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2782发布日期:2019-07-06 10:51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反射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视、电脑、手机等显示装置,普遍采用了液晶显示器,作为液晶显示器里面的一个重要零部件——白色反射膜,白色反射膜设置在背光模组中(背光模组,简称背光源或背光),反射由led灯发出的光线。由于跟白色反射膜直接接触的是导光板或扩散板,普通的白色反射膜会吸附到导光板或扩散板,在背光模组上形成暗影。

近年来通过在白色反射膜的表面涂布一层涂布层,涂布层中含有球状、椭球状或无规则状的粒子,通过涂布层来避免导光板或扩散板和白色反射膜的吸附,但是通过涂布的方式不仅增加了白色反射膜的成本而且涂布层中的粒子具有一定的硬度,往往会刮伤导光板或扩散板,影响背光模组中光线的均匀性。当反射膜吸附或者刮伤导光板,背光模组的表面就会产生暗影,亮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反射膜在应用到led背光源的背光模组中易出现亮度不均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所述反射膜通过表层含有的不规则凸起,改变反射膜的表面粗糙度来避免反射膜对导光板的吸附或刮伤,将本发明提供的反射膜组装到背光模组中,可以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均匀性,解决了亮度不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包括含有空隙的b层和在b层的至少一面设置实质上不含有空隙的a层;所述a层含有无机粒子。

所述的反射膜也称为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膜包括含有空隙的b层和在b层的至少一面设置实质上不含有空隙的a层,并且满足以下(1)~(4):(1)a层含有无机粒子;(2)b层含有与聚酯不相容的树脂;(3)a层表面的粗糙度为0.2μm≤ra≤0.6μm,1.5μm≤rz≤4μm;(4)a层表面具有不规则凸起。

所述实质上不含有空隙的a层,是指a层的空隙率﹤10%。

进一步的,a层中的无机粒子在a层表面形成不规则凸起。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反射膜中,所述b层的空隙率为10%-80%。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反射膜中,所述a层含有sio2、tio2、baso4、或caco3无机粒子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所述a层中的无机粒子选自二氧化硅(sio2)、二氧化钛(tio2)、硫酸钡(baso4)、或碳酸钙(caco3)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a层中的无机粒子选自二氧化硅、或硫酸钡中的一种或这两者的组合。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反射膜中,所述a层中的无机粒子的粒径为1-8μm。

进一步的,所述a层中的无机粒子的粒径优选为2-7μm。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反射膜中,所述a层中无机粒子的含量为1-15%。

进一步的,所述a层中无机粒子的含量为5-9%。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反射膜中,所述b层还包括无机粒子。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反射膜中,所述b层中无机粒子的粒径为0.1-0.8μm。进一步的,所述b层中无机粒子的粒径为0.4-0.7μm。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反射膜中,所述b层中无机粒子的含量为2-15%。

进一步的,所述b层中无机粒子的含量为4-10%。

进一步的,所述b层中的与聚酯不相容的树脂、b层中的无机粒子、a层中的无机粒子,在拉伸(例如双轴拉伸)过程中分别在b层和a层中形成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a层包括85-95%的聚酯和1-15%的无机粒子;所述b层包括73-92%的聚酯、1-7%的与聚酯不相容的树脂、2-15%的无机粒子和1-5%的抗静电剂;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进一步的,所述b层中的无机粒子选自二氧化钛(tio2)、硫酸钡(baso4)、或碳酸钙(caco3)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b层中的无机粒子选自二氧化钛(tio2)、或硫酸钡(baso4)中的一种或这两者的组合。

所述反射膜为白色反射膜。

进一步的,所述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中,a层和b层中的聚酯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a层和b层中的聚酯优选为pet。

进一步的,所述b层中的抗静电剂选自乙氧基化烷基胺抗静电剂。

进一步,所述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中,a层和b层中的聚酯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中,b层中的与聚酯不相容的树脂选自环状烯烃共聚树脂或聚烯烃中的一种或这两者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聚烯烃选自聚甲基戊烯。

b层中的与聚酯不相容的树脂优选为环状烯烃共聚树脂或聚甲基戊烯。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中,所述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4-10%,b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0-92%。

