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用白玻璃日夜两用滤光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3696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用白玻璃日夜两用滤光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光片,具体涉及一种手机用白玻璃日夜两用滤光片。



背景技术:

日夜两用滤光片是能通过一可见光带和一红外光带的滤光片,主要用于CCD或CMOS成像系统中,白天可以获得真彩色图像,晚上可以获得清晰的黑白图像,在数码相机、数码录像机、监控用摄像机、电脑摄像头、手机摄像头、可视电话和红外感应等摄像设备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现有技术中,日夜两用滤光片需要多层低折射膜和高折射膜叠加来实现双通道效果,为了适应现实摄像的需求,折射膜的层数往往在80层以上,这使得日夜两用膜的生产成本和技术门槛变高,且膜层数越多,膜脱落的几率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用白玻璃日夜两用滤光片,通过在双通道滤光膜的上端设置近红外吸收膜一和近红外吸收膜二,解决了现有白玻璃日夜两用滤光片上折射膜层数过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机用白玻璃日夜两用滤光片,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近红外吸收膜一、近红外吸收膜二、白玻璃和双通道滤光膜,所述近红外吸收膜一对红外光的吸收波长范围为880~930nm,所述近红外吸收膜二对红外光的吸收波长范围为700~780nm;日夜两用滤光片需要的440~640nm和830~860nm两个波长范围的光通道,近红外吸收膜一和近红外吸收膜二先对外界光进行初步过滤,减小了双通道滤光膜对外界光线的反射量。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双通道滤光膜由二氧化硅低折射膜和二氧化钛高折射膜交叠而成,双通道滤光膜的第一层和最后一层为二氧化硅低折射膜。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近红外吸收膜一为酞菁类高分子膜,所述近红外吸收膜二为菁类高分子膜。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二氧化硅低折射膜的层数为13~27层;由于近红外吸收膜一和近红外吸收膜二对外界光进行了初步过滤,所以二氧化硅低折射膜和二氧化钛总共只需要25~53层就能达到实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近红外吸收膜配合双通道滤光膜对光线进行过滤,构成双通道所需的折射膜层数少,降低了本实用新型的成本,减小了本实用新型的加工难度,膜脱落概率变小,实用寿命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通道滤光膜4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近红外吸收膜一1,近红外吸收膜二2,白玻璃3,双通道滤光膜4,二氧化硅低折射膜5,二氧化钛高折射膜6。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手机用白玻璃日夜两用滤光片,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近红外吸收膜一1、近红外吸收膜二2、白玻璃3和双通道滤光膜4,所述近红外吸收膜一1对红外光的吸收波长范围为880~930nm,所述近红外吸收膜二2对红外光的吸收波长范围为700~780nm。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双通道滤光膜4由二氧化硅低折射膜5和二氧化钛高折射膜6交叠而成,双通道滤光膜4的第一层和最后一层为二氧化硅低折射膜5。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近红外吸收膜一1为酞菁类高分子膜,所述近红外吸收膜二2为菁类高分子膜。

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二氧化硅低折射膜5的层数为13~27层。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外界光先经过近红外吸收膜一1和近红外吸收膜二2时,外界光中波长范围为880~930nm和700~780nm的红外光被吸收,形成0~700nm和780~880nm波长的光通道,再经过双通道滤光膜4过滤,形成440~640nm和830~860nm波长的光通道,440~640nm波长的光通道供摄像机白天工作时使用,830~860nm波长的光通道供摄像机夜间工作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