通过引导件205相对于下游通过引导件32的高度定位精确性,因而将减少部件的累积公差。换言之,即使在关闭状态下可打开部分(门200)的位置由于公差或其它因素而改变,第二可动引导件(上游通过引导件205)也抵靠设备主体中的抵接部分(下游通过引导件32),从而第二可动引导件(上游通过引导件205)相对于第一可动引导件(内部引导件204)移动以取消位置的改变,使得第二可动引导件(上游通过引导件205)定位在所指定的位置中。通过适当地控制下游通过引导件32的尺寸精确性以及下游通过引导件32相对于上部供给引导表面33的位置精确性,这可以确保上游通过路径106在片材s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的高精确性。此外,由于还可以确保下游通过引导表面32a相对于上游通过引导表面205a的定位的高精确性,因此这些优点可以有效地防止片材卡住。

在门200的打开状态中,扭转螺旋弹簧209的偏转角度小于在门200的关闭状态下的偏转角度。即,当门200打开时,通过比在门200的关闭状态下的推压力更小的推压力,内部引导件204被朝向门200推动。结果,在门200的打开状态下,操作者可以以相对较小的力而转动内部引导件204。在门200的关闭状态下,内部引导件204可以通过足够强的推压力而维持在第一位置中,并且内部引导件204不会由于内部引导件204在片材s的传送期间接收的力而打开第一路径108。

由于单一扭转螺旋弹簧209推压上游通过引导件205和内部引导件204,因此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单一扭转螺旋弹簧209推压上游通过引导件205和内部引导件204,但是扭转螺旋弹簧209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少推压力在第一轴1b的方向上的不均匀性。在另一情况下,可以提供一个扭转螺旋弹簧209来推动上游通过引导件205,并且可以提供另一扭转螺旋弹簧209来推动内部引导件204。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用于设置弹簧的推压力的灵活性。扭转螺旋弹簧209的形式不限于本实施例。扭转螺旋弹簧209可以替换为双扭转弹簧、压缩螺旋弹簧、或者例如橡胶部件而非金属弹簧的弹性部件。代替弹簧的是,弹性件可以一体地形成在门200中或者与上游通过引导件205一体地形成。即使在使用这些弹性部件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下,弹性部件也可以减少可打开部分的由于公差等引起的位置变化影响两个可动引导件的定位精确性的可能性(只要当可打开部分关闭时弹性部件变形即可),并且允许可动引导件相对于彼此移动。

上游通过引导件205可以抵靠上游供给引导表面33。在这种情况下,不论下游通过引导件32的尺寸和位置如何,均可以确保联接路径105和上游通过路径106在片材s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尺寸精确性。这可以有效地防止片材卡住。此外,代替其中抵接部分与例如下游通过引导件32一体地形成的结构,上游通过引导件205可以抵靠主体部分的框架部件以用于定位。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4中所示,第二实施例采用下游通过引导件132作为抵接部分的另一示例,所述下游通过引导件132是摆动部件。下游通过引导件132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下游通过引导件32。在下文描述中,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被省略、或者在附图中提供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主体部分110中,布置了对准辊对30、主路径101、双面内部辊56、双面内部引导表面42和联接用内部引导表面70。同样在主体部分110中,设置了包括下游通过引导表面32a并且用作引导部件的下游通过引导件132。

下游通过引导件132被支撑成使得,在门200的打开状态下,下游通过引导件132可以相对于上部供给引导表面33而在摆动轴1e上摆动。摆动轴1e基本与门摆动轴1a平行,并且设置在下游通过引导件132的上部中。下游通过引导件132的摆动可以将下游通过引导件132的位置改变为其中下游通过引导件132和上部供给引导表面33形成下游通过路径107的位置,或者改变为其中下游通过引导件132打开下游通过路径107的位置。

下游通过引导件132包括引导件接触部分(未示出)。当下游通过引导件132的下部端在所述下部端靠近上部供给引导表面33所沿的倾斜方向上倾斜时,引导件接触部分抵靠主体部分110的主体止动件部分(未示出)。引导件接触部分在门摆动轴1a的方向上形成在正被传送的片材s的边缘的外侧。此外,下游通过引导件132被主体推压部件(未示出)朝向倾斜方向推动,下游通过引导件132的下部端沿着所述倾斜方向靠近上部供给引导表面33。下游通过引导件132的引导件接触部分通过主体推压部件的推压力而被压在主体止动件部分上,使得下游通过引导件132被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中。下游通过引导件132包括手柄部分132a。在门200的打开状态下,利用手柄部分132a,操作者将他/她的手指放在手柄部分132上,并且可以抵抗主体推压部件的推压力而使下游通过引导件132倾斜。

如上所述,由于可摆动的下游通过引导件132允许打开下游通过路径107,因此可以容易地清除片材s的卡塞。具体地,当片材s的卡塞发生在下游通过路径107中时,通过打开门200并且倾斜下游通过引导件132以打开下游通过路径107,可以容易地移除卡住的片材s。

其它实施例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下列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些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