进一步的,所述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的总厚度为50μm-400μm。

进一步的,所述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

进一步的,所述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的表面电阻率为108.2ω/□-1011.8ω/□。

所述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具有抗静电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反射膜的应用,所述反射膜用于直下式液晶背光源或侧入式液晶背光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b层的原料按配比混合均匀后加入主挤出机,将a层的原料按配比混合均匀加入辅挤出机,熔融挤出、流延铸片;

(2)将铸片进行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热定型、冷却、牵引、收卷,制得所需的反射膜。

进一步的,所述a层包括91-95%的聚酯和5-9%的无机粒子;所述b层包括82-92%的聚酯、3-5%的与聚酯不相容的树脂、4-10%的无机粒子和1-3%的抗静电剂。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上述技术方案包括实施例9-11。

本发明通过控制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无机粒子的添加量来控制反射膜的表面粗糙度来避免反射膜对导光板的吸附或者刮伤,通过中间层发泡剂和无机粒子的合理搭配来提高整个组装有反射膜的背光模组的亮度,且亮度均匀、无暗影。本发明提供的反射膜满足了市场上对于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所述反射膜包括b层2和a层1,所述b层含有空隙3,a层含有无机粒子4。

本发明提供的反射膜的主要性能的测试方法简述如下:

厚度:a层和b层的厚度可以按下面的方法求出:在sem中观察反射膜的截面,实质上不含有空隙的截面方向的垂直距离为a层的厚度,含有空隙的层的截面方向的垂直距离为b层的厚度。

亮度(即辉度)的测试方法:将反射膜组装进32寸背光模组,将背光模组的发光面分为5×5的25个区,点亮背光模组,使用弗士达bm-7a辉度计进行测定,测定角度为1°,辉度计与背光源单面发光面的距离为50cm,测得背光模组单面发光面内25个点的辉度,求得25个点的辉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反射膜的亮度。

均齐度的测试方法:将反射膜组装进背光模组,将背光模组的发光面分为5×5的25个区,点亮背光模组,使用弗士达bm-7a辉度计进行测定,测定角度为1°,辉度计与背光源单面发光面的距离为50cm,测得背光模组单面发光面内25个部位的辉度,求得均齐度,均齐度=辉度的最小值/辉度的最大值×100%。均齐度越高说明反射膜的亮度均匀性越好。

暗影的测试方法:将反射膜组装进背光模组,点亮背光模组,肉眼观察背光模组上面有无黑色灯影或者亮度分布不均匀,黑色灯影越多或者亮暗分明,说明暗影严重,无黑色灯影产生或者亮度分布均匀,说明无暗影产生。

表面粗糙度的测试方法:用日本mitutoyosj-210粗糙度仪里面的的测针与被测物体表面相接触,并使测针沿被测物体表面轻滑过测量表面粗糙度ra(即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和rz(即轮廓的最大高度),测量速度为0.5mm/s,λc为0.08mm。

表面电阻率的测试方法:在温度为15℃~25℃,湿度为60%rh以下时,将反射膜放置于绝缘材质的桌面上,将simcost-4表面阻抗计放置于待测样品表面,测出反射膜的表面电阻率,单位为ω/□。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包括含有空隙的b层和在b层的两面设置的具有实质上不含有空隙的a层。

a层配比为99%pet切片,1%粒径为1-3μm的二氧化硅粒子。b层配比为73%%pet切片,15%粒径为0.4-0.6μm的硫酸钡粒子,7%环状烯烃共聚树脂,5%乙氧基化烷基胺抗静电剂,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a层配比为97%pbt切片,3%粒径为3-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b层配比为78%pbt切片,12%粒径为0.1-0.3μm的碳酸钙粒子,6%环状烯烃共聚树脂,4%乙氧基化烷基胺抗静电剂,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3

