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031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智能移动设备的摄像模组的镜头。



背景技术:

镜头的优劣是最直接影响摄像性能高低的关键。做出优质的镜头,对于摄像行业做出优质的产品是十分重要的。在摄像照相领域,对镜头的各种方面的研发更是能体现一个厂家对高品质性能的追求。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流行,对于光学镜头的设计和研发,在面对智能移动设备时遇到了更多的挑战,同时也遇到了更广阔的市场。

智能移动设备,特别是手机、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脑、智能服务终端,甚至于便携识别设备等等都是拥有广泛市场的产品。摄像模组已经被直接组装于设备中,作为重要的传感设备。很多设备对摄像模组的要求不亚于专业摄像设备的要求。对摄像模组中的镜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显然,从摄像模组的镜头入手进行改进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影响摄像模组解像品质的非常关键的部件就是镜头。传统的镜头是通过将若干镜片依次安装在一个黑物镜筒中,并固定在镜筒中。传统镜头由于镜片及镜筒存在加工公差,在高敏感度光学系统及既定的解像力规格下,如大光圈镜头,传统的生产方式带来的良率损失很严重,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出低。

特别是,传统的镜头和摄像模组中,每个镜片之间都是相互接触和抵压的。在镜片的边缘位置都是通过叠加的形式使得相互之间的位置固定。传统镜片之间通常会采用隔圈将非通光部分遮挡,那么镜片之间通过接触和抵压隔圈被放置。而且要对单部品公差及组装精度进行严格管控,加上组装过程中各镜片回转进行偏心的特定补偿,才能保证镜头的品质。

如何提高摄像模组镜头的性能,同时满足提高良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是摄像模组生产的意向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采用两组镜头组的组合形式,在提高镜头性能的同时,降低了设计成本和组装难度,而且保证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通过简化所述镜头组的结构,配合自动校准,使得所述分体式镜头应用于摄像模组时,具有更高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通过简化了所述镜头组的至少一镜片的设计和安装,使得整体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有利于成像质量校准。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通过调整各所述镜头组的相对位置来调整各组镜片的相对位置,对其余镜片及组装公差造成的峰值,场曲,像面倾斜等损失进行补偿,提高模组整体成像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所述镜头组均进一步包括一镜筒,其中所述镜筒具有一安装部适用于不同连接方式,进而稳定地、可靠地将两组镜头组组装为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所述安装部之间通过一连接介质可靠地连接,确保镜头或模组的最终状态稳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所述安装部适于多种连接方式,配合不同镜头的情况,所述安装部的连接方式具有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所述分体式镜头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被设置于所述镜片之间,用来做机构限位或遮光,确保所述镜头组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所述间隔件的设计灵活度高,能保证合理性和所述镜头组的需求,进而保证摄像模组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一个所述镜头组的镜片和另一所述镜头组的镜片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并不依靠所述间隔件的接触和抵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针对不同的镜片对成像质量的要求,所述间隔件和所述安装部的配合使得两组镜头组之间的光学关系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所述间隔件使得镜片之间紧密有序,使得所述分体式镜头的完整度得到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所述间隔件部分或全部使用遮光涂层,简化了安装镜片于所述镜头组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所述镜头组被所述连接介质固定,从而进行稳定的封装,而且有效地避免杂光。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所述连接介质的封装并不影响所述间隙,在保证光学稳定性的同时,适用于自动校准,从而降低所述镜头和摄像模组的生产难度。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分体式镜头,其包括至少两个镜头组和具有被设置于每两个所述镜头组之间的一间隙,其中各所述镜头组进一步包括一镜片组和一镜筒,其中所述镜筒将所述镜片组固定于所述镜筒内,其中所述镜片组包括至少两个镜片,其中所述间隙被置于一个所述镜片组近像侧镜片的边缘与另一所述镜片组近物侧镜片的边缘。

依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分体式镜头,其包括:

