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窃听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3656阅读:17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光缆,尤其涉及一种防窃听光缆。



背景技术:

光缆(optical fiber cable)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光缆主要是由光导纤维(细如头发的玻璃丝)和塑料保护套管及塑料外皮构成。相比普通电缆,光缆更难窃听。由于光纤通信的载体——光波是在光纤这种密闭介质内部传输的,很难从光纤中扩散出来。因此,在光纤刚刚诞生时,很难在光纤外部进行窃听,其安全性、隐蔽性都较强,所以光纤通信一度曾被认为是安全的。不过美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过光缆窃听试验,其目前的光缆窃听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光缆窃听包含多种方法:一种是使用一根极细的针管,针管为中空结构,其内部穿过一根光纤引线,将海底光缆铠装剥开后用该针管刺入光缆内护套,直达光纤,使得针管中空部内的光纤和海底光缆的光纤连通,光束被部分地引入窃听仪器,此时光缆中激光的光强衰减并不影响光缆的正常工作;另一种是采用光线对比法摄取光的信号,就是让和激光不同波段的光线沿光纤的直径方向射过光纤,从而得到相应脉冲信号的光信号,进而翻译成电信号,达到窃听的目的;还有一种是将光缆开剥至裸纤,将裸纤略弯曲,在弯曲处提取泄露信号。

然而,目前的通信传输光缆在制造的过程中,着重关注的是信号的传输质量及如何确保这些信号不受到外界的干扰,未考虑如何防范信号被窃听。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通信光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缆,其具有可靠、简便的防窃听结构,并且难于破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窃听光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裹有多根光纤的缆芯和依次包裹在所述缆芯外侧的金属内监测层、绝缘薄层和金属外监测层,所述绝缘薄层使所述金属内监测层和所述金属外监测层彼此绝缘,在所述光缆的一端设有连接所述金属内监测层和所述金属外监测层的报警装置;并且,所述金属外监测层的外侧包裹复合护套层,所述复合护套层由软质内护套层和硬质外护套层挤制而成,以提高破坏所述光缆的难度。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金属内监测层的厚度为0.010mm~0.014mm,包裹方式为重叠绕包,重叠率大于10%。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绝缘薄层为厚度为0.04mm~0.08mm的低密度聚乙烯带层,用于将所述金属内监测层和所述金属外监测层绝缘,包裹方式为纵包,搭接宽度大于3mm。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金属外监测层的厚度为0.18mm~0.22mm,包裹方式为纵包,搭界宽度大于5mm。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软质内护套层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通过挤制包裹在所述金属外监测层外侧,其厚度为0.8mm~1.2mm,用于缓冲外界冲击,并保护所述光缆。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硬质外护套层采用高硬度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通过挤制包裹在所述软质内护套层外侧,其邵氏硬度为58D,厚度为1.3mm~1.7mm。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金属内监测层为铜箔内监测层,所述金属外监测层为铝带外监测层。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报警装置与电流测量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金属外监测层(例如采用铝带),金属内监测层(例如采用铜箔),金属内监测层和金属外监测层之间采用薄的绝缘薄层使其相互绝缘,这样的结构不但简易、可靠、成本低,而且护套层被破坏或剖开时产生的作用力足以使金属外监测层产生毛刺并刺破绝缘薄层,这样,金属内监测层和金属外监测层就连通,进而触发报警装置,在发生窃听现象时可及时报警。并且,软质内护套层与硬质外护套层组成“软”“硬”结合的复合护套层,能够提高破坏护套层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简要说明本申请所使用的附图,显而易见地,这些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构思。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窃听光缆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汇总:

1、缆芯 2、金属内监测层 3、金属外监测层

4、绝缘薄层 5、复合护套层 6、内护套层

7、外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防窃听光缆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发明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分的结构,各附图之间不一定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或相似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窃听光缆,包括包裹有多根光纤的缆芯1和依次包裹在缆芯1外侧的金属内监测层2、绝缘薄层4和金属外监测层3,在光缆的一端设有连接金属内监测层2和金属外监测层3的报警装置;金属外监测层3的外侧包裹复合护套层5,复合护套层5由软质内护套层6和硬质外护套层7挤制而成,提高了破坏光缆的难度。