如实施例1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a层配比为95%pet切片,5%粒径为6-8μm的碳酸钙粒子。b层配比为82%pet切片,10%粒径为0.6-0.8μm的二氧化钛粒子,5%环状烯烃共聚树脂,3%乙氧基化烷基胺抗静电剂,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4

如实施例1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a层配比为93%pen切片,7%粒径为3-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b层配比为87%pen切片,7%粒径为0.6-0.8μm的碳酸钙粒子,4%聚甲基戊烯,2%乙氧基化烷基胺抗静电剂,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5

如实施例1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a层配比为91%pet切片,9%粒径为6-8μm的二氧化硅粒子。b层配比为92%pet切片,4%粒径为0.3-0.5μm的硫酸钡粒子,3%环状烯烃共聚树脂,1%乙氧基化烷基胺抗静电剂,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6

如实施例1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a层配比为89%pet切片,11%粒径为5-7μm的二氧化硅粒子。b层配比为94%pet切片,3%粒径为0.5-0.7μm的二氧化钛粒子,2%聚甲基戊烯,1%乙氧基化烷基胺抗静电剂,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7

如实施例1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a层配比为87%pet切片,13%粒径为4-6μm的二氧化硅粒子。b层配比为96%pet切片,2%粒径为0.5-0.7μm的硫酸钡粒子,1%环状烯烃共聚树脂,1%乙氧基化烷基胺抗静电剂,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8

如实施例1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a层配比为85%pet切片,15%粒径为5-7μm的二氧化钛粒子。b层配比为78%pet切片,12%粒径为0.3-0.5μm的二氧化钛粒子,6%聚甲基戊烯,4%乙氧基化烷基胺抗静电剂,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9

如实施例1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a层配比为95%pet切片,5%粒径为3-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b层配比为82%pet切片,10%粒径为0.4-0.6μm的二氧化钛粒子,5%聚甲基戊烯,3%乙氧基化烷基胺抗静电剂,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10

如实施例1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a层配比为93%pet切片,7%粒径为5-7μm的硫酸钡粒子。b层配比为87%pet切片,7%粒径为0.5-0.7μm的硫酸钡粒子,4%环状烯烃共聚树脂,2%乙氧基化烷基胺抗静电剂,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11

如实施例1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a层配比为91%pet切片,9%粒径为2-4μm的二氧化硅粒子。b层配比为92%pet切片,4%粒径为0.4-0.6μm的二氧化钛粒子,3%环状烯烃共聚树脂,1%乙氧基化烷基胺抗静电剂,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

实施例12

如实施例1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其中a层中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为1-2μm;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4%,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92%。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400μm。

实施例13

如实施例8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其中a层中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径为7-8μm;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10%,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0%。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50μm。

对照例1

如实施例1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其不同之处在于:a层配比为83%pet切片,17%粒径为4-6μm的二氧化硅粒子。b层配比为96%pet切片,2%粒径为0.6-0.8μm的tio2,1%环状烯烃共聚树脂,1%乙氧基化烷基胺抗静电剂,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

对照例2

如实施例1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用反射膜,其不同之处在于:a层配比为99.5%pet切片,0.5%粒径为2-4μm的二氧化硅粒子。b层配比为96%pet切片,2%粒径为0.6-0.8μm的tio2,1%环状烯烃共聚树脂,1%乙氧基化烷基胺抗静电剂,所述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一个a层的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b层厚度占反射膜总厚度的84%。所得反射膜的总厚度为188μm,相关性能见表2。

表1实施例1-13和对照例1-2所述技术方案中的a层、b层的配比

表2实施例1-13和对照例1-2提供的反射膜的性能测试结果

由上表所示测试结果可以得出,本发明提供的反射膜应用在液晶显示器中时,亮度(辉度)都较高,均齐度和减暗影效果较好。特别的,实施例9-11提供的反射膜的平均辉度(即亮度)至少为4076cd/m2,均齐度至少为71%,且不产生暗影,表面电阻率至少为109.8,反射膜表面的粗糙度0.32μm≤ra≤0.37,2.28μm≤rz≤2.61μm,综合性能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发明内容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