一第一镜头组;和

一第二镜头组,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被组装于所述第一镜头组,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与所述第二镜头组之间存在一间隙,以用于所述第一镜头组与所述第二镜头组之间的校准并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体式镜头进一步包括一连接介质,所述第一镜头组通过所述连接介质被固定于所述第二镜头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镜头组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镜片组和第一镜筒,其中所述第一镜片组被所述第一镜筒所支撑,所述第一镜筒将所述第一镜片组固定于所述第一镜筒内,所述第二镜头组进一步包括一第二镜筒和一第二镜片组,其中所述第二镜片组被所述第二镜筒所支撑,所述第二镜筒将所述第二镜片组固定于所述第二镜筒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筒通过所述连接介质被连接并固定于第二镜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隙存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组的近像侧和所述第二镜片组的近物侧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组包括至少两个镜片,所述第二镜片组包括至少两个镜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组和所述第二镜片组分别进行成像质量校准,所述第一镜片组再与所述第二镜片组进行成像质量校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介质为热固性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介质为光固性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隙存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组中最近像侧的镜片的近像侧表面与所述第二镜片组中最近物侧的镜片的近物侧表面的非通光部分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体式镜头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被放置于所述镜片之间,使得所述第一镜片组和所述第二镜片组的所述镜片具有一致的通光口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隙存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组中最近像侧的间隔件的近像侧表面与所述第二镜片组中最近物侧的镜片的近物侧表面的非通光部分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隙存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组中最近像侧的镜片的近像侧表面与所述第二镜片组中最近物侧的间隔件的近物侧表面的非通光部分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隔件为隔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隔件为涂层,所述涂层为遮光材料,其中所述涂层被涂覆于所述镜片至少一表面的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隙的最小高度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0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隙的最小高度的范围为:0.15mm~1mm。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摄像模组,其将所述的分体式镜头和与所述分体式镜头相对应设置的感光器件通过成像质量校准并组装而成。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分体式镜头,其包括:

至少两个镜头组,其中一个所述镜头组被组装于另一所述镜头组,其中两个镜头组的相邻两镜片的非通光部分之间存在一间隙,从而便于其中两个所述镜头组之间通过自动校准进行成像质量补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隙的最小高度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0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间隙的最小高度的范围为:0.15mm~1mm。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镜头的所述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镜头的应用所述隔圈的所述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镜头的应用所述涂层的所述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镜头的所述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的所述镜头组之间的结构详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的组装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镜头的所述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镜头的所述镜头组之间的结构详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镜头的所述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镜头的所述镜头组之间的结构详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镜头的所述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体式镜头的所述镜头组之间的结构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所述分体式镜头和应用了所述分体式镜头的所述摄像模组被装配于智能设备进行图像摄像。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被阐释于图1至图4,所述分体式镜头10包括一第一镜头组11和一第二镜头组12,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11通过一连接介质30被组装于所述第二镜头组12,使得所述分体式镜头10具有分体式组装的结构,适用于自动校准进行成像质量补偿,从而获得更好的性能。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说明和解释本优选实施例的结构,所述第一镜头组11的近像端被组装于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近物端,那么所述分体式镜头10中所述第一镜头组11为近物端镜头组,所述第二镜头组12为近像端镜头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近像端被组装于摄像模组使得所述分体式镜头10被组装为摄像模组。也就是说,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分体式镜头10由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分别各自被安装成镜头组,再通过所述连接介质30封装而成。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镜头组11被安装成形并调整所述第一镜头组11的成像质量,保证所述第一镜头组11的成像质量优良和结构完整牢固。并且所述第二镜头组12也被安装成形并调整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成像质量,保证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成像质量优良和结构完整牢固。之后再将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组装成所述分体式镜头10。相较于传统技术的镜头,所述分体镜头10可以避免在组装中的累积公差,对于成像质量校准也更为方便。具体地,在保证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各自的结构稳定性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分体式镜头10的性能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在组装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同时,对公差和成像质量一致性进行调整,这样就极大降低了生产难度,有效地提高了良率。对于严格管控的单部品公差及组装精度得以保证。还有,在所述分体式镜头10被组装成摄像模组时,因为所述分体式镜头10的优良成像质量,对于成像质量补偿的调整也更为简单方便,使得所述分体式镜头10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方式被组装成摄像模组。例如,在所述分体式镜头10需要与一感光芯片进行成像质量补偿时,因为所述分体式镜头10的成像质量优良,与所述感光芯片的调整也相对简单,也就使得所述分体式镜头10和所述感光芯片的成像质量补偿偏差容易被控制在预定范围内。这些可以有效地提高应用所述分体式镜头10的摄像模组的光线性能和生产良率。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中所示,由于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经过组装,在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存在预定的间隙2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间隙20并不是因为镜片形状所形成的间隙,而是存在于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镜片边缘,使得所述第一镜头组11的镜片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镜片的边缘完全没有相互接触和抵压。也就是说,所述分体式镜头10的所述第一镜片组11的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的镜片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的接触,从而保证了所述第一镜片组11的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的镜片的结构不受影响,并且在组装过程中使得各镜片组的镜片进行偏心的特定补偿,进而保证了组装后的所述第一镜片组11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的成像质量稳定。