为了保证当护套层被破坏或剖开时产生的作用力足够使金属外监测层3产生毛刺并刺破绝缘薄层4,本实用新型将金属内监测层2、绝缘薄层4和金属外监测层3设计为厚度依次增大的结构。

优选地,金属内监测层2为铜箔内监测层,金属外监测层3为铝带外监测层,铜箔内监测层的厚度为0.012mm,包裹方式为重叠绕包,重叠率为10%;绝缘薄层4为厚度为0.06mm的低密度聚乙烯带层,用于将铜箔内监测层和铝带外监测层绝缘,包裹方式为纵包,搭接宽度为3mm,保证将铜箔内监测层和铝带外监测层完全绝缘;铝带外监测层的厚度为0.20mm,包裹方式为纵包,搭界宽度为5mm。以上的包裹方式均留有余量,是为了防止在施工时将其弯曲而导致漏包,从而提高光缆的使用寿命。

其中选择铝带作为金属外监测层3,一方面铝带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抗氧化性,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质轻,不但可以减轻整个光缆的重量;并且绝缘薄层4采用轻薄的低密度聚乙烯带,可以起到绝缘作用,还不会明显增大光缆的重量,并且受到外力后可以被刺破。铝带外监测层的厚度大于绝缘薄层4,以便当光缆受到破坏时的作用力可以刺激铝带外监测层可以产生足够长的毛刺,以刺破绝缘薄层4并与铜箔内监测层接触发生短路,从而触发报警装置,其中报警装置与电流测量装置相连,根据该电流测量装置测量的电流值,可以计算出光缆被破坏的位置,方便人们及时处理。

并且在铝带外监测层的外侧还包裹复合护套层5,该复合护套层5包括软质内护套层6和硬质外护套层7,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软质内护套层6为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通过挤制包裹在金属外监测层3外侧,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其厚度为1.0mm,用于缓冲外界冲击,并保护光缆;硬质外护套层7为高硬度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通过挤制包裹在软质内护套层6外侧,厚度为1.5mm,其邵氏硬度为58D,用于保护光缆。

应当说明的以上的实施例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而选用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具体的尺寸并构成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例如金属内监测层2的厚度不一定为0.012mm,在0.010mm~0.014mm之间即可,重叠率大于10%即可;绝缘薄层4的厚度范围为0.04mm~0.08mm,搭接宽度大于3mm即可;金属外监测层3的厚度范围为0.18mm~0.22mm,搭界宽度大于5mm即可;软质内护套层6厚度范围为0.8mm~1.2mm;硬质外护套层7的厚度范围为1.3mm~1.7mm,其邵氏硬度大于58D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防窃听光缆通过设置金属外监测层3、绝缘薄层4和金属内监测层2,来防止光缆被窃听,不但成本低,而且质量轻,并且由于绝缘薄层4很薄,所以当护套层被破坏或剖开时所产生的作用力足以使金属外监测层3产生毛刺并刺破绝缘薄层4,这样,金属内监测层2和金属外监测层3就会连通,从而触发报警装置,从而起到发生窃听现象时可及时报警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不但灵敏度高,而且借助于与报警装置相连电流测量装置测量的电流值,可以计算出光缆被破坏的位置,及时处理问题。

并且,软质内护套层6与硬质外护套层7组成“软”“硬”结合的复合护套层5,在确保了光缆所需护套性能的同时,提高了破坏护套层的难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防窃听光缆的部件采用了特定的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优选的材料,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技术效果。但是,这些优选的材料并不是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唯一选择,对于各部件的材料的选择可以根据其作用而进行具体设计,只要能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和部件之功能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防窃听光缆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防窃听光缆的具体特征如形状、尺寸和位置可以根据上述披露的特征的作用进行具体设计,这些设计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而且,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本发明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发明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