因为所述分体式镜头10的所述第一镜片组11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没有依靠镜片进行结构上的抵压和支撑,与传统技术的组装方式不同,所述分体式镜头10更具有稳定的成像质量。如图2所示,更多地,所述第一镜头组11包括一第一镜筒110和一第一镜片组1100,其中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被所述第一镜筒110所支撑,所述第一镜筒110将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固定于所述第一镜筒110内。与之相类似的,所述第二镜头组12包括一第二镜筒120和一第二镜片组1200,其中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被所述第二镜筒120所支撑,所述第二镜筒120将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固定于所述第二镜筒120内。为对所述分体式镜头10的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进行解释和阐述,所述第一镜头组11的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包括三片镜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地分别定义为第一镜片1101,第二镜片1102以及第三镜片1103。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包括三片镜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地分别定于为第四镜片1201,第五镜片1202以及第三镜片1103。当然,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所包括的镜片的数量并不限于为三片。根据不同的光学设计和需求,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的镜片数量可以做相应的改变。虽然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的镜片并不限于三片和三片的组合,但是也不排除是比较适合的实施方式。另外,所述镜头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间隔件13,所述间隔件13被放置于镜片之间,使得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的所述镜片具有一致的通光口径。优选地,所述间隔件13为隔圈131,所述隔圈131被置于两个所述镜片之间,保证光线一定的通过口径。优选地,所述间隔件13为涂层132,所述涂层132为遮光材料,所述涂层132被涂覆于所述镜片的边缘的一面或者两面。所述间隔件13将遮挡所述镜片中不需要的通光边缘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镜头组11的最靠近像侧的镜片与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最靠近物侧的镜片完全没有接触,或者通过所述间隔件13相互抵压。具体地,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的所述第三镜片1103与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的所述第四镜片1104的边缘之间存在所述间隙20。所述间隙20是在所述第三镜片1103和所述第四镜片1104之间的非通光部分,其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被所述第一镜筒110所支撑,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被所述第二镜筒120所支撑,进而造成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之间依靠所述第一镜筒110和所述第二镜筒120连接和组装。而在成像质量校准中,通过所述间隙20来调整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与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进而对组装公差造成的峰值、场曲、像面倾斜等损失进行补偿。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所述第三镜片1103和所述第四镜片1201之间存在所述间隙20之外,其他的所述第一镜片1101和所述第二镜片1102、所述第二镜片1102和所述第三镜片1103、所述第四镜片1201和所述第五镜片1202、所述第五镜片1202和所述第六镜片1203之间都是相互接触和抵压的。当然,所述第一镜片1101和所述第二镜片1102、所述第二镜片1102和所述第三镜片1103、所述第四镜片1201和所述第五镜片1202、所述第五镜片1202和所述第六镜片1203之间可以通过所述间隔件13相互接触和抵压。

当然,所述第三镜片1103和所述第四镜片1201之间的所述间隙20对于整体的所述分体式镜头10在摄像模组中的组装存在一定的影响。首先是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在被分别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筒110和所述第二镜筒120的时候,对于所述第一镜片组11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的各自的校准已经预先的完成。也就是说,在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进行成像质量校准的过程中,所述间隙20使得校准两者的成像质量变得容易。而且,在组装于摄像模组时,例如对于感光器件进行进一步的校准时,第一镜片组1100、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和感光器件的进行成像质量补偿,不会有累积误差。

所述分体式镜头10的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通过所述第一镜筒110和第二镜筒120相互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被组装而且可以进行成像质量补偿。具体地,所述第一镜筒110提供一第一安装部112,所述第二镜头120提供一第二安装部122,所述第一安装部112可以被组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2,使得所述第一镜筒110被组装于所述第二镜筒120。由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分别各自被安装成镜头组,再通过所述第一镜筒110和第二镜筒120相互连接,利用所述连接介质30封装而成。具体地,所述连接介质30包括一安装介质32,所述安装介质32被用于所述第一镜筒110的第一安装部112和所述第二镜筒120的所述第二安装部122将两者固定。另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筒110进一步提供一固定部111,所述固定部111与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最像侧的镜片固定。也就是说,所述第三镜片1103被固定于所述第一镜筒110的所述固定部111。相应地,所述连接介质30进一步包括一固定介质31,所述固定介质31被用于所述第三镜片1103和所述第一镜筒110的所述固定部111之间,将所述第三镜片1103固定于所述第一镜筒110的所述固定部111。那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间隙20将给所述连接介质30保证一定的使用空间。具体地,所述第三镜片1103被所述固定介质31固定,和所述第一镜筒110和所述第二镜筒120通过所述安装介质32固定,都可以通过所述间隙20给所述固定介质31或者所述安装介质32提供空间。例如,所述固定介质31或者所述安装介质32采用光固材料,通过间隙20可以有效地发挥所述固定介质31或者所述安装介质32的作用。当然,某些可行的模式中,所述安装介质32可以流进所述间隙20进行一定程度的填充,使得所述分体式镜头最终状态稳固。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间隔件13对所述间隙20的存在不会有填充。图3和图4分别对采用所述隔圈131和所述涂层132的情况做以阐释。因为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通过所述第一镜筒110和所述第二镜筒120被相互组装的,那么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的最近像侧的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最近物侧的镜片中间的所述间隙20不会受到所述间隔件13的影响。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中的第一镜片1101和所述第二镜片1102之间,和所述第二镜片1102和所述第三镜片1102之间都是通过所述隔圈131相互接触的。优选地,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安装所述第一镜片1101、所述隔圈131、所述第二镜片1102、所述隔圈131、所述第三镜片1103的次序依次地被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筒110。那么所述镜片和所述隔圈131都是有抵压现象的,可以使得所述镜片被稳定地安装。相类似的,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也是通过所述隔圈131、所述第四镜片1201、所述隔圈131、所述第五镜片1202、所述隔圈131、所述第六镜片1203的次序被依次地安装于所述第二镜筒120。因此,所述第一镜片1101和所述第二镜片1102、所述第二镜片1102和所述第三镜片1103、所述第四镜片1201和所述第五镜片1202、所述第五镜片1202和所述第六镜片1203都是通过所述隔圈131相互接触并被固定的。所述第三镜片1103和所述第四镜片1201虽然被所述隔圈131分隔,但是所述第三镜片1103与这个所述隔圈131之间还是存在所述间隙20。对于采用所述涂层132的情况,如图4所示,所述间隙20的情况是类似的。所述第三镜片1103和所述第四镜片1201之间虽然有所述涂层132被分隔,但是所述第三镜片1103和所述涂层132之间存在所述间隙20。优选地,所述涂层132的厚度与所述镜片的厚度相比较可以忽略不计,那么所述间隙20的高度可以被理解为所述第三镜片1103和所述第四镜片1201的边缘位置之间所存在的最小距离。

所述间隙20的形状可以不均匀,宽厚尺寸可以有连续或者不连续的变化,但是所述间隙20是具有一个最小的高度的。这里对所述间隙20的最小高度给出一个定义。所述间隙20的最小高度指的是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中最近像侧的镜片或间隔件的近像侧表面与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中最近物侧的镜片或间隔件的近物侧表面的非通光部分之间的高度的最小处。也就是说,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当所述第三镜片1103和所述第四镜片1201之间没有所述间隔件13,那么所述间隙20的最小高度为所述第三镜片1103与所述第四镜片1201在非通光部分之间的最小间隔。当所述第三镜片1103在近像侧端被放置所述间隔件13,所述第四镜片1201在近物侧端被放置所述间隔件13,那么所述间隙20的最小高度为所述第三镜片1103近像侧的所述间隔件13的近像侧表面与所述第四镜片1201近物侧的所述间隔件13的近物侧表面的非通光部分的最小间隔。当所述第三镜片1103在近像侧端被放置所述间隔件13,所述第四镜片1201没有所述间隔件13,那么所述间隙20的最小高度为所述第三镜片1103近像侧的所述间隔件13与所述第四镜片1201近物侧表面的非通光部分的最小间隔。当所述第三镜片1103在近像侧端没有所述间隔件13,所述第四镜片1201在近物侧端被放置所述间隔件13,那么所述间隙20的最小高度为所述第三镜片1103近像侧表面与所述第四镜片1201近物侧的所述间隔件13的非通光部分的最小间隔。类似的情况可以进行排列组合,这里不做枚举。所述间隙20的最小高度的范围应该适当的选取,例如所述间隙20的最小高度的范围优选为大于或等于0.02mm。更优选地,所述间隙20最小高度的范围为:0.15mm~1mm(包括0.15mm和1mm),更进一步地,范围为0.15mm~0.7mm(包括0.15mm和0.7mm)。

本优选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5至图7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分体式镜头10被组装为摄像模组。所述分体式镜头10包括一第一镜头组11和一第二镜头组12,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11通过一连接介质30被组装于所述第二镜头组12,使得所述分体式镜头10具有分体式组装的结构,适用于自动校准进行成像质量补偿,从而获得更好的性能。如图6中所示,由于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经过组装,在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存在一定的间隙20。因为所述分体式镜头10的所述第一镜片组11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没有依靠镜片进行结构上的抵压和支撑,与传统技术的组装方式不同,所述分体式镜头10更具有稳定的成像质量。需要说明的是,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间隙20的最小高度为所述第三镜片1103近像侧的所述间隔件13与所述第四镜片1201近物侧表面的非通光部分的最小间隔。也就是如图6中的A位置所示。因为所述第三镜片1103和所述第四镜片1201的形状限制,在非通光区域会存在因为形状原因形成的所述间隙20,而A位置、B位置以及C位置的高度都不同,A位置的高度为所述间隙20的最小值处,即所述间隙20的最小高度位置。所述间隙20在A位置的高度范围为0.15mm~0.7mm,适合地选取0.22mm。

所述第一镜头组11包括一第一镜筒110和一第一镜片组1100,其中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被所述第一镜筒110所支撑,所述第一镜筒110将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固定于所述第一镜筒110内。与之相类似的,对所述分体式镜头10的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进行解释和阐述,所述第一镜头组11的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包括三片镜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地分别定义为第一镜片1101,第二镜片1102以及第三镜片1103。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包括三片镜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地分别定于为第四镜片1201,第五镜片1202以及第三镜片1203。所述镜头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间隔件13,所述间隔件13被放置于镜片之间,使得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的所述镜片具有一致的通光口径。

特别地,所述第一镜片1101和所述第二镜片1102、所述第二镜片1102和所述第三镜片1103、所述第四镜片1201和所述第五镜片1202、所述第五镜片1202和所述第六镜片1203之间为所述隔圈131,而所述第四镜片1201的近像侧非通光部分被涂覆所述涂层132。这样可以使得所述第四镜片1201被安装于所述第二镜筒120时保证平整,防止存在倾斜。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镜片1101和所述第二镜片1102、所述第二镜片1102和所述第三镜片1103、所述第四镜片1201和所述第五镜片1202、所述第五镜片1202和所述第六镜片1203之间可以通过所述间隔件13相互接触和抵压。

另外,所述连接介质30进一步包括一固定介质31,所述固定介质31被用于所述第三镜片1103和所述第一镜筒110,将所述第三镜片1103固定于所述第一镜筒110。所述连接介质30包括一安装介质32,所述安装介质32被用于所述第一镜筒110和所述第二镜筒120,进而将两者固定。

值得一提的是,本优选实施例中,如图7,所述第一镜筒110进一步提供一固定部111,所述固定部111与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最像侧的镜片固定。也就是说,所述第三镜片1103被固定于所述第一镜筒110的所述固定部111。更优选地,所述固定部111位于所述第一镜筒110近像侧的筒口内侧。在所述第三镜片1103被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筒110后,所述固定介质31将所述第三镜片1103与所述第一镜筒110连接固定。优选地,所述固定介质31在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达到成像质量校准之后再稳定地将所述第三镜片1103与所述第一镜筒110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镜筒110提供一第一安装部112,所述第二镜头120提供一第二安装部122,所述第一安装部112可以被组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2,使得所述第一镜筒110被组装于所述第二镜筒120。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112位于所述第一镜筒110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安装部122位于所述第二镜筒120上端,使得所述第一安装部112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22之间可以被放置所述安装介质32。当所述第一镜头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00的成像质量校准时,所述间隙20可以保证所述第一镜头组1100和所述第二头组1200之间的距离,防止校准过程中出现的碰撞。

如图7中的所述分体式镜头10的组装过程所示,当所述第一镜头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00分别被安装和各自校准之后,所述第一镜头组1100被组装于所述第二镜头组1200。藉由所述间隙20,所述第一镜头组1100被组装于所述第二镜头组1200近像侧。当所述第一镜筒110被放置于所述第二镜筒120相对应的位置后,通过自动校准技术可以进行所述镜片之间的成像质量校准。在校准完成后,所述第一镜筒110通过所述安装介质32与所述第二镜筒120相互连接和固定。这样,就可以完成所述第一镜头组11与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校准和组装。当然,利用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结构,根据设计需要可以再增加一个镜头组被组装于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也就是说,通过两个所述间隙20来完整三个所述镜头组的校准和组装,以此类推还有更多数量的所述镜头组组装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8和图9所示,其中所述分体式镜头10包括一第一镜头组11和一第二镜头组12,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结构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分体式镜头10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本优选实施例中,如图8,所述第一镜筒110进一步提供一固定部111,所述固定部111与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最像侧的镜片固定。也就是说,所述第三镜片1103被固定于所述第一镜筒110的所述固定部111。更优选地,所述固定部111位于所述第一镜筒110近像侧的筒口外侧。在所述第三镜片1103被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筒110后,所述固定介质31将所述第三镜片1103的近物侧表面与所述第一镜筒110连接固定。优选地,所述固定介质31在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达到成像质量校准之后再稳定地将所述第三镜片1103与所述第一镜筒110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镜筒110提供一第一安装部112,所述第二镜头120提供一第二安装部122,所述第一安装部112可以被组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2,使得所述第一镜筒110被组装于所述第二镜筒120。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112位于所述第一镜筒110的所述固定部111上方,所述第二安装部122位于所述第二镜筒120上端,使得所述第一安装部112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22之间可以被放置所述安装介质32。如图9所示,当所述第一镜头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00的成像质量校准时,所述间隙20可以保证所述第一镜头组1100和所述第二头组1200之间的距离,防止校准过程中出现的碰撞。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在被分别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筒110和所述第二镜筒120的时候,对于所述第一镜片组11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的各自的校准已经预先的完成。也就是说,在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进行成像质量校准的过程中,所述间隙20使得校准两者进行成像质量补偿变得容易。而且,在组装于摄像模组时,例如对于感光器件进行进一步的校准时,第一镜片组1100、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和感光器件的进行成像质量补偿,不会有累积误差。需要说明的是,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间隙20的最小高度为所述第三镜片1103近像侧的所述间隔件13与所述第四镜片1201近物侧表面的非通光部分的最小间隔。也就是如图9中的A位置所示。因为所述第三镜片1103和所述第四镜片1201的形状限制,在非通光区域会存在因为形状原因形成的所述间隙20,而A位置、B位置以及C位置的高度都不同,A位置的高度为所述间隙20的最小值处,即所述间隙20的最小高度位置。所述间隙20在A位置的高度范围为0.15mm~0.7mm,适合地选取0.34m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其中所述分体式镜头10包括一第一镜头组11和一第二镜头组12,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结构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分体式镜头10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本优选实施例中,如图8,所述第一镜筒110进一步提供一固定部111,所述固定部111与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最像侧的镜片固定。也就是说,所述第三镜片1103被固定于所述第一镜筒110的所述固定部111。更优选地,所述固定部111位于所述第一镜筒110近像侧的筒口内侧。在所述第三镜片1103被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筒110后,所述固定介质31将所述第三镜片1103的近物侧表面与所述第一镜筒110连接固定。优选地,所述固定介质31在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达到成像质量校准之后再稳定地将所述第三镜片1103与所述第一镜筒110连接固定。所述第一镜筒110提供一第一安装部112,所述第二镜头120提供一第二安装部122,所述第一安装部112可以被组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2,使得所述第一镜筒110被组装于所述第二镜筒120。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112位于所述第一镜筒110外侧边缘,所述第二安装部122位于所述第二镜筒120上顶端,使得所述第一安装部112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22之间可以被放置所述安装介质32。如图10所示,当所述第一镜头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00的成像质量校准时,所述间隙20可以保证所述第一镜头组1100和所述第二头组1200之间的距离,防止校准过程中出现的碰撞。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在被分别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筒110和所述第二镜筒120的时候,对于所述第一镜片组11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的各自的校准已经预先的完成。也就是说,在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进行成像质量校准的过程中,所述间隙20使得校准两者进行成像质量补偿变得容易。而且,在组装于摄像模组时,例如对于感光器件进行进一步的校准时,第一镜片组1100、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和感光器件进行成像质量补偿,对组装公差造成的峰值,场曲,像面倾斜等损失进行补偿,不会有累积误差。

本优选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2至图13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分体式镜头10被组装为摄像模组。所述分体式镜头10包括一第一镜头组11和一第二镜头组12,其中所述第一镜头组11通过一连接介质30被组装于所述第二镜头组12,使得所述分体式镜头10具有分体式组装的结构,适用于自动校准进行成像质量补偿,从而获得更好的性能。如图12中所示,由于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经过组装,在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存在一定的间隙20。因为所述分体式镜头10的所述第一镜片组11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没有依靠镜片进行结构上的抵压和支撑,与传统技术的组装方式不同,所述分体式镜头10更具有稳定的成像质量。

所述第一镜头组11包括一第一镜筒110和一第一镜片组1100,其中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被所述第一镜筒110所支撑,所述第一镜筒110将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固定于所述第一镜筒110内。与之相类似的,对所述分体式镜头10的所述第一镜头组11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进行解释和阐述,所述第一镜头组11的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包括三片镜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地分别定义为第一镜片1101,第二镜片1102以及第三镜片1103。所述第二镜头组12的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包括三片镜片,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地分别定于为第四镜片1201,第五镜片1202以及第三镜片1203。所述镜头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间隔件13,所述间隔件13被放置于镜片之间,使得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的所述镜片具有一致的通光口径。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三镜片1103在近像侧被安置一压环133,所述压环133适于固定所述第三镜片1103于所述第一镜筒110内。所述压环133可以遮挡杂光。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间隙20为所述第三镜片1103的近物侧与所述第四镜片1201的近像侧的距离。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间隙20优选为0.34mm。

特别地,所述第一镜片1101和所述第二镜片1102、所述第二镜片1102和所述第三镜片1103、所述第四镜片1201和所述第五镜片1202、所述第五镜片1202和所述第六镜片1203之间为所述隔圈131,所述第四镜片1201的近像侧也被放置所述隔圈131。也就是说,所述第一镜片1101和所述第二镜片1102、所述第二镜片1102和所述第三镜片1103、所述第四镜片1201和所述第五镜片1202、所述第五镜片1202和所述第六镜片1203之间可以通过所述间隔件13相互接触和抵压。

另外,所述连接介质30进一步包括一固定介质31,所述固定介质31被用于所述第三镜片1103和所述压环133,以使得所述第三镜片1103固定于所述第一镜筒110。所述连接介质30包括一安装介质32,所述安装介质32被用于所述第一镜筒110和所述第二镜筒120,进而将两者固定,确保镜头或模组的最终状态稳固。

如图13所示,当所述第一镜头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头组1200的成像质量校准时,所述间隙20可以保证所述第一镜头组1100和所述第二头组1200之间的距离,防止校准过程中出现的碰撞。所述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在被分别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镜筒110和所述第二镜筒120的时候,对于所述第一镜片组11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的各自的校准已经预先的完成。也就是说,在第一镜片组1100和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进行成像质量校准的过程中,所述间隙20使得校准两者进行成像质量补偿变得容易。而且,在组装于摄像模组时,例如对于感光器件进行进一步的校准时,第一镜片组1100、所述第二镜片组1200和感光器件进行成像质量补偿,对组装公差造成的峰值,场曲,像面倾斜等损失进行补偿,不会有累积误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